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雷达车检系统及车检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604201发布日期:2019-01-14 20:49阅读:8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道路雷达车检系统及车检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道路雷达车检系统及采用此系统进行车检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方法是目前的道路,尤其是高速在异常天气大多会采用灯光诱导,现在的道路大多使用红外对射来检测车辆,当对射的红外光被经过的车辆遮挡住时,接收方认为有车辆通过,此时该检测装置后的一组尾迹灯点亮,即车辆后的一组尾迹灯亮,这样提醒后后方驶来的车辆,起到诱导提示的作用,但是红外对射需要在道路两边安装红外发射和红外接受装置,并且安装过程中,需要调整好发射和接受的角度,否则无法使用,这就提到了现场安装的工人要求,并且使用发射和接收两套设备,提高了应用成本和后续维护、维修的成本。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技术道路雷达车检系统及车检方法,该防范只需要在道路的一侧装配雷达即可,另外一侧不需要安装任何传感设备,当有车辆经过某一对装置时,发射雷达信号的设备接收到车辆反射的雷达信号后,判断有车辆经过,并发出指令使该车身后一组尾迹灯点亮。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道路雷达车检系统,包括雷达天线,雷达天线固定在在壳体上,在壳体内设置电路板,壳体为屏蔽壳体,这样可以保证壳体内的电路板不受外界电磁干扰。在壳体的前端设置有通孔,雷达天线固定在通孔中,这样利于雷达天线进行车辆检测,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处理器,处理器分别通过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与雷达天线连接,所述的处理器与通信模块连接,这样可以及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送到上级控制平台,便于进行诱导控制。

所述的接收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器ic1和第二放大器ic1,第一放大器ic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处理器连接,第一放大器ic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放大器ic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阻r2并联,第一放大器ic1的同相输入端与+vdd连接,第一放大器ic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放大器ic2的输出端之间串接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第二放大器ic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二放大器ic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阻r4并联,第二放大器ic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第四电容c4接地,第二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r6、第五电容c5与雷达天线连接,第二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vdd连接,第二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这样可以将雷达检测到的信息及时准确的送到处理器。

利用上述系统进行道路车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

s2,利用公式r=(c0/2)*(1/f)*(fd/△f)判断目标到雷达的距离,其中r表示目标到雷达的距离,c0表示光速,f表示调频频率,fd的表示差频,△f表示振荡器发射频率的变化范围,即调频宽度;

s3,监测雷达测量的距离,如果r保持不变,则无车辆经过,如果r变小,则判断有车辆经过雷达,使雷达后的一组尾迹灯亮,提示后方车辆。

所述步骤s1中雷达设置在道路的一侧,雷达检测的方向与道路所在方向垂直。

所述的步骤s3中,如果道路为单行线,则r<a时,则判断有车辆经过,如果道路为双向行驶的道路,则r<a/2时,则判断有车辆经过,a为道路宽度,这样避免了误判。所述的步骤s3中,雷达后的一组尾迹灯亮的时间为t,t=n*(s/v),其中n为监测到车辆单位时间t内经过的雷达数,s为两个雷达之间的间距,v为车速,这样可以使尾迹灯亮足够的时间,保证后方车辆看到,如果前面车速过快,则尾迹灯亮的时间较长,保证后续车辆能及时获得提醒,避免出现事故。

由此可见,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接收模块的电路图。

图3为雷达发射和接受信号的时间曲线。

图中,1为壳体,2为电路板,3为通孔,4为雷达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的一种道路雷达车检系统,包括雷达天线4,雷达天线4固定在在壳体1上,壳体1为屏蔽壳体,在壳体1内设置电路板2,在壳体1的前端设置有通孔3,雷达天线4固定在通孔3中,所述电路板2上设置有处理器,处理器采用stm32f030f4p6,处理器用于处理雷达信号,识别车辆运动信息,处理器分别通过发射模块和接收模块与雷达天线4连接,所述的处理器与通信模块连接。

所述的接收模块包括第一放大器ic1和第二放大器ic1,第一放大器ic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电阻r1与处理器连接,第一放大器ic1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放大器ic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电容c1与第二电阻r2并联,第一放大器ic1的同相输入端与+vdd连接,第一放大器ic1的反相输入端与第二放大器ic2的输出端之间串接第三电阻r3和第二电容c2,第二放大器ic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四电阻r4与第二放大器ic2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三电容c3与第四电阻r4并联,第二放大器ic2的反相输入端通过第五电阻r5、第四电容c4接地,第二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阻r6、第五电容c5与雷达天线连接,第二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七电阻r7与+vdd连接,第二放大器ic2的同相输入端通过第六电容c6接地。一种利用上述系统进行道路车检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雷达设置在道路的一侧,雷达检测的方向与道路所在方向垂直。

s2,利用公式r=(c0/2)*(1/f)*(fd/△f)判断目标到雷达的距离,其中r表示目标到雷达的距离,c0表示光速,f表示调频频率,fd的表示差频,△f表示振荡器发射频率的变化范围,即调频宽度;如图3中发射频率曲线(f发射)与接收频率曲线(f接收)的唯一区别是时间延迟,在某一时刻t0时的瞬时接收信号,其频率低于瞬时发射频率(对于升坡曲线而言),原因是传感器在同一时刻发射频率已经升高。如果在混频器中混合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就会生成一个恒定的差频信号fd,其中包含所需的距离信息。而且,此频率越高,目标的距离越远。

s3,监测雷达测量的距离,如果r保持不变,则无车辆经过,如果r变小,则判断有车辆经过雷达,使雷达后的一组尾迹灯亮,提示后方车辆。

所述步骤s1中。

步骤s3中,如果道路为单行线,则r<a时,则判断有车辆经过,如果道路为双向行驶的道路,则r<a/2时,则判断有车辆经过,a为道路宽度。

步骤s3中,雷达后的一组尾迹灯亮的时间为t,t=n*(s/v),其中n为监测到车辆单位时间t内经过的雷达数,s为两个雷达之间的间距,v为车速。

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