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传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7206发布日期:2019-08-24 09:32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安防传感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主张2018年2月16日申请的日本特愿2018-025912的优先权,通过参照而引用其全部内容以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

本发明涉及具有对探测线进行探测的探测单元的安防传感器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公知有包含主动型红外线安防传感器(air[activeinfra-red]传感器)和被动型红外线安防传感器(pir[passiveinfra-red]传感器)的安防传感器装置,其中,所述主动型红外线安防传感器具有一对以上的作为红外线等电磁波的探测线的投光器和受光器,利用所投射的红外线的从物体反射的反射光来探测物体,所述被动型红外线安防传感器探测从作为探测对象物的生物或人体发出的远红外线。

作为包含pir传感器的安防传感器装置,公知以下的(1)、(2)这两个现有技术。

(1)一种被动型红外线探测装置,其具有:两个传感器单元,它们采用了上下两层的结构,分别具有水平方向大约90度的视场角[fov:fieldofview]的远红外线探测元件;以及半圆筒形状的菲涅耳透镜,其由多个透镜片构成,各个传感器单元是能够独立地左右旋转90度的结构,此外该被动型红外线探测装置还具有以来自该传感器单元的两个信号作为输入的控制部。在该被动型红外线探测装置中,该控制部具有探测模式切换功能,该探测模式切换功能是:对当存在双方的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发出探测信号的与动作、和当存在任意一方的输入信号的情况下发出探测信号的或动作进行切换。各传感器单元是上下两层的结构,其中一方具有调节警戒距离的功能,还具有限制红外线能量会聚区域(area)的遮光片,该遮光片能够在装置内的菲涅耳透镜的里侧空间装卸(日本特开2005-201754号公报)。

(2)一种远红外线人体探测装置,其为了放大一个装置的探测区域、例如以180度的范围作为探测区域而由收纳于不同的封装中的两个远红外线探测元件(fov为90度)和一个半圆筒形状的菲涅耳透镜构成。在该远红外线人体探测装置中,菲涅耳透镜具有使穿过该菲涅耳透镜而会聚的远红外线能量集中于两个远红外线探测元件的结构,具体而言,具有为了使来自多个光轴方向的远红外线能量向两个远红外线探测元件会聚的、由多个分割的透镜片形成的结构。两个远红外线探测元件以彼此倾斜90度的形式配置(固定),总计被会聚有来自180度的方向的远红外线能量(日本实开平6-81091号公报)。

但是,在日本特开2005-201754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技术(1)中,通过传感器单元的旋转构造能够容易地设定探测方向,另一方面,来自传感器单元的电气布线与基板的接合部有可能受损,另外,由于该旋转构造,构造变得复杂,有可能使得结构部件数量增加从而导致成本增加。此外,在现有技术(1)中,为了不论传感器单元的旋转的方向如何,都使每次与远红外线探测元件正对的方向(fov的中央附近)的菲涅耳透镜的透镜片所取得的区域的灵敏度(探测灵敏度)保持为相同,透镜片以在水平方向上等分的形式配置。在该情况下,作为红外线探测元件的特性,与fov的中央附近相比,fov的端部的灵敏度降低,因此当作产品来看时,无法均匀地调节水平配置的各区域的灵敏度。例如,无法进行使位于fov端部的透镜片的宽度比位于fov中央的透镜片的水平方向上的宽度大等应对。

在日本实开平6-81091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技术(2)中,由于两个红外线探测元件被固定,因此不会出现断线损伤或构造复杂化,另外能够实现使上述水平方向的灵敏度均匀化的透镜片配置。日本实开平6-81091号公报的两个远红外线探测元件以相对于规定的轴心(典型地,为铅直方向)彼此倾斜90度的形式配置,在该轴心方向上,收纳有红外线探测元件的所述封装分别相邻地排列配置。由此,远红外线人体探测装置在该轴心方向上的尺寸容易增大。

具体说明的话,在日本实开平6-81091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如图10a所示,分别收纳有两个红外线探测元件dt1、dt2的两个封装pg1、pg2配置在沿着上下方向的轴心j而分开的两个位置y1、y2处。以l表示该两个红外线探测元件dt1、dt2的间隔。如图10b所示,红外线探测元件dt1、dt2以绕所述轴心j彼此成90度的角度地倾斜的形式配置并被固定。在该情况下,两个封装pg1、pg2在轴心方向上相邻地排列配置的结果为,红外线人体探测装置在该轴心方向上的尺寸增大了所述长度l的量。

而且,在日本实开平6-81091号公报所记载的现有技术中,如图10b所示,可以推测出:所述菲涅耳透镜fl由与所述轴心j对应的一个圆筒面的一部分形成。两个红外线探测元件dt1、dt2配置在该菲涅耳透镜fl的唯一的聚光位置即轴心j上,因此,如果该多个红外线探测元件所设置的位置没有被精密地设计,则探测精度有可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所具有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安防传感器装置,其通过多个红外线探测元件那样的探测元件扩大了装置整体的视场角,并且抑制了尺寸的增大。

本发明人员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发现能够通过以下的本发明而达成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安防传感器装置具有:基础单元,其具有对探测线进行探测的多个探测元件;以及罩单元,其覆盖该基座单元基础单元的前表面,其中,所述罩单元具有多个光学部件组,该所述光学部件组由绕着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规定的轴心排列存在的多个光学部件构成,多个所述多个探测元件分别被配置在来自相对应的所述光学部件组的所述探测线所会聚的会聚位置聚光位置,而且,进而,多个所述多个探测元件被配置为成:各探测元件的视场角的中心方向、或各探测元件的探测灵敏度最大的方向即探测中心方向在与所述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垂直的大致同一平面上排列。

这里,“大致同一平面”包含单一平面、或者偏移了所述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方向上的所述多个探测元件的尺寸以下(在探测元件被收纳于容器内的情况下,为该容器的尺寸以下)的长度的多个平面。

通过该结构,多个探测元件相对于所述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方向排列配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处,因此,能够将安防传感器装置在所述轴心方向上的长度抑制得更短,因此能够通过多个探测元件来扩大装置整体的视场角、同时抑制本安防传感器装置的尺寸增大。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为,所述多个探测元件被配置为:沿着各自的所述探测中心方向的方向线成为随着从所述探测元件朝向所述光学部件组而互相分离的方向。由此,能够将所述多个探测元件配置为:由所述多个探测元件整体构成的fov大于单个探测元件的fov。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为,所述安防传感器装置具有两个以上的视场角为大致90度的所述探测元件,该两个以上的探测元件被配置为:视场角总计为大致180度。通过采用两个以上的该视场角为大致90度的所述探测元件来将视场角设为大致180度的所述探测元件的结构,与旋转视场角为大致90度的探测元件来进行调节以使视场角在整体上为大致180度的结构相比,能够避免由上述的旋转(构造)所引起的断线的损伤和构造的复杂化等。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为,存在有所述探测元件的数量或该数量的1/n的数量的多个所述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其中,n为2以上的自然数,在各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上分别配置有一个所述光学部件组,包含所述光学部件组的探测用光学系统包含分别与所述探测元件对应的所述光学部件组,所述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由所述大致同一平面剖切出的截面即横截面分别与以相对应的所述探测元件为中心的圆的一部分一致。

需要使来自所述多个光学部件的红外线所会聚的聚光位置位于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或其附近。因此,当存在所述探测元件数量的探测元件、且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为一个的情况下,需要精密地设计其唯一的聚光位置、即该多个探测元件所设置的位置。但是,根据上述那样的具有多个所述光学部件组的探测用光学系统的结构,只要将对应的探测元件分别设置在它们的聚光位置即可,因此,多个探测元件所设置的位置只要被设计在各自的各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上或其附近的位置即可,不需要精密的设计就能够避免探测精度降低。

同样地,在存在两个探测元件且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为一个的情况下,需要精密地设计探测用光学系统或所述光学部件组,以使红外线会聚在其唯一的聚光位置处的多个探测元件上。但是,根据上述那样的存在有多个所述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探测用光学系统的结构,只要将探测用光学系统或所述光学部件组设计为使红外线会聚于这些单独的聚光位置处的探测元件上即可,采用与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为一个的情况相同的设计即可,并不必须是精密的设计。

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为,所述光学部件是与所述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平行的长条的菲涅耳透镜片。由于是长条的菲涅耳透镜,因此,即使是在与所述长条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的结构,也能够避免所述光学部件大型化。在上述结构中,优选为,所述探测元件是pir传感器。由此,能够提供使用了pir传感器的、实现上述的各效果的安防传感器装置。

在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结构的任意组合也包含于本发明中。尤其是,权利要求书的各权项的两个以上的任意组合也包含于本发明中。

能够根据以附图作为参考的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说明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然而,实施方式和附图仅是为了图示和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限定。在附图中,多个图面上的相同的部件标号表示相同的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安防传感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该安防传感器装置的罩单元内侧的探测用透镜的主视图。

图2b是俯视时的沿图2a的iib-iib线的剖视图。

图3是该安防传感器装置的分解俯视图。

图4a是该安防传感器装置的基础单元的上方立体图。

图4b是该安防传感器装置的主视图。

图4c是沿图4b的vic-vic线的剖视图。

图5a是示出该安防传感器装置的遮蔽曲板的配置的例子的俯视的示意剖视图。

图5b是示出该安防传感器装置的遮蔽曲板的配置的例子的俯视的示意剖视图。

图5c是示出该安防传感器装置的遮蔽曲板的配置的例子的俯视的示意剖视图。

图5d是示出该安防传感器装置的遮蔽曲板的配置的例子的俯视的示意剖视图。

图6是示出该安防传感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安防传感器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示出该安防传感器装置的遮光部件的立体图。

图9是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安防传感器装置中使用的电气系统的框图。

图10a是示出现有的红外线人体探测装置的内部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10b是示出俯视时的沿图10a的xb-xb线的横剖视图。

标号说明

1、1a:安防传感器装置;100:罩单元;120:探测用透镜(探测用光学系统);120a、120b:菲涅耳透镜(光学部件组);120c:连结部;122-1~122-8:透镜片(光学部件,菲涅耳透镜片);200:基础单元;232a、232b:红外线探测元件(远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242b:红外线探测元件(远红外线探测元件);260a、260b:遮蔽曲板;262、262-1、262-2:遮光部件;280:信号处理部;c1:第一传感器侧假想圆筒面;c2:第二传感器侧假想圆筒面;d1、d2:探测中心方向;l1、l2: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l3:旋转轴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相当的部分,只要没有变更等的特别说明,则适当地省略其说明。

在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安防传感器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远红外线作为探测线,安防传感器装置1具有pir传感器的远红外线探测元件(以下,也简称为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242a、242b作为探测线传感器,安防传感器装置1用于屋内外的人体探测等、即探测入侵者等。安防传感器装置1至少具有罩单元100和基础单元200,也具有供罩单元100和基础单元200安装的安装座300。能够通过螺钉那样的安装件将安装座300安装于柱子或墙壁等。罩单元100覆盖基础单元200的前表面、即朝向探测对象物的面。

如图2a所示,罩单元100具有作为探测用光学系统的探测用透镜120。在罩单元100的下半部分设置有开口部111,该开口部111被探测用透镜120封闭。像图2a所示的罩单元内侧的探测用透镜120的主视图那样,探测用透镜120是红外线透射率高的光学部件,并且是包含有多个光学部件122-1至122-8的多分割透镜,所述多个光学部件122-1至122-8绕后述的规定的轴心l3、且排列存在于图2b所示的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cs1、cs2(分别与轴心l1、l2对应)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在各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上分别对应地安装有两个红外线探测元件(图4c),因此,存在红外线探测元件的数量(4)的1/2的、即两个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各光学部件122-1至122-8是与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cs1、cs2的轴心l1或l2平行的长条的菲涅耳透镜片(以下,也简称为透镜片)。如图1所示,上述轴心l1、上述轴心l2以及规定的轴心l3平行,上述轴心l1、l2位于规定的轴心l3附近。这些轴心l1、l2、l3例如沿着大致铅直方向延伸。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在于图2a的左半部分上的多个透镜片122-1至122-4构成菲涅耳透镜120a,该菲涅耳透镜120a是由多个光学部件构成的光学部件组,存在于图2a的右半部分上的多个透镜片122-5至122-8构成菲涅耳透镜120b。由此,两个菲涅耳透镜120a、120b是分别与相对应的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cs1、cs2一致的曲面。例如,各菲涅耳透镜120a、120b是如下的曲面:与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cs1、cs2的轴心l1、l2垂直的面、例如水平面上的形状呈以各轴心为中心的中心角为90度的圆弧。在图2a中,探测用透镜120由总计八个透镜片构成,菲涅耳透镜120a、120b分别由四个的透镜片构成,但数量不限于此。

如图2b所示,探测用透镜120由两个菲涅耳透镜120a、120b以及存在于它们之间的连结部120c构成。连结部120c是大致矩形状的平面或稍微弯曲的面。探测用透镜120是以菲涅耳透镜120a、120b以及将它们连结起来的连结部120c成一体的形态成型的,是无法判别120a、120b、120c的边界的均匀的面。探测用透镜120是对于被用作探测线的电磁波的波段(在本实施例中为远红外线)而言光学效率良好的材质,例如是聚乙烯树脂。

在本实施方式的安防传感器装置1中,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242a、242b被固定成不以所述轴心l1、l2或者规定的轴心即图3的旋转轴心l3(后述)为中心进行旋转,从而,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242a、242b与作为多分割透镜的探测用透镜120的水平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被固定。因此,通过配置为使对红外线探测元件的灵敏度下降进行改善的透镜片、与该灵敏度下降的角度的方向始终对应,即通过在各透镜片中调节与元件的fov的灵敏度分布相对应的各透镜片的宽度(与所述轴心l1、l2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或面积,由此使探测区域(探测area)中的灵敏度均匀化。例如,通过使后述的探测中心、即探测元件灵敏度变高的fov的中央附近的透镜的宽度较窄、并使灵敏度变低的fov端的透镜的宽度较宽,由此使灵敏度均匀化。

图1所示的基础单元200具有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242a、242b,还具有信号处理部280和供它们安装的主体部210。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242a、242b配置在来自上述菲涅耳透镜120a、120b的各透镜片的红外线所会聚的聚光位置处。信号处理部280收纳于基础单元200内的主体部210的后侧上部的凹处281内,对来自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242a、242b的输出信号进行处理,并输出探测信号(图9)。具体而言,如图4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210包含被上方的凸缘部212、中央附近的凸缘部214以及存在于最下方的凸缘部216等分隔开的、例如能够增设微波传感器的传感器增设部220、第一探测元件部230以及第二探测元件部240,其中,所述凸缘部212具有与后述的第一传感器侧假想圆筒面c1大致内切的半圆板形状部分。

在第一探测元件部230中,fov(视场角)为90度的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被收纳于大致三棱柱状的单个壳体内。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以各自的探测中心方向d1、d2(图4c)成90度的朝向配置,具体而言,在与平行于所述轴心l1、l2的后述的旋转轴心l3垂直的截面中,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除了斜边之外的两边上朝外配置。这里,上述探测中心方向是指与红外线探测元件正对的方向、红外线探测元件的fov的大致中心的方向、或者探测灵敏度最大的方向。由此,通过该两个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fov整体上是180度。另外,第一探测元件部230、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被固定为不会相对于基础单元200旋转。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也被固定为位置相对于基础单元200不会改变,但该位置也可以例如在上下方向上变化。

对该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的配置进行说明。在图4b中示出该安防传感器装置的主视图,在图4c中示出沿着图4b的vic-vic线的剖视图、即、使用与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l1或l2垂直的大致相同的平面s剖切的横剖视图。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平面s为单一平面。根据图4c,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被配置成:它们各自的探测中心方向d1、d2在与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l1或l2垂直的单一平面s上沿规定的方向排列。这里,规定的方向例如像该图所示那样是单一平面s上的左右方向x。更具体而言,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被配置为:在假定了沿着各自的所述探测中心方向d1、d2的方向线的情况下,这些方向线成为随着从所述探测元件朝向所述光学部件组而互相分离的方向。在该情况下,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与探测中心方向d1、d2所排列的位置关系(方向)相对应地按照从该图的右侧朝向左侧的朝向排列配置。由此,能够通过多个红外线探测元件来扩大装置整体的视场角,同时能够抑制尺寸增大。

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对应于菲涅耳透镜120a,红外线探测元件232b对应于菲涅耳透镜120b。菲涅耳透镜120a所处的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cs1和菲涅耳透镜120b所处的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cs2的、由单一平面s剖切出的截面即横截面分别与以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红外线探测元件232b为中心的圆的一部分一致。由此,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红外线探测元件232b分别存在于轴心l1、l2上。这样,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所设置的位置只要被设计在作为对应的聚光位置的轴心l1、l2上即可,因此,不需要精密的设计就能够避免探测精度降低。另外,在探测精度不会明显降低的情况下,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所设置的位置也可以是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附近。

第二探测元件部240由大致三棱柱状的两个红外线探测单元240a、240b构成。第一红外线探测单元240a具有fov为90度的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第二红外线探测单元240b具有fov为90度的红外线探测元件242b。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242b按照各自的探测中心方向d1、d2成90度的朝向配置,具体而言,在观察第二探测元件部240整体时,在与旋转轴心l3垂直的截面中,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除了斜边之外的两边上朝外配置。由此,通过该两个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242b,fov整体上是180度。通过以上的结构,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与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的探测中心方向d1朝向大致相同的方向,红外线探测元件232b与红外线探测元件242b的探测中心方向d2朝向大致相同的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这些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242a、242b是pir传感器。

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242b与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同样地配置为:各自的探测中心方向d1、d2在与单一平面s平行的单一平面s2(未图示)上沿规定的方向x排列。而且,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242b与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同样地配置为:在假定了沿着所述探测中心方向d1、d2的方向线的情况下,这些方向线成为随着从所述探测元件朝向所述光学部件组而互相分离的方向。由此,能够与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同样地通过多个红外线探测元件来扩大装置整体的视场角,同时能够抑制尺寸增大。

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对应于菲涅耳透镜120a,红外线探测元件242b对应于菲涅耳透镜120b。菲涅耳透镜120a所处的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cs1和菲涅耳透镜120b所处的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cs2的、由单一平面s剖切出的截面即横截面分别与以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红外线探测元件242b为中心的圆的一部分一致。由此,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红外线探测元件242b分别存在于轴心l1、l2上。由此,与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相同,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242b所设置的位置只要被设计在作为对应的聚光位置的轴心l1、l2上即可,因此,不需要精密的设计就能够避免探测精度降低。

以上,对如下情况进行了描述: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242b被配置为各自的探测中心方向在单一平面s2上沿规定的方向x排列,但也可以是,分别具有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242b的两个红外线探测单元240a、240b能够相对于基础单元200分别独立地以位置在旋转轴心l3方向上变化的方式进行移动。例如,设红外线探测单元240a、240b的所述轴心方向上的长度为w,则该移动距离可以分别为大致长度w的程度。在图4a中示出了红外线探测单元240a、240b的位置沿着所述轴心方向彼此错开了长度0.5w左右的情形。通过使红外线探测单元240a、240b能够在所述轴心方向上移动,红外线探测单元240a、240b的探测距离发生变化,因此能够调节安防传感器装置1的探测距离(或者,也称作警戒距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242b能够相对于基础单元200像上述那样彼此独立地以位置在所述轴心方向上发生变化的方式移动,另一方面,具有用于像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那样不进行转动动作的固定构造。

基础单元200以收纳于罩单元100内的形式安装于安装座300,并且具有遮蔽向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242a、242b入射的红外线的第一遮蔽曲板260a和第二遮蔽曲板260b。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遮蔽曲板260a、260b设置有两个,彼此绕着旋转轴心l3独立地旋转。即,遮蔽曲板260a、260b存在于与旋转轴心l3(图3)对应的第一传感器侧假想圆筒面c1上,被设定为能够彼此独立地以该旋转轴心l3为中心进行旋转,并且在旋转方向的规定的位置被卡定,其中,上述旋转轴心l3是与所述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l1、l2平行并且位于它们附近的其他的轴心。另外,第一传感器侧假想圆筒面c1的旋转轴心l3与所述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l1或l2平行,但也可以与该轴心l1或l2不一致。

遮蔽曲板260a、260b由对于被用作探测线的电磁波的波段(在本实施例中为远红外线)而言透射率低的材质构成,例如是聚碳酸酯(pc)树脂等。此外,在沿红外线的入射方向观察时,遮蔽曲板260a、260b是透明的。在遮蔽曲板260a、260b不透明的情况下,有可能要通过探测用透镜120从安防传感器装置1的外部视觉确认遮蔽曲板260a、260b从而判明遮蔽区域。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遮蔽曲板260a、260b是透明的,因此能够降低这样的可能性。

在图5a中示出了上述那样的作为第一传感器侧假想圆筒面c1的一部分、且存在于该第一传感器侧假想圆筒面c1上、并且被设定为能够以该旋转轴心l3为中心进行旋转的两块遮蔽曲板260a、260b。这里,遮蔽曲板260a、260b能够在与能够遮蔽来自透镜片122-1至122-8的各红外线的方向相对应的旋转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处(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八处)卡定。由此,无需使用以往那样的遮光片进行遮蔽(masking),通过手动旋转遮蔽曲板260a、260b以使其在所述八处规定的位置中的任意位置卡定这样的简单的作业,就能够遮蔽与各透镜片122-1至122-8对应的红外线中的任意红外线。

如图5b所示,例如,仅使第一遮蔽曲板260a旋转而伸出至安防传感器装置1的最前方,使第二遮蔽曲板260b停在位于安防传感器装置1的左侧的最后方的规定的位置。由此,能够使得从前方、左前方以及左侧向安防传感器装置1入射的红外线能够到达红外线探测元件232b、242b,来自其他的方向的红外线无法到达红外线探测元件(具体而言,是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42a)。

此外,如图5c所示,例如,使第一遮蔽曲板260a旋转而伸出至安防传感器装置1的右前方附近,使第二遮蔽曲板260b旋转而伸出,直至越过安防传感器装置1的前方而到达右侧为止。由此,仅从右前方的非常有限的方向向安防传感器装置1入射的红外线能够到达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42a,来自其他的方向的红外线无法到达红外线探测元件(具体而言,主要是红外线探测元件232b、242b)。像以上那样,遮蔽曲板260a、260b能够在任意的位置卡定,从而能够允许或遮蔽来自任意方向的红外线向基础单元200的前表面入射。

图6是示出安防传感器装置1的主要部分的分解立体图。根据该图,遮蔽曲板260a、260b以能够绕着旋转轴心l3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基础单元200的主体部210。第一遮蔽曲板260a和第二遮蔽曲板260b是彼此大致左右对称的形状,因此在图6中仅图示出第一遮蔽曲板260a,省略了第二遮蔽曲板260b的图示。

具体说明的话,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遮蔽曲板260a中,在部分圆筒状的曲板主体260aa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沿内径向延伸的第一臂260ab和第二臂260ac。仅在该第二臂260ac的外径周面上形成有防滑用的滚花260af。在两臂260ab、260ac的旋转中心部分别形成有支承孔260ad、260ae。在凸缘部214、216的各中心部突出设置有圆柱状的支轴210b、210c。通过使支承孔260ad与支轴210b嵌合、并且使支承孔260ae与支轴210c嵌合,由此将两臂260ab、260ac安装于支轴210b、210c,从而第一遮蔽曲板260a能够相对于凸缘部214、216绕着旋转轴心l3转动。第二遮蔽曲板260b也具有相当于两臂260ab、260ac的臂部,通过将该臂部安装于支轴210b、210c,第二遮蔽曲板260b被安装成与第一遮蔽曲板260a独立地相对于凸缘部214、216绕着旋转轴心l3旋转自如。

另一方面,在凸缘部214和216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上,形成有用于将遮蔽曲板260a、260b带有触击感地卡定在旋转方向的规定的位置处的卡定部218。此外,在基础单元200的主体部210上设置有支承第一探测元件部230和第二探测元件部240的支承台210d。第一遮蔽曲板260a和第二遮蔽曲板260b的一部分进入主体部210的侧壁210a与该支承台210d之间的间隙g中。另外,在遮蔽曲板260a、260b整体插入于间隙g中时,由于两臂260ab、260ac与上述臂部是相同的长度,因此在两个遮蔽曲板的曲率相同的情况下,有可能在该间隙g内发生干渉而碰撞。因此,遮蔽曲板260a、260b朝向各个间隙g的端部呈锥形状和与之对置的倒锥形状。由此,在遮蔽曲板260a、260b整体插入于间隙g中时,作为沿着该锥形状和倒锥形状而彼此岔开的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凸缘部216的下表面上形成有由以旋转轴心l3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的槽构成的卡定部218。具体而言,卡定部218在外侧的圆弧的多个部位具有朝向圆弧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半圆形状的凹部。通过该图中所示的第一遮蔽曲板260a的突起状的卡合片262与卡定部218的该凹部中的任意一个卡合,由此,像上述那样旋转的第一遮蔽曲板260a带有触击感与主体部210卡定。该半圆形状的凹部像该图的例子那样分别标有由a至n的字母构成的位置显示标记,设置了十四处。

像以上那样,本实施方式的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被配置为:各探测中心方向d1、d2在与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cs1、cs2的轴心方向l1、l2垂直的单一平面s上沿规定的方向x排列。通过该结构,多个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相对于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cs1、cs2的轴心方向l1、l2排列配置在大致相同的位置,因此能够将本安防传感器装置在所述轴心方向上的长度抑制得更短,因此,能够通过多个红外线探测元件来扩大装置整体的视场角,同时能够抑制本安防传感器装置的尺寸增大。在多个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242b也被配置为各探测中心方向在与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cs1、cs2的轴心方向l1、l2垂直的单一平面s2上沿规定的方向x排列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相同的效果。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和242a存在于轴心l1上,红外线探测元件232b和242b存在于轴心l2上。这样,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和242a、232b和242b所设置的位置只要被设计在作为相对应的聚光位置的轴心l1、l2上即可,因此,不需要精密的设计就能够避免探测精度降低。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遮蔽曲板260a、260b存在于第一传感器侧假想圆筒面c1上,像上述那样被设定为能够以旋转轴心l3为中心旋转,并且在旋转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卡定,遮蔽向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242a、242b入射的红外线。因此,无需使用以往那样遮光片进行遮蔽,通过旋转红外线透射率低的遮蔽曲板260a、260b并使其卡定在所述规定的位置这样的简单的作业,就能够灵活地应对探测方向的设定。在具有该遮蔽曲板260a、260b的构造中,在具有本实施方式这样的、用于使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242a、242b不会相对于基础单元200进行以所述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为中心的转动动作的固定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发挥出更加灵活地应对探测方向的设定这样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安防传感器装置1具有信号处理部280作为图9的框图所示那样的红外线探测的电气系统电路。来自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42a的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第一运算部282,来自红外线探测元件232b、242b的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第二运算部284。在第一运算部282中,使用来自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42a的各输出信号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来进行红外线的探测。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运算部282使用来自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的输出信号、和来自具有与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大致相同的方向的探测中心方向且探测距离不同的红外线探测元件242a的输出信号,进行提高了探测精度的红外线探测。对于第二运算部284,也是与第一运算部282同样地进行探测,从而省略说明。第三运算部286使用第一运算部282和第二运算部284的运算结果,输出作为整体上的红外线探测结果的探测信号。另外,也可以向第三运算部286输入微波传感器等传感器250的输出信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42a和红外线探测元件232b、242b构成为其两个探测区域在水平方向上重叠的情况下,第三运算部286进行第一运算部282的探测结果与第二运算部284的运算结果的逻辑与(and)运算,并进行对由干扰噪声等引起的精度下降进行补偿的运算,并且输出探测信号。使用该探测信号,例如从警报器输出警报等以告知产生有入侵者这一内容。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安防传感器装置进行说明。另外,对于以下要说明的以外的内容,与上述相同,省略冗长的说明。如图7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防传感器装置1a除了遮蔽曲板260a、260b之外还具有长条的遮光部件262(在该图的例子中为两个遮光部件262-1、262-2)。该遮光部件262在与所述旋转轴心l3对应的第二传感器侧假想圆筒面c2上排列设置,与所述旋转轴心l3平行地延伸,部分地遮蔽向所述红外线探测元件入射的红外线。在本变形例中,该第二传感器侧假想圆筒面c2是与所述第一传感器侧假想圆筒面c1一致的假想圆筒面(图5a至图5d)。

遮光部件262通过转用与在图6所示的凸缘部214上标记的位置显示标记a至n相对应的十四个卡合孔219中的一个、以及在上述的凸缘部216上形成的卡定部218的凹部中的一个,能够跨越凸缘部214、216之间而设置。由此,遮光部件262能够设置在与来自透镜片122-1至122-8的各红外线中的想要遮蔽的方向相对应的旋转方向上的规定的位置。另外,凸缘部214、216上的位置显示标记a至n的位置与红外线从各透镜片122-1至122-8入射的方向对应。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遮光部件262在遮光主体262c的一端具有包含爪状构造的保持部262a,在另一端具有卡合突起262b。保持部262a通过使所述爪状构造嵌入于图6的凸缘部216的卡定部218的半圆形状的凹部中而被保持。卡合突起262b与嵌入有保持部262a的凹部相对应的、凸缘部214的卡合孔219卡合。卡合孔219在以旋转轴心l3为中心的半圆周上排列。这样,遮光部件262的以旋转轴心l3为中心的周向上的位置被确定。

遮光部件262由对于被用作探测线的电磁波的波段(在本实施例中为远红外线)而言透射率低的材质构成,例如是pc树脂等。此外,沿红外线的入射方向观察时,遮光部件262是透明的。在遮光部件262不是透明的情况下,有可能要通过探测用透镜120从安防传感器装置1的外部视觉确认遮光部件262而判明遮蔽区域。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遮光部件262是透明的,因此能够降低这样的可能性。

在图5d中示出遮光部件262的配置例。例如,使第一遮蔽曲板260a停在位于安防传感器装置1a的右侧的最后方的规定的位置,使第二遮蔽曲板260b停在位于安防传感器装置1a的左侧的最后方的规定的位置。而且,将两个遮光部件262-1、262-2设置在没有被遮蔽曲板260a、260b覆盖的旋转方向位置、例如安防传感器装置1a的右前方的规定的位置处。由此,局部地使从该右前方射向安防传感器装置1a的红外线无法到达红外线探测元件(具体而言,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42a),另一方面,使来自其他的方向的红外线能够到达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242a、242b。

除了遮蔽曲板260a、260b之外,通过使用本变形例的遮光部件262,能够局部地追加设定遮蔽红外线探测的方向。此外,遮光部件262不是安装于探测用透镜120所处的罩单元100侧,而是安装于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242a、242b所处的基础单元200侧,因此,不会产生以往那样的一边从内侧观察探测用透镜120一边安装遮蔽用的遮光片的安装作业。由此,防止了安装遮光片时的错误作业,并且省去了该安装作业的工夫。

像以上那样,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追加、变更或者删除。因此,这样的实施方式也能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例如,能够包含以下那样的结构。

安防传感器装置1也能够同样地用于如下的air装置中:该air装置使用近红外线作为探测线,在基础单元中具有投光元件和受光元件,经由配置于罩单元的投光侧光学系统将近红外线从投光元件向传感器装置的外部射出,利用配置于该罩单元中的受光侧光学系统使与探测对象物碰撞而反射的近红外线会聚于受光元件,从而对探测对象物进行探测。此外,光学部件除了菲涅耳透镜之外也可以使用棱镜等其他的光学部件。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cs1、cs2即菲涅耳透镜120a、120b、或者包含它们的探测用透镜120除了上述的圆筒形状之外,也可以是椭圆筒形状,还可以是多边形筒形状。而且,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红外线探测元件232a、232b、242a、242b具有固定构造,所述固定构造用于使它们不相对于基础单元200进行以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为中心的转动动作,但是,也可以不具有这样的固定构造,从而相对于基础单元200进行以光学系统侧假想圆筒面的轴心为中心的转动动作。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