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楼防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555102发布日期:2018-09-29 00:56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防雷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楼防雷方法。



背景技术:

雷电是自然界中大气的放电现象,其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放电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发生在大气中的雷电达31亿次,平均每秒钟约为l00次。据统计我国每年雷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近l0亿元。目前,所采用的防雷技术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直击雷的防护: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方法是使用避雷针,通过避雷针将雷电电流引入大地释放以保护建筑物免受雷击损坏;另一方面是对感应雷击的防护:感应雷击是由于雷雨云的静电感应或放电时的电磁感应作用,使金属物件(如管道、钢筋、电线等)感应出与雷雨云电荷相反的电荷,并造成放电所引起的雷击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楼防雷方法,其方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投入成本低且实现方便、使用效果好,能简便且有效防止高楼物联终端遭受雷击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楼防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需进行防雷保护的高楼终端设备包括高楼物联网终端和对高楼物联网终端所处区域上空发生的雷电进行监测的雷电监测装置,所述高楼物联网终端为布设在高楼且以无线通信方式与上位监控终端进行通信的物联网终端,所述雷电监测装置布设在高楼且其与高楼物联网终端布设于同一区域,所述雷电监测装置以无线通信方式与上位监控终端进行通信;所述高楼物联网终端和雷电监测装置均由配电房进行供电且二者与配电房内的供电设备之间通过供电线路连接,高楼监测客户端运行在位于农业高楼的探测模块上,服务器端运行于高楼数据存储中心上,高楼监测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过网络进行通信,高楼监测客户端与数据采集模块进行串口通信,从而获取各个数据采集模块所检测到的高楼内的数据。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所采用的硬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接线方便,投入成本低,高楼物联网终端和上位监控终端的硬件结构为物联网中采用的常用硬件结构,因而需增加的硬件成本极低,甚至不用增加任何硬件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采用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楼防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需进行防雷保护的高楼终端设备包括高楼物联网终端和对高楼物联网终端所处区域上空发生的雷电进行监测的雷电监测装置,所述高楼物联网终端为布设在高楼且以无线通信方式与上位监控终端进行通信的物联网终端,所述雷电监测装置布设在高楼且其与高楼物联网终端布设于同一区域,所述雷电监测装置以无线通信方式与上位监控终端进行通信;所述高楼物联网终端和雷电监测装置均由配电房进行供电且二者与配电房内的供电设备之间通过供电线路连接,高楼监测客户端运行在位于农业高楼的探测模块上,服务器端运行于高楼数据存储中心上,高楼监测客户端与服务器端通过网络进行通信,高楼监测客户端与数据采集模块进行串口通信,从而获取各个数据采集模块所检测到的高楼内的数据。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高楼防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需进行防雷保护的高楼终端设备包括高楼物联网终端和对高楼物联网终端所处区域上空发生的雷电进行监测的雷电监测装置,所述高楼物联网终端为布设在高楼且以无线通信方式与上位监控终端进行通信的物联网终端,所述雷电监测装置布设在高楼且其与高楼物联网终端布设于同一区域。本发用的硬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且接线方便,投入成本低,高楼物联网终端和上位监控终端的硬件结构为物联网中采用的常用硬件结构,因而需增加的硬件成本极低。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合肥辰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07.03
技术公布日:2018.09.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