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监测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0455发布日期:2018-11-02 23:03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到工程测量领域,尤其是工程建设中的第三方监测,具体涉及的是一种用于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监测站。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建(构)筑物兴建,很多道路、桥梁等市政工程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建设。而变形监测就是对这些建(构)筑物在兴建过程中的人员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实时的变形监测数据,可以为建(构)筑物安全施工诊断提供必要的数据信息,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避免安全隐患。

人工监测的时候,监测人员一般制造一个观测墩进行观测:用PVC管浇灌水泥,内部用钢筋固定在地面上,全站仪固定在水泥墩上面,进行监测作业,当监测工作完成之后,拆下全站仪,进行下一个项目的监测。

然而由于城市用地紧张,从总体上看,居住建筑的层数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断兴建高层甚至超高层居住建筑,基坑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周边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对监测数据的及时性以及监测频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我国伴随着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实现仪器的无人值守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很显然,这种只能适用于人工监测的观测墩已经不满足当前的监测需求。

一般我们在需要监测的现场做一个变形监测站,一般选在与水平位移观测点通视良好且相对稳定的地点,用于实现全站仪的无人值守。全站仪作为第三方监测的重要监测设备,用于水平位移的监测,属高精度仪器,并且比较昂贵。所以,一方面变形监测站要保证仪器的安全,另外一方面,仪器长期在户外,如何防雨、防晒、防尘,保证仪器的工作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从而尽量降低对全站仪使用寿命的影响也是在设计的时候需要思考的问题。

同时,变形监测站除了用于放置全站仪以外,一般也是整个监测的设备控制中心,其他监测设备也一般放置于此,便于集中供电,统一管理和维护。

目前,一种解决方案是利用铝合金或不锈钢等材料制造一个用于放置全站仪的“房子”,该观测站的外观尺寸能够达到1000×1000×3000mm之大,结构复杂,加工不易,组装和拆卸都极其的不方便,同时也成本比较高,安装和搬运都需要3-5名专业的人员,还需要专用的运载车进行运输,大大增加了监测人员的工作强度和监测单位的成本,也不利于自动化、智能化监测快速推广、应用与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的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用于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监测站。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自动化监测的全站仪监测站,包括全站仪保护装置、安全防盗装置、电箱、支撑杆、地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全站仪保护装置四周为激光能透过测距的玻璃或者亚克力板,全站仪置于全站仪保护装置内部,顶部具有防晒的隔热层;

所述的安全防盗装置至少包括锁全站仪的防盗绳、摄像头、红外感应装置、警报器的一种;

所述的电箱用于对包括全站仪在内的所有设备供电,网关节点及支持设备置于其中;

所述的支撑杆用于固定底面和全站仪保护装置,全站仪保护装置固定于支撑杆顶部或侧部;

所述的地面固定装置包括混凝土和钢筋笼,钢筋笼预埋于混凝土之中。

进一步的,所述的钢筋笼包括至少三根钢筋,各钢筋之间用钢丝固定,顶部加工有螺纹,且在埋设时平面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杆为中空型圆柱形或圆锥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杆底部含有底座,底座直径大于支撑杆杆体直径,且加工有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杆底部底座与所述的地面固定装置的钢筋笼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杆为分段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杆各段之间通过内置的连接块配合连接并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的连接块包括“公头”和“母头”,分别焊接于支撑杆各段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的监测站周围设置有围栏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利用常见的空心型圆筒或圆锥形结构材料通过分段式结构改造了现有技术中全站仪观测站体积大的问题,利用预埋钢筋笼和增大支撑杆底面积的方式保证了稳定性,利用玻璃或亚克力板解决了全站仪防雨、防尘、防晒的问题,利用安全防盗装置实现了全站仪的设备安全问题。整个监测站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组装和拆卸也很便捷,“内空”的结构以及分段式的设计方法便于运输,成本低,可以有效解决目前自动化监测全站仪户外无人值守、安全防护的安全问题和设备使用环境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0-全站仪保护装置;200-安全防盗装置;300-电箱;400-支撑杆;401-连接块;402-螺钉;403-底座;500-底面固定装置; 501-钢筋笼;502-混凝土;600-围栏防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主视图。由图1可知,该监测站包括全站仪保护装置100、安全防盗装置200、电箱300、支撑杆400、地面固定装置500。其中:

全站仪保护装置100内部用于放置全站仪,全站仪保护装置100固定在支撑杆400的顶部或者侧部;

进一步的,全站仪保护装置100四周要为激光能构透过测距的玻璃或者亚克力板,顶部具有防晒的隔热层。

安全防盗装置200用于对仪器的安全保护,所述的安全防盗装置至少包括锁全站仪的防盗绳、摄像头、红外感应装置、警报器的一种;

进一步的,锁全站仪的防盗绳一端连接全站仪机身,一端固定在支撑杆400上;

进一步的,摄像头用于对仪器的现场环境的监测以及保护,并且具有自动监护功能,支持添加存储多个场景事件,根据用户设置的不同时间转换不同视角进行监护提醒通知到手机或者微信。

进一步的,红外感应装置用于监测监测站一定距离的人员情况,并可设置预警的时间段,在预警时间内,可以联动报警装置报警,摄像头摄像,并通知相关责任人。

电箱300用于仪器支持备供电,同时存贮网关节点以及现场监测支持设备;

进一步的,电箱300固定于支撑杆400侧壁上,可根据现场仪器使用情况进行增加。

支撑杆400用于固定地面和全站仪保护装置,为了轻便,支撑杆400为中空型的圆柱形

或圆锥形材料,为了增加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整个监测站稳定,底部含有底座403,底座403直径大于支撑杆杆体直径,且加工有孔。

进一步的,为了减少支撑杆400的运输成本,使得小轿车就能方便进行运输,支撑杆400采用分段式结构,段与段之间通过连接块401相连。

进一步的,连接块401包括“公头”和“母头”,分别焊接于支撑杆各段内壁上。支撑杆400各段之间通过“公头”和“母头”的配合连接,并通过连接块401与支撑杆400上的螺纹孔通过螺钉402固定。

地面固定装置500包括钢筋笼501和混凝土502,钢筋笼501预埋于混凝土502之中;

进一步的,钢筋笼501包括至少三根钢筋,各钢筋之间用钢丝固定,顶部加工有螺纹,且在埋设时平面方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地面固定装置500通过钢筋笼501的顶端的螺纹与支撑杆400的底座403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的监测站周围有围栏防护装置600,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仪器,同时也起到警示的作用。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施工作业流程如下:

1.选择好通视条件良好的地理位置以后,在地上打一定深度的矩形坑,然后浇灌混凝土502,预埋好钢筋笼501;

2.根据现场实际使用场景,确定支撑杆400的高度,通过段与段之间连接块401的连接并通过螺钉402固定好;

3.待混凝土502凝固后,将连接好的支撑杆400的底座403垂直放置于钢筋笼501上并放上垫圈通过螺栓固定好;

4.将全站仪保护装置100固定在支撑杆顶部或者侧部,将全站仪固定在内置于全站仪保护装置100的全站仪基座上;

5.将安全防盗装置200以及电箱300固定在支撑杆上,用于对仪器的安全保护以及设备存贮及供电;

6. 布置好围栏防护装置600;

7. 将全站仪和安全防盗装置200进行电源连接并调试。

在拆卸的时候,先卸掉围栏防护装置600以及全站仪保护装置100、安全防盗装置200、电箱300、连接块401上的螺钉402从而把支撑杆400分离成段式结构,拆卸支撑杆400的底座401与钢筋笼501的固定螺母,整个拆卸过程即完成。

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安装以及拆卸都比较容易,也便于运输,一方面能够满足仪器户外值守的安全、防晒、防雨、防尘的目的,一方面能够显著性的降低成本,同时也满足现场监测要求。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具体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