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43177发布日期:2018-11-07 08:4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而电子产品中必不可少的就是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的基板就是印刷电路板,作为制作电路板的基础材料而言,玻璃纤维布的质量一直备受关注。含浸性是测试玻璃纤维布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其直接影响玻璃纤维布在制作覆铜板时的工作效率。因此,测试玻璃纤维布的含浸性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实验室检测玻璃纤维布含浸性的装置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1、耗材多;2、耗时长;3、检测繁琐;4、占用空间大。经过长时间对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改进,亟待一种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的出现,这种装置易操作,检测耗时短、耗材少,记录画面清晰,不仅节约了检测成本,更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这种装置易操作,检测耗时短、耗材少,记录画面清晰,不仅节约了检测成本,更提高了检测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包括:支架,显微镜装置和检测平台,所述支架与所述显微镜装置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平台与所述显微镜装置延垂直方向相对应且相互配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这种装置易操作,检测耗时短、耗材少,记录画面清晰,不仅节约了检测成本,更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支架包括支座,固定竖杆和移动横杆,所述支座与所述固定竖杆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横杆与所述固定竖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显微镜装置包括显微镜镜头和显微镜固定装置,所述显微镜镜头与所述显微镜固定装置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移动横杆一端设有显微镜固定装置,所述移动横杆另一端设有粗调部件和微调部件,所述粗调部件和所述微调部件均与所述移动横杆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检测平台包括:卡西纸和第一聚酯薄膜,所述卡西纸与所述第一聚酯薄膜间设有第二聚酯薄膜,所述第一聚酯薄膜与所述第二聚酯薄膜间设有第一含浸胶和第二含浸胶,第一含浸胶和第二含浸胶间设有处理布。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还包括:光源设备,所述光源设备设有一根、二根、三根、四根或四根以上蛇管,所述蛇管一端设有灯头,所述蛇管与所述灯头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光源设备包括:固定装置,所述蛇管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装置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还设有一个、二个或二个以上总控箱,所述总控箱与所述固定装置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总控箱一侧设有变压旋转调节开关,所述变压旋转调节开关与所述总控箱电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总控箱另一侧设有光源开关,所述光源开关与所述总控箱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的检测平台图;

其中:1.支座,2.固定竖杆,3.移动横杆,4.显微镜固定装置,5.粗调部件,6.微调部件,7.显微镜镜头,8.显微镜装置连接线,9.光源开关,10.变压旋转调节开关,11.固定装置,12.蛇管,13.灯头,14.检测平台,15.支架,16.显微镜装置,17.光源设备,18.总控箱,19.第一聚酯薄膜,20.卡西纸,21.第二聚酯薄膜,22.第一含浸胶,23.第二含浸胶,24.处理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如图1-2所示,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包括:支架15,显微镜装置16和检测平台14,所述支架15与所述显微镜装置16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平台14与所述显微镜装置16延垂直方向相对应且相互配合。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这种装置易操作,检测耗时短、耗材少,记录画面清晰,不仅节约了检测成本,更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5包括支座1,固定竖杆2和移动横杆3,所述支座1与所述固定竖杆2固定连接,所述移动横杆3与所述固定竖杆2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牢固,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微镜装置16包括显微镜镜头7和显微镜固定装置4,所述显微镜镜头7与所述显微镜固定装置4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显微镜镜头7固定在显微镜固定装置4处,显微镜装置连接线8与所述总控箱18电连接,所述显微镜装置16还包括显微镜显示屏,在所述显微镜显示屏中成像,以便时刻记录玻璃纤维布在树脂环境中的浸润效果;所述显微镜镜头7具有放大倍数的功能,所述显微镜镜头7放大倍数范围是20~100倍,根据不同的玻璃纤维布布型调整显微镜放大倍数,使检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同时记录的图片可以长期保存,以便后期对比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横杆3一端设有显微镜固定装置4,所述移动横杆3另一端设有粗调部件5和微调部件6,所述粗调部件5和所述微调部件6均与所述移动横杆3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粗调部件5为粗调螺丝,所述微调部件6为微调螺丝,粗调部件5延着垂直方向上下粗调所述显微镜镜头7的高度,微调部件6延着垂直方向上下微调所述显微镜镜头7的高度,以便总控箱18的显示器成像清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平台14包括:卡西纸20和第一聚酯薄膜19,所述卡西纸20与所述第一聚酯薄膜19间设有第二聚酯薄膜21,所述第一聚酯薄膜19与所述第二聚酯薄膜21间设有第一含浸胶22和第二含浸胶23,第一含浸胶22和第二含浸胶23间设有处理布24。

采用上述实施例,使得操作简便化,缩短了检测时间,同时减少了含浸胶的用量,所述卡西纸20为黑色卡西纸,所述黑色西卡纸与玻璃纤维布形成显明对比,使得显微镜成像更加清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还包括:光源设备17,所述光源设备17设有一根、二根、三根、四根或四根以上蛇管12,所述蛇管12一端设有灯头13,所述蛇管12与所述灯头13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蛇管12通过蛇管固定螺丝与所述灯头13固定连接,通过所述蛇管12能够调整所述灯头13的摆放位置,便于对玻璃纤维布含浸性进行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源设备17包括:固定装置11,所述蛇管12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装置11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牢固,操作方便。

所述固定装置11与所述灯头13均与所述蛇管12连接,蛇管12呈渐开线状,渐开线采用笛卡尔坐标系方程:

r=1;

ang=360*t;

s=2*pi*r*t;

x0=s*cos(ang);

y0=s*sin(ang);

x=x0+s*sin(ang);

y=y0-s*cos(ang);

z=0。

采用上述实施例,便于玻璃纤维布含浸性的检测,使得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成像更加清晰,提高了检测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还设有一个、二个或二个以上总控箱18,所述总控箱18与所述固定装置11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总控箱18一侧设有变压旋转调节开关10,所述变压旋转调节开关10与所述总控箱18电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通过变压旋转调节开关10可以调整灯头13的明暗程度,以便更好的在显微镜显示屏上显示清楚的动态画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总控箱18另一侧设有光源开关9,所述光源开关9与所述总控箱18电连接。

采用上述实施例,光源为医用冷光源,所述医用冷光源为xd-303医用冷光源;因xd-303医用冷光源光线稳定,便于观察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过程,使得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成像更加清晰。

一种玻璃纤维布含浸性检测装置,将固定竖杆2固定在支座1上,移动横杆3安装在固定竖杆2之上,显微镜固定装置4处于移动横杆3的一端,粗调部件5和微调部件6在移动横杆3的另一端,显微镜镜头7固定在显微镜固定装置4处,显微镜装置连接线8与总控箱18电连接,光源开关9和变压旋转调节开关10均与所述总控箱18电连接,所述蛇管12一端设有灯头13,所述蛇管12与所述灯头13固定连接,所述蛇管12另一端与所述固定装置11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平台14包括:卡西纸20和第一聚酯薄膜19,所述卡西纸20与所述第一聚酯薄膜19间设有第二聚酯薄膜21,所述第一聚酯薄膜19与所述第二聚酯薄膜21间设有第一含浸胶22和第二含浸胶23,第一含浸胶22和第二含浸胶23间设有处理布24;所述检测平台14与所述显微镜装置16延垂直方向相对应且相互配合,所述灯头13设置于所述检测平台14上方。

安装好上述装置后,打开总控箱18并打开光源开关9进行灯光与成像调试;通过调整变压旋转调节开关10的大小,灯头13的位置,显微镜镜头7的高度,以便在显微镜显示屏中呈玻璃纤维布的初像,再通过调整粗调部件5和微调部件6,以便在显微镜显示屏中呈玻璃纤维布清晰像。

按照上述实施方式调整好仪器之后,进行玻璃纤维布含浸性的检测;按照图2中位置放置处理布24,将处理布24放置在显微镜镜头7之下,通过调整粗调部件5和微调部件6,调整显微镜镜头7的高度,得到玻璃纤维布清晰像;在放置含浸胶之后开始计时,根据使用需求,间断性的拍照或录像,以便观察玻璃纤维布在含浸胶中浸润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