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可霉素发酵液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059214发布日期:2018-11-24 12:00阅读:54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可霉素发酵液的检测方法,属于药品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林可霉素属于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及某些厌氧的革兰氏阴性菌有效,对阳性菌的作用类似红霉素。主要用于厌氧菌引起的腹腔和妇科感染,也常用于敏感阳性菌所致的各种严重感染,因它浓集于骨组织,故为金葡骨髓炎的首选药,其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目前林可霉素发酵液单位的检测最常用的是生物检测或旋光法检测,但准确度及重现性都不够好。

相对于生物检测或旋光法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具有快速、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在应用hplc法检测林可霉素发酵液时,发酵液前处理方法的优劣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色谱柱的损伤程度以及检测效率影响较大,因而对发酵液前处理方法的改进与提高很有意义。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提供一种前处理方便快捷、hplc运行时间短、基线稳定、分离度良好的林可霉素发酵液检测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林可霉素发酵液的检测方法,优化了林可霉素发酵液的前处理方法,大大减少林可霉素发酵液中的杂质,再优化林可霉素发酵液的hplc检测方法,缩短出峰时间,峰形较好,不会出现拖尾,与附近的杂质峰容易分开,色谱柱连续分析多个样后,柱压和主峰的理论塔板数没有明显变化。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林可霉素发酵液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林可霉素发酵液,离心分离去除菌丝体与固体杂质得上清液,取上清液,用流动相稀释,过滤,作为供试品溶液;

s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林可霉素对照品至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对照品溶液;

s3:检测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得到色谱图,根据色谱图计算林可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包括:使用thermoc8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缓冲液、乙腈与甲醇的混合溶液。

优选地,一种林可霉素发酵液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林可霉素发酵液,离心分离去除菌丝体与固体杂质得上清液,取上清液,用流动相稀释1-10倍体积,过滤,作为供试品溶液;

s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林可霉素对照品60mg至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对照品溶液;

s3:检测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15-2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得到色谱图,根据色谱图计算林可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包括:使用thermoc8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缓冲液、乙腈与甲醇的混合溶液,色谱柱长200-300mm,内径为4-5mm,粒径为2-5μm,柱温为30-50℃,检测波长为210nm。

优选地,步骤s1中,离心分离的条件为4000-10000r/min下离心5-20分钟。

优选地,步骤s1中,流动相中含有体积分数为0.05-0.5%的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优选地,步骤s1中,采用孔径为0.22-0.45μm的聚醚砜膜进行过滤。

优选地,步骤s1中,聚醚砜膜在过滤之前先进行预活化处理:将95%乙醇用聚醚砜膜进行过滤处理15min。

优选地,步骤s1及s3中,流动相的制备方法为:吸取13.5ml磷酸加到1000ml的水中,用氨水调节ph至5.0-8.0,得到磷酸缓冲液,将磷酸缓冲液、乙腈、甲醇按700-800:150:150的体积比混合,过滤,脱气,即得。

优选地,步骤s1及s3中,流动相的制备方法为:吸取13.5ml磷酸加到1000ml的水中,用氨水调节ph至6.0,得到磷酸缓冲液,将磷酸缓冲液、乙腈、甲醇按780:150:150的体积比混合,过滤,脱气,即得。

优选地,步骤s3中,流动相的流速为0.5-1.5ml/min。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优化林可霉素发酵液的前处理方法,用含有少量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的流动相稀释发酵上清液,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与发酵上清液中的大分子及盐类杂质鳌合,继续采用经过活化的聚醚砜膜进行过滤,有效地降低林可霉素发酵液中的杂质,有利于进一步的hplc测定,不会明显提高柱压及林可霉素峰的理论塔板数。

2、优化林可霉素发酵液的hplc检测方法,把磷酸缓冲液先用氨水调节ph值,再和乙腈、甲醇混合制备流动相,不会提高林可霉素峰的理论塔板数,且出峰时间明显缩短,试剂用量和人力得到了大大的节省,与杂质峰达到很好的分离,从而让hplc检测真正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发明先优化林可霉素发酵液的前处理方法,大大减少林可霉素发酵液中的杂质,再优化林可霉素发酵液的hplc检测方法,缩短出峰时间,峰形较好,不会出现拖尾,与附近的杂质峰容易分开,色谱柱连续分析60个样后,柱压和主峰的理论塔板数没有明显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林可霉素的化学结构。

图2为本发明空白的液相色谱图(a)、林可霉素对照品的液相色谱图(b)、供试品的液相色谱图(c)。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制备林可霉素发酵液,使用的菌种为林肯链霉菌streptomyceslincolnensiscpcc280065(来源中国药用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

培养条件:

将菌株在30℃条件下接入斜面培养基中培养6天,斜面培养基的组成为(质量份数):淀粉2.0、冷黄豆饼粉0.5、k2hpo40.05、nacl0.05、mgso4·7h2o0.05、琼脂2.5、ph7.0;之后将斜面上长出的菌体挖块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培养2天,培养温度为30℃,种子培养基的组成为(质量份数):淀粉2.0、葡萄糖2.5、黄豆饼粉2.0、玉米浆2.5、硫酸铵0.2、氯化钠0.07、碳酸钙0.8、ph7.0;

林可霉素发酵条件:

将培养好的种子按10%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培养7天,培养温度为30℃,发酵培养基的组成为(%):淀粉1.0、葡萄糖4.0、黄豆饼粉3.0、玉米浆1.2、硫酸铵0.8、硝酸铵0.1、氯化钠0.5、硝酸钠0.6、磷酸二氢钾0.03、碳酸钙0.8、ph7.0。

实施例2

方法学实验:

1、重复性试验

试验操作:取同一批号林可霉素发酵液,按上述方法进行处理,进样20.0μl,每个样品分别进样二针,记录色谱图及色谱数据,按外标法计算林可霉素含量,rsd%不得大于2%,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林可霉素发酵液重复性实验结果

2、中间精密度试验

试验操作:选择三个批号的林可霉素发酵液,由不同分析人员在同一个实验室三天分别测定林可霉素含量,然后比较测定的结果,以判断中间精密度是否达到要求,接受标准:相对标准偏差不得大于2%,结果见表2-4。

表2林可霉素发酵液中间精密度试验[样品测定结果1]

表3林可霉素发酵液中间精密度试验[样品测定结果2]

表4林可霉素发酵液中间精密度试验[样品测定结果3]

三次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见表5

表5林可霉素含量三次数据的相对标准偏差

3、线性试验

溶液配制:

林可霉素a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林可霉素标准品(usp)约72mg至50ml的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为120%浓度),再分别吸取此9.16ml入10ml容量瓶中(为110%浓度)、8.33ml入10ml容量瓶中(为100%浓度)、6.67ml入10ml容量瓶中(为80%浓度)、4.17ml入10ml容量瓶中(为50%浓度),分别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试验操作:取上述各标准溶度溶液分别进样20.0ul,记录色谱图及色谱数据,按外标法计算林可霉素含量,建立浓度与峰面积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相关系数,接受标准:林可霉素的相关系数r>0.999,结果见表6。

表6林可霉素a线性试验数据

4、准确度(回收率)试验

溶液配制:

林可霉素系列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盐酸林可霉素对照品(usp)约72mg至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相当于120%浓度)。再分别精密吸取此液8.33ml入10ml容量瓶中(为100%浓度)、3.33ml入容量瓶中(为50%浓度),分别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试验操作:取上述各溶液分别进样20.0μl,每个浓度的溶液样品分别进样3针,记录色谱图及色谱数据,按外标法计算林可霉素含量,接受标准:林可霉素回收率的应在98.0%-102.0%之间,结果见表7。回收率=实测值/标示值×100%,林可霉素标示含量:882μg/mg。

表7林可霉素回收率数据

实施例3

一种林可霉素发酵液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林可霉素发酵液,4000r/min离心5分钟分离去除菌丝体与固体杂质得上清液,取上清液,用流动相稀释1倍体积,采用孔径为0.22μm的聚醚砜膜进行过滤,作为供试品溶液;

其中,聚醚砜膜在过滤之前先进行预活化处理:将95%乙醇用聚醚砜膜进行过滤处理15min;

s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林可霉素对照品60mg至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对照品溶液;

s3:检测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1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得到色谱图,根据色谱图计算林可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包括:使用thermoc8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缓冲液、乙腈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流动相的流速为0.5ml/min,色谱柱长200mm,内径为4mm,粒径为2μm,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0nm。

步骤s1中,流动相中含有体积分数为0.05%的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步骤s1及s3中,流动相的制备方法为:吸取13.5ml磷酸加到1000ml的水中,用氨水调节ph至5.0,得到磷酸缓冲液,将磷酸缓冲液、乙腈、甲醇按700:150:150的体积比混合,过滤,脱气,即得。

实施例4

一种林可霉素发酵液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林可霉素发酵液,60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去除菌丝体与固体杂质得上清液,取上清液,用流动相稀释5倍体积,采用孔径为0.30μm的聚醚砜膜进行过滤,作为供试品溶液;

其中,聚醚砜膜在过滤之前先进行预活化处理:将95%乙醇用聚醚砜膜进行过滤处理15min;

s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林可霉素对照品60mg至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对照品溶液;

s3:检测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得到色谱图,根据色谱图计算林可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包括:使用thermoc8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缓冲液、乙腈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流动相的流速为1.0ml/min,色谱柱长250mm,内径为4.5mm,粒径为5μm,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10nm。

步骤s1中,流动相中含有体积分数为0.25%的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步骤s1及s3中,流动相的制备方法为:吸取13.5ml磷酸加到1000ml的水中,用氨水调节ph至6.0,得到磷酸缓冲液,将磷酸缓冲液、乙腈、甲醇按780:150:150的体积比混合,过滤,脱气,即得。

实施例5

一种林可霉素发酵液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林可霉素发酵液,10000r/min离心20分钟分离去除菌丝体与固体杂质得上清液,取上清液,用流动相稀释10倍体积,采用孔径为0.45μm的聚醚砜膜进行过滤,作为供试品溶液;

其中,聚醚砜膜在过滤之前先进行预活化处理:将95%乙醇用聚醚砜膜进行过滤处理15min;

s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林可霉素对照品60mg至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对照品溶液;

s3:检测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2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得到色谱图,根据色谱图计算林可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包括:使用thermoc8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缓冲液、乙腈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流动相的流速为1.5ml/min,色谱柱长300mm,内径为5mm,粒径为5μm,柱温为50℃,检测波长为210nm。

步骤s1中,流动相中含有体积分数为0.5%的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步骤s1及s3中,流动相的制备方法为:吸取13.5ml磷酸加到1000ml的水中,用氨水调节ph至8.0,得到磷酸缓冲液,将磷酸缓冲液、乙腈、甲醇按800:150:150的体积比混合,过滤,脱气,即得。

实施例6

一种林可霉素发酵液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林可霉素发酵液,4000r/min离心10分钟分离去除菌丝体与固体杂质得上清液,取上清液,用流动相稀释5倍体积,采用孔径为0.45μm的聚醚砜膜进行过滤,作为供试品溶液;

其中,聚醚砜膜在过滤之前先进行预活化处理:将95%乙醇用聚醚砜膜进行过滤处理15min;

s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林可霉素对照品60mg至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对照品溶液;

s3:检测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1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得到色谱图,根据色谱图计算林可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包括:使用thermoc8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缓冲液、乙腈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流动相的流速为1.0ml/min,色谱柱长300mm,内径为4mm,粒径为5μm,柱温为50℃,检测波长为210nm。

步骤s1中,流动相中含有体积分数为0.05%的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步骤s1及s3中,流动相的制备方法为:吸取13.5ml磷酸加到1000ml的水中,用氨水调节ph至6.0,得到磷酸缓冲液,将磷酸缓冲液、乙腈、甲醇按780:150:150的体积比混合,过滤,脱气,即得。

实施例7

一种林可霉素发酵液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林可霉素发酵液,5000r/min离心20分钟分离去除菌丝体与固体杂质得上清液,取上清液,用流动相稀释5倍体积,采用孔径为0.22μm的聚醚砜膜进行过滤,作为供试品溶液;

其中,聚醚砜膜在过滤之前先进行预活化处理:将95%乙醇用聚醚砜膜进行过滤处理15min;

s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林可霉素对照品60mg至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对照品溶液;

s3:检测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得到色谱图,根据色谱图计算林可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包括:使用thermoc8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缓冲液、乙腈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流动相的流速为1.5ml/min,色谱柱长200mm,内径为4.5mm,粒径为5μm,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10nm。

步骤s1中,流动相中含有体积分数为0.1%的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步骤s1及s3中,流动相的制备方法为:吸取13.5ml磷酸加到1000ml的水中,用氨水调节ph至6.0,得到磷酸缓冲液,将磷酸缓冲液、乙腈、甲醇按780:150:150的体积比混合,过滤,脱气,即得。

实施例8

一种林可霉素发酵液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林可霉素发酵液,10000r/min离心5分钟分离去除菌丝体与固体杂质得上清液,取上清液,用流动相稀释5倍体积,采用孔径为0.35μm的聚醚砜膜进行过滤,作为供试品溶液;

其中,聚醚砜膜在过滤之前先进行预活化处理:将95%乙醇用聚醚砜膜进行过滤处理15min;

s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林可霉素对照品60mg至50ml容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得到对照品溶液;

s3:检测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2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得到色谱图,根据色谱图计算林可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包括:使用thermoc8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缓冲液、乙腈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流动相的流速为0.5ml/min,色谱柱长250mm,内径为5mm,粒径为2μm,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10nm。

步骤s1中,流动相中含有体积分数为0.5%的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步骤s1及s3中,流动相的制备方法为:吸取13.5ml磷酸加到1000ml的水中,用氨水调节ph至6.0,得到磷酸缓冲液,将磷酸缓冲液、乙腈、甲醇按780:150:150的体积比混合,过滤,脱气,即得。

实施例9

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

步骤s1中,流动相中不含有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

实施例10

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

步骤s1中,聚醚砜膜在过滤之前不进行预活化处理。

对比例1

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

步骤s3中,色谱条件:

流动相:0.05mol/l硼砂溶液(用85%磷酸溶液调节ph值至6.1)-甲醇(1:1),检测波长为214nm。

对比例2

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

步骤s1及s3中,流动相的制备方法为:吸取13.5ml磷酸加到1000ml的水中,用三乙胺调节ph。

对比例3

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

步骤s1及s3中,流动相的制备方法为:吸取13.5ml磷酸加到1000ml的水中,用氨水调节ph至9.0。

对比例4

与实施例8的区别在于:

s3:检测方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2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得到色谱图,根据色谱图计算林可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包括:使用thermoc8色谱柱,流动相为磷酸缓冲液、乙腈与甲醇的混合溶液,流动相的流速为2.0ml/min,色谱柱长400mm,内径为6mm,粒径为5μm,柱温为25℃,检测波长为210nm。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发明等同或者类似的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各个实施例及对比例检测方法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8本发明各个实施例及对比例的检测方法结果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实施例3-8的检测方法,结果峰形较好,出峰时间短,色谱柱连续分析60个样后,柱压没有明显变化,主峰的理论塔板数没有明显变化,效果都优于实施例9:步骤s1中,流动相中不含有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实施例10:聚醚砜膜在过滤之前不进行预活化处理、对比例1:流动相及波长采用中国药典中盐酸林可霉素的检测方法、对比例2:流动相中的磷酸缓冲液用三乙胺调节ph、对比例3:流动相中的磷酸缓冲液调节ph至9.0、对比例4:色谱条件工艺参数不同,尤其以实施例4的效果最优。可见本发明提供的林可霉素发酵液的检测方法中,林可霉素发酵液的前处理方法及林可霉素发酵液的hplc检测方法均对检测结果的峰形、出峰时间、柱压、理论塔板数有影响,因此本发明先优化林可霉素发酵液的前处理方法,用含有少量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的流动相稀释发酵上清液,继续采用经过活化的聚醚砜膜进行过滤,大大减少林可霉素发酵液中的杂质,再优化林可霉素发酵液的hplc检测方法,缩短出峰时间,峰形较好,色谱柱连续分析60个样后,柱压和主峰的理论塔板数没有明显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