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运站安检协同控制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08411发布日期:2019-03-27 10:3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客运站安检协同控制方法和系统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网络监控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客运站安检协同控制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日常中,高铁,地铁等交通工具在人们日常不断的旅游出行中成为重要的出行方式,同时在在车站拥有的大量的流动人流。为了维护车站安全,旅客人身安全:在车站口进行对所有进站的旅客进行安检。

现有安检模式中:在安检中:分配一名安检员在安检口,维持秩序。防止旅客过多的涌进来,造成后面安检人员无法面对过安检的旅客进行一一检查:一方面会加大安检的工作量,时间少造成的安检质量,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对车站的安全防护造成极大的危害,易于恐怖分子进入,进入一批旅客后,安检人员阻拦住后面的旅客,等进入的旅客的安检的差不多再次放行。旅客将随身携带的物品放入x射线安检设备中。然后旅客踏入探测检查门,随后又安检员于持磁性探测器对旅客进行近身检查,然后从x射线安检设备中拿走自己的随声行李,进入车站。当行李中存在疑似违禁物品时,安检人员需要在安检设备上让旅客打开行李,造成后面的旅客进站的不便;或由于人的安检时间过长,造成行李在安检设备上的滞留,给客户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公开号为cn103293561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车站的旅客及行李安检系统,包括行李主传送带,行李主传送带通过行李安检暗室,与所述行李主传送带桐乡并行设置有旅客传送带,。旅客传送带通过旅客安检门,旅客传送带的传送与地面平齐,传动面位于地面下。该发明采用旅客传送带来杜绝部分旅客步伐缓慢的问题,但是并不能解决安检出现问题产生的行李滞留和影响后面乘客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客运站安检协同控制方法和系统,对人和行李进行标记,通过控制行李安检时间的方法达到人和行李同时完成安检的目的,通过t形分拣通道对可疑行李进行分拣,保证旅客的正常安检。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客运站安检协同控制方法,包括使用监控设备对进入闸机的旅客进行拍摄,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分析并记录旅客的行李数量;

步骤2:旅客将行李放置到行李安检设备上,标记旅客和行李;

步骤3:旅客和行李分别通过安检,按照行李安全规则对行李进行处理;

步骤4:旅客拿走行李,进入大厅。

优选的是,所述监控设备为安装在闸机处的至少一个摄像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包括调取所述监控设备的实时视频数据,分析旅客手里、肩上和后背中至少一处共有多少件行李。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2包括根据所述步骤1的记录,标注旅客与行李之间的关系。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行李安检设备包括入口通道、x射线安检设备、第一出口通道、第二出口通道和出口通道选择装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为履带式前进装置,可进行n度旋转。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的工作方式如下:

1)当行人安检速度s人慢于行李安检速度s箱时,出口通道选择装置停止工作,行李放置在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上:

2)当行李和旅客的安检都没有问题且行人安检速度s人不慢于行李安检速度s箱时,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正常运转,把行李输送到所述第一出口通道:

3)当行李和旅客中至少一个的安检出现问题时,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旋转n度,履带正常运转,将行李运送到所述第二出口通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行人安检速度s人的计算公式为s人=s门+s安+s等,其中,s门为旅客通过安检通道/安检门的时间,s安为安检员对人进行安检的时间,s等为安检过程中存在的其他时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当旅客配合安检时,s安=s配,其中s配为在旅客配合的情况下,安检员进行安检的时间;

当旅客不配合安检时,s安=s异,其中s异为在旅客不配合的情况下,安检员进行安检的时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行李安全规则包括:

1)当行人安检速度s人慢于行李安检速度s箱时,行李放置在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上:

2)当行李的安检出现问题时,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旋转n度,履带正常运转,将行李运送到所述第二出口通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包括当人通过所述闸机时,所述监控设备记录通过闸机的人数a加1。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骤3包括当人通过所述安检门时,所述监控设备记录通过安检门的人数a加1。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当a-b<x时,即安检通道中所允许的人数小于设定的阈值x时,所述闸机开启,旅客可以通行;当a-b≥x时,即安检通道中所允许的人数大于等于设定的阈值x时,所述闸机关闭,旅客禁止通行。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客运站安检协同控制系统,包括闸机、安检门和监控设备,还包括以下模块:

分析模块:用于分析并记录旅客的行李数量;

检测模块:用于引导旅客将行李放置到行李安检设备上,标记旅客和行李;

处理模块:用于引导旅客和行李分别通过安检,按照行李安全规则对行李进行处理;

通过模块:用于引导旅客拿走行李,进入大厅。

优选的是,所述监控设备为安装在闸机处的至少一个摄像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分析模块调取所述监控设备的实时视频数据,分析旅客手里、肩上和后背中至少一处共有多少件行李。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分析模块的记录,标注旅客与行李之间的关系。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行李安检设备包括入口通道、x射线安检设备、第一出口通道、第二出口通道和出口通道选择装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为履带式前进装置,可进行n度旋转。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的工作方式如下:

1)当行人安检速度s人慢于行李安检速度s箱时,出口通道选择装置停止工作,行李放置在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上;

2)当行李和旅客的安检都没有问题且行人安检速度s人不慢于行李安检速度s箱时,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正常运转,把行李输送到所述第一出口通道;

3)当行李和旅客中至少一个的安检出现问题时,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旋转n度,履带正常运转,将行李运送到所述第二出口通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行人安检速度s人的计算公式为s人=s门+s安+s等,其中,s门为旅客通过安检通道/安检门的时间,s安为安检员对人进行安检的时间,s等为安检过程中存在的其他时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

当旅客配合安检时,s安=s配,其中s配为在旅客配合的情况下,安检员进行安检的时间;

当旅客不配合安检时,s安=s异,其中s异为在旅客不配合的情况下,安检员进行安检的时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行李安全规则包括:

1)当行人安检速度s人慢于行李安检速度s箱时,行李放置在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上;

2)当行李的安检出现问题时,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旋转n度,履带止常运转,将行李运送到所述第二出口通道。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分析模块还具有当人通过所述闸机时,所述监控设备记录通过所述闸机的人数a加1的功能。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处理模块还具有当人通过所述安检门时,所述监控设备记录通过所述安检门的人数b加1。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当a-b<x时,即安检通道中所允许的人数小于设定的阈值x时,所述闸机开启,旅客可以通行;当a-b≥x时,即安检通道中所允许的人数大于等于设定的阈值x时,所述闸机关闭,旅客禁止通行。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客运站安检协同控制方法和系统,采用人和行李同标记、同进、同出的方式保证行李不丢失,采用限流转置对进入安检通道的人数进行限制,采用t形行李分拣装置分离有问题的行李,这些措施即节省了人力和时间,又保证了行李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客运站安检协同控制方法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按照本发明的客运站安检协同控制系统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模块图。

图3为按照本发明的客运站安检协同控制系统的另一优选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按照本发明的客运站安检协同控制系统的行李安检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a为按照本发明的客运站安检协同控制系统的如图4所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按照本发明的客运站安检协同控制系统的限流设备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一

闸机200、监控设备210、分析模块220、检测模块230、行李安检设备240、处理模块250、安检门260、通过模块270、人数控制装置280。

如图1、图2所示,执行步骤100,使用监控设备210对通过闸机200进入安检通道的旅客进行拍摄。执行步骤101,分析模块220调取所述监控设备的实时视频数据,分析并记录旅客手里、肩上和后背中至少一处共有多少件行李.执行步骤102,旅客将行李放置到行李安检设备240上,检测模块230标记旅客和行李以及两种之间的关系。处理模块250,引导旅客和行李分别通过安检,按照行李安全规则对行李进行处理。行李安全规则包括:1)当行人安检速度s人慢于行李安检速度s箱时,行李放置在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上;2)当行李的安检出现问题时,所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旋转n度,履带正常运转,将行李运送到所述第二出口通道。执行步骤103,判断行李是否安检通过,如果行李安检没有通过,则执行步骤107,将行李运放到第二出口通道行李放置台。当旅客安检完成后执行,执行步骤108,安检员当着旅客的面对行李进行人工安检。安检完成后执行步骤110,通过模块270实现旅客拿走行李,进入大厅。

如果行李安检通过,则执行步骤105,旅客进入安检门260,判断旅客安检是否通过。行人安检速度s人的计算公式为s人=s门+s安+s等,其中,s门为旅客通过安检通道/安检门的时间,s安为安检员对人进行安检的时间,s等为安检过程中存在的其他时间。当旅客配合安检时,s安=s配,其中s配为在旅客配合的情况下,安检员进行安检的时间;当旅客不配合安检时,s安=s异,其中s异为在旅客不配合的情况下,安检员进行安检的时间。当旅客安检没有问题时且行人安检速度s人不慢于行李安检速度s箱时,执行步骤106,旅客安检完成。顺序执行步骤109和步骤110,行李输送到所述第一出口通道行李放置台,通过模块270实现旅客拿走行李,进入大厅。

当旅客案件出现问题或行人安检速度s人慢于行李安检速度s箱时,执行步骤105,行李放置在所述第一出口通道上。执行步骤106,旅客安检完成。顺序执行步骤109和步骤110,行李输送到所述第一出口通道行李放置台,通过模块270实现旅客拿走行李,进入大厅。

在执行步骤101的同时执行步骤120,当有人经过闸机200进入安检通道后,分析模块220使用安装在闸机200上方的监控设备210记录通过闸机200的人数加1。执行步骤121,当人通过所述安检门时,处理模块250使用安装在安检门260上方的监控设备210记录通过安检门260的人数b加1。执行步骤122,监控设备210将闸机人数a和安检门人数b实时发送给人数控制装置280。执行步骤123,人数控制装置280判断x是否大于a-b,其中x为事先设定的安检通道内的人数阈值。如果x小于等于a-b,即安检通道中所允许的人数大于等于设定的阈值x时,则执行步骤124,人数控制装置280向闸机200发送关闭指令,闸机200关闭,旅客禁止通行.如果x大于a-b,即安检通道中所允许的人数小于设定的阈值x时,则执行步骤125,人数控制装置280向闸机200发送打开指令,闸机200开启,旅客可以通行。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站内智能限流系统,其中包括x射线安检设备,闸机,探测安检门,感应装置,摄像头,统计系统等设备;

一种控制流程:安装在进站口中,旅客进站前先经过一道闸机机器,左侧或者右侧为宽度为1米的翼闸a同时处于开启状态,旅客可以快速通过;其中,闸机上按有感应模块,显示模块,控制模块,监控模块,led模块,报警模块,语音模块,技术模块。另一侧为x射线安检设备。旅客进站时:将随身所带的物品放入x射线安检设备中,接受安检。闸机上方大花板中按有一个摄像头,监控着闸机正前方区域,对排队的人流进行监控摄像。当旅客穿过开启状态下的闸机,闸机箱体上的感应模块通过红外感应或者其他感应装置去感应通过的人流量。同时计数模块根据感应模块所获取的数据进行计数,统计通过的人数。通过闸机的人数达到车站人员所设定安检通道中所允许停留人数值时,其所述的允许停留的人数值由车站人员视情况而定。系统会根据监控摄像头对闸机前面区域的画面进行时时抓取,分析视频中是否人员将要通过闸机。在闸机通过人数达到车站人员所设定安检通道中所允许停留人数值时,切通过摄像头判断后面是否还有人在排队准备进入时。后台视频分析系统通过对人的动态捕捉,如还有还有人在排队,闸机语音模块会发出语音提醒后面的旅客不要进入,led模块显示红色叉子型或者其他禁止图像达到警告效果,然后闸机会变为关闭状态,阻拦后面排队的旅客进入。进过闸机的旅客往前走经过探测检查门,在安检门上按有统计模块,感应模块。探测检查门是旅客一人一过,每感应到进过一人,统计模块进行统计。

在闸机门开启时,即通闸机内所允许放行的人数达到最大值,每当旅客经过安检门后,闸机关闭,进来一个旅客,同时又达到所允许的最大值。然后排队在前面的旅客在进过安检门后,闸机再次放行,进来下一位旅客。当前面旅客安检过后,闸机变为关闭状态,同时监控会监测闸机后面有没有旅客排队:如果还有有旅客排队,闸机会为开启状态并提醒旅客不要拥挤,排队进站;如果后面没有检测到有旅客,闸机保持开启状态。在通道人数达到上限时,一旦监控检测有旅客按着动作方向需要进入闸机时,系统呢控制闸机变为关闭状态,同时提醒旅客安心等待。在安检通道人数没有达到最大人数时,游客直接通过闸机进行安检,直到人数达到最大值后,闸机才会开始进行控制分流。如此循环达到智能控制人流进站目的。

1:设闸机为a,

旅客过闸机记为一,同时于系统设定的通道内最大的人数为x。

2:设安检门为b,

旅客过安检门后,记一;同时若闸机计数减去安检门计数等于通道内最大的人数:

即a-b=x时,即通道中所允许的人达到所设定的值时,闸机开起,不让旅客继续通行,安检箱降下遮拦体阻止游客继续放入行李。

若闸机计数减去安检门计数少于通道内的最大人数:

即a-b<x时,即通道中所允许的人少于所设定的值时,闸机关闭,放行旅客继续通行。

安检箱履带运行时间(从头到尾):s箱;旅客通过从安检箱道安检门的时间s旅;

安检员安检时间s安(主动情况下s配,需要提示s异);在安检过程中存在的其他时间为s等;

正常运行时间s箱1=s旅+s配+s等,s等=0://正常时间下存在旅客不配合的情况下,即旅客需要安检人员提示配合下:

s箱2=s旅+s异+s等;//不配合情况下;

在旅客在把放入安检箱时,安检箱对同次放入的行李进行标记(判断同次的方式:在安检箱内安装重力感应装置,一段时间内放置的多样行李都统计为一个人,时间值可以进行修改设定)与进入闸机的时间不超过最大误差s误(3到5秒)时,标记这个物品属于这位旅客:

旅客进过闸机标记,当该标记旅客通过安检门后,安检员进行近身安检时,这个旅客放入安检箱的标记的行李也通过安检箱。

当标记的旅客迟迟没有经过安检门,同时属于同时标记的行李物品的履带将行李停在快出安检箱出口就停止运行。待该旅客经过安检门时,履带正常运行,将物品运出安检箱。

从旅客放行李到行李通过安检箱:即s放到s取;

s取-s放=s箱1~s箱2(存在s配和s异的情况)

实施例三

在实际的安检过程中,当行李被检测出携带违禁物品或者疑似违禁物品时,安检员通常在安检设备的尽头要求旅客打开行李进行人工检查,在遇到旅客不配合或者行李不好查找的情况下,容易影响后方旅客的正常安检。在这种情况下,本实施例提出了通过旋转装置对行李进行分拣,把携带有违禁物品或者疑似违禁物品的行李分拣到另一通道,这样能够尽量减小对后方旅客安检的影响。

如图4、4a所示,行李安检设备包括入口通道400、x射线安检设备410、出口通道选择装置420、第一出口通道430和第二出口通道440。x射线安检设备410安装在入口通道400上,入口通道400与出口通道选择装置420相接,出口通道选择装置420与第一出口通道430和第二出口通道440相接。入口通道400上安装有入口通道履带401,出口通道选择装置420安装有选择装置履带421,出口通道选择装置420下方安装有旋转机构,第一出口通道430安装有第一出口通道履带431,第一出口通道430尽头安装有第一出口通道行李放置台432,第二出口通道440安装有第二出口通道履带441,第二出口通道440尽头安装有第二出口通道行李放置台442。

当旅客把行李房子在入口通道400上后,入口通道履带401向前滚动,将行李送入到x射线安检设备410中进行安检。

1)当行李被检测出携带违禁物品或者疑似违禁物品时,入口通道履带401向前滚动,将行李送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420上,出口通道选择装置420下的旋转机构不动,选择装置履带421向前滚动,将行李送到第一出口通道430,第一出口通道履带431向前滚动,将行李送到第一出口通道行李放置台432上,由客户拿走。

2)当行李有问题时,入口通道履带401向前滚动,将行李送到出口通道选择装置420上,出口通道选择装置420下的旋转机构顺时针旋转90度,(在本实施例中,n=90),选择装置履带421向前滚动,将行李送到第二出口通道440,第二出口通道履带441向前滚动,将行李送到第二出口通道行李放置台442上,安检人员协同旅客打开行李,进行人工安检。

实施例四

在实际的安检过程中,为了保证安检通道中的人数,通常采用人为控制的方法,设置专人在安检入口处进行站岗,看到安检通道中的人数少了,就放一拨人进去,这样一方面计数不准确,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人力成本。

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人力成本的支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安检通道认识控制装置。如图5所示,在安检通道入口510上安装入口摄像头511和闸机512,在安检门530上安装出口摄像头531,配置一个人数控制装置540,人数控制装置540通过线路与装入口摄像头511、闸机512和出口摄像头531相连,在人数控制装置540上设置安检通道中的最大人数为x。设置初始入口人数a=0,设置初始出口人数b=0。

当旅客500进入安检通道入口时,入口摄像头511记录通过1个人,则a=a+1。旅客501将行李放置在x射线安检设备520上后,向前走通过安检门530,出口摄像头531记录通过1个人,则b=b+1。旅客502从x射线安检设备520取走行李,进入候车大厅。人数控制装置540实时判断a-b与x之间的关系。

1)当a-b<x时,即安检通道中所允许的人数小于设定的阈值x时,人数控制装置540向闸机512发送打开指令,闸机512开启,旅客500可以正常进入安检通道;

2)当a-b≥x时,即安检通道中所允许的人数大于等于设定的阈值x时,人数控制装置540向闸机512发送关闭指令,闸机512关闭,旅客500禁止进入安检通道。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上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本说明书中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相互参见即可。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