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诊断干眼的泪液远程采集和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83405发布日期:2018-11-27 22:07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眼科医疗机械和眼科临床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诊断干眼的泪液远程采集和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干眼是指由于泪液的量或质的异常引起的泪膜不稳定和眼表面的损害,从而导致眼部不适症状的一类疾病,它是最为常见的眼表疾病。针对干眼的检查和确定诊断手段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测试)和泪膜破裂时间,可理解为分别针对泪液“量”和“质”的检测。但泪液分泌试验采用的滤纸条检测耗时5分钟,且部分患者刺激症状重,影响检测结果;而泪膜破裂时间只是间接反应泪膜的稳定性,也受患者是否自然瞬目和检测者计时误差等主观因素影响,最终影响检查结果;现有的用于检测泪膜脂质层的设备,如DR-1泪膜干涉成像仪和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等进口设备价格昂贵,临床推广困难;泪液中黏蛋白含量的测定一般只在实验室中进行,尚无法广泛用于临床。

泪液蕨类试验(或称泪液羊齿状物结晶试验)是一种采集患者泪液,滴注于载玻片上,自然干燥后显微镜下观察特征性的结晶图片来判断泪液粘蛋白是否缺乏的方法。多项研究表明,这种检测方法对干眼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传统的泪液蕨类试验存在着采集泪液困难、操作无统一规范、主观因素影响结果判读等问题,使得该检测方法一直未在临床普遍开展。另外传统的泪液蕨类试验中,检测者只分析了结晶图片的羊齿状物部分,对结晶图片的其它信息并无分析和判断。

综上,现有的方法一般为通过两种仪器,分别对液粘蛋白和脂质层进行判断,仪器成本高,一般只能在医院进行推广应用,不能实现患者在家中或者以远程方式进行检测和应用,无疑占用了医疗资源,加工了医护人员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用于诊断干眼的泪液远程采集和分析装置,是以改良的泪液蕨类试验为基础的一种低成本、可快速检测泪液的干眼诊断远程采集和分析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患者只能在医院进行化验而带来的占用医疗资源,医护人员工作强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诊断干眼的泪液远程采集和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泪液采集机构、泪液转移机构、泪液承载机构、显微成像机构和图像采集设备;所述的泪液采集机构中设有毛细管,毛细管头部与泪液接触,进行泪液采集;装有泪液的泪液采集机构上部安装在泪液转移机构内部,下部对准泪液承载机构,泪液转移机构上设有吹囊,挤压吹囊件泪液挤出到泪液承载机构上的高亲水涂层中;显微成像机构为内设有放大光片的箱体结构,泪液承载机构插在显微成像机构的卡槽内,显微成像机构对准图像采集设备的摄像头,通过图像采集设备将信息传输到分析设备上。

所述的泪液采集机构有条形衬垫,条形衬垫中部沿其长度方向镶嵌有毛细管用于采集泪液,条形衬垫与毛细管镶嵌成一体的头端为尖端结构;衬垫上设有辅助折断毛细管以便获取固定量泪液的标示点和缺口,位于毛细管两侧的条形衬垫上印有密集斜形条纹,利用光学折射原理辅助判断毛细管内泪液液面位置。

所述的毛细管为玻璃毛细管,其内径为0.1~0.3mm,毛细管两侧的条形衬垫上设有刻度,以判断泪液采集的量;所述标示点和缺口设置在泪液量2ul、5ul或8ul处;所述的毛细管内设有遇水变色的显色剂膜或显色剂线,利用颜色变化辅助判断毛细管内泪液液面位置。

所述的泪液转移机构具有吹囊,硬质连接短管和硅胶夹持部;所述吹囊为橡胶囊,可压限,吹囊囊体顶部留有排气孔,防止装载毛细管时因为压力的微小变化误排泪液体;吹囊的底端为开口,所述开口和硬质连接短管的一端连接,硬质连接短管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或为漏斗状,用于和硅胶夹持部连接。

所述的硅胶夹持部为纵向切开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毛细管的尾部通过切开的圆柱体结构夹持在硅胶夹持部中,通过与硬质连接短管另一端的内螺纹或漏斗状结构作用塞入或旋入硬质连接短管的另一端。

所述的显微成像机构具有箱体,箱体上位于显微镜的物镜端设有卡槽,用于装载泪液承载机构,所述泪液承载机构通过卡槽装载到箱体内,泪液承载机构上的高亲水涂层的位置对应显微镜的光学中心。

所述的箱体上位于显微镜的物镜端设有背景灯光源,箱体上位于显微镜的目镜端设有可反复粘贴的胶贴。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诊断干眼的泪液远程采集和分析装置是一种低成本、快速检测泪液辅助诊断干眼的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装置使得泪液检测过程相对简便快捷,学习曲线短,适合基础医院或筛查人员快速检测诊断干眼患者,也可实现患者本人的自我诊断。

本实用新型中的泪液采集机构采用带有衬垫的毛细管进行泪液采集,其不仅具有毛细管采集法采集泪液过程时间短、对患者刺激小等优点,通过加入衬垫还便于握持和减少被检测者的恐惧感;衬垫上设有刻度,便于判断泪液采集的量,克服了部分干眼患者泪河太低影响采集成功率,采集的泪液量判读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中泪液转移机构,在吹囊囊体顶部留有排气孔,防止装载毛细管时因为压力的微小变化误排泪液体。硬质连接短管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或近漏斗状,便于与硅胶夹持部相连。利用硅胶夹持部的中央夹持毛细管,将其塞入或旋入硬质连接短管的另一端,使其与硬质连接短管紧密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泪液承载机构较普通玻璃载玻片可以更快展开泪滴,缩短泪液干燥时间,得到的泪液结晶更分散、重复性更好、更便于观察。

本实用新型中显微成像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携带和操作。利用该显微成像机构可以快速观察到泪液承载机构中载玻片上的泪液图像。图像采集设备选用智能手机,方便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图像采集。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为泪液远程采集及分析方法。

图2:泪液采集机构1结构示意图。

图3:泪液采集机构1植入棉线或化学合成纤维时,头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泪液采集机构1使用状态图。

图5:泪液转移机构2使用过程示意图。

图6:泪液承载机构3结构示意图。

图7:显微成像机构4机构示意图。

图8:显微成像机构的面剖视图。

图9:采集设备5与显微成像机构4装配使用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采集到的眼部正常状态的图像。

图11:本实用新型采集到的眼部非正常状态的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诊断干眼的泪液远程采集和分析装置,其结构为:包括有泪液采集机构实用新型1实用新型、泪液转移机构实用新型2实用新型、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显微成像机构实用新型4实用新型和图像采集设备实用新型5实用新型;所述的泪液采集机构实用新型1实用新型中设有毛细管实用新型1.2实用新型,毛细管实用新型1.2实用新型头部与泪液接触,进行泪液采集;装有泪液的泪液采集机构实用新型1实用新型上部安装在泪液转移机构实用新型2实用新型内部,下部对准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泪液转移机构实用新型2实用新型上设有吹囊实用新型2.1实用新型,挤压吹囊实用新型2.1实用新型件泪液挤出到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上的高亲水涂层实用新型3.2实用新型中;显微成像机构实用新型4实用新型为内设有放大光片的箱体结构,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插在显微成像机构实用新型4实用新型的卡槽实用新型4.2实用新型内,显微成像机构实用新型4实用新型对准图像采集设备实用新型5实用新型的摄像头,通过图像采集设备实用新型5实用新型将信息传输到分析设备上。

所述的泪液采集机构实用新型1实用新型有条形衬垫实用新型1.1实用新型,条形衬垫中部沿其长度方向镶嵌有毛细管实用新型1.2实用新型用于采集泪液,条形衬垫实用新型1.1实用新型与毛细管实用新型1.2实用新型镶嵌成一体的头端为尖端结构;衬垫实用新型1.1实用新型上设有辅助折断毛细管实用新型1.2实用新型以便获取固定量泪液的标示点和缺口实用新型1.3实用新型,位于毛细管实用新型1.2实用新型两侧的条形衬垫实用新型1.1实用新型上印有密集斜形条纹实用新型1.4实用新型,利用光学折射原理辅助判断毛细管实用新型1.2实用新型内泪液液面位置。

所述的毛细管实用新型1.2实用新型为玻璃毛细管实用新型1.2实用新型,其内径为0.1~0.3mm,毛细管实用新型1.2实用新型两侧的条形衬垫实用新型1.1实用新型上设有刻度,以判断泪液采集的量;所述标示点和缺口实用新型1.3实用新型设置在泪液量2ul、5ul或8ul处;所述的毛细管内设有遇水变色的显色剂膜或显色剂线,利用颜色变化辅助判断毛细管实用新型1.2实用新型内泪液液面位置。

所述的泪液转移机构实用新型2实用新型具有吹囊实用新型2.1实用新型,硬质连接短管实用新型2.2实用新型和硅胶夹持部实用新型2.3实用新型;所述吹囊实用新型2.1实用新型为橡胶囊,可压限,吹囊实用新型2.1实用新型囊体顶部留有排气孔实用新型2.4实用新型,防止装载毛细管时因为压力的微小变化误排泪液体;吹囊实用新型2.1实用新型的底端为开口,所述开口和硬质连接短管实用新型2.2实用新型的一端连接,硬质连接短管实用新型2.2实用新型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或为漏斗状,用于和硅胶夹持部实用新型2.3实用新型连接。

所述的硅胶夹持部实用新型2.3实用新型为纵向切开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毛细管实用新型1.2实用新型的尾部通过切开的圆柱体结构夹持在硅胶夹持部实用新型2.3实用新型中,通过与硬质连接短管实用新型2.2实用新型另一端的内螺纹或漏斗状结构作用塞入或旋入硬质连接短管实用新型2.2实用新型的另一端。

所述的显微成像机构实用新型4实用新型具有箱体实用新型4.1实用新型,箱体实用新型4.1实用新型上位于显微镜的物镜端设有卡槽实用新型4.2实用新型,用于装载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所述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通过卡槽实用新型4.2实用新型装载到箱体实用新型4.1实用新型内,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上的高亲水涂层实用新型3.2实用新型的位置对应显微镜的光学中心。

所述的箱体实用新型4.1实用新型上位于显微镜的物镜端设有背景灯光源实用新型4.3实用新型,箱体实用新型4.1实用新型上位于显微镜的目镜端设有可反复粘贴的胶贴实用新型4.4实用新型。

使用过程如图1所示其步骤为:

1实用新型、采集泪液:通过泪液采集机构实用新型1实用新型的毛细管实用新型1.2实用新型采集入眼采集定量泪液;

2实用新型、承载泪液:将泪液采集机构实用新型1实用新型安装在转移机构实用新型2实用新型下部,并将泪液采集机构实用新型1实用新型对准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通过挤压转移机构实用新型2实用新型,将泪液采集机构实用新型1实用新型中的泪液排出到准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上,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上设有的圆形亲水层,泪液在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上呈现固定形状和大小,干燥成型;

3实用新型、泪液的成像:显微成像机构实用新型4实用新型的一端连接图像采集设备实用新型5实用新型的摄像头,另一端对准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上的泪液,采集泪液图像;

4实用新型、通过图像采集设备实用新型5实用新型将泪液成像传输到分析设备上进行图像分析;

5实用新型、分析泪液中心结晶和外层透明带的厚度和状态,如图10-11所示:

当泪液中央为羊齿状结晶典型时,说明泪液中的粘蛋白状态正常;当外层透明带的宽度和均一度达到设定值时,说明泪液中的脂质状态正常;

当泪液中央羊齿状结晶欠典型时,说明液中的非极性脂质增加;当外层透明带宽度小于设定值且不均一时,说明极性脂质成分缺乏。

其中,步骤1实用新型中所述的泪液定量值、步骤2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圆形亲水层直径,步骤5实用新型中外层透明带宽度的设定值,相互对应;泪液定量值设定为2ul时,圆形亲水层直径为2mm,透明带宽度的设定值为0.1mm~0.18mm。具体使用时,可按照以上比例进行等比增大或者减小。

步骤4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图像采集设备实用新型5实用新型为智能手机,图像的分析在智能手机中进行,或者通过网络直接发送到分析设备上进行图像分析。

具体的:

如图2所示,所述的毛细管1.2为玻璃毛细管1.2,其内径为0.1~0.3mm,毛细管1.2两侧的条形衬垫1.1上设有刻度,以判断泪液采集的量;所述标示点和缺口1.3设置在泪液量2ul、5ul或8ul处;所述的毛细管内设有遇水变色的显色剂膜或显色剂线,利用颜色变化辅助判断毛细管1.2内泪液液面位置。

如图5所示,所述的泪液转移机构实用新型2实用新型具有吹囊实用新型2.1实用新型,硬质连接短管实用新型2.2实用新型和硅胶夹持部实用新型2.3实用新型;所述吹囊实用新型2.1实用新型为橡胶囊,可压限,吹囊实用新型2.1实用新型囊体顶部留有排气孔实用新型2.4实用新型,防止装载毛细管时因为压力的微小变化误排泪液体;吹囊实用新型2.1实用新型的底端为开口,所述开口和硬质连接短管实用新型2.2实用新型的一端连接,硬质连接短管实用新型2.2实用新型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或为漏斗状,用于和硅胶夹持部实用新型2.3实用新型连接。硅胶夹持部实用新型2.3实用新型为纵向切开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毛细管实用新型1.2实用新型的尾部通过切开的圆柱体结构夹持在硅胶夹持部实用新型2.3实用新型中,通过与硬质连接短管实用新型2.2实用新型另一端的内螺纹或漏斗状结构作用塞入或旋入硬质连接短管实用新型2.2实用新型的另一端。

如图6所示:泪液承载机构3具有载玻片3.1,载玻片3.1的中央区设有高亲水涂层3.2,该高亲水涂层3.2的形状为圆形,其直径为d,d的取值范围为2~3mm。该高亲水涂层3.2为TiO2纳米涂层或采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等常规亲水改性处理,但不限于这些。

如图7-8所示,所述的显微成像机构实用新型4实用新型具有箱体实用新型4.1实用新型,箱体实用新型4.1实用新型上位于显微镜的物镜端设有卡槽实用新型4.2实用新型,用于装载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所述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通过卡槽实用新型4.2实用新型装载到箱体实用新型4.1实用新型内,泪液承载机构实用新型3实用新型上的高亲水涂层实用新型3.2实用新型的位置对应显微镜的光学中心。所述的箱体实用新型4.1实用新型上位于显微镜的物镜端设有背景灯光源实用新型4.3实用新型,箱体实用新型4.1实用新型上位于显微镜的目镜端设有可反复粘贴的胶贴实用新型4.4实用新型。

具体使用时:

如图1-9所示一种用于诊断干眼的远程采集装置包括泪液采集机构1、泪液转移机构2、泪液承载机构3、显微成像机构4、图像采集设备5和分析设备。

泪液采集机构1,具有条形衬垫1.1,条形衬垫中部沿其长度方向镶嵌有毛细管1.2用于采集泪液,条形衬垫1.1与毛细管1.2镶嵌成一体的头端为尖端结构。该毛细管1.2为玻璃毛细管1.2,其内径为0.1~0.3mm。优选地,位于毛细管1.2两侧的条形衬垫1.1上设有刻度,以判断泪液采集的量。衬垫1.1上还设有辅助折断毛细管1.2以便获取固定量泪液的标示点和缺口1.3,所述标示点和缺口1.3设置在泪液量2ul、5ul或8ul处。更为优选地,位于毛细管1.2两侧的条形衬垫1.1上印有密集斜形条纹1.4,利用光学折射原理辅助判断毛细管1.2内泪液液面位置(含有泪液的部分斜形条纹变粗和斜度变化);或毛细管内设有遇水变色的显色剂膜或显色剂线(如显色剂采用无水硫酸铜),利用颜色变化辅助判断毛细管1.2内泪液液面位置。

如图3所示,毛细管1.2可做以下改良:头端的吸入端,内可植入帮助引流泪液的棉线或化学合成纤维,具体选用时可以选用成本较低的尼龙丝;优选地,毛细管1.2头端的形状为内和外径逐渐缩窄(<0.05)的微针结构,以确保毛细管1.2管口完全置于泪河中,或为扁宽的微喇叭状;更为优选地,毛细管1.2的头端弯折,以便塞入下睑结膜穹窿,其头端弯折部设有一个或数个侧孔以便引流泪液。

图2中给出的为最为优选的带有头端弯折部和侧孔的结构示意图,头端弯折和侧孔可通过热熔和激光打孔实现,此外在实际使用时也可选用不带弯折部和侧孔的最为简单的基础设计。由于基础设计结构相对简单,去掉图2中的头端弯折部和侧孔即可,不再另加附图予以说明。

图4为最为优选的毛细管的使用方法:头端未弯折的毛细管需在取材全过程保持手持稳定以保证毛细管头端始终轻触泪河;头端弯折的毛细管在取材过程中将弯折部塞入下方结膜囊(中外1/3处,避开角膜)后,不需手持即可实现泪液取材。上述对毛细管1.2结构的改进,提高了该毛细管1.2采集泪液的成功率。由于基础设计使用方式较为简单,手持毛细管,头端轻触泪河即可完成,不再另加附图予以说明。

通过使用该泪液采集机构1具有采集迅速、对患者刺激性小,采集成功率高,方便判读泪液量,可迅速判断被采集者基础泪液分泌量,将该泪液采集机构1置于下泪河5秒后即可成功采集泪液,快速判读泪液量,与传统Schirmer test滤纸条检测5分钟得到的结果有正相关性,该泪液采集机构1为方便获取固定量泪液以便进一步检测和研究奠定基础。

如图5所示泪液转移机构2,具有吹囊2.1,硬质连接短管2.2和硅胶夹持部2.3,所述吹囊2.1为橡胶囊,可压限,吹囊囊体顶部留有排气孔,防止装载毛细管时因为压力的微小变化误排泪液体。吹囊2.1的底端为开口,所述开口和硬质连接短管2.2的一端连接,硬质连接短管2.2的另一端设有内螺纹或为漏斗状,用于和硅胶夹持部2.3连接。所述硅胶夹持部2.3为纵向切开的圆柱体结构,所述毛细管1.2的尾部通过切开的圆柱体结构夹持在硅胶夹持部2.3中,通过与硬质连接短管2.2另一端的内螺纹或漏斗状结构作用塞入或旋入硬质连接短管2.2的另一端。

泪液转移机构2也可为类注射器式结构。硅胶夹持部外可设硬质外环,外环设有外螺纹,与注射器式转移机构硬质管道的下部内螺纹匹配,可实现紧密连接。通过下压推杆胶塞运动实现吹出毛细管内的泪液。

如图6所示,泪液承载机构3具有载玻片3.1,载玻片3.1的中央区设有高亲水涂层3.2,该高亲水涂层3.2的形状为圆形,其直径为d,d的取值范围为2~3mm。该高亲水涂层3.2为TiO2纳米涂层或采用等离子体表面处理等常规亲水改性处理,但不限于这些。通过限定该高亲水涂层3.2的固定大小,可以实现固定量(如2ul)泪液滴到载玻片3.1上的高亲水涂层3.2后得到统一大小和厚度的泪滴膜;另通过使用该高亲水涂层3.2,较普通玻璃载玻片可以更快展开泪滴,缩短泪液干燥时间,得到的泪液结晶更分散、重复性更好、更便于观察。优选地,泪液承载机构3还配有便携式温湿度箱,将载玻片3.1放置便携式温湿度箱中,为其提供固定的温湿度,有利于保证泪液干燥过程标准化,得到泪液结晶图具有可重复性和可比性。所述便携式温湿度箱的温湿度设定为温度16℃,湿度50%。

如图7-8所示显微成像机构4是放大倍率为40~200倍的便携式显微镜,所述便携式显微镜具有箱体4.1,箱体4.1上位于显微镜的物镜端设有卡槽4.2,用于装载载玻片3.1,所述载玻片3.1通过卡槽4.2装载到箱体4.1内后,载玻片3.1上的高亲水涂层3.2的位置对应显微镜的光学中心;优选地,箱体4.1上位于显微镜的物镜端还设有背景灯光源4.3,帮助观察和显影(该背景灯光源4.3为纽扣电池提供电源或手机USB/耳机插孔提供电源)。更为优选地,所述箱体4.1上位于显微镜的目镜端设有可反复粘贴的胶贴4.4,便于用户手持并将其固定在采集设备上进行图像采集。或箱体上设有固定夹代替可反复粘贴的胶贴4.4,可夹持固定于手机镜头处。

如图9所示采集设备5为智能手机,利用反复粘贴的胶贴4.4将显微成像机构4固定在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上,利用摄像头通过显微成像机构4的目镜端拍摄装载在显微成像机构4中载玻片3.1的图像,并将该采集到的图像存储移送到分析设备上进行图像分析,或是通过网络直接发送到分析设备上进行图像分析,从而获得泪液粘度以及泪液质量的数据。

上述用于诊断干眼的远程采集装置的工作/使用方式,可参考图1,具体的:

1、受试者本人使用镜子辅助照明观察下操作,或由他人辅助,基层医院或筛查医生可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取材,手持泪液采集机构1中的条形衬垫1.1,利用毛细管1.2的头端轻触下睑缘中外1/3处的泪河(或将带有弯头的毛细管的弯折部分置入下穹窿结膜囊中外1/3处),泪液在毛细作用下进入毛细管1.2,5秒钟后取下读取采集泪液量并记录。如采集泪液达到要求刻度衬垫缺口处,可直接进行下一步操作,如没有达到刻度,继续上述方法采集。

2、在衬垫1.1上的标示点和缺口1.3处将条形衬垫1.1和毛细管1.2折断,获取固定量泪液,如5ul;

3、将毛细管1.2夹持于泪液转移机构2中的硅胶夹持部2.3中,塞入或旋入与吹囊2.1连接的硬质连接短管2.2;手持泪液转移机构2,将条形衬垫1.1和毛细管1.2的头端对准泪液承载机构3中的载玻片3.1,手指按住吹囊2.1顶端的排气孔密封,加压吹囊2.1,使毛细管1.2中的泪液排出,并滴在载玻片3.1上的高亲水涂层3.2中。使用类注射器式泪液转移机构时,无需手指按住排气孔,下压推杆活塞移动越过排气孔即可实现吹出泪液;自然风干或置入便携式温湿度箱内,5~10分钟后,观察泪液干燥程度;

4、确认干燥后,将载玻片3.1插入显微成像机构4箱体4.1上的卡槽4.2内。利用采集设备5显微成像机构4中的图像进行采集;

5、确认采集图像清晰;

6、将采集到的图像如图10或11所示,存储并利用手机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或是将采集到的图像通过网络直接发送到终端的分析设备上进行图像分析。分析和计算方法:测量结晶图像外周部透明带的平均宽度,图10中所述,箭头中间的部分即为所述透明带,取全周各象限多个点位的宽度数值,如全周的360个点位,得到的数值计算出均数,与泪滴膜的直径相除,即得到泪膜脂质即极性脂质的“含量指数”。多点位宽度数值得出正态分布“曲线图”,计算其标准差即得到泪膜脂质层即极性脂质的“均一指数”。此外中央部的羊齿状结晶部分也可人为判断分级(分级标准参见表1)或通过深度学习方式实现计算机软件的自动分级,反应泪液中黏蛋白的含量。

表一 羊齿状结晶部分的分级标准

通过以上描述的装置和方法,可迅速地判断受试者的泪液含量,通过大样本的临床试验采集数据分析得出:本发明泪液采集机构搜集泪液5秒后的读数,在同一患者不同时间段采集得到的泪液量有较好的一致性,读数初步结果为<2ul/5s为异常,常规Schirmer测试结果<10mm/5min为异常,得出的读数有显著正相关,说明该读数可正确反应受试者的泪液含量。此外,通过以上描述的装置和方法,可方便、迅速地获取固定量泪液,如2ul,滴于承载部的玻片后得到固定直径和厚度的泪滴膜,如2mm。干燥过程可辅助温湿度箱,这样干燥后的泪液结晶图像具有高度重复性。所有泪液结晶图均为外层透明带和中央部的羊齿状结晶区,黏蛋白缺乏型干眼患者羊齿状结晶区可完全缺失,代之为无定型区。通过染色(苏丹Ⅲ和苏丹黑)证实了采集图像的外层透明带为脂质成分,而部分MGD和睑缘炎患者泪液结晶图片中,中央部出现的散在暗区也被着色,考虑为睑板腺在炎症期分泌的极性脂质即不可溶性增多。同时经过大样本的临床试验分析得出:透明带宽度和均一度判读与DR-1泪膜干涉成像仪脂质层厚度分析有明显正相关,说明获取图像的透明带宽度和均一度可正确地反应受试者泪膜的脂质层厚度和均一度。

通过以上描述的装置和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和花费相对低的成本下获取患者的泪液含量、泪膜脂质层和黏蛋白是否异常的一系列数据。此外通过以上描述的装置和方法,获得的结晶图可实现手机的获取和上传,并可用简单的测量软件分析,可由基层医院、筛查医生和患者本人操作检查,实现泪膜分析和干眼的远程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