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工精度数据测量实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78474发布日期:2018-10-16 20:1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工精度数据测量实验台,尤其针对零件加工精度的统计分析之需。



背景技术:

“加工精度的统计分析”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这门大学机械专业课程的一个重要实验,主要涉及机械制造质量分析与控制方面的内容。通过实验,可以了解在调整好的机床上,连续加工一批工件时尺寸的变化规律,熟悉加工精度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并分析加工中产生的误差性质及该工序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等。

各种加工误差,按照其统计规律的不同,可分为系统性误差和随机性误差两大类。系统性误差又分为常值系统误差和变值系统误差两种。

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的误差,称为常值系统误差,其大小和方向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变值系统误差。

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大小和方向无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随机性误差。

生产实际中影响加工误差的因素是复杂的,在一批工件的加工过程中,既有系统性误差因素,也有随机性误差因素,因此不能以单个工件的检测得出结论,因为单个工件不能暴露出误差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单个工件的误差大小也不能代表整批工件的误差大小。鉴于以上分析,要提高加工精度,就应以生产现场内对许多工件进行检查的结果为基础,运行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去处理这些结果,进而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于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改进加工工艺,提高加工精度。

由于实验时间以及学生操作安全等影响,实验所用的试件一般都是事先加工好的。另外,目前该实验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目前该实验所使用的杠杆千分尺精度较高,学生测量容易损坏;第二,由于采用手工测量,测量的准确性较低;第三,测量效率低;第四,共有110组数据,数据处理繁琐。

作为教学的目的是学会采用具体测量手段,分析加工误差的性质,而对于数据记录、测量器具的重复操作等繁琐工作,通过实验平台来完成的想法,即成为本实用新型研究的对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利用位移传感器采集工件数据,并由数显装置适时显示的加工精度数据测量实验台。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工精度数据测量实验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平台、直线导轨、数显装置、接触板和位移传感器;所述直线导轨为两条平行锁固在平台上,平台在直线导轨一端部上设置有工件定位板、另一端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接触板锁固在直线导轨的滑块上,接触板与平台间设置有弹簧,该弹簧保持接触板始终向工件定位板方向滑动的趋势,以夹持工件;数显装置安装在平台上,并与位移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位移传感器设置在一立柱上,对准接触板上设置的测量平面。

所述工件定位板上设置有两排限位杆,两排限位杆间距大于工件直径、限位杆长度介于工件半径与直径之间。

所述在工件定位板两排限位杆之间的平台上,设置有转盘。

所述转盘由换位电机驱动旋转。

所述工件定位板上设置有两排限位杆,两排限位杆间距大于工件直径、限位杆长度介于工件半径与直径之间;在两排限位杆之间的平台上,设置有由换位电机驱动的转盘;所述平台在两直线导轨之间还设置有一凸轮,其凸轮面抵触在接触板后侧,该凸轮在张开电机驱动下,克服弹簧力将接触板向后推移,松开对工件的夹持。

所述还包括有计算机,该计算机与数显装置连接,采集位移传感器测量的数据,并由软件统计分析和生成图表,进而由PLC控制换位电机和张开电机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实验台,巧妙地利用接触板抵触在工件的母线上,将测量工件的直径相对变化值转换成测量接触板的位移,由位移传感器获取接触板位移量,并送至数显装置适时显示,方便读取和记录;也可方便选择连接计算机,借助计算机软件,自动记录、统计分析工件的误差性质;克服了传统手工测量人为误差,杠杆千分尺易损,以及记录繁琐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具体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加工精度数据测量实验台示意图

图2为加工精度数据测量实验台分解图

其中

1—平台 11—转盘 12—换位电机 2—直线导轨

21—滑块 3—数显装置 4—接触板 41—测量平面

42—弹簧 5—位移传感器 51—立柱 6—工件定位板

61—限位杆 7—工件 8—凸轮 81—张开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加工精度数据测量实验台,包括平台1、直线导轨2、数显装置3、接触板4和位移传感器5。直线导轨2为两条平行锁固在平台1上,平台1在直线导轨2一端部上设置有工件定位板6、另一端设置有位移传感器5;更具体地说,位移传感器5设置在一立柱51上,通过立柱51提高位移传感器5的高度,以便对准接触板4上设置的测量平面41,该测量平面41即为工件7直径相对变化值转换的测量基准面。

接触板4锁固在直接导轨的滑块21上,接触板4与平台1间设置有弹簧42,该弹簧42保持接触板4始终向工件定位板6方向滑动的趋势,保持适时夹持工件7。本实例中弹簧42选择拉簧,隐藏在两直线导轨2之间的接触板4下方;工件定位板6通过螺栓锁固在平台1侧面,在工件定位板6上设置有两排限位杆61,两排限位杆61间距大于工件直径、限位杆61长度介于工件半径与直径之间,作为工件7放入的位置依据,又不影响工件的测量。另外,在两排限位杆61之间的平台1上,设置有转盘11,方便工件7旋转角度;进一步,该转盘11可选择由换位电机12驱动旋转,操作时无需人工介入。

数显装置3安装在平台1上,并与位移传感器5电连接,适时显示测量数据,方便读取和记录。

下面为优选方案:

在工件定位板6上设置有两排限位杆61,两排限位杆61间距大于工件直径、限位杆61长度介于工件半径与直径之间,作为工件7放入的位置依据,又不影响工件的测量;在两排限位杆61之间的平台1上,设置有由换位电机12驱动的转盘11;平台1在两直线导轨2之间还设置有一凸轮8,其凸轮面抵触在接触板4后侧,该凸轮8在张开电机81驱动下,克服弹簧力将接触板4向后推移,松开对工件7的夹持。

进一步,还包括有计算机,该计算机与数显装置3连接,采集位移传感器5测量的数据,并由软件统计分析和生成图表,进而由PLC控制换位电机12和张开电机81动作,实现自动测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