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管道流量补偿压力点的精准计测量值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33632发布日期:2019-04-17 03:49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选取管道流量补偿压力点的精准计测量值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燃气计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选取管道流量补偿压力点的精准计测量值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设计管网计量系统的过程中,存在着管道变径、弯管连接等影响。在气体流量计量补偿修正方面,存在测压和测温的不准确性,造成计量误差,进而影响了管道燃气计量的准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发明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选取管道流量补偿压力点的精准计测量值的方法,来提高管道燃气计量的准确度。

一种选取管道流量补偿压力点的精准计测量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燃气计量表内的气压值p1及获取与燃气计量表连通的输气管道内的气压值p2;比较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大小;当p1≠p2时,选取气压值p1为压力计量值;当p1=p2时,选取气压值p1或气压值p2为压力计量值。

上述选取管道流量补偿压力点的精准计测量值的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603-2014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采用的天然气流量计量的标准参比条件为20℃,压力为101.325kpa。在燃气收费计量中,需要检测燃气的压力计量值和燃气流量,再根据压力计量值和燃气流量获取在燃气收费计量条件下的燃气体积,最后根据燃气体积进行贸易收费结算。一般燃气流量的获取是在燃气计量表的表内进行,在获取燃气压力值时,通过获取燃气计量表内的气压值p1和输气管道内的气压值p2,通过比较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能够避免在p1≠p2时,以气压值p2为压力计量值引起的测量不准确的问题,通过比较能够提高燃气管道计量的准确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燃气计量表内的气压值p1及获取与燃气计量表连通的输气管道内的气压值p2的步骤如下:建立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关系式:所述比较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大小的具体步骤如下:比较的大小以确定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大小关系;其中:所述ρ表示气流密度;所述v1表示燃气计量表内的气体流速;所述v2表示与燃气计量表连通的输气管道内的气体流速。通过可通过确定气体流速v1和气体流速v2来确定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大小关系,此种确定方式可在不直接获取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情况下确定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大小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比较的大小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燃气计量表内的流径d1及获取输气管道内的流经d2;建立气体流速v1和气体流速v2的关系式:所述确定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大小关系的步骤如下:当d1=d2时,p1=p2;当d1≠d2时,p1≠p2。在比较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可通过测定流径d1和流径d2来确定气体流速v1和气体流速v2的大小关系,进而方便地确定的大小关系。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比较的大小包括如下步骤:在燃气计量表内设置第一流速传感器及在与燃气计量表连通的输气管道内设置第二流速传感器;在通燃气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为气体流速v1,获取第二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为气体流速v2。通过第一流速传感器和第二流速传感器获取气体流速v1和气体流速v2的方式简单且易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燃气计量表内的气压值p1及获取与燃气计量表连接的输气管道内的气压值p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在燃气计量表内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及在与燃气计量表连接的输气管道内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在通燃气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为气压值p1,获取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为气压值p2。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获取气体流速p1和气体流速p2的方式简单易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所述的选取管道流量补偿压力点的精准计测量值的方法的步骤图;

图2为一实施例中建立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关系式的模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结合图1所示,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选取管道流量补偿压力点的精准计测量值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燃气计量表内的气压值p1及获取与燃气计量表连通的输气管道内的气压值p2;比较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大小;当p1≠p2时,选取气压值p1为压力计量值;当p1=p2时,选取气压值p1或气压值p2为压力计量值。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603-2014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采用的天然气流量计量的标准参比条件为20℃,压力为101.325kpa。上述选取管道流量补偿压力点的精准计测量值的方法,在燃气收费计量中,需要检测燃气的压力计量值和燃气流量,再根据压力计量值和燃气流量获取在燃气收费计量条件下的燃气体积,最后根据燃气体积进行贸易收费结算。一般燃气流量的获取是在燃气计量表的表内进行,在获取燃气压力值时,通过获取燃气计量表内的气压值p1和输气管道内的气压值p2,通过比较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能够避免在p1≠p2时,以气压值p2为压力计量值引起的测量不准确的问题,通过比较能够提高燃气管道计量的准确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燃气计量表内的气压值p1及获取与燃气计量表连通的输气管道内的气压值p2的步骤如下:建立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关系式:所述比较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大小的具体步骤如下:比较的大小以确定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大小关系;其中:所述ρ表示气流密度;所述v1表示燃气计量表内的气体流速;所述v2表示与燃气计量表连通的输气管道内的气体流速。通过可通过确定气体流速v1和气体流速v2来确定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大小关系,此种确定方式可在不直接获取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情况下确定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大小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的建立过程如下:

结合图1所示,a1和a2分别对应的管径不同的区域,假设a1是燃气计量表内的表腔区域,该区域到地面的高度h1,该区域的腔径d1,该区域内的燃气流速v1;假设a2是输气管道内的管腔区域,该区域到地面的高度h2,该区域的腔径d2,该区域内的燃气流速v2。

根据流体的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重力是能+压力势能=常数其中:p表示流体的压强;v表示流体的流速;ρ表示流体的密度;g表示流体的重力加速度;h表示流体的位置高度;c表示常量),建立的燃气计量表内和输气管道内的气体能量守恒方程如下:

经比较由于高度h1和高度h2的差值较小,所以ρgh1≈ρgh2,即得到简化公式: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比较的大小包括如下步骤:获取燃气计量表内的流径d1及获取输气管道内的流经d2;建立气体流速v1和气体流速v2的关系式:所述确定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大小关系的步骤如下:当d1=d2时,p1=p2;当d1≠d2时,p1≠p2。在比较的过程中,通过建立可通过测定流径d1和流径d2来确定气体流速v1和气体流速v2的大小关系,进而方便地确定的大小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的建立过程如下:

根据单位时间a1和a2区域内流过的燃气体积相等建立如下方程:

进而得到

下面对d1和d2分别取不同的值来估算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大小;

带入可得:

当d1=d2时,p1=p2;

当d1<d2时,p1<p2,例如:d1=100mm、d2=200mm时,p1=p2+0.469ρv12

当d1>d2时,p1<p2,例如:d1=200mm、d2=100mm时,p1=p2-7.5ρv12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比较的大小包括如下步骤:在燃气计量表内设置第一流速传感器及在与燃气计量表连通的输气管道内设置第二流速传感器;在通燃气的情况下,获取第一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为气体流速v1,获取第二流速传感器的检测值为气体流速v2。通过第一流速传感器和第二流速传感器获取气体流速v1和气体流速v2的方式简单且易操作。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获取燃气计量表内的气压值p1及获取与燃气计量表连接的输气管道内的气压值p2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在燃气计量表内设置第一压力传感器及在与燃气计量表连接的输气管道内设置第二压力传感器;在通燃气的情况下,获取第一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为气压值p1,获取第二压力传感器的检测值为气压值p2。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获取气压值p1和气压值p2的方式简单易操作。

由于气压值p1≠p2,要实现精准计量的取压,需选取燃气计量表内的气压值p1为取压计量值。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