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肢体安全检查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1810发布日期:2019-01-05 10:01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肢体安全检查仪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安检领域,尤其是一种肢体安全检查仪。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恐怖袭击、贩毒、走私等犯罪活动的日益猖獗,各国政府已不断加强对各种公共场所如机场、车站、航运码头等重要场所配置有对行人进行检测的金属探测器和对行李进行检测的行李安检仪进行安全检查。但此类事件仍不可避免地发生,其中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安检工作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到位,或安检不仔细。

目前用于安全检测的仪器主要是x射线安检机与金属探测器,x射线安检机都是大型设备,首先不便于移动,对于那些伪装成残疾人嫌疑人对于伪装部分没办法进行检查,对于全身的检查设备又比较大,因此现急需一种用于肢体的安全检测仪。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肢体安全检查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肢体安全检查仪,包括壳体,在壳体内相对设置有射线发射机构和射线接收机构,壳体位于射线发射机构和射线接收机构之间的位置设有容纳待检测肢体的凹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底座,底座和壳体通过支撑结构连接,壳体通过支撑结构相对于底座发生位移和角度变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靠近壳体的一端与壳体设置有匹配的万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另一端在底座的高度方向上相对于底座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底座内设置有与高度方向平行的且与第一滑块匹配的第一导轨,第二支撑段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相对第一支撑段的另一端水平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第三支撑段,第三支撑段与第二支撑段平行设置且在第二支撑段的长度方向上来回移动,第三支撑段在远离第一支撑段的端部和壳体固定匹配的万向结构。

进一步地,壳体内设置有支架,射线发射机构和射线接收机构设置在支架的两端,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支架来回移动,支架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射线发射机构和射线接收机构之间产生的射线面。

进一步地,所述射线接收机构包括若干块探测器板,支架的一端包括安装探测器板的多个折弯段,若干块探测器板依次阵列在多个折弯段上,若干块探测器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折弯段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平行,支架的另一端设置射线发射机构,射线发射机构发射的射线对准每一块探测器板的射线接收端。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壳体内侧壁的电机、与电机驱动部连接的传动杆、套接件,所述套接件套接在传动杆上且在传动杆上来回移动,所述支架固定在套接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安装在壳体内侧壁且与传动杆平行设置的第二导轨,支架的端部还设置有第二导轨匹配的第二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在垂直于射线发射机构和射线接收机构之间产生的射线面方向的截面为c型,靠近射线发射机构的壳体外侧面上设置有方便壳体移动的第一把手。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通过在壳体上设置凹槽放置待检测的肢体,然后通过壳体内且位于凹槽两侧的射线发射机构和射线接收机构实现对肢体的安检。

(2)本发明通过安装底座和支撑结构来调节壳体的位置和角度,这样方便检测残疾人的肢体。

(3)由于支撑结构是垂直于底座向外伸出,第二支撑段相对于第一支撑段可水平转动、第三支撑段在第二支撑段的长度方向上来回收缩,增加了待检人员检测位置的区间,减少了运输时占用空间,也防止在运输时支撑结构过长而被折断。

(4)支架的设置可以使得安装在壳体内的射线接收机构在检测过程中始终能接收到射线发射机构发射出的射线,保证了检测时的稳定性。

(5)折弯段和探测器板的设置可以使得在探测器板更方便固定的情况下能增强探测器板接收射线发射机构发出的射线。

(6)驱动机构带动支架上的射线发射机构和射线接收机构同时运动实现对肢体的检测。

(7)套接件的设置使得支架容易驱动机构上取下。

(8)本发明中凹槽的形状为c型,第一把手设置的位置可以使得待检测的肢体相对与射源靠近探测器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肢体安全检查仪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肢体安全检查仪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肢体安全检查仪壳体内部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肢体安全检查仪壳体第二种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肢体安全检查仪壳体第二种结构的俯视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壳体101-凹槽102-第一把手103-控制键104-显示灯

2-底座201-第二把手202-底盘203-滚轮204-第一导轨

205-风琴罩

31-第一支撑段32-第二支撑段321-导向槽

33-第三支撑段34-万向结构35-第一转轴36-第一滑块

401-显示器402-第一显示转轴403-第二显示转轴

404-第三显示转轴405-显示座

5-支架51-折弯段61-射源62-准直

71-探测器板

81-电机82-传动杆83-套接件84-第二导轨85-第二滑块

9-平行四边形结构91-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肢体安全检查仪,包括壳体1、底座2、支撑结构,在壳体1内相对设置有射线发射机构和射线接收机构,壳体1位于射线发射机构和射线接收机构之间的位置设有放置待检测物的凹槽101。底座2和壳体1通过支撑结构连接,壳体1通过支撑结构相对于底座2发生位移和角度变换。在支撑结构的上方还设置有显示检测结果的显示机构。以下对各部件进行详细描述。

底座2

底座2设置在底盘202上,底盘202下底面的四个滚轮203,由于支撑结构、壳体1向侧边伸出,底盘202的设置可以保证整个检查仪的重心稳定,滚轮203方便检查仪的移动。底座2上还设置有第二把手201,为了方便整个检查仪的移动。底座2内设置有第一导轨204,可以驱动支撑结构上下移动。

支撑结构

如图1-2所示,支撑结构靠近壳体1的一端与壳体1设置有匹配的万向结构34,支撑结构的另一端在底座2的高度方向上相对于底座2上下移动。

详细地说,支撑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段31、第二支撑段32、第三支撑段33,第一支撑段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滑块36,底座2内设置有与高度方向平行的且与第一滑块36匹配的第一导轨204,底座2在靠近第一支撑段31的侧面上还设置有风琴罩205,风琴罩205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底座2的上部和底部。风琴罩205可以遮挡底座2内部的结构,提高检查仪的美观度。第二支撑段32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35相对第一支撑段31的另一端水平转动。第三支撑段33与第二支撑段32平行设置且在第二支撑段32的长度方向上来回移动,第三支撑段33在远离第一支撑段31的端部和壳体固定匹配的万向结构34。该实施例中,万向结构34为球状结构,球体部分固定在第三支撑段33上,球壳固定在壳体1上,球体部分在球壳内转动实现万向。

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段32长度方向内开设有导向槽321,第三支撑段33在导向槽321内来回移动,从而实现第三支撑段33的来回移动。

第二支撑段32还可以设置成自身可收缩的结构。

如图4-5所示,其中第一支撑段31、第二支撑段32、第三支撑段33的结构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结构9代替,平行四边形结构9通过固定板91固定在滑块36上。通过平行四边形结构9的变形从而实现第一支撑段31、第二支撑段32、第三支撑段33的效果。

壳体1及壳体1内部结构

如图1-3所示,壳体1内设置有支架5,射线发射机构和射线接收机构设置在支架5的两端,壳体1内还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支架5来回移动,支架5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射线发射机构和射线接收机构之间产生的射线面。

射线接收机构包括6块探测器板71,支架5一端包括安装探测器板71的3个折弯段51,6个探测器板71依次阵列在3个折弯段51上,3个折弯段51通过支架5一端部起连续折弯获得,6块探测器板71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与折弯段51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平行,支架5的另一端设置射线发射机构,射线发射机构发射的射线对准每一块探测器板71的射线接收端。

在该实施例中,射线发射机构包括射源61和准直62,射源61发射出的射线经过准直62后,射线形成一个射线面,6块探测器板71上的射线接收部分与射线面重合。

其中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壳体1内侧壁的电机81、与电机81驱动部连接的传动杆82、套接件83、安装在壳体1内侧壁且与传动杆82平行设置的第二导轨84,套接件83套接在传动杆82上且在传动杆82上来回移动,支架5固定在套接件83上,使支架5在传动杆82长度方向上来回移动,支架5的端部还设置有第二导轨84匹配的第二滑块85。

壳体1上的凹槽101在垂直于射线发射机构和射线接收机构之间产生的射线面方向的截面为c型,靠近射线发射机构的壳体1外侧面上设置有方便壳体1移动的第一把手102。

壳体1上还设置有控制键103和显示灯104,方便控制壳体1内部的结构工作,也方便查看工作状态,显示灯104包括工作是否正常的显示灯104,控制键103包括启动按钮、复位按钮等。

显示结构

显示结构包括显示器401、第一显示转轴402、第二显示转轴403、第三显示转轴404、显示座405,第一显示转轴402和第三显示转轴404均与底座2的高度方向平行,第二显示转轴403垂直设置在第一显示转轴402和第三显示转轴404之间,第三显示转轴404垂直设置在显示座405上,先试做固定在第二支撑段32远离第一转轴35的端面上方,显示器401绕第一显示转轴402的一端部俯仰运动,第一显示转轴402可升降,这样可以调节显示器401的水平高度,第二显示转轴403和第三显示转轴404的配合使得显示器401在水平方向上转动。显示结构的设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从不同位置获得检测后的信息。

检查仪处于包装运输状态时,第三支撑段33移动至第二支撑段32内,显示结构靠近底座2的侧面,并且旋转第二支撑段32,使得壳体1及壳体1内的机构尽量靠近底座2,这样不仅减少包装的尺寸,并且也防止在运输过程中支撑结构折断。

以上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创造,凡在本发明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