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丝机构及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8600发布日期:2018-12-11 22:5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压丝机构及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钢帘线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丝机构及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钢帘线扭转检测过程一般为:将缠绕有钢帘线的工字轮放置于物料台的指定位置后,通过人工等方式将钢帘线从工字轮牵引出3米,由于该段距离的钢帘线不能作为被检测对象,因此利用截断装置将该段距离的钢帘线截断,同时对剩余钢帘线在截断处进行折弯,继而将折弯后的钢帘线从工字轮牵引出6米至检测位,后撤0.2米后松开钢帘线,钢丝开始发生扭转,通过视觉系统捕捉钢丝折弯处扭转过程的图像,以进行扭转检测。

然而,在现有的扭转检测过程中,钢丝的扭转运动容易使得钢丝位置发生偏移,甚至导致钢丝在从检测设备上发生脱离,从而影响视觉系统对钢丝扭转过程图像的捕捉,进而影响了扭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在钢帘线扭转检测过程中,能够提高钢帘线位置稳定性的压丝机构,以及应用该压丝机构对钢帘线进行扭转检测的检测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压丝机构,包括可下压钢帘线的第一压丝件,以及可驱动第一压丝件升降的驱动件,第一压丝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压丝件为多个,多个第一压丝件沿水平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以分别与钢帘线的各钢丝接触,驱动件与第一压丝件连接,以带动第一压丝件升降。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丝件为柔性块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丝件为聚氨酯块。

作为优选,本发明压丝机构还包括可支撑所述第一压丝件的支撑件,以及弹性件,支撑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以做升降运动,第一压丝件活动连接于支撑件上,以相对支撑件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弹性件设置于支撑件与第一压丝件之间,以在当第一压丝件与钢帘线钢丝接触时,受来自第一压丝件的挤压力而收缩。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套筒及导向轴,支撑套筒与所述驱动件连接,以做升降运动,支撑套筒中空,支撑套筒与导向轴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导向轴套接于支撑套筒的内部,以沿支撑套筒往复运动,导向轴的底部与所述第一压丝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导向轴具有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第一限位部对应于所述支撑套筒的上方设置,以通过与支撑套筒接触,限制第一限位部沿支撑套筒向下运动的极限位置,第二限位部对应于支撑套筒的下方设置,以通过与支撑套筒接触,限制第一限位部沿支撑套筒向上运动的极限位置,所述弹性件套设于导向轴的外部,弹性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部及支撑套筒接触。

作为优选,本发明压丝机构还包括直线模组,直线模组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驱动件为电机,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直线模组连接,以驱动直线模组运动,所述第一压丝件与直线模组连接,以在直线模组的带动下升降。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件为伺服电机。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及压丝组件,所述压丝组件为如上所述的压丝组件,压丝组件固定设置于支撑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发明压丝机构,通过设置第一压丝件及驱动件,在钢帘线钢丝扭转时,能够自上而下按住钢帘线钢丝,从而使得钢帘线钢丝能够稳定转动,避免钢丝位置发生偏移,甚至从检测设备上发生脱离,从而提高了对钢帘线检测过程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捕捉到的钢丝扭转过程图像的清晰度,更进而提高了扭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本发明检测装置,通过设置上述压丝机构,提高了对钢帘线检测过程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捕捉到的钢丝扭转过程图像的清晰度,更进而提高了扭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压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图1中显示第一压丝件及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压丝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发明压丝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第一压丝件;2、驱动件;3、支撑件;4、弹性件;5、支撑套筒;6、导向轴;7、第一限位部;8、第二限位部;9、直线模组;10、支撑架;11、支撑座;12、第二压丝件;13、卡槽;14、支撑板;15、视觉检测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在压丝机构及检测装置实际使用状态下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见图1至图4,一种压丝机构,在对钢帘线进行扭转检测时,为能够提高钢帘线位置稳定性,其包括可下压钢帘线的第一压丝件1,以及可驱动第一压丝件1升降的驱动件2,第一压丝件1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压丝件1为多个,多个第一压丝件1沿水平方向并排且间隔设置,以分别与钢帘线的各钢丝接触,即一个第一压丝件1与一条钢丝接触,驱动件2与第一压丝件1连接(该连接包括直接连接,以及通过传动机构间接连接),以带动第一压丝件1升降(即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

基于上述,本发明压丝机构,通过设置第一压丝件1及驱动件2,在钢帘线钢丝扭转时,能够自上而下按住钢帘线钢丝,从而使得钢帘线钢丝能够稳定转动,避免钢丝位置发生偏移,甚至从检测设备上发生脱离,从而提高了对钢帘线检测过程的可靠性,进而提高了捕捉到的钢丝扭转过程图像的清晰度,更进而提高了扭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便于视觉系统准确捕捉到钢帘线扭转过程的图像,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压丝件1优选为柔性块状,以此在下压钢帘线时,使得钢帘线的扭转力被缓慢释放,从而有利于视觉系统精确捕捉钢帘线的扭转过程,进而提高了钢帘线扭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的,第一压丝件1为聚氨酯块。

为了实现在保证钢帘线位置稳定性的情况下,使得不同直径钢帘线扭转力的释放符合要求,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压丝机构还包括可支撑第一压丝件1的支撑件3,以及弹性件4,支撑件3与驱动件2连接,以做升降运动,第一压丝件1活动连接于支撑件3上,以相对支撑件3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弹性件4设置于支撑件3与第一压丝件1之间,以在当第一压丝件1与钢帘线钢丝接触时,受来自第一压丝件1的挤压力而收缩。本发明压丝机构,通过设置弹性件4,在当第一压丝件1下压钢帘线钢丝时,能够模拟人工检测过程中人手的作用,辅助防止不同直径钢丝的掉落,即在保证钢帘线位置稳定性的情况下,使得不同直径钢帘线扭转力的释放符合要求,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钢帘线扭转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件3包括支撑套筒5及导向轴6,支撑套筒5与驱动件2连接,以做升降运动,支撑套筒5中空,支撑套筒5与导向轴6均沿竖直方向设置,导向轴6套接于支撑套筒5的内部,导向轴6优选为与支撑套筒5滑动配合,以沿支撑套筒5往复运动,导向轴6的底部与第一压丝件1固定连接,以此能够带动第一压丝件1做稳定的升降运动;导向轴6具有第一限位部7及第二限位部8,第一限位部7及第二限位部8优选为直径大于导向轴6中部的轴,第一限位部7对应于支撑套筒5的上方设置,以通过与支撑套筒5接触,限制第一限位部7沿支撑套筒5向下运动的极限位置,第二限位部8对应于支撑套筒5的下方设置,以通过与支撑套筒5接触,限制第一限位部7沿支撑套筒5向上运动的极限位置,弹性件4优选为弹簧,弹性件4套设于导向轴6中部的外部,弹性件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部8及支撑套筒5接触。

针对驱动件2与第一压丝件1的连接关系,其具体可以为:如图1至图3所示,驱动件2优选为伺服电机(或者为步进电机等其他电机),第一压丝件1优选为四个,驱动件2与第一压丝件1之间设置有直线模组9,直线模组9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1,支撑座11用于支撑直线模组9,直线模组9具有直线导轨、滑块及丝杠,其中直线导轨沿竖直方向设置,直线导轨与支撑座11固定连接,滑块与直线导轨滑动配合连接,以沿直线导轨往复运动,丝杠可转动连接至直线导轨上,丝杠与滑块通过丝杠副连接,以通过转动带动滑块沿直线导轨往复运动,驱动件2的机体部固定连接至直线导轨上,驱动件2的动力输出端与丝杠固定连接,以驱动丝杠转动,第一压丝件1与滑块连接,以随滑块同步运动。

基于上述,本发明压丝机构,通过设置驱动件2为伺服电机,同时设置直线模组9作为驱动件2与第一压丝件1之间的动力传动机构,能够提高第一压丝件1升降过程的运动精度,从而提高了对钢帘线检测过程的可靠性。

上述需要说明的是,驱动件2还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此时驱动件2沿竖直方向设置,驱动件2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压丝件1连接,以通过缸杆部的伸缩,带动第一压丝件1升降。

在现有扭转检测的过程中,由于视觉系统面对的结构较多,因此视觉系统在钢帘线钢丝扭转过程捕捉到的图像显示的结构较多,从而难以清晰的反映钢帘线钢丝的扭转状态。基于此,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本发明压丝机构还包括第二压丝件12,第二压丝件12与第一压丝件1固定连接,以与第一压丝件1同步升降,第二压丝件12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压丝件12的底部开设有多个卡槽13,卡槽13贯穿第二压丝件12,以在当第二压丝件12下降时,套接于钢帘线钢丝的外部,多个卡槽13与第一压丝件1一一对应设置,以在当第一压丝件1与钢帘线钢丝接触时,卡槽13套接于钢帘线钢丝的外部。

基于上述,本发明压丝机构,通过设置第二压丝件12,以及在第二压丝件12的底部开设多个卡槽13,在对钢帘线进行扭转检测时,驱动件2驱动第二压丝件12下降,以使卡槽13卡接于钢帘线钢丝的外部,从而一方面使得钢帘线自然扭转时保持位置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使得第二压丝件12作为钢帘线钢丝的自然扭转的背景,钢帘线钢丝的扭转与第二压丝件12形成鲜明对比,进而使得视觉系统对钢帘线钢丝扭转过程捕捉到的图像能够更加清晰的反映钢帘线钢丝的扭转状态,更进而显著提高了检测效率以及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第二压丝件12优选为板状,第二压丝件12呈倒t形,以此节省材料,同时提高驱动件2对第二压丝件12驱动的效率,卡槽13为四个,四个卡槽13沿第二压丝件12的宽度方向等距间隔排列,卡槽13沿第二压丝件12的厚度方向贯穿第一压丝件1,第二压丝件12与直线模组9的滑块固定连接;支撑件3还包括支撑板14,支撑板14呈倒l型,支撑板14的一侧板与第二压丝件1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撑板14的另一侧板为与水平面平行的支撑侧板,支撑侧板上沿竖直方向开设有通孔,支撑套筒5套接于支撑侧板通孔的内部,支撑套筒5通过于支撑侧板的上下两侧螺纹连接两个螺母的方式固定于支撑侧板上,。

参见图4,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检测装置,包括支撑架10及压丝机构,所述压丝机构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检测装置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支撑座11固定设置于支撑架10上。

为了避免捕捉钢帘线扭转图像的过程中发生反光,以影响图像的清晰度,如图4所示,第二压丝件12的侧方设置有视觉检测单元15,以捕捉钢帘线扭转过程的图像,第二压丝件12对视觉检测单元15的一侧包覆有不反光材料,该不反光材料如:尼龙层、背景布、哑光漆及橡胶层等。

作为优选的,上述不反光材料包覆于第二压丝件12所有侧部的外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