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功能高效便捷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8198发布日期:2018-09-18 21:58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绝缘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功能高效便捷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绝缘毯又名绝缘垫,绝缘毯是具有较大体积电阻率和耐电击穿的胶板,采用绝缘性能优良的非极性橡胶制造,物理机械性能良好,具有优良的绝缘性能,可在干燥的-35℃至+100℃空气中介电系数要求高的环境中工作。绝缘毯通过绝缘测试后,能够在高压状态下正常工作。绝缘毯的弹性强、绝缘性能优越,表面有光泽,广泛应用于变电站、发电厂、配电房、试验室内以及野外带电作业等使用。

绝缘套管具有优良的柔软性和弹性以及良好的介电性和耐化学性,适用于电机、电器、仪表、无线电等装置的布线绝缘和机械保护。

对绝缘毯和绝缘套管进行测试时,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装置分别对绝缘毯和绝缘套管分开进行测试,装置功能单一,且占用面积大;同时,在对绝缘毯进行测试时,往往需要将绝缘毯平铺在测试平台上,然后将导电板放置在绝缘毯的上表面,并且根据《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要求导电板边缘至绝缘毯边缘之间的距离满足边沿放电安全距离。因此每次放置完导电板后还需用刻度尺依次测量导电板每条边边缘至绝缘毯边缘之间的距离,再根据测量结果反复移动导电板使其精确定位,操作繁琐复杂,大大延长了绝缘毯的试验时间;另外,在对绝缘套管进行绝缘试验时,试验人员需要把绝缘套管的接缝张开,用力将测试用的内电极压入绝缘套管内,然后再在绝缘套管的上方盖上测试用的外电极,往往需要2人以上共同操作,单人无法进行操作,操作复杂麻烦;放置完外电极后,并且根据《带电作业工具、装置和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要求外电极两端至绝缘套管两端之间的距离满足边沿放电安全距离。因此每次放置完外电极后还需用刻度尺依次测量外电极两端至绝缘套管两端之间的距离,再根据测量结果反复移动外电极使其精确定位,操作繁琐复杂,大大延长了绝缘套管的试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功能高效便捷测试装置,同时具备对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重测试功能,占用面积小;且能够实现单人操作和快装快拆的试验目的,大大方便了试验人员对绝缘毯和绝缘套管进行试验,操作简单便捷,大大缩短了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试验时间,提高了试验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功能高效便捷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矩形绝缘毯的矩形导电平台、用于放置在矩形绝缘毯上的矩形导电板、用于嵌入至绝缘套管内的导电杆、用于覆盖在绝缘套管表面的导电槽、用于分别支撑导电杆两端的第一绝缘支撑板和第二绝缘支撑板、用于分别支撑导电槽两端的第一绝缘支撑架和第二绝缘支撑架,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和第二绝缘支撑板的底端分别连接至矩形导电平台的两侧,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板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通过导电杆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上还设置有用于方便导电杆沿着一端进行旋转的导电杆旋转组件,所述导电杆的一端设置在导电杆旋转组件上,所述导电槽的一端通过第一绝缘支撑架连接至第一绝缘支撑板,所述导电槽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绝缘支撑架连接至第二绝缘支撑板,所述导电槽位于第一绝缘支撑板和第二绝缘支撑板之间且导电槽的高度和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高度一致,所述矩形导电板上设置有用于对齐矩形导电板边缘与矩形绝缘毯边缘之间距离的第一把手和第二把手,所述矩形导电板的其中一条长边设置有用于方便第一把手进行旋转的第一旋转组件,所述矩形导电板的其中一条短边设置有用于方便第二把手进行旋转的第二旋转组件,所述第一把手的一端设置在长边的第一旋转组件上,另一端用于对齐矩形绝缘毯的边缘,所述第二把手的一端设置在短边的第二旋转组件上,另一端用于对齐矩形绝缘毯的边缘,在对齐时,所述第一把手沿着长边的第一旋转组件翻转至矩形导电板的长边外,所述第二把手沿着短边的第二旋转组件翻转至矩形导电板的短边外。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旋转组件为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绝缘支撑板上,所述铰链的另一端开设有一个用于穿过导电杆的开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个防止导电杆脱离开孔的卡块,所述卡块设置于导电杆穿过开孔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一个用于方便被夹持连接至测试电源一端的第一凸片,所述导电槽上设置有一个用于方便被夹持连接至测试电源另一端的第二凸片。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方便握持矩形导电板的第三把手,所述矩形导电板的另一条长边或另一条短边上设置有用于方便第三把手进行旋转的第三旋转组件,所述第三把手的一端设置在第三旋转组件上,另一端用于对齐矩形绝缘毯的边缘,在对齐时,所述第三把手沿着长边或短边的第三旋转组件翻转至矩形导电板的长边或短边外。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导电的导线,所述导电杆和矩形导电板之间还通过导线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方便移动的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设置在矩形导电平台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导电平台的四周设置有用于方便放置矩形绝缘毯和矩形导电板的凸槽。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导电板的长度为0.8米,宽度为0.7米,所述第一把手两端的距离为0.1米,所述第二把手两端的距离为0.1米,所述导电槽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2.84米,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为3米,所述导电槽和第一凹槽之间的距离为0.08米,所述导电槽和第二凹槽之间的距离为0.08米。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的数量包括两条或两条以上,所述导电杆同时并列设置于第一绝缘支撑板和第二绝缘支撑板的不同高度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架和第二绝缘支撑架的形状为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导电板、矩形导电平台、导电杆和导电槽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基于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功能高效便捷测试装置,包括矩形导电平台、矩形导电板、导电杆、导电槽、第一绝缘支撑板、第二绝缘支撑板、第一绝缘支撑架、第二绝缘支撑架、第一凹槽、第二凹槽、导电杆旋转组件、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一旋转组件和第二旋转组件;本实用新型将用作测试绝缘套管的导电杆设置在用作测试绝缘毯的矩形导电板的上方,同时具备对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重测试功能,方便操作,且占用面积小。另外,在测试绝缘毯时,放置完矩形导电板后,在对齐矩形导电板每条边边缘至矩形绝缘毯每条边边缘之间的距离时,只需将第一把手的一端沿着第一旋转组件翻转,直至第一把手的另一端对齐矩形绝缘毯边缘,同时将第二把手的一端沿着第二旋转组件翻转,直至第二把手的另一端对齐矩形绝缘毯边缘即可,无需使用刻度尺依次测量矩形导电板每条边边缘至矩形绝缘毯每条边边缘之间的距离,操作简单便捷,大大缩短了矩形绝缘毯的试验时间。另外,在测试绝缘套管时,由于导电杆的一端通过导电杆旋转组件安装在第一绝缘支撑板上,能够沿着导电杆旋转组件进行活动,从而促使导电杆的另一端脱离第二绝缘支撑板的第二凹槽,因此能够将绝缘套管从导电杆的另一端直接套入,无需将绝缘套管的接缝张开然后再用力将导电杆压入绝缘套管内,操作简单便捷,单人即可操作;另外,将导电槽通过第一绝缘支撑架和第二绝缘支撑架架设在第一绝缘支撑板和第二绝缘支撑板之间,实现结构一体化,无需每次试验时都要手动搬运导电槽然后再进行架设,减少了操作的麻烦;最后,所述导电槽与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距离满足边沿放电安全距离要求,在安装绝缘套管时,无需通过刻度尺进行测量,只需要将绝缘套管的一端接触至第一绝缘支撑板,另一端接触至第二绝缘支撑板即可保证导电槽两端与绝缘套管两端之间满足边沿放电安全距离要求,高效便捷,大大提高了绝缘套管的试验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功能高效便捷测试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功能高效便捷测试装置的A部位的结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功能高效便捷测试装置在测试绝缘毯时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功能高效便捷测试装置在测试绝缘套管时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功能高效便捷测试装置在对齐矩形导电板时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功能高效便捷测试装置在不对齐矩形导电板时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功能高效便捷测试装置的关于矩形导电板和矩形导电平台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功能高效便捷测试装置。

一种基于绝缘毯和绝缘套管的双功能高效便捷测试装置,包括用于放置矩形绝缘毯700的矩形导电平台600、用于放置在矩形绝缘毯700上的矩形导电板800、用于嵌入至绝缘套管200内的导电杆100、用于覆盖在绝缘套管200表面的导电槽300、用于分别支撑导电杆100两端的第一绝缘支撑板410和第二绝缘支撑板420、用于分别支撑导电槽300两端的第一绝缘支撑架510和第二绝缘支撑架520,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410和第二绝缘支撑板420的底端分别连接至矩形导电平台600的两侧,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410上设置有第一凹槽411,所述第二绝缘支撑板420上设置有第二凹槽421,所述第一凹槽411和第二凹槽421之间通过导电杆100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板410上还设置有用于方便导电杆100沿着一端进行旋转的导电杆旋转组件110,所述导电杆100的一端设置在导电杆旋转组件110上,所述导电槽300的一端通过第一绝缘支撑架510连接至第一绝缘支撑板410,所述导电槽30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绝缘支撑架520连接至第二绝缘支撑板420,所述导电槽300位于第一绝缘支撑板410和第二绝缘支撑板420之间且导电槽300的高度和第一凹槽411、第二凹槽421的高度一致,所述导电槽300与第一凹槽411、第二凹槽421的距离满足导电槽300的边沿放电安全距离要求,所述矩形导电板800上设置有用于对齐矩形导电板800边缘与矩形绝缘毯700边缘之间距离的第一把手812和第二把手822,所述矩形导电板800的其中一条长边设置有用于方便第一把手812进行旋转的第一旋转组件811,所述矩形导电板800的其中一条短边设置有用于方便第二把手822进行旋转的第二旋转组件821,所述第一把手812的一端设置在长边的第一旋转组件811上,另一端用于对齐矩形绝缘毯700的边缘,所述第二把手822的一端设置在短边的第二旋转组件821上,另一端用于对齐矩形绝缘毯700的边缘,在对齐时,所述第一把手812沿着长边的第一旋转组件811翻转至矩形导电板800的长边外,所述第二把手822沿着短边的第二旋转组件821翻转至矩形导电板800的短边外。

本实用新型将用作测试绝缘套管200的导电杆100设置在用作测试矩形绝缘毯700的矩形导电板800的上方,同时具备对绝缘毯700和绝缘套管200的双重测试功能,方便操作,且占用面积小。

另外,在测试绝缘套管200时,本实用新型由于导电杆100的一端通过导电杆旋转组件110安装在第一绝缘支撑板410上,能够沿着导电杆旋转组件110进行活动,从而促使导电杆100的另一端脱离第二绝缘支撑板420的第二凹槽421,因此能够将绝缘套管200从导电杆100的另一端直接套入,无需将绝缘套管200的接缝张开然后再用力将导电杆100压入绝缘套管200内,操作简单便捷,单人即可操作;另外,将导电槽300通过第一绝缘支撑架510和第二绝缘支撑架520架设在第一绝缘支撑板410和第二绝缘支撑板420之间,实现结构一体化,无需每次试验时都要手动搬运导电槽300然后再进行架设,减少了操作的麻烦;最后,所述导电槽300与第一凹槽411、第二凹槽421的距离满足边沿放电安全距离要求,在安装绝缘套管200时,无需通过刻度尺进行测量,只需要将绝缘套管200的一端接触至第一绝缘支撑板410,另一端接触至第二绝缘支撑板420即可保证导电槽300两端与绝缘套管200两端之间满足边沿放电安全距离要求,高效便捷,大大提高了绝缘套管200的试验效率。

另外,在测试矩形绝缘毯700时,在以往对矩形绝缘毯700的绝缘试验中,往往需要将矩形绝缘毯700平铺在测试平台上,然后将矩形导电板800放置在矩形绝缘毯700的上表面,为了保证矩形导电板800和测试平台之间不发生边沿放电现象,因此需要保证矩形导电板800边缘至矩形绝缘毯700边缘之间的距离满足边沿放电安全距离。在以往的测试过程中,往往需要在每次放置完矩形导电板800后还需用刻度尺依次测量矩形导电板800每条边边缘至矩形绝缘毯700每条边边缘之间的距离,再根据测量结果反复移动矩形导电板800使其精确定位,操作繁琐复杂,大大延长了矩形绝缘毯700的试验时间。而针对上述问题,参照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矩形导电板800的长边设置了第一旋转组件811和第一把手812,在短边设置了第二旋转组件821和第二把手822,所述第一把手812和第二把手822的高度和边沿放电安全距离一致,因此在放置完矩形导电板800时,在对齐期间,只需要将第一把手812的一端沿着第一旋转组件811翻转,直至第一把手812的另一端对齐矩形绝缘毯700边缘,同时将第二把手822的一端沿着第二旋转组件821翻转,直至第二把手822的另一端对齐矩形绝缘毯700边缘,即可保证矩形导电板800每条边边缘至矩形绝缘毯700每条边边缘之间的距离满足边沿放电安全距离,操作简单便捷,无需使用刻度尺依次测量矩形导电板800每条边边缘至矩形绝缘毯700每条边边缘之间的距离,操作简单便捷,大大缩短了矩形绝缘毯700的试验时间。

参照图2,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旋转组件110为铰链,所述铰链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绝缘支撑板410上,所述铰链的另一端开设有一个用于穿过导电杆100的开孔111。通过开孔111的设置能够使导电杆100的一端安装并固定至铰链,并且防止导电杆100从第一凹槽411处脱落。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个防止导电杆100脱离开孔111的卡块120,所述卡块120设置于导电杆100穿过开孔111的一端。通过设置卡块120能够防止导电杆100脱离铰链的开孔111,能够起到固定作用,方便单人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100的其中一端设置有一个用于方便被夹持连接至测试电源一端的第一凸片130,所述导电槽300上设置有一个用于方便被夹持连接至测试电源另一端的第二凸片310。为了方便对导电杆100和导电槽300进行绝缘试验,方便将测试电源的两端分别夹持至导电杆100和导电槽300上,相应地在导电杆100上的其中一端设置第一凸片130,在导电槽300上设置有第二凸片310。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方便握持矩形导电板800的第三把手832,所述矩形导电板800的另一条长边或另一条短边上设置有用于方便第三把手832进行旋转的第三旋转组件831,所述第三把手832的一端设置在第三旋转组件831上,另一端用于对齐矩形绝缘毯700的边缘,在对齐时,所述第三把手832沿着长边或短边的第三旋转组件831翻转至矩形导电板800的长边或短边外。由于矩形导电板800通常为金属导电材质构成,因此矩形导电板800的重量较重,且不方便握持,因此在以往对长度为1米,宽度为0.9米的矩形绝缘毯700试验时往往需要2人以上共同搬运矩形导电板800,而针对该问题,本实用新型在第一把手812和第二把手822的基础上,在第一把手812或第二把手822的对侧加设了第三把手832,当第三把手832设置在所述矩形导电板800的另一条长边时,试验人员只需要双手握持第一把手812和第三把手832即可单人搬运矩形导电板800,当第三把手832设置在所述矩形导电板800的另一条短边时,试验人员只需要双手握持第二把手822和第三把手832即可单人搬运矩形导电板800,单人即可操作,简单便捷。

参照图3,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导电的导线140,所述导电杆100和矩形导电板800之间还通过导线140连接。本实用通过导电杆100悬挂导线140的方式能够使导线140和矩形绝缘毯700、矩形导电平台600之间保持良好的放电距离,保证在测试期间不会因为导线140的放电而导致试验出错。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方便移动的行走装置610,所述行走装置610设置在矩形导电平台600的底端。为了方便对装置进行移动,节省人力物力,因此相应地在矩形导电平台600的底部加装了行走装置610,如车轮等。

参照图7,进一步地,所述矩形导电平台600的四周设置有用于方便放置矩形绝缘毯700和矩形导电板800的凸槽620。在使用时,将矩形绝缘毯700平铺在矩形导电平台600上并且保证矩形绝缘毯700的两邻边和矩形导电平台600的凸槽620接触,在放置矩形导电板800时只需要将已外翻的第一把手812的一端和第二把手822的一端分别触碰到矩形导电平台600的凸槽620即可实现对齐,无需将第一把手812的一端和第二把手822的一端分别对齐矩形绝缘毯700的边缘,高效便捷,进一步地提高了试验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导电板800的长度为0.8米,宽度为0.7米,所述第一把手812两端的距离为0.1米,所述第二把手822两端的距离为0.1米,所述导电槽30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为2.84米,所述第一凹槽411和第二凹槽421之间的距离为3米,所述导电槽300和第一凹槽411之间的距离为0.08米,所述导电槽300和第二凹槽421之间的距离为0.08米。

针对长度为1米,宽度为0.9米的矩形绝缘毯700,为了保证矩形导电板800每条边边缘至矩形绝缘毯700每条边边缘之间的距离满足边沿放电安全距离(0.1米),相应地将矩形导电板800的长度设计为0.8米,宽度设计为0.7米,同时将所述第一把手812两端的距离(即高度)设计为0.1米,所述第二把手822两端的距离(即高度)为0.1米。由于第一把手812和第二把手822的两端距离(即高度)均为0.1米,和边沿放电安全距离0.1米相等,因此在对齐时只需将第一把手812和第二把手822进行翻转直至对齐矩形绝缘毯700边缘即可。在对齐完毕后,只需将第一把手812和第二把手822进行翻转折叠至矩形导电板800的上表面即可。

同时,针对长度为3米的绝缘套管200,为了保证导电槽300两端至绝缘套管200两端之间的距离满足边沿放电安全距离(0.08米),相应地将第一绝缘支撑板410和第二绝缘支撑板420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凹槽411和第二凹槽421之间的距离)设计为3米,将所述导电槽300的两端之间的距离设计为2.84米,同时将导电槽300和第一凹槽411之间的距离设计为0.08米,将导电槽300和第二凹槽421之间的距离设计为0.08米。由于导电槽300和第一凹槽411之间的距离、第二凹槽421之间的距离均为0.08米,和边沿放电安全距离0.08米相等,因此在对齐时只需将3米长的绝缘套管200一端接触至第一绝缘支撑板410,另一端接触至第二绝缘支撑板420,即可保证导电槽300两端与绝缘套管200两端之间满足边沿放电安全距离要求,高效便捷,大大提高了绝缘套管200的试验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杆100的数量包括两条或两条以上,所述导电杆100同时并列设置于第一绝缘支撑板410和第二绝缘支撑板420的不同高度位置处,通过采用多个支撑架和多个旋转组件来操作。为了提高试验效率,能够在第一绝缘支撑板410和第二绝缘支撑板420上的不同高度位置处放置多条导电杆100,能够一次性对多条绝缘套管200进行绝缘试验。另外还能够采用上方的导电杆100对绝缘套管200进行测试,同时在最下方的导电杆100上通过导线140连接至矩形导电板800对绝缘毯700同时进行测试,高效便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架510和第二绝缘支撑架520的形状为三角形。为了使装置更加牢固,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较强的原理,相应地将所述第一绝缘支撑架510和第二绝缘支撑架520的形状设计为三角形。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导电板800、矩形导电平台600、导电杆100和导电槽300均由不锈钢材质制成。为了保证矩形导电板800、矩形导电平台600、导电杆100和导电槽300既能够具备导电功能,也能够耐用,因此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