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故障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59101发布日期:2020-03-24 20:5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网故障指示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配电网智能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网故障指示器。



背景技术:

配电网直接联系用户,其可靠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既是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又有着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配电网故障自动定位作为配电自动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提高供电可靠性有很大影响,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现有技术中已公开了多种用于配电网的故障指示器,如cn20740843u中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故障指示器,该配网故障指示器,包括电流互感器、上壳、下壳。从该装置所述的结构可知,该配电网故障指示器是依靠上壳体与下壳体构成容纳线缆的空间,并依靠压线弹簧将故障指示及定位装置固定在线缆上的,这种固定方式并不牢固,存在松脱的隐患。

cn207198282u中公开了一种配电网智能传感器。该智能传感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上壳体与下壳体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配电线缆的压线锁紧机构、用于连接上壳体与下壳体的连接机构及供配电线缆通过的连接孔。根据上述结构描述可知该配电网智能传感器需要至少两个锁紧机构,一个用于锁紧线缆,一个用于闭合上下壳体,但是为了确保线缆以及上下壳体的牢固,一般在装配是均会将压线锁紧机构和连接机构拧紧,从而导致上下壳体承受过大的应力,从而有可能导致壳体的变形,从而造成设备从缆线上脱落的隐患。

由此可见,本领域中需要一种能够牢固可靠地固定在线缆上的配电网故障指示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达到的技术目的是使配电网故障指示器能够稳定的固定在线缆上,排除因线缆晃动,设备老化造成的故障指示器的松脱隐患。

基于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网故障指示器,所述配电网故障指示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下壳体相对侧均设置有缆线槽,上壳体的缆线槽中设置有上压片,下壳体的缆线槽中设置有下压片,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导轨,导轨内设置有丝杠,丝杠上的螺纹与上压片内的螺纹啮合,并通过旋转带动上压片在丝杠的延伸方向上移动,所述下压片与下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压片与上壳体之间构成非刚性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刚性连接是指,所述上压片通过连接杆与上壳体内部的限位板相连接,在连接杆外部套接有弹簧,该弹簧一端连接限位板,另一端连接上壳体的内壁。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压片上部设置有引导柱,该引导柱插入在上壳体中的引导通孔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丝杠位于下壳体的一端连接有扭矩限制器,经过扭矩限制器连接有旋柄。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壳体在用于安装缆线一侧设置有引导片,所述引导片通过枢接轴安装在上壳体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导片上设置有凸块和卡扣,当上壳体与下壳体不断闭合时,凸块受下壳体上表面的挤压从而带动引导片不断贴近上壳体与下壳体的侧面,当上下壳体贴紧时,引导片贴紧上下壳体的侧面,同时卡扣卡入到下壳体对应位置的卡槽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壳体的端部设置有导水檐,从而防止雨水流入上下壳体之间,形成水膜。

在一个实施例中,下壳体的下部设置有可打开的透明端盖,下壳体内部还设置有配电网运行数据处理单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中设置有交流取电线圈和小电流检测线圈。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的上壳体与上压片之间使用了非刚性连接,避免了在压紧线缆的情况下,造成的上壳体与上压片之间的过度的刚性挤压,进而防止上壳体因老化造成整个故障指示器的脱落。

2.本发明中在丝杠与旋柄之间增加了扭矩限制器,在满足压紧线缆需求的情况下防止了过度挤压。

3.本发明中在上壳体车补设置了导水檐,防止上下壳体之间形成水膜。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共同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配电网故障指示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配电网故障指示器打开状态下的内剖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配电网故障指示器闭合状态下的内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的配电网故障指示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下壳体相对侧均设置有缆线槽,所述两个相对的缆线槽在上下壳体闭合时形成缆线通孔110。

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中设置有用于交流取电和检测电流的线圈。

上壳体1的缆线槽中设置有上压片3,下壳体2的缆线槽中设置有下压片4,通过上壳体1与下壳体2闭合使得上压片3与下压片4之间夹持电缆100,上下壳体之间设置有导轨5,导轨5内设置有丝杠6,丝杠6上的螺纹与上压片3内的螺纹啮合,并通过旋转带动上压片3在丝杠6的延伸方向上移动,丝杠6位于下壳体2的一端连接有扭矩限制器7,经过扭矩限制器7连接有旋柄8,当使用者操作旋转旋柄8时,通过扭矩限制器7带动丝杠6旋转,当上下压片闭合至最大扭矩位置时,继续旋转旋柄8只能使得扭矩限制器7空转,丝杠6不在转动。

所述下压片4与下壳体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上压片3通过连接杆12与上壳体1内部的限位板14相连接,同时上压片3上部设置有引导柱13,该引导柱13插入在上壳体1中的引导通孔15中,在连接杆12外部套接有弹簧11,该弹簧11一端连接限位板14,另一端连接上壳体1的内壁。通过上述结构上压片3与上壳体1之间构成非刚性连接,从而避免了上压片3与上壳体1由于锁紧线缆的需求造成的刚性挤压,进而形成的脱落隐患。

所述上壳体1在用于安装缆线一侧设置有引导片9,所述引导片9通过枢接轴19安装在上壳体1上,当上壳体1与下壳体2处于打开状态时,如图2,引导片9处于张开位置,此时如果需要将该故障指示器安装在线缆上,则引导片9易于将线缆引导进入故障指示器的内部。所述引导片9上设置有凸块18和卡扣16,当上壳体1与下壳体2不断闭合时,凸块18受下壳体2上表面的挤压从而带动引导片9不断贴近上壳体1与下壳体2的侧面,当上下壳体贴紧时,引导片9贴紧上下壳体的侧面,同时卡扣16卡入到下壳体2对应位置的卡槽17中。

在所述上壳体1的端部设置有导水檐21,从而防止雨水流入上下壳体之间,形成水膜,影响故障指示器的工作。

所述下壳体2的下部设置有透明端盖10,该透明端盖10是可拆卸的,通过该透明端盖10可以显示报警信号,同时透明端盖10被打开后可以通过开口更换下壳体2内部的sim卡或者对下壳体2内部的电路进行调试。同时下壳体2内部设置有配电网运行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可实现下述功能的至少之一:1.对配电网故障定位的判断;2.对配电网故障发生时的故障波形的记录;3.故障波形数据的汇集;4.对配电网运行环形信息的采集,如温湿度、风速、振动、图像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