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太子参药材中氨基酸类成分的薄层鉴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987559发布日期:2019-03-02 00:43阅读:1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太子参药材中氨基酸类成分的薄层鉴别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中药材鉴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子参药材中氨基酸类成分的薄层鉴别方法。



背景技术:

太子参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miq.)paxexpaxethoffm.的干燥块根。为我国传统中药[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68.]。味甘、微苦,平。归脾、肺经。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之功效。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太子参常见的混伪品有麦冬、百部、淡竹叶块根等;太子参为石竹科异叶假繁缕属植物的块根,其同科近属药材银柴胡为石竹科繁缕属植物的根。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太子参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斑点清晰,分离效果较好,可区别于麦冬、百部、淡竹叶等药材;但缺陷在于无法区分近似科属如银柴胡等药材。因此需要建立更完善的薄层鉴别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太子参药材中氨基酸类成分的薄层鉴别方法,克服了现有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无法将太子参与近似科属如银柴胡等药材区分的缺陷。

一种太子参药材中氨基酸类成分的薄层鉴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供试品及对照品制备

取供试品粉末lg,加甲醇10ml,温浸,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l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太子参对照药材粉末lg,加甲醇10ml,温浸,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lml,制成太子参对照药材溶液;

另取混伪品药材麦冬、百部、淡竹叶、银柴胡粉末各1g,分别加甲醇10ml,温浸,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lml,制成麦冬溶液、百部溶液、淡竹叶溶液、银柴胡溶液;

(2)薄层鉴别

吸取供试品溶液、太子参对照药材溶液、麦冬溶液、百部溶液、淡竹叶溶液和银柴胡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正丁醇:氯仿:水:冰醋酸=6:2.5:2.3:3的混合溶液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5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2wt%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淸晰,检视。

本发明的显著优点

1.对太子参薄层色谱中斑点进行归属,分别是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γ-氨基丁酸和亮氨酸;

2.本方法更改了展开剂种类,摸索了最佳配比。在优化的薄层色谱分析条件下,太子参药材中各种氨基酸得到更有效分离,无论是与混伪品药材麦冬、百部、和淡竹叶,还是与近似科属药材银柴胡均能很好区分。

综上,说明本发明所建立的方法与现有药典方法相比,一是明确了薄层色谱中氨基酸及其归属,二是本发明所建立的方法对混伪品的鉴别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为药典方法对太子参与混伪品的鉴别,1.混标;2.对照药材;3-8.福建(柘参2号)、贵州、安徽、江苏、山东、福建(柘参3号)产太子参样品;9.银柴胡;10.麦冬;11.百部;12.淡竹叶块根;

图2为太子参薄层色谱中斑点的归属,1.精氨酸;2.丙氨酸;3.缬氨酸;4.γ-氨基丁酸;5.亮氨酸;6.混标;7.太子参对照药材;8.太子参样品;

图3为本发明优化后方法对太子参与混伪品的鉴别,1.混标;2.对照药材;3-8.福建(柘参2号)、贵州、安徽、江苏、山东、福建(柘参3号)产太子参样品;9.银柴胡;10.麦冬;11.百部;12.淡竹叶块根;

图4为正丁醇-水-冰乙酸体系不同配比所得太子参薄层色谱图;

图5为正丁醇-水-冰乙酸体系加入另一种溶剂所得太子参薄层色谱图;

图6为正丁醇-乙酸乙酯-水-冰乙酸体系不同配比所得太子参薄层色谱图;

图7为正丁醇-氯仿-水-冰乙酸体系不同配比所得太子参薄层色谱图;

图8为正丁醇-氯仿-水-冰乙酸=6-2.5-2.3-3所得太子参薄层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通过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这些描述并不是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限定。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对本发明内容所作的等同替换,或相应的改进,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比例1:现有2015版药典薄层鉴别方法

1.药材干燥

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水分不得过12.0%。

2.供试品制备

取供试品粉末lg,加甲醇10ml,温浸,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l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太子参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3.薄层鉴别

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体积比)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5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2wt%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淸晰。

具体的,分别将氨基酸混合对照品(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γ-氨基丁酸和亮氨酸的混标)、太子参对照药材、福建(柘参2号)、贵州、安徽、江苏、山东、福建(柘参3号)产太子参样品与其混伪品银柴胡、麦冬、百部、淡竹叶块根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展开,显色,视检。

结果如图1所示,太子参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条带显现有6个斑点。不同产地的太子参药材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顔色的斑点。混伪品淡竹叶在本测定条件下几乎无斑点出现,麦冬和百部与太子参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不同;但银柴胡与太子参薄层色谱特征几乎无差别。本薄层鉴别方法无法区分近似科属药材银柴胡。

实施例1:本发明太子参中氨基酸类成分薄层鉴别方法

1.药材干燥

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水分不得过12.0%。

2.供试品制备

取供试品粉末lg,加甲醇10ml,温浸,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l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太子参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另取混伪品药材麦冬、百部、淡竹叶、银柴胡各1g,同法制成混伪品药材溶液。

称取对照品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γ-氨基丁酸和亮氨酸各12.5mg,用甲醇定容至25ml,配制成0.5mg/ml浓度的氨基酸对照品溶液。

3.薄层鉴别

吸取上述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体积比正丁醇:氯仿:水:冰醋酸=6:2.5:2.3:3的混合溶液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5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2wt%茚三酮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淸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顔色的斑点。

3.1具体的,分别将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γ-氨基丁酸和亮氨酸对照品溶液、太子参对照药材、太子参样品点于同一薄层硅胶板,展开,显色,检视。对太子参薄层色谱中斑点进行归属,分别是精氨酸、丙氨酸、缬氨酸、γ-氨基丁酸和亮氨酸(见图2)。

3.2具体的,分别将氨基酸混合对照品(混标)、太子参对照药材、福建(柘参2号)、贵州、安徽、江苏、山东、福建(柘参3号)产太子参样品与其混伪品银柴胡、麦冬、百部、淡竹叶块根点于同一硅胶薄层板,展开,显色,视检。

结果如图3所示,太子参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条带显现有8个斑点。不同产地的太子参药材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顔色的斑点。混伪品淡竹叶在本测定条件下几乎无斑点出现,麦冬和百部与太子参薄层色谱特征明显不同;银柴胡与太子参薄层色谱特征也有明显差别。本薄层鉴别方法除能够区分混伪品药材麦冬、百部、和淡竹叶,也能区分近似科属药材银柴胡。

展开剂的选择和优化过程

在现有药典方法展开剂正丁醇-水-冰乙酸(4-1-1)体系的基础上,调整各展开剂的配比,以调整整个展开剂体系的极性,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与图1相比,各太子参薄层图谱的分离度更差,斑点扩散更为严重。因此,仅通过调节正丁醇-水-冰乙酸体系中各溶剂的配比,较难将个薄层条带进一步分离。

在现有展开剂正丁醇-水-冰乙酸体系无法实现对太子参薄层图谱中各斑点进一步分离的情况下,考虑在现有体系中加入另一种展开剂以调整展开剂体系的极性,增加展开剂体系的选择性。在保持展开剂体系整体极性不变或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往展开剂体系中添加适量的甲醇、乙醇、异丙醇、乙腈、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当展开剂体系中加入适量的乙酸乙酯,薄层色谱目标条带出现明显分离,但薄层图谱中下部条带出现合并现象。可以推断乙酸乙酯对目标条带的选择性较强,因此,选择正丁醇-乙酸乙酯-水-冰乙酸展开体系作为太子参薄层鉴别的展开剂体系。针对薄层图谱中下部条带出现合并现象,设想可以进一步优化展开剂配比使其完全分离。在展开剂中加入其它溶剂如甲醇,比例稍大各成分之间不能有效分离,比例略小斑点颜色偏浅;加入异丙醇,斑点有拖尾现象,加入乙腈,比移值偏低。

在正丁醇-乙酸乙酯-水-冰乙酸(4-1-1-2)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展开剂体系中各溶剂的配比,获得更加丰富的薄层斑点,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知,当降低冰乙酸的比例时,薄层图谱中点样原点往上第2个和第3个条带分离度降低;当增加冰乙酸的比例时,薄层图谱中点样原点往上第2个和第3个条带的分离间距显著增加,并且薄层色谱中各条带rf值显著增加,说明适量的增加冰乙酸的比例增加薄层色谱整体rf值,并且对第2和第3条带的选择性较大。当正丁醇-乙酸乙酯-水-冰乙酸(6-1-1-2)时,薄层图谱中第2个和第3个条带之间出现一条新的条带,并且各条带分离度良好。

以正丁醇-乙酸乙酯-水-冰乙酸(6-1-1-2)作为太子参薄层鉴别的展开剂,虽可获得更多的薄层斑点,且各斑点分离良好,但是,该实验方法所得薄层色谱图中斑点rf值较低,其中精氨酸的展距仅为1mm,rf值仅为0.0125。因此,该展开体系不适用于太子参薄层鉴别。

上述实验发现,在正丁醇-水-冰乙酸体系中加入适量的乙酸乙酯,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薄层斑点,但是薄层图谱中斑点rf值较低。设想加入一种与乙酸乙酯极性相当试剂,乙酸乙酯的极性为4.3,氯仿的极性为4.4。因此,尝试展开剂体系中加入适量的氯仿,当正丁醇-氯仿-水-冰乙酸(8-1-1-2)时,目标条带分离度明显提高,但薄层斑点rf值仍然较低,需进一步增加冰乙酸和水的比例,降低正丁醇的比例,结果如图7所示。

由图7可知,当正丁醇-氯仿-水-冰乙酸的比例为8-1-2.5-3和7-2-2.3-3时,可以实现目标条带的完全分离。正丁醇-氯仿-水-冰乙酸(7-2-2.3-3)与正丁醇-氯仿-水-冰乙酸(8-1-2.5-3)相比,顶部斑点较为清晰,斑点扩散现象较少,因此选择正丁醇-氯仿-水-冰乙酸(7-2-2.3-3)作为太子参薄层鉴别的展开剂。

当对正丁醇-氯仿-水-冰乙酸(7-2-2.3-3)展开剂进行方法学验证时发现,该展开剂体系无法适用于国产青岛海洋化工厂所生产的硅胶g薄层板,极大的限制了该实验方法应用。因此,对该展开剂体系进行进一步微调。在正丁醇-氯仿-水-冰乙酸(7-2-2.3-3)的基础上增加氯仿的比例,降低正丁醇的比例,以保持薄层展开剂体系整体极性不变,尝试以正丁醇-氯仿-水-冰乙酸(6-2.5-2.3-3)采用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10*10cm)进行薄层展开,结果如图8所示。

由图8可知,以正丁醇-氯仿-水-冰乙酸(6-2.5-2.3-3)为展开剂所得太子参薄层色谱图,与现有药典方法相比,薄层色谱斑点更为丰富。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