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0524发布日期:2018-10-09 20:2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质灾害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二、

背景技术:

地质灾害监测是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原有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多数采用人工监测方法,即人工手持顶部带有对中器的监测杆并随身携带电池供电的数据采集仪进行实时监测。该方法具有如下缺点:1、需要人工手持操作,不但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而且由于受到人工干扰,稳定性较差,监测精度难以准确且数据不连贯,监测效果极差;2、受时间及天气的影响较大,无法全天候收集数据; 3、由于数据采集仪是电池供电,随着电池电量下降,监测精度也难以保证。综上所述,现有的地质灾害监测方法不能及时反应地质灾害现状,容易造成错误判断,难以满足地质灾害综合治理的要求。

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有效克服现有地质灾害监测方法诸多不足的自动化地质灾害监测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装置包括顶部设有对中器的监测杆,其特点是:该监测杆下端固定在地面上,其上部外侧设有太阳能光伏板,内腔下部设有无线传输数据采集仪;太阳能光伏板经电源线与地面下的蓄电池连接,蓄电池再通过电源线为无线传输数据采集仪供电;无线传输数据采集仪通过数据线与对中器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时,监测杆上的对中器采集数据,并通过数据线传输至无线传输数据采集仪进行贮存,无线传输数据采集仪再通过无线传输功能传输至数据终端。同时,太阳能光伏板通过电源线及蓄电池为无线传输数据采集仪提供电源,完成整个监测过程。本实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监测杆固定在地面上,无需人工手持,不但省时省力,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由于稳定性高且不受人工干扰,监测精度准确且数据连贯,监测效果较好;2、由于无需人工操作,不受时间及天气的影响,能够全天候收集数据;3、由于采用太阳能光伏板供电,电源电量持续稳定,监测精度得到有效保障。4、由于采用无线传输数据采集仪,使数据能够实时远程传输,全面实现了监测的自动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填补了此类装置的空白,值得广泛的推广应用。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顶部设有对中器4的监测杆1,该监测杆1下端固定在地面19上。监测杆1上部外侧设有太阳能光伏板3,内腔下部设有无线传输数据采集仪2。太阳能光伏板3经电源线7与地面19下的蓄电池6连接,蓄电池6再通过电源线7为无线传输数据采集仪2供电。无线传输数据采集仪2通过数据线9与对中器4连接。该无线传输数据采集仪2具有3G传输功能,可实现远程数据传输。所述监测杆1上部外侧还设有避雷针5,该避雷针5通过导雷线8与地面19下的防雷铜排15连接。将雷电直接导入地下,完成防雷。监测杆1下端固定在地面19上的水泥墩11上面的上法兰12上,该上法兰12通过锚固件14与水泥墩11内部的下法兰13连接,下法兰13下端固定在钢筋笼18上端,钢筋笼18下部穿入地面19以下并浇灌混凝土17。钢筋笼18与混凝土17构成地下基桩16。监测杆1外侧下部、靠近无线传输数据采集仪2的位置开有操作孔10,该操作孔10便于对线传输数据采集仪2进行维修和维护。所述蓄电池6位于地面19冻土层以下,防止冬季被冻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