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布料耐磨性测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0393发布日期:2019-01-29 18:16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布料耐磨性测试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测试机,尤其涉及一种布料耐磨性测试机。



背景技术:

布料生产时,会经过多种检测对质量进行把关,布料的耐磨性则是需要测试的一种,保证布料能使用的寿命更长,通常人们都是用手拿着布料进行耐磨性测试,由于布料测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的手容易酸痛导致后续测试速度慢,并且手移动的频率不同,导致在不同材料上摩擦的次数不一致造成测试不精准,所以人们会购买测试设备对布料进行测试,但测试设备结构复杂,如此成本就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布料进行耐磨性测试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人的手容易酸痛导致后续测试速度慢,并且手移动的频率不同,造成测试不精准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代替人工对布料进行测试,测试速度快,并且测试的频率一致,使得测试精准的布料耐磨性测试机。

一种布料耐磨性测试机,包括有底座、套筒、滑杆、第一弹簧、水平滑块、活动板、n型架、竖直滑块、第二弹簧、横板、导向轮、第一支撑板、第一轴承座、丝杆、滚筒、驱动电机、弧形压块、材料、导杆、推板、弹性板、接触块、第三弹簧和卡杆,底座顶部右侧前后两侧都对称式的固接有两个套筒,套筒内设有滑杆,滑杆底端与套筒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滑杆上方设有活动板,活动板底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开有水平滑槽,水平滑槽内设有与其配合的水平滑块,水平滑块与水平滑槽内滑动配合,水平滑块底部与滑杆顶端固定连接,活动板顶部均匀间隔的固接有不同粗糙度的材料,底座顶部右侧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第一支撑板,前后两侧第一支撑板位于前后两侧套筒外侧,第一支撑板上部嵌入式的固接有第一轴承座,丝杆与前后两侧第一轴承座内的轴承连接,丝杆上设有滚筒,滚筒圆心位置开有螺纹孔,丝杆位于螺纹孔内,滚筒位于材料上方,水平滑块外侧面均匀间隔的开有三个凹槽,凹槽内中部开有安装槽,安装槽上下两侧右部都开有通孔,通孔内设有接触块,上下两侧接触块内侧面之间固接有弹性板,弹性板左侧面与安装槽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凹槽内中部对称式的开有导槽,导槽位于安装槽上下两侧,接触块位于导槽内,凹槽内设有弧形压块,弧形压块内侧面中部开有导孔,导孔内设有导杆,导杆内端位于安装槽内与弹性板接触,弧形压块外侧面中部开有通槽,导杆外端固接有推板,推板位于通槽内,弧形压块内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卡杆,卡杆尾端位于导槽内与接触块接触,滚筒外侧面周向均匀间隔的开有三个导向槽,导向槽位于每两个相邻的凹槽之间,底座顶部右侧固接有n型架,n型架位于滚筒右侧,n型架左侧面上部中间开有竖直滑槽,竖直滑槽内设有竖直滑块,竖直滑块与竖直滑槽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顶部与竖直滑槽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竖直滑块左侧面固接有横板,横板底部左侧连接有导向轮,导向轮位于导向槽内,后侧第一支撑板后侧面上部固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后端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二支撑板、内筒、摇杆、棘块、第四弹簧、环形滑块、连接板、圆环、棘齿、大皮带轮、第一平皮带、齿轮、双槽皮带轮、齿块、第一挡块和第一凸块,底座顶部左侧后部固接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前侧面上部转动式的连接有内筒,内筒外侧面右侧上部开有导向滑槽,导向滑槽内设有棘块,棘块内侧面与导向滑槽内侧面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内筒后侧面开有环形滑槽,环形滑槽内设有环形滑块,环形滑块与环形滑槽内滑动配合,环形滑块后侧面固接有连接板,两个连接板前侧面之间固接有圆环,圆环套在内筒上后部,圆环内侧面均匀间隔的固接有棘齿,棘齿与棘块啮合,圆环外侧面右侧固接有第一凸块,内筒后侧面偏心位置上部固接有摇杆,第二支撑板前侧面上部左侧固接有第一挡块,第一凸块与第一挡块配合,内筒后侧面圆心位置固接有大皮带轮,底座顶部右侧转动式的连接有齿轮,齿轮后侧面圆心位置固接有双槽皮带轮,双槽皮带轮与大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一平皮带,活动板底部均匀间隔的固接有齿块,齿块位于齿轮上方与其配合。

可选地,还包括有连板、第二挡块和第二凸块,横板左侧面固接有连板,连板底部左侧固接有第二挡块,第二挡块位于圆环上方,圆环外侧面左侧中部固接有第二凸块,第二凸块与第二挡块配合。

可选地,还包括有小皮带轮、第二平皮带和毛刷筒,n型架右侧面前后两侧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毛刷筒,毛刷筒后侧面圆心位置固接有小皮带轮,小皮带轮与双槽皮带轮之间连接有第二平皮带。

首先操作人员推动推板向内移动,推板向内移动带动导杆向内移动,导杆向内移动带动弹性板向内移动,第三弹簧压缩,弹性板向内移动带动接触块向内移动,接触块向内移动不与卡杆接触,即可拉动弧形压块向外移动与凹槽内脱离,进而卡杆与导槽脱离,当弧形压块取出后,因第三弹簧的作用,弹性板向上移动带动接触块向外移动恢复至原位,操作人员即可松开推板,再将布料套在弧形压块上,当布料套好后,操作人员即可将弧形压块放回至凹槽内,卡杆插入导槽内与接触块接触,接触块将卡杆挡住固定,卡杆与接触块配合将弧形压块固定,弧形压块固定与凹槽配合将布料固定,其中一块布料与最右侧材料接触,即可启动驱动电机正反交替转动,驱动电机正反交替转动带动丝杆正反交替转动,丝杆正反交替转动通过螺纹孔带动滚筒前后移动,滚筒前后移动带动通过弧形压块带动布料前后移动,布料前后移动在材料上摩擦。当布料摩擦至合适的时间时,即可关闭驱动电机,再推动活动板向下移动,第一弹簧压缩,活动板向下移动带动材料向下移动,材料向下移动不与布料接触,即可推动活动板向右移动,活动板向右移动带动材料向右移动,当中间的材料移动至布料下方时,停止推动活动板,再拉动横板向上移动,横板上下移动带动导向轮向上移动,导向轮向上移动与导向槽脱离,即可再次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带动滚筒转动,滚筒转动使下一个布料转动至最下方时,关闭驱动电机,松开横板,因重力的影响,导向轮向下移动与导向槽接触,再松开活动板,因第一弹簧的作用,活动板向上移动带动材料向上移动,材料向上移动与布料接触,即可再次启动驱动电机,滚筒前后移动带动布料前后移动在材料上摩擦,按上述操作,即可对剩下的一块布料在最左侧的材料上进行摩擦。当三块布料全部摩擦后,操作人员即可看布料的破烂程度就知道耐磨性好不好,再推动推板向内移动,进而使接触块不与卡杆接触,再将弧形压块从凹槽内取出,再将布料取下即可将弧形压块放回至凹槽内,操作人员再次推动活动板向下移动带动材料向下移动,再推动活动板向左移动带动材料向左移动恢复至原位,松开活动板恢复至原位即可。

当其中一块布料与相对应的材料摩擦后,操作人员即可摇动摇杆正转,摇杆正转带动内筒正转,内筒正转通过棘块带动棘齿正转,棘齿正转带动圆环正转,圆环正转带动第一凸块正转,第一凸块正转与活动板接触,进而第一凸块带动活动板向下移动,活动板向下移动带动材料不与布料接触,同时,活动板还带动齿块向下移动,齿块向下移动与齿轮啮合,继续摇动摇杆,第一凸块与第一挡块接触被挡住,因第四弹簧的作用,棘块在棘齿上滑动,内筒正转带动大皮带轮正转,大皮带轮正转通过第一平皮带带动双槽皮带轮正转,双槽皮带轮正转带动齿轮正转,齿轮正转带动齿块向右移动,齿块向右移动带动活动板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材料向右移动,当中间的材料移动至布料正下方时,即可摇动摇杆反转,摇杆反转带动内筒反转,进而带动第一凸块反转不与第一挡块和活动板接触,齿块与齿轮脱离,因第一弹簧的作用,活动板向上移动带动材料向上移动与布料接触,停止摇动摇杆,即可继续对布料耐磨性进行测试。如此,更加方便操作人员对材料的移动。

当操作人员摇动摇杆正转时,圆环正转同时带动第二凸块正转,第二凸块正转与连板接触,进而第二凸块带动连板向上移动,连板向上移动带动横板向上移动,横板向上移动带动导向轮与导向槽脱离,当第二凸块与第二挡块接触时,第二挡块将第二凸块挡住。当材料向右移动至布料下方后,操作人员摇动摇杆反转,圆环带动第二凸块反转,第二凸块反转不与第二挡块和连板接触,因重力的影响,导向轮向下移动至导向槽内。如此,无需操作人员用另一手拉动横板向上移动,省时省力。

当操作人员摇动摇杆正转时,双槽皮带轮正转通过第二平皮带带动小皮带轮正转,小皮带轮正转带动毛刷筒正转,材料向右移动时,材料与毛刷筒接触,进而毛刷筒正转对残留在材料上的毛线进行清理。当操作人员停止摇动摇杆时,毛刷筒停止转动。如此,可防止毛线残留在材料上影响下次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通过将布料套在弧形压块上固定,启动驱动电机,即可使布料在材料上摩擦进行耐磨性测试,则无需人手拿着布料在材料上摩擦,省时省力,测试速度还更快,并且测试的频率还一致,测试精准,通过驱动装置,则无需人手动将活动板移动,方便快捷,通过第二凸块的作用,无需人拉动横板向上移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底座,2、套筒,3、滑杆,4、第一弹簧,5、水平滑块,6、活动板,7、水平滑槽,8、n型架,9、竖直滑槽,10、竖直滑块,11、第二弹簧,12、横板,13、导向轮,14、第一支撑板,15、第一轴承座,16、丝杆,17、滚筒,18、螺纹孔,19、导向槽,20、驱动电机,21、凹槽,22、弧形压块,23、材料,24、导孔,25、导杆,26、推板,27、导槽,28、安装槽,29、弹性板,30、通孔,31、接触块,32、第三弹簧,33、卡杆,34、通槽,35、驱动装置,351、第二支撑板,352、内筒,353、摇杆,354、导向滑槽,355、棘块,356、第四弹簧,357、环形滑槽,358、环形滑块,359、连接板,3510、圆环,3511、棘齿,3512、大皮带轮,3513、第一平皮带,3514、齿轮,3515、双槽皮带轮,3516、齿块,3517、第一挡块,3518、第一凸块,36、连板,37、第二挡块,38、第二凸块,39、小皮带轮,40、第二平皮带,41、毛刷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布料耐磨性测试机,如图1-2所示,包括有底座1、套筒2、滑杆3、第一弹簧4、水平滑块5、活动板6、n型架8、竖直滑块10、第二弹簧11、横板12、导向轮13、第一支撑板14、第一轴承座15、丝杆16、滚筒17、驱动电机20、弧形压块22、材料23、导杆25、推板26、弹性板29、接触块31、第三弹簧32和卡杆33,底座1顶部右侧前后两侧都对称式的固接有两个套筒2,套筒2内设有滑杆3,滑杆3底端与套筒2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滑杆3上方设有活动板6,活动板6底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开有水平滑槽7,水平滑槽7内设有与其配合的水平滑块5,水平滑块5与水平滑槽7内滑动配合,水平滑块5底部与滑杆3顶端固定连接,活动板6顶部均匀间隔的固接有不同粗糙度的材料23,底座1顶部右侧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第一支撑板14,前后两侧第一支撑板14位于前后两侧套筒2外侧,第一支撑板14上部嵌入式的固接有第一轴承座15,丝杆16与前后两侧第一轴承座15内的轴承连接,丝杆16上设有滚筒17,滚筒17圆心位置开有螺纹孔18,丝杆16位于螺纹孔18内,滚筒17位于材料23上方,水平滑块5外侧面均匀间隔的开有三个凹槽21,凹槽21内中部开有安装槽28,安装槽28上下两侧右部都开有通孔30,通孔30内设有接触块31,上下两侧接触块31内侧面之间固接有弹性板29,弹性板29左侧面与安装槽28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32,凹槽21内中部对称式的开有导槽27,导槽27位于安装槽28上下两侧,接触块31位于导槽27内,凹槽21内设有弧形压块22,弧形压块22内侧面中部开有导孔24,导孔24内设有导杆25,导杆25内端位于安装槽28内与弹性板29接触,弧形压块22外侧面中部开有通槽34,导杆25外端固接有推板26,推板26位于通槽34内,弧形压块22内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卡杆33,卡杆33尾端位于导槽27内与接触块31接触,滚筒17外侧面周向均匀间隔的开有三个导向槽19,导向槽19位于每两个相邻的凹槽21之间,底座1顶部右侧固接有n型架8,n型架8位于滚筒17右侧,n型架8左侧面上部中间开有竖直滑槽9,竖直滑槽9内设有竖直滑块10,竖直滑块10与竖直滑槽9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10顶部与竖直滑槽9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1,竖直滑块10左侧面固接有横板12,横板12底部左侧连接有导向轮13,导向轮13位于导向槽19内,后侧第一支撑板14后侧面上部固接有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16后端连接。

实施例2

一种布料耐磨性测试机,如图1-2所示,包括有底座1、套筒2、滑杆3、第一弹簧4、水平滑块5、活动板6、n型架8、竖直滑块10、第二弹簧11、横板12、导向轮13、第一支撑板14、第一轴承座15、丝杆16、滚筒17、驱动电机20、弧形压块22、材料23、导杆25、推板26、弹性板29、接触块31、第三弹簧32和卡杆33,底座1顶部右侧前后两侧都对称式的固接有两个套筒2,套筒2内设有滑杆3,滑杆3底端与套筒2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滑杆3上方设有活动板6,活动板6底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开有水平滑槽7,水平滑槽7内设有与其配合的水平滑块5,水平滑块5与水平滑槽7内滑动配合,水平滑块5底部与滑杆3顶端固定连接,活动板6顶部均匀间隔的固接有不同粗糙度的材料23,底座1顶部右侧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第一支撑板14,前后两侧第一支撑板14位于前后两侧套筒2外侧,第一支撑板14上部嵌入式的固接有第一轴承座15,丝杆16与前后两侧第一轴承座15内的轴承连接,丝杆16上设有滚筒17,滚筒17圆心位置开有螺纹孔18,丝杆16位于螺纹孔18内,滚筒17位于材料23上方,水平滑块5外侧面均匀间隔的开有三个凹槽21,凹槽21内中部开有安装槽28,安装槽28上下两侧右部都开有通孔30,通孔30内设有接触块31,上下两侧接触块31内侧面之间固接有弹性板29,弹性板29左侧面与安装槽28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32,凹槽21内中部对称式的开有导槽27,导槽27位于安装槽28上下两侧,接触块31位于导槽27内,凹槽21内设有弧形压块22,弧形压块22内侧面中部开有导孔24,导孔24内设有导杆25,导杆25内端位于安装槽28内与弹性板29接触,弧形压块22外侧面中部开有通槽34,导杆25外端固接有推板26,推板26位于通槽34内,弧形压块22内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卡杆33,卡杆33尾端位于导槽27内与接触块31接触,滚筒17外侧面周向均匀间隔的开有三个导向槽19,导向槽19位于每两个相邻的凹槽21之间,底座1顶部右侧固接有n型架8,n型架8位于滚筒17右侧,n型架8左侧面上部中间开有竖直滑槽9,竖直滑槽9内设有竖直滑块10,竖直滑块10与竖直滑槽9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10顶部与竖直滑槽9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1,竖直滑块10左侧面固接有横板12,横板12底部左侧连接有导向轮13,导向轮13位于导向槽19内,后侧第一支撑板14后侧面上部固接有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16后端连接。

还包括有驱动装置35,驱动装置35包括有第二支撑板351、内筒352、摇杆353、棘块355、第四弹簧356、环形滑块358、连接板359、圆环3510、棘齿3511、大皮带轮3512、第一平皮带3513、齿轮3514、双槽皮带轮3515、齿块3516、第一挡块3517和第一凸块3518,底座1顶部左侧后部固接有第二支撑板351,第二支撑板351前侧面上部转动式的连接有内筒352,内筒352外侧面右侧上部开有导向滑槽354,导向滑槽354内设有棘块355,棘块355内侧面与导向滑槽354内侧面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356,内筒352后侧面开有环形滑槽357,环形滑槽357内设有环形滑块358,环形滑块358与环形滑槽357内滑动配合,环形滑块358后侧面固接有连接板359,两个连接板359前侧面之间固接有圆环3510,圆环3510套在内筒352上后部,圆环3510内侧面均匀间隔的固接有棘齿3511,棘齿3511与棘块355啮合,圆环3510外侧面右侧固接有第一凸块3518,内筒352后侧面偏心位置上部固接有摇杆353,第二支撑板351前侧面上部左侧固接有第一挡块3517,第一凸块3518与第一挡块3517配合,内筒352后侧面圆心位置固接有大皮带轮3512,底座1顶部右侧转动式的连接有齿轮3514,齿轮3514后侧面圆心位置固接有双槽皮带轮3515,双槽皮带轮3515与大皮带轮3512之间连接有第一平皮带3513,活动板6底部均匀间隔的固接有齿块3516,齿块3516位于齿轮3514上方与其配合。

实施例3

一种布料耐磨性测试机,如图1-2所示,包括有底座1、套筒2、滑杆3、第一弹簧4、水平滑块5、活动板6、n型架8、竖直滑块10、第二弹簧11、横板12、导向轮13、第一支撑板14、第一轴承座15、丝杆16、滚筒17、驱动电机20、弧形压块22、材料23、导杆25、推板26、弹性板29、接触块31、第三弹簧32和卡杆33,底座1顶部右侧前后两侧都对称式的固接有两个套筒2,套筒2内设有滑杆3,滑杆3底端与套筒2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滑杆3上方设有活动板6,活动板6底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开有水平滑槽7,水平滑槽7内设有与其配合的水平滑块5,水平滑块5与水平滑槽7内滑动配合,水平滑块5底部与滑杆3顶端固定连接,活动板6顶部均匀间隔的固接有不同粗糙度的材料23,底座1顶部右侧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第一支撑板14,前后两侧第一支撑板14位于前后两侧套筒2外侧,第一支撑板14上部嵌入式的固接有第一轴承座15,丝杆16与前后两侧第一轴承座15内的轴承连接,丝杆16上设有滚筒17,滚筒17圆心位置开有螺纹孔18,丝杆16位于螺纹孔18内,滚筒17位于材料23上方,水平滑块5外侧面均匀间隔的开有三个凹槽21,凹槽21内中部开有安装槽28,安装槽28上下两侧右部都开有通孔30,通孔30内设有接触块31,上下两侧接触块31内侧面之间固接有弹性板29,弹性板29左侧面与安装槽28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32,凹槽21内中部对称式的开有导槽27,导槽27位于安装槽28上下两侧,接触块31位于导槽27内,凹槽21内设有弧形压块22,弧形压块22内侧面中部开有导孔24,导孔24内设有导杆25,导杆25内端位于安装槽28内与弹性板29接触,弧形压块22外侧面中部开有通槽34,导杆25外端固接有推板26,推板26位于通槽34内,弧形压块22内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卡杆33,卡杆33尾端位于导槽27内与接触块31接触,滚筒17外侧面周向均匀间隔的开有三个导向槽19,导向槽19位于每两个相邻的凹槽21之间,底座1顶部右侧固接有n型架8,n型架8位于滚筒17右侧,n型架8左侧面上部中间开有竖直滑槽9,竖直滑槽9内设有竖直滑块10,竖直滑块10与竖直滑槽9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10顶部与竖直滑槽9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1,竖直滑块10左侧面固接有横板12,横板12底部左侧连接有导向轮13,导向轮13位于导向槽19内,后侧第一支撑板14后侧面上部固接有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16后端连接。

还包括有驱动装置35,驱动装置35包括有第二支撑板351、内筒352、摇杆353、棘块355、第四弹簧356、环形滑块358、连接板359、圆环3510、棘齿3511、大皮带轮3512、第一平皮带3513、齿轮3514、双槽皮带轮3515、齿块3516、第一挡块3517和第一凸块3518,底座1顶部左侧后部固接有第二支撑板351,第二支撑板351前侧面上部转动式的连接有内筒352,内筒352外侧面右侧上部开有导向滑槽354,导向滑槽354内设有棘块355,棘块355内侧面与导向滑槽354内侧面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356,内筒352后侧面开有环形滑槽357,环形滑槽357内设有环形滑块358,环形滑块358与环形滑槽357内滑动配合,环形滑块358后侧面固接有连接板359,两个连接板359前侧面之间固接有圆环3510,圆环3510套在内筒352上后部,圆环3510内侧面均匀间隔的固接有棘齿3511,棘齿3511与棘块355啮合,圆环3510外侧面右侧固接有第一凸块3518,内筒352后侧面偏心位置上部固接有摇杆353,第二支撑板351前侧面上部左侧固接有第一挡块3517,第一凸块3518与第一挡块3517配合,内筒352后侧面圆心位置固接有大皮带轮3512,底座1顶部右侧转动式的连接有齿轮3514,齿轮3514后侧面圆心位置固接有双槽皮带轮3515,双槽皮带轮3515与大皮带轮3512之间连接有第一平皮带3513,活动板6底部均匀间隔的固接有齿块3516,齿块3516位于齿轮3514上方与其配合。

还包括有连板36、第二挡块37和第二凸块38,横板12左侧面固接有连板36,连板36底部左侧固接有第二挡块37,第二挡块37位于圆环3510上方,圆环3510外侧面左侧中部固接有第二凸块38,第二凸块38与第二挡块37配合。

实施例4

一种布料耐磨性测试机,如图1-2所示,包括有底座1、套筒2、滑杆3、第一弹簧4、水平滑块5、活动板6、n型架8、竖直滑块10、第二弹簧11、横板12、导向轮13、第一支撑板14、第一轴承座15、丝杆16、滚筒17、驱动电机20、弧形压块22、材料23、导杆25、推板26、弹性板29、接触块31、第三弹簧32和卡杆33,底座1顶部右侧前后两侧都对称式的固接有两个套筒2,套筒2内设有滑杆3,滑杆3底端与套筒2内底部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4,滑杆3上方设有活动板6,活动板6底部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开有水平滑槽7,水平滑槽7内设有与其配合的水平滑块5,水平滑块5与水平滑槽7内滑动配合,水平滑块5底部与滑杆3顶端固定连接,活动板6顶部均匀间隔的固接有不同粗糙度的材料23,底座1顶部右侧前后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第一支撑板14,前后两侧第一支撑板14位于前后两侧套筒2外侧,第一支撑板14上部嵌入式的固接有第一轴承座15,丝杆16与前后两侧第一轴承座15内的轴承连接,丝杆16上设有滚筒17,滚筒17圆心位置开有螺纹孔18,丝杆16位于螺纹孔18内,滚筒17位于材料23上方,水平滑块5外侧面均匀间隔的开有三个凹槽21,凹槽21内中部开有安装槽28,安装槽28上下两侧右部都开有通孔30,通孔30内设有接触块31,上下两侧接触块31内侧面之间固接有弹性板29,弹性板29左侧面与安装槽28左侧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32,凹槽21内中部对称式的开有导槽27,导槽27位于安装槽28上下两侧,接触块31位于导槽27内,凹槽21内设有弧形压块22,弧形压块22内侧面中部开有导孔24,导孔24内设有导杆25,导杆25内端位于安装槽28内与弹性板29接触,弧形压块22外侧面中部开有通槽34,导杆25外端固接有推板26,推板26位于通槽34内,弧形压块22内侧面左右两侧对称式的固接有卡杆33,卡杆33尾端位于导槽27内与接触块31接触,滚筒17外侧面周向均匀间隔的开有三个导向槽19,导向槽19位于每两个相邻的凹槽21之间,底座1顶部右侧固接有n型架8,n型架8位于滚筒17右侧,n型架8左侧面上部中间开有竖直滑槽9,竖直滑槽9内设有竖直滑块10,竖直滑块10与竖直滑槽9内滑动配合,竖直滑块10顶部与竖直滑槽9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1,竖直滑块10左侧面固接有横板12,横板12底部左侧连接有导向轮13,导向轮13位于导向槽19内,后侧第一支撑板14后侧面上部固接有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丝杆16后端连接。

还包括有驱动装置35,驱动装置35包括有第二支撑板351、内筒352、摇杆353、棘块355、第四弹簧356、环形滑块358、连接板359、圆环3510、棘齿3511、大皮带轮3512、第一平皮带3513、齿轮3514、双槽皮带轮3515、齿块3516、第一挡块3517和第一凸块3518,底座1顶部左侧后部固接有第二支撑板351,第二支撑板351前侧面上部转动式的连接有内筒352,内筒352外侧面右侧上部开有导向滑槽354,导向滑槽354内设有棘块355,棘块355内侧面与导向滑槽354内侧面之间连接有第四弹簧356,内筒352后侧面开有环形滑槽357,环形滑槽357内设有环形滑块358,环形滑块358与环形滑槽357内滑动配合,环形滑块358后侧面固接有连接板359,两个连接板359前侧面之间固接有圆环3510,圆环3510套在内筒352上后部,圆环3510内侧面均匀间隔的固接有棘齿3511,棘齿3511与棘块355啮合,圆环3510外侧面右侧固接有第一凸块3518,内筒352后侧面偏心位置上部固接有摇杆353,第二支撑板351前侧面上部左侧固接有第一挡块3517,第一凸块3518与第一挡块3517配合,内筒352后侧面圆心位置固接有大皮带轮3512,底座1顶部右侧转动式的连接有齿轮3514,齿轮3514后侧面圆心位置固接有双槽皮带轮3515,双槽皮带轮3515与大皮带轮3512之间连接有第一平皮带3513,活动板6底部均匀间隔的固接有齿块3516,齿块3516位于齿轮3514上方与其配合。

还包括有连板36、第二挡块37和第二凸块38,横板12左侧面固接有连板36,连板36底部左侧固接有第二挡块37,第二挡块37位于圆环3510上方,圆环3510外侧面左侧中部固接有第二凸块38,第二凸块38与第二挡块37配合。

还包括有小皮带轮39、第二平皮带40和毛刷筒41,n型架8右侧面前后两侧之间转动式的连接有毛刷筒41,毛刷筒41后侧面圆心位置固接有小皮带轮39,小皮带轮39与双槽皮带轮3515之间连接有第二平皮带40。

首先操作人员推动推板26向内移动,推板26向内移动带动导杆25向内移动,导杆25向内移动带动弹性板29向内移动,第三弹簧32压缩,弹性板29向内移动带动接触块31向内移动,接触块31向内移动不与卡杆33接触,即可拉动弧形压块22向外移动与凹槽21内脱离,进而卡杆33与导槽27脱离,当弧形压块22取出后,因第三弹簧32的作用,弹性板29向上移动带动接触块31向外移动恢复至原位,操作人员即可松开推板26,再将布料套在弧形压块22上,当布料套好后,操作人员即可将弧形压块22放回至凹槽21内,卡杆33插入导槽27内与接触块31接触,接触块31将卡杆33挡住固定,卡杆33与接触块31配合将弧形压块22固定,弧形压块22固定与凹槽21配合将布料固定,其中一块布料与最右侧材料23接触,即可启动驱动电机20正反交替转动,驱动电机20正反交替转动带动丝杆16正反交替转动,丝杆16正反交替转动通过螺纹孔18带动滚筒17前后移动,滚筒17前后移动带动通过弧形压块22带动布料前后移动,布料前后移动在材料23上摩擦。当布料摩擦至合适的时间时,即可关闭驱动电机20,再推动活动板6向下移动,第一弹簧4压缩,活动板6向下移动带动材料23向下移动,材料23向下移动不与布料接触,即可推动活动板6向右移动,活动板6向右移动带动材料23向右移动,当中间的材料23移动至布料下方时,停止推动活动板6,再拉动横板12向上移动,横板12上下移动带动导向轮13向上移动,导向轮13向上移动与导向槽19脱离,即可再次启动驱动电机20,驱动电机20带动丝杆16转动,丝杆16转动带动滚筒17转动,滚筒17转动使下一个布料转动至最下方时,关闭驱动电机20,松开横板12,因重力的影响,导向轮13向下移动与导向槽19接触,再松开活动板6,因第一弹簧4的作用,活动板6向上移动带动材料23向上移动,材料23向上移动与布料接触,即可再次启动驱动电机20,滚筒17前后移动带动布料前后移动在材料23上摩擦,按上述操作,即可对剩下的一块布料在最左侧的材料23上进行摩擦。当三块布料全部摩擦后,操作人员即可看布料的破烂程度就知道耐磨性好不好,再推动推板26向内移动,进而使接触块31不与卡杆33接触,再将弧形压块22从凹槽21内取出,再将布料取下即可将弧形压块22放回至凹槽21内,操作人员再次推动活动板6向下移动带动材料23向下移动,再推动活动板6向左移动带动材料23向左移动恢复至原位,松开活动板6恢复至原位即可。

当其中一块布料与相对应的材料23摩擦后,操作人员即可摇动摇杆353正转,摇杆353正转带动内筒352正转,内筒352正转通过棘块355带动棘齿3511正转,棘齿3511正转带动圆环3510正转,圆环3510正转带动第一凸块3518正转,第一凸块3518正转与活动板6接触,进而第一凸块3518带动活动板6向下移动,活动板6向下移动带动材料23不与布料接触,同时,活动板6还带动齿块3516向下移动,齿块3516向下移动与齿轮3514啮合,继续摇动摇杆353,第一凸块3518与第一挡块3517接触被挡住,因第四弹簧356的作用,棘块355在棘齿3511上滑动,内筒352正转带动大皮带轮3512正转,大皮带轮3512正转通过第一平皮带3513带动双槽皮带轮3515正转,双槽皮带轮3515正转带动齿轮3514正转,齿轮3514正转带动齿块3516向右移动,齿块3516向右移动带动活动板6向右移动,进而带动材料23向右移动,当中间的材料23移动至布料正下方时,即可摇动摇杆353反转,摇杆353反转带动内筒352反转,进而带动第一凸块3518反转不与第一挡块3517和活动板6接触,齿块3516与齿轮3514脱离,因第一弹簧4的作用,活动板6向上移动带动材料23向上移动与布料接触,停止摇动摇杆353,即可继续对布料耐磨性进行测试。如此,更加方便操作人员对材料23的移动。

当操作人员摇动摇杆353正转时,圆环3510正转同时带动第二凸块38正转,第二凸块38正转与连板36接触,进而第二凸块38带动连板36向上移动,连板36向上移动带动横板12向上移动,横板12向上移动带动导向轮13与导向槽19脱离,当第二凸块38与第二挡块37接触时,第二挡块37将第二凸块38挡住。当材料23向右移动至布料下方后,操作人员摇动摇杆353反转,圆环3510带动第二凸块38反转,第二凸块38反转不与第二挡块37和连板36接触,因重力的影响,导向轮13向下移动至导向槽19内。如此,无需操作人员用另一手拉动横板12向上移动,省时省力。

当操作人员摇动摇杆353正转时,双槽皮带轮3515正转通过第二平皮带40带动小皮带轮39正转,小皮带轮39正转带动毛刷筒41正转,材料23向右移动时,材料23与毛刷筒41接触,进而毛刷筒41正转对残留在材料23上的毛线进行清理。当操作人员停止摇动摇杆353时,毛刷筒41停止转动。如此,可防止毛线残留在材料23上影响下次使用。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