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611829发布日期:2020-05-06 19:4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水处理设备被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例如,软水机、净水器等水处理设备能够改善人们生活用水的质量,进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但是,水处理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漏水。通常,水处理设备对于内部零件的密封性能都有较高的要求,一旦管道出现缝隙,或是阀体故障,或是零部件之间的精度没有达标,相互连接配合的零部件之间出现间隙等等问题都会造成水处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漏水。一旦水处理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水问题,并且没有被及时发现,必然给使用者带来一系列的困扰。首先,大多数水处理设备都需要和电源直接连通才能进行作业,发生漏水容易造成电路短路,导致水处理设备被破坏,严重的可能导致使用者发生触电危险,威胁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其次,长时间的漏水不仅造成水资源浪费,而且会导致水处理设备的使用环境中严重积水而浸泡周围的其他设备或是家具,给使用者造成经济损失。

为了及时发现水处理设备出现漏水现象,以减低安全隐患,现有的水处理设备藉由一漏水报警器以检测所述水处理设备是否出现漏水。具体来说,所述水处理设备包括一水处理主体和至少一个所述漏水报警器,所述漏水报警器被安装于所述水处理主体,其中所述漏水报警器包括一漏水检测装置和一报警装置,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报警装置,所述漏水检测装置包括一控制电路板和一对探针,一对所述探针被固定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侧,所述探针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具有分布于两侧的一安装孔,藉由所述安装孔将所述控制电路板以所述探针朝向所述水处理主体内部空间的方式安装于所述水处理主体,使得被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所述探针保持于所述水处理主体的内部空间内。一旦所述水处理主体内部发生漏水,水经过所述漏水检测装置,并使得一对所述探针电连接,电路被连通,与所述控制电路可通信地连接的所述报警装置发出警报,以提醒使用者及时发现所述水处理设备漏水,进而及时地修理以减小所述水处理设备漏水造成的危害。但是,所述漏水报警器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

首先,现有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安装和拆卸过程繁琐。为了能够及时地检测到所述水处理设备漏水,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控制电路板通常是通过螺钉被固定于水处理主体的一壳体的底部,一水处理本体被安装于所述壳体以完成所述水处理主体的组装。并且,现有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即,所述控制电路板通过所述壳体的一容纳腔的开口进入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纳腔底部,安装效率低下。另外,一旦被固定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对所述探针检测到所述水处理本体漏水,使用者需要先将所述水处理主体的所述壳体和所述水处理本体拆分开,再取出固定于所述壳体底部的所述控制电路板,擦干水分后以解除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相连接的所述报警装置的警报。拆装过程复杂,浪费使用者的使用时间。再者,对于缺乏经验的使用者而言,安装和拆卸的操作难度大,并且容易在安装和拆卸的过程中造成所述控制电路板和所述探针被损坏,增加了所述漏水报警器的使用成本和维护成本。

其次,一对所述探针的体积较小,占所述控制电路板的面积比例较小,如果所述水处理本体发生漏水,水容易绕开所述探针,而使得所述控制电路板的电路未被导通,进而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难以检测到漏水现象而造成漏水报警器形同虚设,所述水处理设备漏水的现象未能被及时发现。

另外,现有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以紧贴所述水处理主体的所述壳体的内壁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壳体,且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所述探针以朝向所述水处理主体的内部空间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侧,也就是说,现有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只能检测到所述水处理主体内部是否漏水现象,如果所述水处理主体的所述水处理本体发生漏水,但是水流未经过内部空间,而是直接流至外部,则所述漏水检测装置也无法检测到所述水处理设备出现漏水。

还有,一旦所述水处理主体的内部空间内的空气潮湿,空气中的水滴容易造成被直接暴露于空气中的一对所述探针被导通,进而造成所述报警装置误报,而给使用者的带来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所述水处理设备内部和外部是否漏水,进而全面地检测所述水处理设备是否漏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包括至少一控制电路板、一内检测单元以及一外检测单元,其中所述外检测单元和所述内检测单元分别延伸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所述内检测单元和所述外检测单元能够同时检测所述水处理设备内部和外部是否漏水,进而全面地检测所述水处理设备是否漏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包括一控制电路板及至少一第一导通单元和至少一第二导通单元,所述第一导通单元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一旦所述第一导通单元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被水导通,则能够检测出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使用环境中存在漏水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二导通单元的两端也分别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进而使得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所述控制电路板两侧的环境中是否存在漏水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控制电路板被保持于所述水处理装置的底部,且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的一第一内检测端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的一第二内检测端朝向所述水处理装置的内部空间,进而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所述水处理装置的内部空间是否存在漏水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被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同一侧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的一第一外检测端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的一第二外检测端朝向所述水处理装置的外部空间,且所述水处理装置的外部空间与内部空间相连通,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能够检测所述水处理装置的外部空间是否存在漏水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以贯穿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一导通单元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以检测所述控制电路板两侧的环境内是否出现漏水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导通单元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通过增加检测点以减小水流避开所述第一导通单元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的概率,进而提高所述漏水检测装置检测的准确度。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第二导通单元以贯穿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二导通单元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以检测所述控制电路板两侧的环境内是否出现漏水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包括一第一内导通件和一第一外导通件,所述第一内导通件和所述第一外导通件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内导通件和所述第一外导通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以检测所述控制电路板两侧的环境内是否出现漏水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第二导通单元包括一第二内导通件第二内导通件和一第二外导通件,所述第二内导通件第二内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外导通件分别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第一内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外导通件分别被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以检测所述控制电路板两侧的环境内是否出现漏水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被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靠近外部地面,进而能够在外部地面积水较少的情况下就能够检测到漏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能够被快速地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以节省安装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能够被快速地和所述水处理装置分离,进而便于使用者在短时间内自行解除漏水警报。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包括一安装壳体,所述控制电路板被安装于所述控制壳体的一装配空间,所述安装壳体能够和所述水处理装置相互配合以使得所述安装壳体能够被快速地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及其漏水报警装置和漏水检测装置及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和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漏水检测装置能够自下而上地被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有利于快速安装和拆卸所述漏水检测装置。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漏水检测装置,其包括一漏水检测主体,其中所述漏水检测主体包括:

至少一控制电路板;

一内检测单元;以及

一外检测单元,其中所述外检测单元和所述内检测单元分别延伸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且所述内检测单元和所述外检测单元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漏水检测主体的所述内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内导通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内导通件,其中所述第一内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内导通件分别间隔地被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内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内导通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且所述第一内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内导通件能够被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漏水检测主体的所述外检测单元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外导通件和至少一个第二外导通件,其中所述第一外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外导通件分别间隔地被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所述第一外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外导通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且所述第一外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外导通件能够被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通件和所述外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一外导通件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二内导通件和所述外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二外导通件一体成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通件和所述外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一外导通件间隔地分布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内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二内导通件和所述外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二外导通件间隔地分布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漏水检测主体进一步包括一保护层,所述保护层以覆盖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控制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漏水检测主体的所述内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通件相互串联地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漏水检测主体的所述内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二内导通件相互串联地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漏水检测主体的所述外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一外导通件相互串联地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漏水检测主体的所述外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二外导通件相互串联地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进一步包括一装配主体,其中所述装配主体具有一装配空间,所述漏水检测主体被设置于所述装配空间内,并将所述装配空间划分成一内检测空间和一外检测空间,其中所述内检测单元和所述外检测单元分别位于所述内检测空间和所述外检测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配主体具有一内引导通道,所述内引导通道形成于所述装配主体的上部,且所述内引导通道被连通于所述内检测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配主体具有一外引导通道,所述外引导通道形成于所述装配主体的下部,且所述外引导通道被连通于所述外检测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配主体包括一限位部和一限位凸起,且所述装配主体具有一限位空间,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限位凸起位于所述装配空间内,且在所述限位部和所述限位凸起之间形成所述限位空间,所述限位空间连通所述装配空间,且所述控制电路板能够被保持于所述限位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配主体进一步包括一引导部,所述引导部自所述装配主体的所述限位部垂直地向上延伸,所述控制电路板具有一装配孔,所述控制电路板能够以所述装配孔与所述引导部相对应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装配主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配主体包括一保护罩,所述保护罩能够被保持于所述内检测空间的开口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装配主体包括一保护基座,其中所述保护基座具有至少一流通槽,所述保护基座的外表面及底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流通槽,且所述流通槽连通所述外检测空间。

依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漏水报警装置,其包括:

一漏水检测装置,所述漏水检测装置包括一漏水检测主体,其中所述漏水检测主体包括至少一控制电路板、一内检测单元以及一外检测单元,其中所述外检测单元和所述内检测单元分别延伸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且所述内检测单元和所述外检测单元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和

一报警装置,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漏水检测主体的所述控制电路板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报警装置。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水处理设备,其包括:

一漏水检测装置,所述漏水检测装置包括一漏水检测主体和一报警装置,其中所述漏水检测主体包括至少一控制电路板、一内检测单元以及一外检测单元,其中所述外检测单元和所述内检测单元分别延伸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且所述内检测单元和所述外检测单元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漏水检测主体的所述控制电路板被可通信地连接于所述报警装置;和

一水处理装置,其中所述漏水报警装置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处理装置包括一壳体和一水处理主体,所述壳体具有一容纳空间,所述水处理主体被安装于所述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装配通道,所述装配通道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底部,且所述装配通道连通所述容纳空间和外部空间,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自所述装配通道进入所述容纳空间,并被安装于所述壳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装配主体包括两装配凸起,所述装配凸起自所述内装配部的外壁向外延伸,所述壳体具有一装配缺口和一限位凹槽,所述装配缺口和所述限位凹槽连通所述装配通道,所述装配主体能够以所述装配凸起与所述装配缺口相对应的方式进入所述装配通道内,且所述装配凸起能够被保持于所述限位凹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处理装置的所述壳体包括一壳主体和一自所述壳主体的底部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延伸的一安装部,其中所述容纳空间形成于所述壳主体,所述装配通道形成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具有一内螺纹,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装配主体的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一外螺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水处理装置的所述壳体包括一壳主体、一自所述壳主体的底部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延伸的一安装部以及至少一磁性件,其中所述容纳空间形成于所述壳主体,所述装配通道形成于所述安装部,所述磁性件被嵌入所述安装部,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装配主体包括至少一吸附件,所述吸附件被嵌入所述内装配部,所述吸附件能够被磁性吸附于所述磁性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装配主体进一步包括一密封件,所述密封件被保持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装配主体和所述水处理装置的壳体之间。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所述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分别保持一内检测单元和一外检测单元于至少一控制电路板的两侧;以及

(b)分别电连接所述外检测单元和所述内检测单元于所述控制电路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间隔地设置所述内检测单元和所述外检测单元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通过以一第一导通单元贯穿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方式将所述内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一内导通件和所述外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一外导通件保持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通过以一第二导通单元贯穿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方式将所述内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二内导通件和所述外检测单元的所述第二外导通件保持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b)之后进一步包括步骤(c):形成一内检测空间和一外检测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c)中,安装所述控制电路板于一装配主体的一装配空间,进而在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侧和所述装配主体之间形成所述内检测空间,在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另一侧和所述装配主体之间形成所述外检测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c)中,一体成型一装配主体于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外壁,进而在所述控制电路板的一侧和所述装配主体之间形成所述内检测空间,在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另一侧和所述装配主体之间形成所述外检测空间。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漏水检测装置的漏水检测方法,所述漏水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形成一内检测空间和一外检测空间;和

(ii)藉由分别位于所述内检测空间和所述外检测空间内的所述内检测单元和所述外检测单元同时检测所述内检测空间和所述外检测空间内是否存在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ii)中进一步包括步骤:藉由一内引导通道将水引导至所述内检测空间内。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ii)中进一步包括步骤:藉由一外引导通道将水引导至所述外检测空间内,以使得进入所述外检测空间内的水导通所述第一导通件和所述第二导通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ii)中进一步包括步骤:其中藉由一流通槽将水引导至所述外检测空间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漏水检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一检测主体的剖视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部分电路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被应用于一水处理设备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检测主体的一变形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检测主体的一变形实施方式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检测主体的俯视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安装壳体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安装壳体的另一变形实施方式。

图10a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过程的一个阶段示意图。

图10b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过程的另一个阶段示意图。

图10c是根据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过程的另一个阶段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照说明书附图1至图4,依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漏水检测装置100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被阐述,其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能够可通信地连接于一报警装置200,以组装成一漏水报警装置300,所述漏水报警装置300能够安装于各种水处理装置400,以组成一水处理设备500,且所述漏水报警装置300能够及时地检测所述水处理装置400是否发生漏水,并在检测到所述水处理装置400漏水时,及时地提醒使用者进行维修处理,以降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和所述漏水报警设备500的应用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漏水保护装置100的内容及范围的限制,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和所述漏水报警装置300也能够被应用于其他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不仅能够检测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内部空间内是否存在漏水现象,还能够检测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外部空间内是否存在积水,进而更全面地检测所述水处理装置400是否发生漏水现象,以提高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实用性。

参照附图1至图2b,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包括一漏水检测主体10和一装配主体20,且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具有一内检测空间30和一外检测空间40,其中所述装配主体20具有一装配空间21和界定所述装配空间21的一内壁22,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被保持于所述装配主体20的所述装配空间21内,并在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的两侧分别形成所述内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检测空间40。优选地,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被横向地设置于所述装配主体20的所述内壁22之间。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能够同时检测所述内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是否有水。

优选地,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装配主体20。例如,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通过和所述装配主体20间隙配合地方式被固定于所述装配空间21内。优选地,所述装配主体20通过一体成型的工艺牢固地形成于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例如,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一体地形成于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

进一步地,参照图1至图2b,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控制电路板11、至少一第一导通件12和至少一第二导通件13,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且被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一旦任意一个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被水导通,则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电路被连通,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可通信地连接的所述报警装置200能够报警,以提醒使用者及时地进行修理和维护。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能够同时对所述控制电路板11两侧的环境进行检测,以全面地检测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是否出现漏水的现象。当所述控制电路板11被安装于所述装配主体20,定义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位于所述内检测空间30的一端部为第一内检测端1201,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位于所述外检测空间40的一端部为第一外检测端1202,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位于所述内检测空间30的一端部为第二内检测端1301,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位于所述外检测空间40的一端部为第二外检测端1202。藉由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的所述第一内检测端1201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所述第二内检测端1301能够检测所述内检测空间30内是否有积水;同时,藉由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的所述第一外检测端120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所述第二外检测端1302能够检测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是否有积水。

进一步地,参照图2a至图3b,在本发明所述的漏水检测装置100的这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板11包括一正极控制部111和一负极控制部112,所述正极控制部111和所述负极控制部112相互间隔地设置,以使得所述控制电路板11处于断路状态,即,所述正极控制部111和所述负极控制部112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被分别电连接于所述11的所述正极控制部111和所述负极控制部112,且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之间存在一预定距离,即,所述控制电路板11仍处于断路状态。当进入所述内部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部检测空间40的水使得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被电连接,则电路被导通,此时,所述控制电路板11处于通路状态。与所述正极控制部111和所述负极控制部112可通信地连接的所述报警装置200能够报警。值得一提的是,被设置于所述负极控制部112和所述正极控制部111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之间存在一预定距离,一方面避免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之间间隙太大而造成水流从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之间经过而没有连通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另一方面避免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之间间隙太小而造成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被空气中的小水珠导通。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之间的距离为2.54cm。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的是,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之间的距离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内容及范围的限制。值得一提的是,说明书中所阐述的正极控制部111和所述负极控制部112是为了便于理解所述控制电路板11处于断路和通路时的两个状态,所述正极控制板111和所述负极控制部112的具体电极及其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意,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具体数量被实施为多个,通过增加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数量以增大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占据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面积比例,进而能够减小进入所述内部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部检测空间40的水流避开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概率,进一步有利于提高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检测准确度。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具体数量分别为三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理解的是,说明书附图中所示出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具体数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内容及范围的限制,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具体数量均可以被实施为一个或是多个。

更进一步地,多个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相互串联地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正极控制部111,多个所述第二导通件12相互串联地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负极控制部112。参照附图3b,其示出了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均被实施为三个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部分电路示意图。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数量一致,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数量一一对应,每一个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对应一个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成对地被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数量不一致。举例来说,参照图6,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数量为一对多,即,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的数量可以被实施为一个,一个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正极控制部111,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数量被实施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环绕地分布于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周围,多个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相互串联地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负极控制部112。当进入所述内部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部检测空间40的水使得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电连接,则电路被导通,所述控制电路板11处于通路状态,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可通信地连接的所述报警装置200能够报警。应该理解的是,说明书附图及描述中所阐述的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以及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的具体数量和位置关系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内容及范围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且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具体材质不受限制,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由铜、银、铝、铁、锡等制成。另外,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形状不受限制,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横截面形状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圆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通过焊锡的方式被电连接于所控制电路板11。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内容及范围的限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具有一预定长度,进而能够使得进入所述内检测空间30内的水流仅仅连通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的所述第一内检测端1201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所述第二内检测端1301就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电连接。同样的,进入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的水仅仅连通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的所述第一外检测端120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所述第二外检测端1302就能够使得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电连接,利于提高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灵敏度。

参照说明书附图2a、图2b、图3a、图5以及图6,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内导通件121和一第一外导通部122,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正极控制部111,且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被分别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即,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位于所述内部检测空间30,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位于所述外部检测空间40。对应地,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内导通件131和一第二外导通件132,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和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负极控制部112,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和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被分别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位于所述内部检测空间30内,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位于所述外部检测空间40内。一旦有水进入所述内部检测空间30,并使得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电连接,即,所述正极控制板111和所述负极控制板112电连接,则电路能够被导通,所述控制电路板11处于通路状态;同样的,一旦水进入了所述外部检测空间40,并使得所述第一外部导通部122和第二外部导通部132电连接,则电路也能够被到导通,并使得所述控制电路板11处于通路状态。因此,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能够同时对所述内部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部检测空间40进行检测,以及时发现漏水现象,减小漏水造成的损失,提高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实用性。

继续参照说明书附图2a、图2b、图3a、图5以及图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进一步包括一内检测单元101和一外检测单元102,其中所述内检测单元101和所述外检测单元102分别延伸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内检测单元101位于所述内部检测空间30内,以检测所述内部检测空间30内是否有发生漏水现象;所述外检测单元102位于所述外部检测空间40内,以检测所述外部空间40内是否有漏水现象。具体来说,其中所述内检测单元101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至少一个第二内导通件131,当位于所述内部检测空间30内的所述内检测单元101的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被水流导通,则所述正极控制板111和所述负极控制板112电连接,电路被导通,所述控制电路板11处于通路状态,与所述正极控制部111和所述负极控制部112可通信地连接的所述报警装置200能够报警。另外,所述外检测单元102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外导通件122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当位于所述外部检测空间40内的所述外检测单元102的所述第一外导通件122和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被水流导通,则所述正极控制板111和所述负极控制板112电连接,电路被导通,所述控制电路板11处于通路状态,与所述正极控制部111和所述负极控制部112可通信地连接的所述报警装置200能够报警。

优选地,参照图5,所述内检测单元101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多个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且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的数量相对应。换句话说,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成对地被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优选地,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的具体数量分别被实施为三个,即,三对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被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一侧。

优选地,参照图5,所述外检测单元102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外导通件122和多个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且所述第一外导通件122和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的数量相对应。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导通件122和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的具体数量被实施为三个,即,三对所述第一外导通件122和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被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另一侧。

优选地,参照图6,所述内检测单元101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多个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多个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被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和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被水连接,则电路被导通;对应地,所述外检测单元102包括一个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和多个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多个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被环绕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2,任意一个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和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被水连接,则电路被导通。值得一地的是,所述内检测单元101的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所述外检测单元102的所述第一外导通件122、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的具体数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内容及范围的限制。

参照图3a,在本发明所述的漏水检测装置100的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的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和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一体成型。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以贯穿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具体来说,所述控制电路板11具有至少两个定位孔113,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以对应于所述定位孔113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并使得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一侧的所述内部检测空间30内的部分分别为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另一侧的所述外部检测空间40内的部分分别为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和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换句话说,在本发明的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的所述内检测单元101的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所述外检测单元102的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一体成型,所述内检测单元101的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22和所述外检测单元102的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一体成型。

值得一提的是,将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固定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并使得所述控制电路板11与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电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不受限制,举例来说,可以通过但是不限于利用焊锡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固定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电连接。

优选地,参照图3a,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进一步包括至少一装配件14,所述装配件14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以便于将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安装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具体来说,所述装配件14的尺寸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定位孔113相适配,使得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能够以所述装配件14与形成所述定位孔113的内壁相配合的方式被固定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以便于通过焊锡使得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被电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同时,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被更牢固地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

进一步地,所述装配件14被可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以便调整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的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以及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的长度。具体来说,通过将所述装配件14相对于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左右滑动,并使得所述装配件14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一预定位置。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一导通件11固定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则位于所述装配件14一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位于所述装配件14的另一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同样的,将所述第二导通件12固定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位于所述装配件14的一侧的部分为第二内导通件131,位于所述装配件14的另一侧的部分为第二外导通件132。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以及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的长度可以通过所述装配件14进行调整。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的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以及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的长度不受限制。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的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以及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的长度可以被实施为相同长度,也可以被实施为不同长度。

参照图5,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被实施为分体式结构,即,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内部导通部121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分别被相对独立地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即,所述第一内部导通部121和所述第一外部导通部122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对应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内部导通部131和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外部导通部132分别被相对独立地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即,所述第二内部导通部131和所述第二外部导通部132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举例来说,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所述第一外导通部122、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和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可以通过焊锡的方式被直接固定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并分别和所述控制电路板11电连接。也就是说,在本发明的这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的所述内检测单元101和所述外检测单元102相互独立地分布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应该理解的是,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具体数量不受限制,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所述控制电路板11相处叠置地设置,所述内检测单元101和所述外检测单元102分别被设置于两个电路板11的不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进一步包括一保护层15,所述保护层15以覆盖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以避免所述控制电路板11在使用的过程中被腐蚀,或是避免进入所述内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检测空间40的水造成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电器元件短路,或是避免灰尘覆盖所述控制电路板11而影响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使用性能,进而所述保护层15能够提高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使用寿命。所述保护层15的具体材料不受限制,举例来说,所述保护层15可以被实施但不限于将硅胶、环氧树脂、聚氨酯等绝缘性良好的材质通过灌胶或是其他工艺形成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并包裹所述控制电路板11。

参照图7,优选地,所述保护层15具有至少一引导槽151,所述引导槽151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之间,所述引导槽151能够引导进入所述内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检测空间40的水位于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之间,并使得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电连接,进而导通电路。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分别位于所述引导槽151的两端,能够避免进入所述内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检测空间40的水绕开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进而提高了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灵敏度。

可选地,所述引导槽151位于不相邻的所述第一导通12能够将水引导至不相邻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之间,一旦相邻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或是第二导通件13之间发生故障,也不会影响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灵敏度。

参照附图2a,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装配主体20包括一内装配部23和一外装配部24,所述外装配部24一体地延伸于所述内装配部23,所述装配空间21形成于所述内装配部23和所述外装配部24之间。所述控制电路板11被保持于所述装配空间21,并在所述控制电路板11和所述内装配部23之间形成所述内检测空间30,在所述控制电路板11和所述外装配部24之间形成所述外检测空间40。

进一步地,参照附图2a,所述内装配部23包括一限位部231,所述限位部231自所述装配主体20的内壁22一体地向所述装配空间21内延伸。所述控制电路板11可以被实施为自所述装配空间21的开口进入所述装配空间21内,且所述控制电路板11被设置于所述限位部231,所述限位部231能够支撑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的所述控制电路板11,使得所述控制电路板11能够被悬空地保持于装配主体20的所述装配空间21内,以避免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受到撞击时,被固定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发生倾斜或是被刮倒而影响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的灵敏度。

进一步地,参照附图2a,所述内装配部23包括至少一限位凸起232,且所述内装配部23具有一限位空间233,所述限位凸起232自所述装配主体20的内壁22一体地向所述装配空间21内延伸,且所述限位凸起232间隔地位于所述限位部231的上方,并在所述限位部231和所述限位凸起232之间形成所述限位空间233,所述限位空间233连通所述装配空间21。所述控制电路板11能够被固定于所述限位空间233内,即,所述控制电路板11被保持于所述限位部231和所述限位凸起232之间,避免所述控制电路板11在所述装配空间27内发生晃动而影响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的灵敏度。

具体来说,所述限位凸起232具有弹性,且所述限位凸起232具有一斜面2321,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直径与所述装配空间21的直径相适配,所述控制电路板11能够以外壁贴合相对于所述装配主体20的内壁22的方式横向地自所述装配空间21的开口进入所述装配空间21,所述控制电路板11挤压所述限位凸起232的所述斜面2321,使得所述限位凸起232发生形变,进而所述控制电路板11能够经过所述限位凸起232进入所述限位空间233内。进入所述限位空间233内的所述控制电路板11对所述限位凸起232的挤压作用力消失,所述限位凸起232恢复形变,并将所述控制电路板11固定于所述限位空间233内,避免所述控制电路板11在所述装配空间27内发生晃动而影响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的灵敏度。

另外,参照附图2a,所述内装配部23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引导部234,所述引导部234自所述装配主体20的所述限位部231垂直地向上延伸,所述引导部234能够引导进入所述装配空间21的所述控制电路板11进入所述限位空间21。对应地,所述控制电路板11具有一装配孔114,所述内装配部23的所述引导部234能够被容纳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装配孔114,所述装配孔114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引导部234的横截面的尺寸和大小相适配,使得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外壁能够贴合所述引导部234的外壁。优选地,所述装配孔114和所述限位部231的横截面均为半圆形。并且,当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外壁贴合所述引导部234的外壁时,所述控制电路板11能够垂直于所述装配主体20的所述内壁22,即,所述控制电路板11和所述装配主体20具有同一中心轴线,所述控制电路板11能够始终保持平衡地被放入所述装配主体20的所述装配空间20内,避免所述控制电路板11在安装的过程中发生倾斜,进而避免被固定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在安装过程中受到碰撞,同时能够节省装配时间,提高组装效率。

进一步地,参照附图2a,所述内装配部23具有至少一内引导通道235,所述内部引导通道231连通所述装配空间23,所述内引导通道235能够引导水流自所述内引导通道235的进水口2351经过所述内引导通道235的出水口2352进入所述内检测空间30内,进而使得水流能够导通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引导件13。所述外装配部24具有至少一外引导通道241,所述外引导通道241连通所述装配空间24,所述外引导通道241能够引导水流自所述外引导通道241的出水口2411经过所述外引导通道241的出水口2412进入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进而使得水流能够导通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

优选地,所述内引导通道235和所述外引导通道241的横截面为梯形,即,所述内引导通道235的进水口2351的尺寸大于所述内引导通道235的出水口2352的尺寸,所述外引导通道241的进水口2411的尺寸大于所述外引导通道241的出水口2412的尺寸,进而在所述内引导通道235的进水口2351和所述内引导通道235的出水口2352之间形成倾斜面,所述外引导通道241的进水口2411和所述外引导通道241的出水口2412之间也形成倾斜面,有利于引导水流快速地进入所述内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检测空间40,以利于及时地发现漏水现象。

优选地,所述内引导通道235的出水口2352与位于所述内检测空间30内成对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相对应,使得自所述内引导通道235的出水口2352流入所述内检测空间30的水能够快速地导通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进而提高了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灵敏度。

优选地,所述外引导通道241的出水口2412与位于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成对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相对应,使得自所述外引导通道241的出水口2412流入所述外检测空间40的水能够快速地导通对应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进而提高了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灵敏度。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内引导通道235和所述外引导通道241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内容及范围的限制。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内引导通道235和所述外引导通道241能够促进空气的流动,保持所述内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的空气正常流通,避免空气湿度较大时,空气中的水汽使得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电连接而引起误报。

优选地,参照附图2a,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装配主体20包括一保护罩25,所述保护罩25被可操作地安装于所述内装配部23的上部,以减少空气中的灰尘进入所述内检测空间30而影响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的灵敏度。一旦所述内检测空间30内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检测出漏水现象,可以将所述保护罩25与所述内装配部23分离,擦干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的水,即可解除警报,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仍能够继续被使用。优选地,所述保护罩25可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内装配部23。优选地,所述保护罩25可通过与所述内装配部23间隙配合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内装配部23。优选地,所述保护罩25可以通过与所述内装配部23卡扣配合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内装配部23。优选地,所述保护罩25可以枢轴连接于所述内装配部23,避免所述保护罩25在与所述内装配部23拆分后丢失。

优选地,参照附图2a,所述装配主体20进一步包括一保护基座26,所述保护基座26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装配部24的下部,以避免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端部和地面接触,进而避免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被刮歪而影响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正常使用。一旦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检测出漏水现象,可以将所述保护基座26和所述外装配部24分离,擦干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的水,即可解除警报,所述漏水检测主体10仍能够继续被使用。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基座26具有至少一流通槽261,所述流通槽261连通所述外部检测空间40。所述保护基座26的外表面及底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流通槽261,避免所述保护基座26遮挡水流的流动,进一步保障了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灵敏度。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能够被快速地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设备500的所述水处理装置400以节省安装时间,并且,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能够被快速地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拆分开,以便于在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检测到漏水现象时,能够快速地解除警报。

具体来说,参照附图4,所述水处理装置400包括一壳体410和一水处理主体420,所述壳体410具有一容纳空间411,所述水处理主体420被安装于所述壳体410。进一步地,所述壳体410具有一装配通道412,所述装配通道412形成于所述壳体410的底部,且所述装配通道412连通所述容纳空间411和外部空间,使得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能够自所述装配通道412进入所述容纳空间411,进而被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也就是说,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能够自下而上地被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壳体410,且被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内检测空间30与所述壳体410的所述容纳空间411相连通,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外检测空间40与所述壳体410的外部空间相连通。一旦所述水处理主体420发生漏水,且水流进入所述容纳空间411,进入所述容纳空间411内的水流能够通过所述内引导通道235进入所述内检测空间30,水流使得位于所述内检测空间30内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电连接,则电路被导通,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电连接的所述报警装置200报警。一旦所述水处理主体420发生漏水,水流流至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外部空间内,且外部空间内的水流经过所述保护基座26的所述流通槽261和所述外装配部24的所述外引导通道241能够进入所述外检测空间40,水流使得位于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的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电连接,则电路被导通,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电连接的所述报警装置200报警。

更具体地,参照附图2a和图4,所述装配主体20包括两装配凸起27,所述装配凸起27自所述内装配部23的外壁向外延伸。对应地,所述壳体410具有一装配缺口413和一限位凹槽414,所述装配缺口413和所述限位凹槽414连通所述装配通道412。所述装配缺口413和所述限位凹槽414的尺寸与所述装配凸起27的尺寸和位置相对应。所述装配主体20能够以所述装配凸起27与所述装配缺口413相对应的方式进入所述装配通道412内,且所述装配凸起27能够被保持于所述限位凹槽414。具体来说,当所述装配凸起27通过所述装配缺口413进入所述装配通道412,且所述装配凸起27与所述限位槽23相对应,在所述装配通道412内转动所述装配主体20并使得所述装配凸起27进入所述限位槽23内,进而所述漏水检测装置200被固定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壳体410。一旦所述漏水检测装置200检测到漏水现象,转动所述装配主体20,使得所述装配凸起27离开所述限位凹槽414,进而能够将所述装配主体20与所述壳体410分离,以便于快速地取出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以解除警报。

进一步地,参照附图4,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壳体410包括一壳主体415和两装配部416,两个所述装配部416自形成所述装配通道412的开口的所述壳主体415的底部边缘一体地向所述容纳空间411内延伸,所述容纳空间411形成于所述壳主体413,且相对所述装配部414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装配通道412的开口的尺寸。所述装配缺口413形成于所述装配部414之间,所述装配部416的内表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限位凹槽414。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壳体410的所述装配部416的位置与所述装配主体20的所述装配凸起27的位置相对应。应该理解的是,所述限位凹槽414和所述装配凸起27的具体位置可以互换,也就是说,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装配主体20可以被实施为具有所述限位凹槽414,的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壳体410也可以分别被实施为包括所述装配凸起27。

参照图8,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通过螺纹配合的方式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壳体410。具体来说,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壳体410包括自所述壳主体415底部向所述容纳空间411内延伸的一安装部418,所述安装部418内壁具有内螺纹,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装配主体20的所述内装配部23外表面具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使得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通过螺纹配合被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

参照附图9,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水处理装置400能够引导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被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具体来说,所述壳体410包括至少一磁性件419,所述磁性件419被嵌入所述安装部418,对应地,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装配主体20包括至少一吸附件28,所述吸附件28被嵌入所述内装配部23,所述磁性件419和所述吸附件28相互吸引,进而使得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装配主体20进入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壳体410的所述装配通道411内,同时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装配主体20能够以所述吸附件28吸附于所述磁性件419的方式被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壳体410。所述磁性件419和所述吸附件28可以被实施为于磁体,或是其中一个为磁铁,另外一个为能够被磁铁吸引的金属。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可能的示例中,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壳体410可以提供其他的引导方式以用于引导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被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壳体410,例如,可以在所述壳体410的安装位置设置倒角。

值得一提的是,将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快速地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的所述壳体410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作为示例,不能成为对本发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内容和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想到其他的实施方式,举例来说,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可以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或是通过卡扣配合的方式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等。

进一步地,参照附图2a、图4、图8以及图9,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装配主体20进一步包括一密封件29,所述密封件29被保持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装配主体20和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壳体410之间,以藉由所述密封件29阻止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容纳空间411内的水流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装配主体20和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壳体410之间的缝隙中溜走,进而避免所述容纳空间411内的水没有进入所述内检测空间30而导致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未能及时地发现漏水现象,进一步有利于提高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灵敏度。优选地,所述密封件29呈环状,其中所述密封件29被套装于所述内装配部23,从而在所述安装壳体20被安装于所述壳体410时,所述密封件29能够被保持于所述内装配部23和所述壳体410之间。优选地,所述密封件29具有弹性,所述密封件29可以被实施为但不限于硅胶密封件或是橡胶密封件,其中所述密封件29以被所述内装配部23和所述壳体410挤压而产生弹性形变的方式防止所述内装配部23和所述壳体410之间产生间隙。

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装配主体20的所述内装配部23进一步具有一保持槽236,所述密封件29被保持于所述保持槽236内,以在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被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过程中,所述密封件29能够被可靠地保持于所述保持槽236内,从而在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被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后,所述密封件29被保持于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装配主体20的所述内装配部23和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壳体410之间。应当理解的是,所述密封件29以突出所述内装配部23的外表面的方式被保持于所述保持槽236内,从而能够在所述漏水检测装置100的所述装配主体20被安装于所述水处理装置400的所述壳体410后,所述装配主体20的所述内装配部23和所述壳体410能够提供压力以使所述密封件29产生变形,进而藉由所述密封件29产生变形的方式阻止所述内装配部23和所述壳体410之间产生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参照附图10a至附图10c,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漏水检测装置的组装方法,所述组装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a)将一第一导通件12以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的两端分别位于一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的方式将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一正极控制部111;

(b)将一第二导通件13以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的方式将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一负极控制部112;

(c)电连接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正极控制部111;以及

(d)电连接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和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负极控制部112。

应该理解的是,使得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被电连接于所述在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正极控制部111和所述负极控制部112的方式不受限制,举例来说,可以通过焊锡的方式使得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分别被电连接于所述在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正极控制部111和所述负极控制部112。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以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贯穿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方式被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并使得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的两端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以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贯穿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方式使被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并使得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两端位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的一第一内导通件121和一第二外导通件122分别被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正极控制部111。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b)中,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的一第二内导通件131和一第二外导通件132分别被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所述负极控制部112。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d)之后进一步包括步骤(e):形成一保护层15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具体来说,所述保护层15以覆盖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方式形成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举例来说,通过灌胶或是注塑成型等工艺将硅胶、环氧树脂、聚氨酯等绝缘性良好的材质形成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并包裹所述控制电路板11。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e)中进一步包括步骤(f):形成至少一引导槽151于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步骤(e)之后进一步包括步骤(g):形成一内检测空间30和一外检测空间40。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g)中,将所述控制电路板11可拆卸地安装于一装配主体20的一装配空间21内,进而在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一侧和所述装配主体20之间形成所述内检测空间30,在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另一侧和所述装配主体20之间形成所述外检测空间4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电路板11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被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装配主体20。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g)中,通过注塑成型工艺将所述装配主体20形成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外壁,使得所述控制电路板11被保持于所述装配主体20的所述装配空间21内,进而在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一侧和所述装配主体20之间形成所述内检测空间30,在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另一侧和所述装配主体20之间形成所述外检测空间4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分别保持一内检测单元101和一外检测单元102于至少一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以及

(b)分别电连接所述外检测单元102和所述内检测单元101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

优选地,所述步骤(a)中,间隔地设置所述内检测单元101和所述外检测单元102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a)中,通过以一第一导通单元12贯穿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方式将所述内检测单元101的所述第一内导通件121和所述外检测单元102的所述第一外导通件122保持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

优选地,通过以一第二导通单元13贯穿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方式将所述内检测单元101的所述第二内导通件131和所述外检测单元102的所述第二外导通件132保持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两侧。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b)之后进一步包括步骤(c):形成一内检测空间30和一外检测空间40。具体来说,在所述步骤(c)中,安装所述控制电路板11于一装配主体20的一装配空间21,进而在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一侧和所述装配主体20之间形成所述内检测空间30,在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另一侧和所述装配主体20之间形成所述外检测空间40。在本发明其他的实施方式中,一体成型一装配主体20于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外壁,进而在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一侧和所述装配主体20之间形成所述内检测空间30,在所述控制电路板11的另一侧和所述装配主体20之间形成所述外检测空间40。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漏水检测装置的漏水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漏水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形成一内检测空间30和一外检测空间40;和

(ii)藉由位于一内检测空间30和一外检测空间40内的一第一导通件12和位于所述内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同时检测所述内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是否存在水。

换句话说,所述漏水检测装置的所述漏水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形成一内检测空间30和一外检测空间40;和

(ii)藉由分别位于所述内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的所述内检测单元101和所述外检测单元102同时检测所述内检测空间30和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是否存在水。

在所述步骤(ii)中进一步包括步骤:藉由一内引导通道235将水引导至所述内检测空间30内,以使得进入所述内检测空间30内的水导通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

在所述步骤(ii)中进一步包括步骤:藉由一外引导通道241将水引导至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以使得进入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的水导通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

在所述步骤(ii)中进一步包括步骤:藉由一流通槽261将水引导至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以使得进入所述外检测空间40内的水导通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

在所述步骤(ii)中进一步包括步骤:藉由形成于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之间的至少一引导槽151引导水流连通所述第一导通单元12和所述第二导通单元13。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发明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