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微小动脉血管离体标本舒缩功能测量的插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6689发布日期:2018-12-05 19:01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用于微小动脉血管离体标本舒缩功能测量的插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微小动脉血管离体标本舒缩功能测量的插管。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因为心、脑血管相关疾病死亡的人数约有260万人,平均每小时死亡约300人。心脑血管相关疾病作为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严重疾病,其发病关键部位是血管,而微小动脉决定了血管的外周阻力,即外周血液循环的阻力主要在微小血管形成,血压落差达90%。因此,对微小动脉的研究也就凸显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压力肌动图技术对微小动脉的研究已成为当今生物医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利用该技术对微小动脉进行收缩、舒张功能检测时,需要记录血管活性药物对微小动脉离体标本作用后血管口径的变化幅度。前提是在实验过程中将长度为2-3mm无分支的微小动脉的两端分别与最小口径约为250μm的玻璃插管进行套接。然而,这样的套接操作难度极大,一方面微小动脉血管段的管径极其小,约为300μm左右,仅比玻璃插管大50μm左右,很难在无张力的状态下用精细镊套入插管;另一方面若要降低套接难度,必须缩小插管尖端口径,但是这样一来,玻璃插管更加容易断裂。所以微小血管很难快速、准确、无损伤的套接入玻璃插管的尖端,这大大影响了整个实验的进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精准、快速、便捷、无损地插入微小动脉血管的用于微小动脉血管离体标本舒缩功能测量的插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微小动脉血管离体标本舒缩功能测量的插管,它包括刚性管以及与刚性管端部连通引导刚性管端部与微小动脉血管进行套接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呈沿刚性管端部向外方向外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微小动脉血管套接在导向组件外围后,导向组件在微小动脉血管中膨胀。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组件呈沿刚性管端部向外方向外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它设于刚性管端部的前端,让整个插管的端头在常态下呈针尖状,使得插管与微小动脉的套接变得快速、精准,套接过程对血管壁无损伤;膨胀之后的导向组件可以撑住微小动脉血管两端,使插管与微小动脉血管固定的更加紧密,有效防止刚性管与微小动脉血管相脱离;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微小动脉血管离体标本舒缩功能测量的插管具有操作便捷且适用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导向组件膨胀之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与微小动脉血管套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1中I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导向组件膨胀之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与微小动脉血管套接后的状态示意图。

标号说明:1刚性管、2闭合线圈、3金属丝A、4弹性保护膜、5固定环、6金属丝B、7弹性覆膜、8微小动脉血管、9凹槽、10尼龙线、11灌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

技术实现要素:
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微小动脉血管离体标本舒缩功能测量的插管的实施例示意图。

一种用于微小动脉血管离体标本舒缩功能测量的插管,它包括刚性管1以及与刚性管1端部连通引导刚性管1端部与微小动脉血管8进行套接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呈沿刚性管1端部向外方向外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微小动脉血管8套接在导向组件外围后,导向组件在微小动脉血管8中膨胀。

所述刚性管1为毛细玻璃管。如果将毛细玻璃管的端头拉得很尖,虽然可以使微小动脉血管8顺利、精准的套在刚性管1外,但是毛细玻璃管的端头一旦变得很尖很细,就会变得很脆弱,轻轻一碰就会将毛细玻璃管的端头碰碎。

而本实用新型在刚性管1的端头设置一个导向组件,该导向组件呈沿刚性管1端头向外方向外径逐渐减小的圆锥形,它与刚性管1端头连接,让整个插管的端头在常态下呈针尖状,便于刚性管1与微小动脉血管8进行套接。当导向组件在微小动脉中膨胀之后,撑住血管内壁,加固了刚性管1与微小动脉血管8的连接,有效防止刚性管1与微小动脉血管8相脱离。

所述刚性管1端部的外径沿刚性管1端头向外方向逐渐减小。

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于刚性管1左端左侧且中心轴线与刚性管1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的闭合线圈2以及若干根连接于闭合线圈2与刚性管1左端之间可发生形变的金属丝A3;所述闭合线圈2由记忆金属丝制成,所述闭合线圈2常态下收缩成花瓣形且收缩时外径小于刚性管1端部的外径,闭合线圈2在加热下扩张成圆环形且扩张后外径大于刚性管1端部的外径;如图2-4所示:闭合线圈2在加热下由花瓣形扩张成圆环形,整个导向组件发生了膨胀,加固了刚性管1与微小动脉血管8的连接。

为了防止当闭合线圈2扩张过程中,金属丝A3对刚性管1产生过大的张力而损伤刚性管1的尖端,本实用新型选用的金属丝A3为可发生形变的金属丝A3,可发生形变的金属丝A3起到了一定缓冲的作用,当闭合线圈2扩张时,金属丝A3发生弯曲。

所述导向组件还包括覆设于金属丝A3外围的弹性保护膜4。在金属丝A3发生向外弯曲后,弹性保护膜4能够防止金属丝A3损伤微小动脉血管8,并防止血管内外的液体相通,以维持血管内的液体压力。

所述刚性管1靠近导向组件一端外壁面上环设有容尼龙线嵌入的凹槽9。当微小动脉血管8与带有导向组件的刚性管1套接后,利用尼龙线将刚性管1与微小动脉血管8相固定,既防止微小动脉脱落,同时防止实验过程中液体渗漏。尼龙线10嵌入凹槽9中,可以防止尼龙线10左右滑动。

如图3所示,实施例一的用于微小动脉离体标本舒缩功能测量的插管在对微小动脉血管进行测量前,与微小动脉血管8套接的方式如下:将无分支的离体微小动脉血管8放置于4℃生物缓冲溶液的灌流槽11内,将微小动脉血管8的一端套接在带有导向组件的刚性管1上,然后在刚性管1与微小动脉血管8的套接部位用尼龙线扎牢,接着用注射器经插管向微小动脉内缓慢注入生物缓冲液,冲走血管内的残留血液;之后将微小动脉血管8的另一端与另一根所述插管套接并用尼龙线将插管与微小动脉血管8的另一端的连接部位扎牢(如图3所示)。待微小动脉血管8与所述插管套接好之后,将载有微小动脉血管8与插管的灌流槽11移至压力型小动脉测量仪的倒置显微镜台上,将灌流槽11内以及插管内的生物缓冲溶液升温到37℃,进行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检测。在接下来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灌流槽11内和插管内的液体温度均维持在37℃左右,导向组件的闭合线圈2在该温度下会发生扩张变形,让整个导向组件发生膨胀,加固了刚性管1与微小动脉血管8的连接,同时让流体流动变得顺畅。

实施例二:

如图5至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用于微小动脉血管离体标本舒缩功能测量的插管的实施例示意图。

该实施例中的用于微小动脉血管离体标本舒缩功能测量的插管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大体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导向组件包括设于刚性管1左端左侧且中心轴线与刚性管1的中心轴线相重合的固定环5、若干根连接于固定环5与刚性管1左端之间且可发生形变的金属丝B6以及覆于金属丝B6外围且能发生形变的弹性覆膜7;所述固定环5常态下外径小于刚性管1端部的管外径,固定环5由吸水后可膨胀材料制成,固定环5膨胀之后与微小动脉血管8过盈配合,能有效防止在实验过程中,插管端头与微小动脉血管8脱离;固定环5膨胀之后仍为圆环形。

所述固定环5由Merocel高分子膨胀材料制成。

该实施例的可膨胀部分为固定环5,而不是实施例一中的闭合线圈2。实施例二的插管与实施例一的插管与微小动脉血管8的套接方式也大致相同,但因实施例二的导向组件含有吸水后可膨胀的固定环5,所以整个插管的尖端与离体微小动脉血管8套接之后,无需利用尼龙线将插管与微小动脉血管8的连接部位进行绑扎,只要固定环5遇水就会自发膨胀,且膨胀之后与微小动脉血管8过盈配合,这样带有固定环5的刚性管1能能够牢牢的与微小动脉血管8连接,无需担心实验过程中刚性管1与微小动脉血管8相脱离或者出现渗液现象。

为了防止当固定环5膨胀过程中,金属丝B6对刚性管1产生过大的张力而损伤刚性管1,本实用新型选用的金属丝B6为可发生形变的金属丝B6,可发生形变的金属丝B6起到了一定缓冲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