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检测金属轴形变力矩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1719发布日期:2018-10-02 19:02阅读:45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力矩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电检测金属轴形变力矩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自动变速箱扭矩检测,汽车方向机助力系统,电动助力自行车力矩一般安装有力矩传感器,现有的力矩传感器其主要包括:曲柄、与曲柄相固连的主动部件, 以及与主动部件平行设置的被动部件,所述被动部件与主动部件弹性连接且可相对转动,主动部件和被动部件上分别设有数个主动磁组件和数个被动磁组件, 所述力矩传感器还包括与两组磁组件(主动磁组件和被动磁组件)感应的两个霍尔元件, 以采集信号,两霍尔元件是排列在PCB板上的。 但经过长期的实验证明,上述力矩传感器的霍尔元件采集的信号强度较弱,结构复杂、反应不可靠、精度差,成本高、存在摩擦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电检测金属轴形变力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传感器&发射极、圆柱体、引出线、外壳套、接收传感器、金属轴、第二轴承与第一轴承,所述检测传感器&发射极包括检测传感器与发射极,所述外壳套的两端设有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延伸至外壳套的内部,所述圆柱体与外壳套两端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固定,所述外壳套的内部设有金属轴,所述圆柱体贯穿于金属轴,所述第二轴承与金属轴之间的外壳套的内壁设有检测传感器&发射极,所述第一轴承与金属轴之间的外壳套的内壁设有接收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发射极与接收传感器组成了光电传感器,所述外壳套外壁中间设有引出线。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金属轴的中心穿过圆柱体,所述金属轴靠近边缘的一周设有间隔均匀的小孔为金属轴A,也可在金属轴边缘处开有一圈间隔均匀的凹槽为金属轴B。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金属轴A包括检测截止点A、检测开始点A、发射截止点A与发射开始点A。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所述金属轴B包括检测截止点B、检测开始点B、发射截止点B与发射开始点B。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检测传感器&发射极一端的金属轴A的小孔内设有相匹配的小孔霍尔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发射极一端的金属轴B的齿槽内设有相匹配的齿槽霍尔传感器,所述齿槽霍尔传感器或小孔霍尔传感器与与其对应的金属轴相同。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利用霍尔传感器、圆柱体包及金属轴包括金属轴A与金属轴B来实现力矩检测,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宽量程,高精度,不存在接触摩擦,较低的功耗,相对低廉的成本,以光电检测金属形变实现力矩信号输出,金属结构,电路,及软件,简单,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轴A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金属轴B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传感器&发射极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传感器&发射极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收传感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接收传感器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波形(检测霍尔波形、发射波形、无扭力接收波形与有扭力接收波形)示意图;

1-检测传感器&发射极;2-圆柱体;20-金属轴A;21-金属轴B;201-检测截止点A;202-检测开始点A;203-发射截止点A;204-发射开始点A; 211-检测截止点B;212-检测开始点B;213-发射截止点B;214-发射开始点B;3-引出线;4-外壳套;5-接收传感器;6-第一轴承;7- 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7所示的一种光电检测金属轴形变力矩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传感器&发射极1、圆柱体2、引出线3、外壳套4、接收传感器5、金属轴8、第二轴承7与第一轴承6,所述检测传感器&发射极1包括检测传感器101与发射极102,所述外壳套4的两端设有圆柱体2,所述圆柱体2延伸至外壳套4的内部,所述圆柱体2与外壳套4两端之间分别通过第一轴承6与第二轴承7固定,所述外壳套4的内部设有金属轴8,所述圆柱体2贯穿于金属轴8,所述第二轴承7与金属轴8之间的外壳套4的内壁设有检测传感器&发射极1,所述第一轴承6与金属轴8之间的外壳套4的内壁设有接收传感器5,所述检测传感器101、发射极102与接收传感器5组成了光电传感器,所述外壳套4外壁中间设有引出线3。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金属轴8的中心穿过圆柱体2,所述金属轴8靠近边缘的一周设有间隔均匀的小孔为金属轴A20,也可在金属轴8边缘处开有一圈间隔均匀的凹槽为金属轴B21。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金属轴8分为金属轴A20与金属轴B21。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金属轴A20包括检测截止点A201、检测开始点A202、发射截止点A203与发射开始点A204。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所述金属轴B21包括检测截止点B211、检测开始点B212、发射截止点B213与发射开始点B214。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检测传感器&发射极1一端的金属轴A20的小孔内设有相匹配的小孔霍尔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发射极1一端的金属轴B21的齿槽内设有相匹配的齿槽霍尔传感器,所述齿槽霍尔传感器或小孔霍尔传感器与与其对应的金属轴8相同。

当霍尔传感器检测到金属轴A20或者金属轴B21开始时,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开始发射一个脉冲,当霍尔传感器检测到金属轴A20或者金属轴B21结束边缘时,光电传感器发射端结束脉冲发射。此时完整的一个脉冲信号T完成,另一端接收传感器5接收到一个光电信号T2,此时传递信号量为T=T2 ,当金属轴受到扭力作用发生扭曲时,金属轴A20或者金属轴B21会有一定的扭曲形变,故此会遮挡一部分信号,这时T>T2。扭矩越大形变也就越大,遮挡的信号也就越多。从而得到真实可靠的力矩信号。

如图8所示检测传感器101上电建立稳定电源后,霍尔传感器伺机状态开始检测金属轴A20或者金属轴B21,当检测到小孔或者齿槽时,上传至MCU ,MCU发出发射指令,发射极102发射,接收装置接收信号。接收到信号后,经过一个反相器滤除正常信号,得到一个减除接收端接收的信号,就是当前金属轴A20或金属轴B21所承受的力矩信号。

考虑到MCU的计算速度,在半个工作周期里,不能快速做出接收霍尔信号,发射光电,及接收扭力信号,可以巧妙的将霍尔传感器与发射极102串接,由波形图可以看到,当霍尔传感器为低电平时,发射极102为高电平,这样可以节省MCU一个监控资源。

为有效提高扭力检测精度,可以将一个完整霍尔信号,分解成N个发射信号,(如:在一个霍尔周期内分成100个发射信号,接收到100个信号为0扭力,接收到的信号单位越小则扭力越大,以此类推)。

本实用新型具备两个识别力矩信号的方式:

在一个霍尔信号里只传递一个信号,由于金属轴A20或者金属轴B21扭曲形变会遮挡一部分信号,传递过程会有信号丢失,最直接表现是这个信号的时间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量就是力矩实际读值变化量;在一个霍尔信号里传递N个信号,由于金属轴A20或者金属轴B21扭曲形变会遮挡一部分信号,传递过程会有信号丢失,最直接表现是这个信号的个数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量就是力矩实际读值变化量。

MCU反向技术设置,由于接收到的信号是由大变小,输出的力矩信号是由小变大,只有将接收的信号做反向处理才能符合输出逻辑。

力矩值计算,方案力矩计算方法一: 发射信号=N 接收信号=N2 力矩值=1-(N-N2)。

方案力矩计算方法二:发射信号=T 接收信号=T2 力矩值=1-(T-T2)。

在测量不同力矩时,金属轴A20或者金属轴B21结构可以加长或是缩短,具体按金属轴A20或者金属轴B21大形变应力决定。

实施例一,具体工作流程在发射极102一端金属轴A20有小孔霍尔传感器,与其并排的发射极102,两者之间的距离刚好与金属轴A20的间距同步,当霍尔传感器检测到金属轴A20开始边缘时,光电传感器发射端开始发射一个脉冲,当霍尔传感器检测到金属轴A20结束边缘时,发射极102束脉冲发射。此时完整的一个脉冲信号T完成,另一端接收传感器5接收到一个光电信号T2。此时传递信号量为T=T2 。当圆柱体2受到扭力作用发生扭曲时,金属轴A20会有一定的扭曲形变,故此会遮挡一部分信号,这时T>T2。接收传感器5一直处在接收的状态。

实施例二,具体工作流程在发射极102一端金属轴B21有齿槽霍尔传感器,与其并排的发射极102,两者之间的距离刚好与金属轴B21的间距同步,当霍尔传感器检测到金属轴B21开始边缘时,发射极102开始发射一个脉冲,当霍尔传感器检测到金属轴B21结束边缘时,发射极102束脉冲发射。此时完整的一个脉冲信号T完成,另一端接收传感器5接收到一个光电信号T2。此时传递信号量为T=T2 。当圆柱体2受到扭力作用发生扭曲时,金属轴B21会有一定的扭曲形变,故此会遮挡一部分信号,这时T>T2。接收传感器5一直处在接收的状态。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波形(检测霍尔波形、发射波形、无扭力接收波形与有扭力接收波形)示意图;

利用霍尔传感器、圆柱体2包及金属轴8来实现力矩检测,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宽量程,高精度,不存在接触摩擦,较低的功耗,相对低廉的成本。

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