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照强度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61929发布日期:2018-07-31 22:00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照强度传感器。



背景技术:

在电子设备的维修中,经常遇到对发光光源进行维修,而大多发光光源使用一定时间后会老化,导致光衰,或者某些新的光源也有不合格的产品,在安装调试或实验中,需要亮度比较准确的光源,就需要对光源的光照强度进行检测,因此,需要一种方便的检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光照强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至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光敏电阻、二极管、电位器、时基集成芯片、可控硅和电压表,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光敏电阻的第一端、电位器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的第四引脚、时基集成芯片的第八引脚和电压表的正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一引脚、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和可控硅的负极连接,光敏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二极管的正极、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七引脚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的第二端和电位器的滑动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二极管的负极、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二和第六引脚连接,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五引脚与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时基集成芯片的第三引脚通过第三电阻与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可控硅的正极与电压表的负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光照强度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自动检测光照的强度,通过电压表的指针偏转而直观的快速判断光照强度是否达到标准,更利于电子实验中的辅助应用,提高工作效率,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直流电源、第一电阻R1至第三电阻R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光敏电阻RG、二极管D、电位器RP、时基集成芯片IC、可控硅SCR和电压表V,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光敏电阻RG的第一端、电位器RP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四引脚、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八引脚和电压表V的正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一引脚、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和可控硅SCR的负极连接,光敏电阻RG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二极管D的正极、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七引脚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同时与电位器RP的第二端和电位器RP的滑动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二极管D的负极、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二和第六引脚连接,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五引脚与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时基集成芯片IC的第三引脚通过第三电阻R3与可控硅SCR的控制端连接,可控硅SCR的正极与电压表V的负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电路中,光敏电阻RG、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二极管D、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电位器RP和时基集成芯片IC构成多谐振荡器。由于光敏电阻RG随光线强弱的变化而自身产生不同的电阻变化,从而使振荡频率发生变化,振荡波形的占空比也发生变化。当光照增强时,振荡频率升高,占空比变小,振荡信号经过第三电阻R3加载到可控硅SCR的控制端,使可控硅SCR的导通角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加载到电压表V上的电压强度,通过观察电压表V上的指针偏转程度来判断光照的强度,调节电位器RP用于调节初始强度或设备调试时的误差修正。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