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助便的卧便器用立体联合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04557发布日期:2019-01-14 20:5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助便的卧便器用立体联合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一种用在自动助便的卧便器上的,接近全方位立体便溺检测机构,尤其是采用自动恢复检测功能、更换检测原件的检测原件联合而形成的立体″网″检测机构,一旦出现便溺该机构快速检测到的几率很大。



背景技术:

在现有相关最接近技术中,一种婴儿纸尿裤无线电报警器的报警监测机构工作原理是:当婴儿纸尿裤中出现便溺时,报警器检测头接受到信号,一般在延迟一定时间后才驱动无线电报警器发出警报。这是因为婴儿便溺有个过程,最好在其便溺结束后,无线电报警器才报警,这时是护理人员更换纸尿闭裤的最佳时间,这时报警最适合。其检测机构也是人工处理来恢复其检测功能的。因为这种工作方式是让便溺排在纸尿裤中,并尽量待其排尽后,然后再进行报警处理。该方式因为不需要及时发出报警,因此只需在纸尿裤中一处较合适的位置放置一个检测器就行,便溺会印渍到较大范围而触发报警。而有落便门的卧便器的″报警″要求就有很大不同。因为在床上使用的卧便器是要让落便门以最快速度打开,好让便溺尽快落入便盆中,而减少便溺对卧具的污染。虽然都是便溺″报警″,因要求差异很大:由于后者是躺着便溺,便溺散布范围大。在以肛门和生殖器为中心,规律性差地向某一方向而去,要尽量做到早检测到便溺,以减小便溺对卧具的污染程度,单靠一个位置设置检测点是完全不够的。当然如果能区分屁和大便气味的不同,又能检测到大便和小便的气味,而发出正确的报警,就可以在一个点设置检测原件,因为气味传播是很快就会充满被子内臀部附近的空间的。问题是还没有发明该项技术。又不能移植纸尿裤报警器的技术用于卧便器。因此卧便器的便溺信号监测机构应专门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旦病人以卧姿随机性排便溺,检测机构要快速检测出来,并发出信号。为达到上述目的,采取以下优选的,检测位置呈立体分布方案:臀部到大腿结合部下面设置自洁式杆状监测头监测原件,与加盖在肚子与腿上的一块布巾上,缝制的一圈裸露双铜丝(非接触)形成的检测区域一起,合起来在便溺发生源周围,形成立体便溺检测区域,从而得到快速检测功能。

具体方案是:一、在立体便溺检测机构的下部,一旦有病人随机性排便溺,自洁式杆状监测头被沾染,该监测机构便及时获取并发出信号,之后机构带动杆状监测头,自动回避便溺环境,并被擦拭,在热风的吹佛下,过一段时间便干燥而自动恢复获取并发出信号的功能,在病人当次便溺结束后,监测机构回到监测位,以待命下次获取并发出信号,周期性地循环往复。上述自动恢复检测功能的机构是把自动恢复检测功能置于病人臀部与大腿结合部下方,是整个监测方案的一部分。放置一个自动恢复检测功能装置在上述位置,再加上,盖在肚子与腿上的一块布巾上缝制一圈裸露铜丝形成的检测区域,总的形成立体便溺检测区域;本发明只包括自动恢复检测功能装置及带动它装置。为此采取的措施是:检测件位于臀部下方固定在两腿之间的床垫上,多个o型导电环由o型绝缘垫子隔开,装在导电环电连接凸台133上,形成多环相隔的无死角检测机构,开门后塑料测头支管悬在两大腿之间的位置处,测头在测头支管管内可移动,作用是检测过后,机构将测头缩进,而被管头设置的橡胶类软圈擦拭测头,及准确停留在下端开口处,让暖风吹干而由于管壁及管壁翼的遮挡,后继便溺不会再次沾染到测头而触发信号,当关门时测头在机构中依靠弹力动作重回检测位置。其结构是:两根导线连接的钢制(因测棒芯较细,需要用钢制作才能保证强度。)半圆状测棒芯,由绝缘体近距离隔开,这样两根电线交错电连接导电环,导电环之间用塑料环隔开,形成多个间隔开来的信号采集环。其上任意很小的局部(由于测量电压是直流低压,干燥的人体触及不会引发导通。)遇到便溺时,便形成通路而完成信号采集;二、立体便溺检测机构的上部,采用缝制在布巾上的环状检测机构监测。尽快检测到被单处的便溺,尤其对男性病人(中老年易于出现晨勃现象,之后尿尿的方向会朝向肚脐一带)尿尿方向随机性大,布巾上设置相距固定的双裸露软导线,围在病人小肚与裆处四周,形成信号采集的面状区域性,增大信号采集的及时性和几率,向卧便器机构发驱动信号,成为机构快速反应的一环,由卧便器机构完成对便溺的引导后,使其尽快流入便盆而减少污染。为此采取以下措施:在以肛门为中心,与人体相贴的被单处设置了,缝制有环状便溺检测裸露导线的布巾,以检测在这一区域内发生的,沾染到环状检测裸露导线上的便溺,触发机构发出信号。若不设置这种检测机构,在这一区域内″运行″的便溺,可能会污染到该区域外较大面积的被单后,才流到垫被上而触发垫被上的检测机构,这时再打开落便门就太迟了,被子上已产生较多污染。设置上述环状检测机构,就是要早点检测到便溺而发出信号,驱动机构尽快打开落便门。因落便门的尺寸大于人体,落便门打开的过程中,人的臀部有个向下坠的动作并自然形成低谷状,在一定程度上对尿液产生了像漏斗似的引流作用,使尿液流向便盆。引导这种原来近水平状的尿液漫延,早点结束而尽快引向便盆,以免造成更大污染。同时上述环形裸露导线是缝制在一块布巾上,在打开落便门的同时,机构还把被子吊起一定高度,布巾至少有五点粘连在被子上的吊带上,它牵制布巾的中心与四边,吊带上有称粘扣带的母子扣,吊起的被子牵引着布巾呈帐篷状,布巾的四边(也可制成圆形布巾。)形成立着的裙边。对原近水平状射、流的尿液进行有效阻挡,使其随着裙边(裙边的周边尺寸大于人体宽度。)向下流去,即使被挡尿液流到人体上,因臀部位置向下移动了而形成的低谷,尿液也会随着坡势延着人体流向臀部最终进入便盆。布巾是用″一种全棉抗油拒水面料″制成的。由机构每次关闭落便门前,自动抽走与人体接触的那一块布巾,被抽布巾的尾部有吸湿性强的材料制成的多段吸湿肥边,该肥边随着布巾拖行,而对扫过的人体表面进行擦拭。它尽量吸走残留在人体上的尿液,使随之而来的热风更易烘干便溺,以防之后残留未烘干便弱触发新的布巾上的环状信号检测装置而产生误报。在卷布巾筒转动而抽布巾的动作中,还有根线(它伴随插头的导线,导线依附在其上,拔插头时它承受力量。插头结构类似耳机插头)随着布巾动作,专门用来拨下该布巾检测原件插头而切断其检测电路,使其停止发出信号。布巾吸湿肥边被卷到靠近卷筒处时,触碰行程开关,再延时短暂时间而停止抽布巾动作,以让吸湿肥边越过行程开关触角而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本次更换布巾结束。再次更换布巾时,卷筒又可继续转动作出循环动作。被抽走的布巾留待护理人员清洗、干燥后备用。凭经验确定一次叠装布巾的块数,更换动作过程尤如″变脸戏法″,每次拉开一块布巾与吊带相配粘扣带贴接处而抽走(由于吊带的粘扣带面积很小,换布巾时它的粘力远小于布巾间的长粘扣带的粘接力),得到″新面孔″,并更换了新的布巾上带有环状检测机构的检测件。在床上过落便门中心处横跨一个框式插装杆(机构中有钢制活扣及滑轮,框和钢丝绳等都很方便拆装,没装卷筒的带动板也是容易拆装的,以不妨碍病人上、下床。)。以上两个检测机构联合起来,形成立体监测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尽快检测便溺的目的。成为用在自动助便的卧便器上的关键性机构。

有益效果:该机构能够对病人随机性便溺进行及时检测,若便溺向床垫方向落去时,该机构能够对病人随机性便溺进行及时检测并自动恢复检测功能,进行循环多次检测,若尿液向被单上射去或流向肚子、大腿一带,则由被单上安装的布巾检测、防污染机构处理。形成立体状便溺监测体系,并使快速检测几率较现有常规检测机构的检测几率大大提高。成为自动助便卧便器达到快速检测目的的关键性机构。因本发明与其服务的机构密切相关性,在此附带简介其服务对象——自动助便卧便器取得的有益效果病人得到了自动的完全可控制污染的卧姿如厕服务,且便溺污染很少。床上如厕有了前所未有的卫生、舒适体验;无需病人配合、并且无需护理人员值守、安全稳定运行、总护理成本在各种方式中最低;彻底甩掉了纸尿裤、大大改善了护理环境、大大降低了护理的劳动强度,减轻了子女经济、精神负担,增加了护患和谐、释放了家属身心重负;有效减少褥疮、或有褥疮的病人得到最好的治疗环境;房间内臭气得到了有效遏制,大大改善了房间内空气质量。因大为减少的揭开被子操作,而减少受凉而生病、抽筋;清洁、得体的处理方式维护了病人的尊严、使病人家属得到极大的宽慰;有效遏制了极端情形下的虐待老人事件发生、间接延长了病人寿命;人道主义、人文关怀因此技术得到更好地彰显。本发明对上述卧便器具有很大的意义,是其基础性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监测头机构示意图

图2是自洁式监测头芯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自洁式监测头定程牵引机构局部示意图

图4是纵横向运动框架(下框架相对上框架只作纵向运动)及更换布巾机构局部示意图

图5是被下布巾、信号监测机构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标说明:131.导向头、132.绝缘皮安装槽、133.导电环电连接凸台、134.两半圆钢制杆之间的绝缘垫、135.牵引安装螺纹、136.导线、121.落便孔、122.床垫、123.测头擦拭口、124.测头支架管、125.测头吹干开口、126.便溺挡板、127.测头回程拉簧、141.牵引连接孔、142.拉簧、143.定程调节板、144.钢丝绳牵引头、145.钢丝绳、2.纵向移动架、02.横向移动架、201直流电机、202.减速器、203.布巾卷筒、204.液压水缸活塞杆、205.液压水缸管接、206.液压水缸缸筒、207.液压水缸管接、208.电磁水阀、209水槽防飞溅盖、210.过渡水槽、211.纵向架传动连接板、212.带动板、213.横向运动滚轮、17.布巾、175.表示本布巾反面的粘扣带局部图、176.吸湿肥边、177.单头式电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整个监测机构分上下两部分组成。一、下部监测机构:一旦病人随机性排便溺落向垫被方向,垫被纸垫上臀部到大腿结合部下面,设置自洁式杆状监测头监测原件,它是多触角监测装置,很容易被便溺触发。触发后机构使其缩进塑料支架管内,停在测头吹干开口125处,被取暖热风吹干,才能恢复获取并发出信号的功能,回位后以待命下次获取并发出信号。二、上部监测机构:采用缝制在布巾上的环状检测机构监测。要尽快检测到被单处的便溺,尤其对男性病人(中老年易于出现晨勃现象,之后尿尿的方向会朝向肚脐一带)尿尿方向随机性大,布巾上设置相距固定的双裸露软导线173,围在病人小肚与裆处四周,形成信号采集的面状区域性,增大信号采集的及时性和几率,向卧便器机构发驱动信号,成为机构快速反应的一环,由卧便器机构完成对便溺的引导后,使其尽快流入便盆而减少污染。为此采取以下措施:在以肛门为中心,与人体相贴的被单处设置了,缝制有环状便溺检测裸露导线173的布巾17,以检测在这一区域内发生的,沾染到环状检测双裸露导线173上的便溺,触发机构发出信号。若不设置这种检测机构,在这一区域内″运行″的便溺,可能会污染到该区域外较大面积的被单后,才流到垫被上而触发垫被上的检测机构15,这时再打开落便门就太迟了,被子上已产生较多污染。设置上述环状检测机构,就是要早点检测到便溺而发出信号,驱动机构尽快打开落便门。因落便门的尺寸大于人体,落便门打开的过程中,人的臀部有个向下坠的动作并自然形成低谷状,在一定程度上对尿液产生了像漏斗似的引流作用,使尿液流向便盆。引导这种原来近水平状的尿液有方向性地漫延,早点结束横向流动而尽快引向便盆,以免造成更大污染。同时上述环形裸露导线是缝制在一块布巾17上,在打开落便门的同时,机构还把被子吊起一定高度,布巾17至少有五点171粘连在被子上的吊带上,它牵制布巾的中心与四边,吊带上有称粘扣带的母子扣,吊起的被子牵引着布巾17呈帐篷状,布巾的四边(也可制成圆形布巾。)形成立着的裙边。对原近水平状射、流的尿液进行有效阻挡,使其随着裙边(裙边的周边尺寸大于人体宽度。)向下流去,即使被挡尿液流到人体上,因臀部位置向下移动了而形成的低谷,尿液也会随着坡势延着人体流向臀部最终进入便盆。布巾17是用″一种全棉抗油拒水面料″制成的。由机构每次开门时自动抽走与人体接触的那一块布巾17,被抽布巾的尾部有吸湿性强的材料制成的多段吸湿肥边176,该肥边随着布巾拖行,而对扫过的人体表面进行擦拭。它尽量吸走残留在人体上的尿液,使随之而来的热风更易烘干便溺,以防之后残留未烘干便弱触发新的布巾17上的环状信号检测装置而产生误报。在卷布巾筒转动而抽布巾的动作中,还有根线(它伴随插头的导线,导线依附在其上,拔插头时它承受力量。插头结构类似耳机插头)随着布巾动作,专门用来拨下该布巾检测原件插头177而切断其检测电路,使其停止发出信号。布巾吸湿肥边176被卷到靠近卷筒处时,触碰行程开关,再延时短暂时间而停止抽布巾动作,以让肥边176越过行程开关触角而使其恢复到初始状态,本次更换布巾结束。再次更换布巾时,卷筒又可继续转动作出循环动作。被抽走的布巾留待护理人员清洗、干燥后备用。凭经验确定一次叠装布巾的块数,更换动作过程尤如″变脸戏法″,每次拉开一块布巾与吊带相配粘扣带贴接处而抽走(由于吊带的粘扣带面积很小,换布巾时它的粘力远小于布巾间的长粘扣带172的粘接力),得到″新面孔″。在床上过落便门中心处横跨一个框式插装杆(机构中有钢制活扣及滑轮,框和钢丝绳等都很方便拆装,没装卷筒的带动板也是容易拆装的,以不妨碍病人上、下床。)。以上两个检测机构联合起来,形成立体监测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尽快检测便溺的目的。成为用在自动助便的卧便器上的关键性机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