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晶粒度的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386834发布日期:2019-04-13 00:13阅读:17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晶粒度的测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材料显微组织结构测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晶粒度的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钛合金因其高的比强度,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关键结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工业、石油化工以及医疗卫生等领域。

钛合金铸锭大多通过真空自耗电弧熔炼而成,熔炼时熔池温度高,过热度大,凝固后晶粒粗大,铸锭综合性能较差。而晶粒的大小对材料性能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材料的塑性、强度和高温性能等方面。钛合金的热处理可改变其组织中的晶粒大小,但对其组织细化不能起决定作用,为了保证钛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只能通过锻造变形工艺来细化钛合金的组织,改善钛合金材料的性能,而钛合金晶粒度是度量锻造工艺对钛合金组织细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随着钛合金的应用范围的推广,两相钛合金锻件晶粒度的检验要求越来越多,由于钛合金锻件的成型工艺比较多,组织形态也比较多,锻件常见的组织形态有等轴组织、双态组织、网篮组织、魏氏组织,上述各组织形态的定义见gb/t6611。双态组织的钛合金的晶粒度可通过gb/t6394-2017中10.3或10.4的方法进行测量;魏氏组织的钛合金的晶粒度可通过gb/t6394-2017中8.0的测定方法测定。

网篮组织是两相钛合金在相变点附近或以上加热,并在两相区进行较大变形得到的组织,该组织中原始β相晶界已破碎(有时仍有保留的痕迹),从β相析出的α片呈编制状。钛合金的网篮组织的晶粒度常用β相的晶粒度度量,但由于β晶粒晶界部分已破碎,在组织中观察不到原始β晶粒,因此无法度量β晶粒,需要建立网篮组织的β晶粒的测量方法。

目前,钛合金的网篮组织的晶粒度检验国内国外尚无标准可寻。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晶粒度的测量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其β相变点温度以下10℃或15℃对两相钛合金进行热处理,使α片重新显示出原始β晶粒,然后利用该原始β晶粒来度量两相钛合金中网篮组织的晶粒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对保留有原始β痕迹的组织进行晶粒度测量、对原始β晶粒晶界部分已破碎的组织无方法测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晶粒度的测定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晶粒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将两相钛合金在其β相变点温度以下10℃或在其β相变点温度以下15℃加热保温20min后空冷,得到热处理后的两相钛合金,然后采用gb/t6394-2017中的方法测量得到热处理后的两相钛合金的β相的晶粒度级别指数,并记为起始β晶粒度gqβ级别指数,则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的晶粒度为gqβ级别指数。

上述的一种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晶粒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渗氧法对所述热处理后的两相钛合金进行处理,以得到清晰的β晶粒,所述渗氧法的具体过程为:将热处理后的两相钛合金的一个面抛光,然后将抛光面向上置于两相钛合金的β相变点温度以下15℃加热保温40min后水淬。

上述的一种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晶粒度的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渗氧法对所述热处理后的两相钛合金进行处理后,采用砂纸对氧化层呈15°角进行磨制,得到氧化层和磨制面过渡区域的金相组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利用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中编制状的α片具有组织遗传性的特性,通过在其β相变点温度以下10℃或在其β相变点温度以下15℃热处理,使α片重新显示出原始β晶粒,然后利用该热处理后组织中的原始β晶粒来度量两相钛合金中网篮组织的晶粒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对保留有原始β痕迹的组织进行晶粒度测量、对原始β晶粒晶界部分已破碎的组织无方法测量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晶粒度的测定方法。

2、现有技术中在相变点以上加热得到的起始晶粒因加热温度过高导致β晶粒剧烈长大,以该β晶粒作为起始晶粒,既不能保留原始β晶粒特征又不能反应热变形对组织的细化特征,本发明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晶粒度的测定方法中,将在其β相变点温度以下10℃或在其β相变点温度以下15℃热处理后的两相钛合金的β相的晶粒度定为起始β晶粒度gqβ,由于两相钛合金在在其β相变点温度以下10℃或在其β相变点温度以下15℃热处理后刚形成β晶粒,该β晶粒保留有原始β晶粒特征,同时也能表现热变形对组织细化的特征,将该β晶粒作为起始晶粒,提高了起始晶粒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晶粒度的测定方法的准确性。

3、由于两相钛合金中β相的β稳定元素的钼当量高,在β相变点温度以下加热保温后空冷,两相钛合金中β相转变为马氏体,β晶粒的晶界不是很清晰,不容易进行晶粒度的测定,因此本发明采用渗氧法对热处理后的两相钛合金进行处理,将经抛光处理后的两相钛合金抛光面向上置于β相变点温度以下加热保温后水淬,存在于两相钛合金中间隙位置处的α稳定元素氧通过在大气中加热进行表面渗氧,增加了两相钛合金表面的相转变温度,使得表面的β相的晶界在加热保温的过程中析出网状α相,显示出β晶粒,从而得到清晰的β晶粒,方便了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晶粒度的测定。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tc11锻件的金相组织图(200×)。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经热处理后的tc11锻件的金相组织图(200×)。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tc6锻件的金相组织图(200×)。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经热处理后的tc6锻件的金相组织图(200×)。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2经渗氧后的tc6锻件的氧化层的金相组织图(20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测定方法为:按照gb/t23605-2009《钛合金β转变温度测量方法》测得tc11锻件的β相变点温度为1005℃,将tc11锻件在990℃加热保温20min后空冷,得到热处理后的tc11锻件,然后采用gb/t6394-2017中的截距法测量得到热处理后的两相钛合金的β相的晶粒度为7.5级,并记为起始β晶粒度gqβ,则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的晶粒度级别指数gqβ为7.5级。

图1是本实施例的tc11锻件的金相组织图(200×),从图1可以看出,tc11锻件的组织特征为交叉编制的长条α,为典型的网篮组织。

图2是本实施例经热处理后的tc11锻件的金相组织图(200×),从图2可以看出,经热处理后的tc11锻件的金相组织为少量的白色初生α加β晶粒。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测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照gb/t23605-2009《钛合金β转变温度测量方法》测得tc6锻件的β相变点温度为995℃,将tc6锻件在985℃加热保温20min后空冷,得到热处理后的tc6锻件,然后将热处理后的tc6锻件的一个面进行磨制抛光,然后将抛光面向上置于980℃加热保温40min后水淬,再用细砂纸对氧化层呈15°角进行磨制,得到氧化层和磨制面过渡区域的金相组织,采用gb/t6394-2017中的截距法测量氧化层和磨制面过渡区域的金相组织中β相的晶粒度为6.0级,并记为起始β晶粒度gqβ,则两相钛合金网篮组织的晶粒度级别指数gqβ为6.0级。

图3是本实施例的tc6锻件的金相组织图(200×),从图3可以看出,tc6锻件的金相组织为交叉编制的长条α加少量球状α。

图4是本实施例经热处理后的tc6锻件的金相组织图(200×),从图4可以看出,经热处理后的tc6锻件的金相组织为初生α加β晶粒。

图5是本实施例经渗氧后的tc6锻件的氧化层的金相组织图(200×),从图5可以看出,经渗氧法处理后的tc6锻件的氧化层组织中β晶粒的边界析出α网,β晶粒清晰可见。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