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围栏、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及其拉力识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4047发布日期:2018-12-05 18:46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电子围栏、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及其拉力识别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栏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围栏、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及其拉力识别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现有的电子围栏的终端杆和承载杆上分别设置拉力识别器、自动脱扣器及导线。通常采用钢丝绳作为导线,导线一端与拉力识别器连接,另一端与自动脱扣器连接,且拉力识别器与导线、报警装置形成回路。当拉力超过拉力识别器的预设值时,拉力识别器可控制回路断开,从而触发报警装置工作。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拉力识别器均采用电子拉力识别器。电子拉力识别器在安装时,必须通过复杂的布线才能实现拉力识别的功能,导致电子拉力识别器安装复杂,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使用不便的问题,提供一种使用方便的电子围栏、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及其拉力识别器。

一种拉力识别器,用于识别电子围栏上导线的拉力变化,所述拉力识别器包括:

呈中空结构的壳体,具有收容腔;

驱动件,可滑动地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所述驱动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线传动连接的连接部;

吸附元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与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且所述驱动件可带动所述吸附元件沿所述收容腔的轴线方向移动,所述吸附元件上设置有避位部及吸附部;

电路板,收容并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与所述导线电连接的接线部;

触发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且在沿垂直于所述收容腔轴线的方向可滑动,所述触发组件包括与所述吸附部可产生磁作用力的配合部,所述磁作用力可驱动所述触发组件朝向或背向所述电路板滑动,以使所述两个接线部导通或断开;及

弹性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并用于为所述驱动件提供一预紧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驱动件包括基部及突出于所述基部的凸柱,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凸柱的末端,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所述凸柱,并与所述基部抵接,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与所述收容腔的内壁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为具有空腔的中空结构,所述吸附元件卡持于所述空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元件为磁铁或铁片中的任一种,所述配合部为磁铁或铁片中的另一种,所述吸附部与所述配合部配合,可驱动所述触发组件背向所述电路板滑动,以使所述两个接线部断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收容并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内的固定仓体,所述触发组件设置于所述固定仓体内,所述触发组件还包括两个与所述两个接线部分别相对设置的触点开关,所述固定仓体的内壁与所述配合部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配合部穿设于所述限位孔并与所述吸附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收容并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内的管套,所述管套套设于所述固定仓体,并沿所述收容腔的轴线方向延伸。

一种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包括:

自动脱扣器;及

如上述拉力识别器;导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自动脱扣器连接;

所述自动脱扣器包括:

起支撑作用的底壳,其上开设有一侧开口的收容槽;

上盖,具有相对设置的活动端及转动端,所述转动端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所述上盖的表面形成有具有开口的钩挂部,且所述挂钩部的开口位于所述上盖的表面,所述导线可套设于所述钩挂部;

设置于所述活动端的吸附件;及

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与所述吸附件位置对应的配合件,所述吸附件可操作地与所述配合件吸附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附件与所述配合件吸附时,所述上盖覆盖所述收容槽的开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钩挂部为形成于所述上盖表面的U形通槽,所述U形通槽的开口与所述收容槽的开口方向相同,所述转动端可转动至所述U形通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收容槽的开口方向垂直。

一种电子围栏,包括:

报警器;

如上述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安装于所述电子围栏的终端杆及承力杆之间;及

两段导线,其中一段所述导线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传动连接,并延伸至其中一个所述接线部,另一端套设于所述钩挂部,另一段所述导线的一端与另一个所述接线部电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报警器电连接,所述报警器、所述拉力识别器及所述导线依次电连接以形成回路。

上述电子围栏、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及其拉力识别器,导线可与连接部传动连接。在正常阈值范围内,配合部与避位部的位置对齐,两个接线部处于导通状态;当导线上的拉力超过一定阈值时,驱动件可带动吸附元件沿收容腔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吸附部与配合部对齐。由于吸附部与配合部之间可产生磁作用力,在磁作用力的驱动下,触发组件背向电路板移动,两个接线部断开,发送触发信号。上述电子围栏、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及其拉力识别器由于无需在复杂的布线的条件下即可实现拉力识别,因此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中自动脱扣器的剖面图;

图3为图1所示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中自动脱扣器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拉力识别器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拉力识别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围栏、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及其拉力识别器。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电子围栏包括报警器(图未示),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10及导线200。导线200的两端分别与报警器及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10电连接,以形成回路。

报警器用于在导线200受到的拉力超过一定阈值时,发送报警信号。

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10安装于电子围栏的终端杆及承力杆之间。当导线200受到的拉力在一定阈值范围内,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10具有导通或断开回路的功能;当导线200受到的拉力超过预设值时,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10还具有自动断线的功能。例如,在本实施例中,一定阈值可以设定为2.5Kgf~5Kgf,预设值可以为15Kgf。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一定阈值及预设值的设定还可以根据导线200本身能够承受的拉力与电子围栏终端杆及承载杆的强度进行设定,此处仅仅作为一个参考值。

电子围栏正常工作时,导线200上通有电流,回路为导通状态。当导线200受到的拉力超过一定阈值时,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10断开回路,触发报警器工作。当导线200受到的拉力超过预设值时,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10可断开回路,且回路中的导线200也将自动断开,进而可防止电子围栏的终端杆及承载杆被破坏。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10包括自动脱扣器100及拉力识别器300。导线200的两端分别与自动脱扣器100及拉力识别器300连接。自动脱扣器100用于安装电子围栏上的导线200。

其中,自动脱扣器100包括底壳110、上盖120、吸附件130及配合件140。

底壳110起支撑作用。底壳110一般由塑料、铝合金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底壳11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底壳110上开设有一侧开口的收容槽112。

上盖120具有相对设置的活动端122及转动端124。上盖120一般可以由塑料、铝合金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且上盖120的形状需与底壳匹配。

转动端124可转动地设置于收容槽112内。具体的,转动端124可以通过转轴、铰链、轴承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收容槽112的内壁转动连接。

上盖120的表面形成有具有开口的钩挂部126,且钩挂部126的开口位于上盖120的表面,导线200可套设于钩挂部126。在电子围栏中,导线200的一端套设于钩挂部126,另一端与拉力识别器连接。当导线200受到的拉力超过预设值时,导线200可拉动转动端124,实现转动端124的旋转。进而,当转动端124转动至钩挂部126的开口方向与导线200的延伸方向一致时,导线200可从钩挂部126的开口脱落下来,实现自动断线。具体的,钩挂部126可以是设置在上盖120表面的挂钩,弯曲件或者其他形式,只需确保导线200能够套设于钩挂部126即可。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钩挂部126为形成于上盖120表面的U形通槽,U形通槽的开口与收容槽112的开口方向相同,转动端124可转动至U形通槽的开口方向与收容槽112的开口方向垂直。

U形通槽直接设置于上盖120的表面,不仅减轻了上盖120的重量,便于转动端124灵活的转动,同时,也避免了引入其他的钩挂件而增加生产成本。初始时,U形通槽的开口与收容槽112的开口方向相同,能够将导线200牢固的套设于钩挂部126。当转动端124转动至U形通槽的开口方向与收容槽112的开口方向垂直时,导线200可自动从钩挂部126脱落。

吸附件130设置于活动端122。配合件140设置于收容槽112内,并与吸附件130位置对应。吸附件130可操作地与配合件140吸附或分离。

吸附件130及配合件140之间存在一个相互作用力。由于相互作用力的存在,使得自动脱扣器100可以正常的与电子围栏的其他装置连接。当对导线200施加的拉力超过预设值时,则转动端124可转动。具体的,吸附件130与配合件140之间拉力的大小可根据电子围栏承载杆及终端杆的强度进行设计。若终端杆及承载杆具有较大的抗弯曲性能,则可在自动脱扣器100中设置具有较大相互作用力的吸附件130及配合件140。

在本实施例中,吸附件130与配合件140吸附时,上盖120覆盖收容槽112的开口。

通过设置上盖120覆盖收容槽112的开口,使得自动脱扣器100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上盖120可以防止灰尘、碎屑等进入收容槽112内,便于自动脱扣器100正常工作。

请一并参阅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的拉力识别器300包括壳体310、驱动件320、吸附元件330、电路板340、触发组件350及弹性件360。拉力识别器300用于识别电子围栏上导线200的拉力变化。

壳体310呈中空结构,具有收容腔312。一般地,壳体310起收容及支撑作用。因此,壳体310一般由塑料、铝合金或者其他高分子材料制成。具体的,壳体310的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壳体310可包括底座及盖体,盖体可拆卸的安装于底座。因此,在安装拉力识别器300的元件时,只需将盖体从底座上拆卸下来即可。

驱动件320可滑动地收容于收容腔312内。且驱动件32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导线200传动连接的连接部322。在电子围栏中,导线200的一端与连接部322传动连接,另一端套设于自动脱扣器100的钩挂部126。

电子围栏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驱动件320相对壳体310静止。当导线200上的拉力超过一定阈值时,导线200驱动驱动件320移动,使得导通的回路被断开,触发报警器工作。

弹性件360收容于收容腔312内并用于为驱动件320提供一预紧力。具体的,弹性件360可以是弹簧、套簧或者其他形式的弹性件36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360为弹簧。驱动件320包括基部324及突出于基部324的凸柱326,连接部322设置于凸柱326的末端。弹性件360套设于凸柱326,并与基部324抵接,弹性件360远离基部324的一端与收容腔312的内壁抵接。

弹簧为弹性件360中的常用元件,取材方便,易于安装。另外,弹簧套设于凸柱326上,还具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方面,凸柱326起到一个支撑弹簧的作用,能够有效防止弹簧在使用过程中变形。而且,由于凸柱326的末端与导线200传动连接,导线200可带动驱动件320沿收容腔312的轴线方向移动。因此,凸柱326也能够有效防止弹簧在运动过程中位置发生偏移,使得弹簧仅能沿收容腔312的轴线方向运动。故驱动件320及弹簧的运动更稳定。

另一方面,弹簧对驱动件320提供的预紧力对回路的导通及断开具有重要作用。导线200正常使用时,导线200上的拉力在一定阈值范围内。以阈值范围为2.5Kgf~5Kgf为例进行说明,此范围为电子围栏上的导线200处于正常绷紧状态下的拉力范围。在2.5Kgf~5Kgf的拉力范围内,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驱动件320的基部320与弹簧抵接。回路处于导通状态,当拉力的超过5Kgf时,驱动件320沿压紧弹簧的方向移动,弹簧被进一步压缩,驱动件320移动导致回路断开,报警器工作。当导线200受到的拉力小于2.5Kgf时,由于弹簧存在一个回复力,回复力大于导线200的拉力。因此,弹簧将驱动驱动件320沿恢复弹簧伸长量的方向移动,也将导致回路断开而触发报警器工作。

吸附元件330收容于收容腔312内并与驱动件320固定连接。并且,驱动件320可带动吸附元件330沿收容腔312的轴线方向移动,吸附元件330上设置有避位部332及吸附部334。吸附元件330移动,可导致回路导通或断开,而触发报警器工作。具体的,吸附元件330可以是块状、板状、曲线状或者其他形状。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吸附元件330为具有吸附功能的板状结构。吸附元件330沿收容腔312的轴线方向延伸。吸附元件330还包括板状的底部,板状的吸附部334垂直并间隔设置于底部相对的两侧。相邻的两个吸附部334之间形成空缺,即为避位部332。底部及吸附部334围绕形成容置腔。

具体的,吸附元件330可通过紧固件与驱动件320连接,也可以卡持于驱动件320上,只需确保驱动件320能够带动吸附元件330移动即可。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320为具有空腔的中空结构,吸附元件330卡持于空腔内。

因此,无需通使用额外的紧固件,吸附元件330即可与驱动件320固定连接,降低了生产成本,且安装简单。另外,吸附元件330卡持于空腔内,便于有效的减小拉力识别器300的体积,便于实现拉力识别器300的小型化。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可在空腔的内壁与吸附部334相对的位置开设避位槽,吸附部334的末端可卡持于避位槽内。如此,一方面可将吸附元件330更加稳定的固定于驱动件320上,防止吸附元件330在运动过程中从驱动件320上脱落,影响拉力识别器300的工作;另一方面,避位槽的设置,可以防止吸附部334与空腔的内壁之间不断的摩擦使得驱动件320受损,便于延长驱动件320及吸附元件330的使用寿命。

电路板340收容并固定于收容腔312内。电路板340上设置有两个用于与导线200电连接的接线部342。电路板340上的接线部342可操作的导通或者断开。在电子围栏中,包括两段导线200,其中一段导线200的一端与连接部322传动连接,并延伸至其中一个接线部342,另一端套设于钩挂部126,另一段导线200的一端与另一个接线部342电连接,另一端与报警器电连接,报警器、拉力识别器300及导线200依次电连接以形成回路。

触发组件350设置于收容腔312内且在沿垂直于收容腔312轴线的方向可滑动。触发组件350包括与吸附部334可产生磁作用力的配合部352。磁作用力可驱动触发组件350朝向或背向电路板340滑动,以使两个接线部342导通或断开。接线部342导通,回路有电流通过,当接线部342断开,则回路断开,触发报警器工作。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吸附元件330为磁铁或铁片中的任一种,配合部352为磁铁或铁片中的另一种,吸附部330与配合部352配合,可驱动触发组件350背向电路板340滑动,以使两个接线部342断开。

磁铁及铁片为常见的吸附元件330及配合部352的组合形式,取材方便,成本低。需要指出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吸附元件330及配合部352也可以均为磁铁。只要吸附部334及配合部352配合吸附或分离即可。具体在本实施例中,吸附元件330为铁片,配合部352为圆柱形磁铁。

在本实施例中,拉力识别器300还包括收容并固定于收容腔312内的固定仓体370,触发组件350设置于固定仓体370内,触发组件350还包括两个与两个接线部342分别相对设置的触点开关354,固定仓体370的内壁与配合部352相对的位置开设有限位孔,配合部352穿设于限位孔并与所述吸附部334配合。

固定仓体370对触发组件350起固定及限位作用。在本实施例中,固定仓体370与触发组件350在沿收容腔312轴线方向上的尺寸正好匹配。而由于固定仓体370固定于收容腔312内,因此,吸附元件330移动的过程中,触发组件350在沿收容腔312轴线方向上的运动被限制,仅能沿垂直于收容腔312轴线的方向移动,使得触发组件350的运动更稳定。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触发组件350还包括立板,圆柱形磁铁及两个触点开关354分别固定于立板相对的表面,且两个触点开关354位于圆柱形磁铁的两侧。圆柱形磁铁穿设于限位孔中。

通常,限位孔一般设置为圆形通孔,圆柱形磁铁的形状正好与限位孔匹配。并且,圆柱形的磁铁表面光滑,在沿垂直于收容腔312轴线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与限位孔的内壁具有较小的摩擦力。因此,圆柱形磁铁的设置,便于触发组件350灵活、快速的运动,使得拉力识别器300的灵敏度更高。

更进一步的,触点开关354为铜触点。相较于普通开关,铜触点具有良好的导线性能,且硬度较大。良好的导电性能使得铜触点在与接线部342接触时,导电更灵敏。较大的硬度可以防止铜触点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火花而造成人员伤亡。

在本实施例中,拉力识别器还包括收容并固定于收容腔312内的管套380,管套380套设于固定仓体370,并沿收容腔312的轴线方向延伸。

管套380对固定仓体370起固定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管套380可卡设于吸附元件330的容置腔内。因此,弹簧、吸附元件330、固定仓体370及管套380层层套叠,有效的减小了拉力识别器300的体积,便于携带及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310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还设置有固定挂钩及环形挂钩。壳体310远离接线部342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柱,环形挂钩上设置有螺纹孔,壳体310的螺纹柱与环形挂钩的螺纹孔配合。固定挂钩设置于环形挂钩远离壳体310的一端。固定挂钩可钩挂于电子围栏的终端杆上。

上述电子围栏、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10及其拉力识别器300,导线200可与连接部322传动连接。在正常阈值范围内,配合部352与避位部332的位置对齐,两个接线部342处于导通状态;当导线200上的拉力超过一定阈值时,驱动件320可带动吸附元件330沿收容腔312的轴线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吸附部334与配合部352对齐。由于吸附部334与配合部352之间可产生磁作用力,在磁作用力的驱动下,触发组件350背向电路板340移动,两个接线部342断开,发送触发信号。上述电子围栏、机械式拉力识别系统10及其拉力识别器300由于无需在复杂的布线的条件下即可实现拉力识别,因此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