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极端海况下海崖前方增水深度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3089发布日期:2018-12-14 23:0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极端海况下海崖前方增水深度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极端海况下海崖前方增水深度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极端海况,包括台风和风暴潮天气,海洋波浪增大,海崖前方受涌水、波浪和潮汐等作用下,增水深度大大增大,特别是极端海况与天文大潮重合时,增水深度能达到极值。据统计,海崖前方的增水深度能够达到数米至十几米,增水以后,对海崖侵蚀大大增加,深度过大对海崖上方及后方的工程设施造成威胁。因此,了解增水深度,对于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前,对于海崖前方的增水深度,大都是海洋部门根据理论公式结合经验进行预测得到的,也有少数学者对增水深度利用尺子进行粗略测试,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110329472.8的专利,其公布了一种利用水压力传感器对海水倒灌深度进行监测的装置,是一种利用压力方法转换为水深的方法,该种装置结构复杂,且安装不方便,同时测出的数据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极端海况下海崖前方增水深度监测装置及监测方法,其克服了背景技术的所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之一:

一种极端海况下海崖前方增水深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支架、浮体、测距仪、控制器、读数仪和电源,支架安装在海崖前方的海滩上,浮体滑动装接在支架,测距仪安装在支架上端且与浮体相对应,电源为测距仪、控制器和读数仪供电,控制器连接测距仪和读数仪,极端海况下浮体漂浮在海面,测距仪测量浮体上表面的高度变化且通过控制器将该变化量传递至读数仪。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包括润滑组件,润滑组件安装在浮体与支架之间。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润滑组件包括滑片和珠体,浮体开设有贯穿浮体的滑槽,滑片固定装接在滑槽槽壁,滑片开设有穿孔,珠体滚动装配在穿孔内且与支架相接触。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润滑组件设有两组且对称布置在滑槽左右两侧。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还包括透明的箱体,箱体固定装接在支架顶端,测距仪与控制器固定装接在箱体内,另设有数据线,数据线一端与控制器相连接,数据线另一端穿出箱体与读数仪和电源相连接。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测距仪采用激光测距仪。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极端海况下海崖前方增水深度监测方法,其采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极端海况下海崖前方增水深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步骤10,在天气状况良好时,在海崖前方的海滩上钻孔0.5-1.5m深度,孔径比支架外径大1cm以上;

步骤20,将珠体安装在滑片的穿孔,再将两滑片贴在支架外侧,用绳索简易绑扎固定在支架上;在浮体滑槽槽壁涂抹胶水,再将支架底端穿过滑槽直至滑片与滑槽槽壁相粘接固定;解除绳索;

步骤30,箱体预设让位孔,将测距仪和控制器放置在箱体内,将数据线连接测距仪和控制器,再将数据线从让位孔处引出至离海崖一定距离的安全位置处,箱体和让位孔处做密封处理,再将箱体固定装接在支架顶端;

步骤40,将支架底端垂直插入至海滩的钻孔内,并在钻孔周边灌入水泥浆;

步骤50,根据天气预报,提前1至2天将控制器的控制频率和时间设置好,再将数据线与读数仪和电源相连接;

步骤60,极端海况出现时,测距仪测量该测距仪与浮体之间的距离变化,进而得到海面的高度变化以得到不同时间海崖前方的增水深度。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将该监测装置设置在海崖前方的海滩上,当极端海况出现时,浮体能随着海面的起伏而不断升降变化,测距仪测量该测距仪与浮体之间的距离变化,进而得到海面的高度变化,以换算得到不同时间海崖前方的增水深度。该监测装置结构简单且易实现,测距仪采用激光测距仪,精度较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该监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一种极端海况下海崖前方增水深度监测装置的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极端海况下海崖前方增水深度监测装置,它包括支架1、浮体2、测距仪4、控制器5、读数仪8和电源9。

支架1安装在海崖前方的海滩上。如图1所示,支架1为竖直的杆体,可采用钢管制成,管径位于50-100mm之间。

浮体2滑动装接在支架1。浮体2采用高强度泡沫制成,呈圆柱形,直径为40-60cm、高度为10-30cm。本实施例中,浮体2直径设置为50cm,高度设置为20cm。

本实施例中,浮体2中心开设有贯穿浮体2的滑槽。

本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润滑组件,润滑组件安装在浮体2与支架1之间。

本实施例中,润滑组件包括滑片3和珠体10,滑片3固定装接在滑槽槽壁,滑片3开设有穿孔,珠体10滚动装配在穿孔内且与支架1相接触。如图1所示,穿孔个数设有三个且上下间隔布置,珠体10个数与穿孔个数相同。

本实施例中,润滑组件设有两组且对称布置在滑槽左右两侧。

测距仪4安装在支架1上端且与浮体2相对应,电源9为测距仪4、控制器5和读数仪8供电,控制器5连接测距仪4和读数仪8,极端海况下浮体2漂浮在海面,测距仪4测量浮体2上表面的高度变化且通过控制器5将该变化量传递至读数仪8。

本实施例中,测距仪4采用激光测距仪。

本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透明的箱体6,箱体6固定装接在支架1顶端,测距仪4与控制器5固定装接在箱体6内,另设有数据线7,数据线7一端与控制器5相连接,数据线7另一端穿出箱体6与读数仪8和电源9相连接。箱体6可以采用玻璃或橡胶材质。

一种极端海况下海崖前方增水深度监测方法,其采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极端海况下海崖前方增水深度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步骤10,在天气状况良好时,在海崖前方的海滩上钻孔0.5-1.5m深度,孔径比支架外径大1cm以上;本实施例中,钻孔深度为1.0m。

步骤20,将珠体10安装在滑片3的穿孔,再将两滑片3贴在支架1外侧,用绳索简易绑扎固定在支架1上;在浮体2滑槽槽壁涂抹胶水,再将支架1底端穿过滑槽直至滑片3与滑槽槽壁相粘接固定;解除绳索;

步骤30,箱体6预设让位孔,将测距仪4和控制器5放置在箱体6内,将数据线7连接测距仪4和控制器5,再将数据线7从让位孔处引出至离海崖一定距离的安全位置处,箱体6和让位孔处做密封处理,再将箱体6固定装接在支架1顶端;

步骤40,将支架1底端垂直插入至海滩的钻孔内,并在钻孔周边灌入水泥浆;

步骤50,根据天气预报,提前1至2天将控制器5的控制频率和时间设置好,再将数据线7与读数仪8和电源9相连接;在增水期间,测距频率控制在一分钟测一次。

步骤60,极端海况出现时,测距仪4测量该测距仪4与浮体2之间的距离变化,进而得到海面的高度变化以得到不同时间海崖前方的增水深度。

将该监测装置设置在海崖前方的海滩上,当极端海况出现时,浮体2能随着海面的起伏而不断升降变化,测距仪4测量该测距仪4与浮体2之间的距离变化,进而得到海面的高度变化,以换算得到不同时间海崖前方的增水深度。该监测装置结构简单且易实现,测距仪4采用激光测距仪,精度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依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