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4899发布日期:2018-09-11 22:00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卡。



背景技术:

体液分析,如尿液分析、血液分析等,是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检验手段,其中尿液分析,常被用于医院及各医疗机构。一种常见的尿液分析手段为根据试纸块与尿液中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色的现象,利用光线对浸入尿液的试纸块进行照射,并检测其反射光的颜色和强度信息,从而计算出尿液中的化学成分的浓度。

使用尿液分析系统进行尿液分析,需要用到尿液分析试纸。通常的尿液分析试纸有多个矩形的试纸块,每一个试纸块对应一个检测项目。试纸块以容易吸水的材质(如滤纸)为基础,加入特定试剂制作而成。试纸块容易吸水,当试纸浸入尿液后,试纸块吸入尿液,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会与试纸块内预先加入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试纸块发生变色。

现有技术多通过微流控芯片实现一次性对多个试纸块的加样。然而,现有的微流控芯片仅用于承载试纸块,其并不具备动力系统,因此采用微流控芯片进行尿液分析时,还需要外加动力装置使尿液可以在微流控芯片中流动,从而增大了分析装置的体积和成本,而且,试纸上不同的试纸块所显示的颜色不同,相邻的试纸块之间还会有颜色串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检测卡,用以实现加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检测卡,包括盖板、试纸以及与所述盖板闭合的基板;其中,所述试纸的衬底位于临近所述基板的一侧,试纸上的试纸块位于临近所述盖板的一侧;

所述检测卡包括上样区、出气区、承载所述试纸的若干个反应区;

所述上样区与所述若干个反应区相连通;

所述出气区与所述若干个反应区相连通;

所述盖板面向所述基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隔离凸起,所述试纸上的相邻两个试纸块之间的间隔与所述隔离凸起相匹配。

可选的,所述上样区、所述出气区以及所述若干个反应区为所述盖板下表面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

所述反应区为与所述试纸形状相匹配的条形区域;其中至少一个反应区之中设置有多个隔离凸起;或者

所述上样区、所述出气区以及所述若干个反应区为所述基板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所述反应区为与所述试纸形状相匹配的条形区域;其中至少一个反应区对应着多个隔离凸起。

可选的,所述检测卡还包括第一流体通道;

所述第一流体通道至少与一个反应区的进样侧相连通;所述进样侧对应于所述反应区的长边;

所述出气区与所述反应区的出气侧相连通;

所述上样区通过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与所述反应区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流体通道为所述盖板下表面或基板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

可选的,至少一个反应区的进样侧设置有隔离带,所述隔离带包括若干个进样开口;所述若干个进样开口与所述第一流体通道相连通。

可选的,至少一个所述反应区的出气侧设置有出气带,所述出气带包括若干个出气开口;所述反应区通过所述若干个出气开口与所述出气区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进样开口的位置与所述试纸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进样开口的数量与所述试纸块的数量相对应;

所述出气开口的位置与所述试纸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出气开口的数量与所述试纸块的数量相对应。

可选的,上样区直接与反应区进样侧相连通;所述进样侧对应于所述反应区的长边。

可选的,所述盖板对应所述上样区的区域设置有进样口;所述盖板对应所述出气区的区域设置有出气口。

可选的,所述进样口和所述出气口均被密封;所述盖板与所述基板之间为密闭空间。

可选的,所述出气区至少围绕所述反应区设置,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样口设置于盖板的两端。

可选的,所述出气区围绕所述反应区和所述上样区设置,所述出气口与所述进样口设置于所述盖板的同一端。

可选的,所述盖板为透明材质。

可选的,所述检测卡还包括承载有干燥剂的干燥区;

所述干燥区与所述反应区直接或间接连通。

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检测卡对试纸中的多个试纸块加样时,可以通过出气区实现检测卡内部与大气的连通,避免了液体在检测卡内流动过程中气体对液体流动的阻挡,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不需外力驱动便能支持一次完成对试纸中多个试纸块的加样。此外,由于盖板的隔离凸起与试纸上两个相邻试纸块之间的间隔相对应,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时,隔离凸起可以阻挡两个试纸块之间的颜色串扰,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在组装时,试纸的衬底并不会对阻碍试纸块组装于盖板与基板之间,因此,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可直接对试纸组装获得,组装过程更加便捷,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种试纸结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盖板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示意图之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体液检测领域,市面上的试纸往往会被制作为条形,如图1所示,为一种试纸结构俯视图。图1中,试纸由衬底S1和若干个试纸块S2构成。其中,衬底S1由防水材质构成,形状为条形,并排承载于衬底S1上的各个试纸块S2之间相互隔离。在进行体液检测时,不同的试纸块S2通常会被用来检测体液中不同的成分。为了实现一次加样,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利用微流控芯片将待检测体液一次性分别加在各个试纸块S2上的技术方案,然而采用微流控芯片进行加样时,往往需要外加动力装置,从而增大了体液分析装置的体积和成本。而且,一些微流控芯片中,相邻试纸块S2之间的颜色会在使用时发生串扰,影响了体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检测卡,可以支持无外力驱动情况下一次性对试纸中各试纸块的自动加样,而且能够防止相邻试纸块之间的串扰,该检测卡包括盖板、试纸以及与盖板闭合的基板;其中,试纸的衬底位于临近基板的一侧,试纸上的试纸块位于临近盖板的一侧;检测卡包括上样区、出气区、承载试纸的若干个反应区;上样区与若干个反应区相连通;出气区域若干个反应区相连通;盖板面向基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隔离凸起,试纸上的相邻两个试纸块之间的间隔与隔离凸起相匹配。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卡结构侧视图,如图2所示,基板2与盖板1闭合,闭合方式可以是粘贴、嵌套等固定闭合方式,基板2可以为平面结构,可以是有一定厚度和硬度的膜,如铝膜,也可以是塑料材料,如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塑料复合材料等等。

可选的,图2中盖板1可以为透明材质,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ric Methyl Methacrylate,PMMA)、PC、PE等透明材质。由于体液分析是需要通过试纸块的颜色变化以确定分析结果的,在盖板1为透明材质时,可直接通过检测设备透过盖板1对试纸块的颜色进行分析,而不需将盖板取下,因此使用更加便捷。

可选的,图2中盖板1为具有亲水性的盖板。盖板1可以直接采用亲水材质制作,也可以对由非亲水性材质制作的盖板1进行亲水处理,如浸泡亲水溶液使盖板1下表面覆盖亲水薄膜从而获得亲水性,亲水处理结果以接触角不大于20°为宜。具有亲水性的盖板下表面的表面能较低,使得液体在检测卡中流动时,与盖板1下表面接触的液体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产生了一种类似于毛细作用的现象,驱动液体在检测卡中流动,从而使液体在检测卡中的流动更加顺畅。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示意图之一,请结合图2所示的侧视图,如图2和图3所示,检测卡包括盖板1、试纸3以及与盖板1闭合的基板2;其中,试纸3的衬底S1位于临近基板2的一侧,试纸3上的试纸块S2位于临近盖板1的一侧;检测卡包括上样区11、出气区12、承载试纸的若干个反应区14(图3中共两个反应区14)。图3所示的检测卡中,还包括第一流体通道15;第一流体通道15至少与一个反应区14的进样侧141相连通;进样侧141对应于反应区14的长边;出气区12与反应区14相连通;上样区11通过第一流体通道15与反应区14相连通。盖板1面向基板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隔离凸起13,试纸3上的相邻两个试纸块S2之间的间隔与隔离凸起13相匹配。

在采用图3所示的检测卡对试纸中的多个试纸块S2加样时,需向上样区11注入液体,液体沿第一流体通道15从上样区11进入反应区14,并与反应区14中的试纸块S2接触,从而实现对试纸块S2的加样。同时,可以通过出气区12实现检测卡内部与大气的连通,以避免液体在检测卡内流动过程中气体对液体流动的阻挡,因此,图3所示的检测卡可以不需外力驱动便能支持一次完成对试纸3中多个试纸块S2的加样。此外,由于盖板1的隔离凸起13与试纸3上两个相邻试纸块S2之间的间隔相对应,在使用图3所示的检测卡时,隔离凸起13可以阻挡两个试纸块S2之间的颜色串扰,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而且,由于图3所示的检测卡在组装时,试纸的衬底S1并不会对阻碍试纸块S2组装于盖板1与基板2之间,因此,图3所示的检测卡可直接对试纸组装获得,组装过程更加便捷,有利于工业化生产。

图3所示的检测卡中,第一流体通道15、上样区11、反应区14、出气区13既可以是基板上的结构,也可以是盖板上的结构。当在基板上设置第一流体通道15、上样区11、反应区14、出气区13这些结构时,至少一个反应区14对应着多个隔离凸起。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盖板下表面结构示意图,其为图3所示检测卡的盖板。如图4所示,上样区11、出气区12、第一流体通道15以及若干个反应区14为盖板1下表面上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反应区14为与试纸3形状相匹配的条形区域;其中至少一个反应区14之中设置有多个隔离凸起13。应理解,相匹配指的是反应区14的大小不小于试纸3,反应区14能够承载试纸3且反应区14的形状为与试纸3形状接近的条形。在组装图3所示的检测卡时,试纸3上的任一试纸块S2部分或全部位于反应区14的凹槽结构之中。应理解,独立设置的凹槽结构,指的是上样区11、出气区12、第一流体通道15及反应区14皆为具有一定形状的明确的凹槽结构,虽然其由于上样区11、出气区12、第一流体通道15及反应区14互相之间还需连通,其凹槽结构可能不是完全封闭的,但凹槽结构所构成的区域形状应是明确的。上样区11、出气区12、第一流体通道15及反应区14在区域形状的划分上存在着清楚的界限。

图3中,隔离凸起13与反应区14凹槽结构侧壁之间还具有一定的空隙,可供反应区14中的气体向出气区12流动。在采用图4所示的盖板组装如图3所示的检测卡时,基板2面向盖板1的一面可以只是简单的平面结构,即,只需对盖板进行复杂的工艺加工,从而简化了检测卡制作工艺,也降低了检测卡的成本。

可选的,如图4所示,盖板对应上样区11的区域设置有进样口111;盖板对应出气区12的区域设置有出气口121。在使用检测卡进行加样时,从进样口111向上样区11注入液体,液体在检测卡内部向试纸块流动时,通过出气区12及出气口121排出检测卡。为了延长试纸3的有效期,可选的,进样口111和出气口121均被密闭,盖板1和基板2之间形成的空间为密闭空间,从而避免了外界水汽、灰尘等杂质对试纸的污染。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的实现方式。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示意图之二,如图5所示,至少一个反应区14的出气侧设置有出气带142,出气带142包括若干个出气开口143;反应区14通过若干个出气开口143与出气区12相连通。

反应区14的出气侧对应于条形区域中进样侧141的对侧长边。出气区12为至少部分围绕反应区14的设置的凹槽结构,出气带142包括若干个出气开口143,该若干个出气开口143与出气区12相连通。当液体从进样侧141进入反应区14后,反应区14中的气体可以从出气开口143排出反应区,并通过出气区12的出气口121排到外界。而且,出气带142还可以起到固定试纸3的作用,防止试纸3在使用或运输过程中移动出反应区。此外,在图5所示检测卡的基础上还可以省去图5中上样区11对端的部分出气区12,即,图5所示的检测卡中包括两个反应区14,每个反应区14分别与一个出气区12相连通,这种实现方式也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更进一步的,如图5所示,每两个相邻的隔离凸起13之间的出气侧设置有出气开口143。由于隔离凸起13与试纸3上两个相邻试纸块S2之间的间隔相对应,因此当试纸3与盖板1组装后,试纸3的每一个试纸块S2都会与一个出气开口143相对应。在液体进入反应区14时,隔离凸起13会阻碍反应区14内气体的排出,每两个相邻的隔离凸起13之间的出气侧都设置出气开口143,可以消除隔离凸起13对气体排出的阻碍,从而使反应区14内不会由于气体未能完全排尽而残留气泡。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检测卡结构的实现方式。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示意图之三,如图6所示,至少一个反应区14的进样侧141设置有隔离带144,隔离带144包括若干个进样开口145;该若干个进样开口145与第一流体通道15相连通。隔离带144可以起到一定的固定试纸3的作用,防止试纸3在运输或使用过程中移动至第一流体通道15。隔离带144上的若干个进样开口145为液体流入反应区14提供了入口,液体可从上样区11经第一流体通道15到达各个进样开口145,并从各个进样开口145进入反应区14,从而实现加样。更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任两个相邻的隔离凸起13之间的进样侧141设置有进样开口145,在此种结构下,试纸3与盖板1组装后,每一个试纸块S2都会与一个进样开口145相对应,第一流体通道15中的液体可以经各个进样开口145直接对试纸3上每一个试纸块S2加样,避免了试纸块S2之间液体的串扰,即每一个试纸块S2所吸收的液体都是未经过其它试纸块S2的液体,使得液体的分析结果更加准确。而且,对于图6所示的检测卡,其既包括出气带142,又包括隔离带144,且出气带142上的出气开口143的位置和数量与试纸3上试纸块S2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隔离带144上的进样开口145的位置和数量与试纸3上试纸块S2的位置和数量相对应,此时,出气带142和隔离带144以及隔离凸起13共同为每一个试纸块S2构成了一个较为封闭的小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对每个试纸块S2反应液体量的控制。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爆炸图,其为图6所示检测卡的爆炸图,检测卡内试纸3的衬底位于临近基板2的一侧,试纸3上的试纸块位于临近盖板1的一侧,盖板1下表面上设置有隔离凸起,试纸上的相邻两个试纸块之间的间隔与隔离凸起相匹配。

在图6所示的检测卡中,出气区12至少围绕反应区14设置,出气口121与进样口111设置于盖板1的两端。在使用图6所示的检测卡时,从盖板1左侧的进样口111向上样区11注入液体,而检测卡内部的气体会由盖板1右侧的出气口121排出检测卡。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进样口111和出气口121会被密封以延长试纸3的保质期,因此在使用时,需先开通进样口111和出气口121。为了简化使用过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的实现方式。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示意图之四,如图8所示,出气区12围绕反应区14和上样区11设置,出气口121与进样口111设置于盖板1的同一端。在使用图8所示的检测卡进行加样时,只需在检测卡的左端进行开通进样口111和出气口121的操作,使检测卡的使用更加简便,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加样。

可选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上述各个具体实现方案基础上还提供另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行的检测卡结构示意图之五,如图9所示,上样区11直接与反应区14进样侧141相连通;进样侧141对应于反应区14的长边。在图9所示的检测卡中,省去了第一流体通道,结构更加简单,更加适用于低成本的生产要求。

更进一步的,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供的检测卡中,还可以包括承载有干燥剂的干燥区。干燥区可以由基板上或盖板面向试纸的一面上设置的凹槽结构构成,且,干燥区与反应区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连通关系使反应区和干燥区之间能够实现气体连通。在检测卡中放置干燥剂,可以延长检测卡的存放时间。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