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定仪,尤其涉及一种陶瓷砖/板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测定仪。
背景技术:
:
陶瓷砖/板已成为现代建筑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其不仅承担美化的作用,而且需要具有承重的功能,因此,需要对陶瓷砖/板的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进行测定。
GB/T3810-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规定了陶瓷砖/板的测定方法,即采用两根橡胶包裹的圆柱形金属棒水平支撑陶瓷砖/板,利用一根橡胶包裹的圆柱形支撑棒从陶瓷砖/板上方下压,测量其最大载荷;但是,并没有给出测量的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陶瓷砖/板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测定仪。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陶瓷砖/板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测定仪,其包括万能试验机和电脑,所述电脑与所述万能试验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支撑架和加载块,
所述支撑架包括设于所述万能试验机底部平台上部的底板,所述底板上部设有“⊥”型的滑槽,在所述滑槽的中部竖直设有贯通所述底板的通孔,所述底板与所述万能试验机底部平台通过设于所述通孔和所述所述万能试验机底部平台的对中孔内的螺栓连接;在所述通孔两侧的所述底板上设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
所述第一支撑块包括设于所述底板上部的第一支撑底座,以及从靠近所述第二支撑块到远离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依次竖直设于所述第一支撑底座上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块包括设于所述底板上部的第二支撑底座,以及从靠近所述第一支撑块到远离所述第一支撑块、依次水平设于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上的第一支撑圆杆、第二支撑圆杆和第三支撑圆杆;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圆杆、所述第二支撑圆杆和所述第三支撑圆杆相互平行;所述第一支撑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支撑圆杆等高,所述第二支撑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撑圆杆等高,所述第二支撑块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支撑圆杆等高,且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高度依次增加;所述第一支撑底座和所述第二支撑底座的下部通过旋紧螺栓螺接有与所述滑槽配合的滑块,所述滑块可在所述滑槽内滑动,并通过旋紧螺栓旋紧定位;
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中部均与所述第一支撑块铰接,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均可以铰接点为中心,在长度方向上下摆动;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沿长度方向水平设置,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圆弧形,并包覆有橡胶,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的顶面直径分别为(5±1)mm、(10±1)mm和(20±1)mm,其橡胶厚度分别为(1±0.2)mm、(2.5±0.5)mm和(5±1)mm,且所述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和所述第三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均大于5mm;
所述第一支撑圆杆、所述第二支撑圆杆和所述第三支撑圆杆的两端均与所述第二支撑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圆杆、所述第二支撑圆杆和所述第三支撑圆杆均可沿其轴稍作旋转,所述一支撑圆杆、所述第二支撑圆杆和所述第三支撑圆杆上包覆有橡胶,所述第一支撑圆杆、所述第二支撑圆杆和所述第三支撑圆杆的直径分别为(5±1)mm、(10±1)mm和(20±1)mm,其橡胶厚度分别为(1±0.2)mm、(2.5±0.5)mm和(5±1)mm,且所述第一支撑圆杆、所述第二支撑圆杆和所述第三支撑圆杆之间的水平距离均大于5mm;
所述加载块包括水平设于所述万能试验机加载梁下部的加载圆杆,所述加载圆杆外包覆有橡胶,所述加载圆杆与所述第一支撑圆杆平行设置,所述加载圆杆的中部与所述万能试验机加载梁铰接,所述加载圆杆的两端可绕铰接点上下摆动。
进一步的,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加载圆杆通过销轴铰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万能试验机加载梁的对中孔螺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底板上部沿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设有标尺,方便调整第一支撑底座和第二底座时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利用了现有的万能试验机对待测陶瓷砖/板试样测试,记录其断裂时加载的应力,进而得出待测陶瓷砖/板试样的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测试方法满足GB/T3810-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对陶瓷砖/板断裂模数、破坏强度的测量方法要求,适合推广。
2、本实用新型在设置了不同规格的符合GB/T3810-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要求的支撑板和支撑圆杆,在使用时,可根据陶瓷砖/板的尺寸选择不同规格的支撑板、支撑圆杆,而后调整对应支撑板与支撑圆杆之间的具体,仅需选择性安装GB/T3810-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规定规格的加载圆杆即可进行实验,无需频繁拆装,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加载块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万能试验机1,电脑2,支撑架3,加载块4,加载圆杆4.1,连接件4.2,第一支撑块5,第一支撑底座5.1,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5.3,第三支撑板5.4,第二支撑块6,第二支撑底座6.1,第一支撑圆杆6.2、第二支撑圆杆6.3,第三支撑圆杆6.4,底板7,滑槽8,标尺9,通孔10,橡胶11,加载梁12,螺栓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陶瓷砖/板断裂模数和破坏强度测定仪,其包括万能试验机1和电脑2,电脑2与万能试验机1连接,其还包括支撑架3和加载块4,
支撑架3包括设于万能试验机1底部平台上部的底板7,底板7上部设有“⊥”型的滑槽8,在底板7上部沿滑槽8的长度方向设有标尺9;在滑槽8的中部竖直设有贯通底板7的通孔10,底板7与万能试验机1底部平台通过设于通孔10和万能试验机1底部平台的对中孔内的螺栓连接;在通孔10两侧的底板7上设有第一支撑块5和第二支撑块6;
第一支撑块5包括设于底板7上部的第一支撑底座5.1,以及从靠近第二支撑块6到远离第二支撑块6的、依次竖直设于第一支撑底座5.1上的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5.3和第三支撑板5.4;第二支撑块6包括设于底板7上部的第二支撑底座6.1,以及从靠近第一支撑块5到远离第一支撑块5、依次水平设于第二支撑底座6.1上的第一支撑圆杆6.2、第二支撑圆杆6.3和第三支撑圆杆6.4;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5.3、第三支撑板5.4、第一支撑圆杆6.2、第二支撑圆杆6.3和第三支撑圆杆6.4相互平行;第一支撑块5的顶部与第一支撑圆杆6.2等高,第二支撑块6的顶部与第二支撑圆杆6.3等高,第二支撑块6的顶部与第二支撑圆杆6.3等高,且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5.3和第三支撑板5.4的高度依次增加;第一支撑底座5.1和第二支撑底座6.1的下部通过旋紧螺栓13螺接有与滑槽8配合的滑块,滑块可在滑槽8内滑动,并通过旋紧螺栓13旋紧定位;
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5.3和第三支撑板5.4的中部均与第一支撑块5铰接,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5.3和第三支撑板5.4均可以铰接点为中心,在长度方向上下摆动;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5.3和第三支撑板5.4,支撑板的顶部沿长度方向水平设置,沿宽度方向的截面为圆弧形,并包覆有橡胶11,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5.3和第三支撑板5.4的顶面直径分别为(5±1)mm、(10±1)mm和(20±1)mm,其橡胶11厚度分别为(1±0.2)mm、(2.5±0.5)mm和(5±1)mm,且第一支撑板5.2、第二支撑板5.3和第三支撑板5.4之间的距离均大于5mm;
第一支撑圆杆6.2、第二支撑圆杆6.3和第三支撑圆杆6.4的两端均与第二支撑底座6.1转动连接,第一支撑圆杆6.2、第二支撑圆杆6.3和第三支撑圆杆6.4均可沿其轴稍作旋转,一支撑圆杆、第二支撑圆杆6.3和第三支撑圆杆6.4上包覆有橡胶11,第一支撑圆杆6.2、第二支撑圆杆6.3和第三支撑圆杆6.4的直径分别为(5±1)mm、(10±1)mm和(20±1)mm,其橡胶11厚度分别为(1±0.2)mm、(2.5±0.5)mm和(5±1)mm,且第一支撑圆杆6.2、第二支撑圆杆6.3和第三支撑圆杆6.4之间的水平距离均大于5mm;
加载块4包括水平设于万能试验机1加载梁12下部的加载圆杆4.1,加载圆杆4.1通过连接件4.2与万能试验机1加载梁12连接,连接件4.2的一端与加载圆杆4.1通过销轴铰接,连接件4.2的另一端与万能试验机1加载梁12的对中孔螺接。
加载圆杆4.1外包覆有橡胶11,加载圆杆4.1与第一支撑圆杆6.2平行设置,加载圆杆4.1的中部与万能试验机1加载梁12铰接,加载圆杆4.1的两端可绕铰接点上下摆动。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不同规格的符合GB/T3810-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要求的支撑板和支撑圆杆,在使用时,可根据陶瓷砖/板的尺寸选择不同规格的支撑板、支撑圆杆,而后调整对应支撑板与支撑圆杆之间的具体,仅需选择性安装GB/T3810-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规定规格的加载圆杆4.1,按照GB/T3810-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规定的步骤进行实验,无需频繁拆装,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