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油器升程值检测装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3937发布日期:2018-06-30 05:2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喷油器升程值检测装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油器升程值检测装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装配完成燃油喷射泵的喷油器后,需要测量喷油器的最大升程值和预升程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如图1所示,喷油器沿喷油器的高度方向依次包括弹簧座11、中间块12、垫片13和油嘴14,中间块12包括相连接且连通的上腔121和下腔122,弹簧座11插设于中间块12的上腔121,垫片13位于中间块12的下腔122中,且设于油嘴14的上端。现有的测量方法是人工分别测量弹簧座11、中间块12、垫片13的相关尺寸值,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喷油器的最大升程值H1和喷油器的预升程值H2。也就是说,如图2-图4中所示,分别测量出弹簧座11的凸台111的高度h1、中间块12的上腔121的高度h2、中间块12的下腔122的高度h3和垫片13的高度h4,然后计算:喷油器的最大升程值H1=h3-h4;喷油器的预升程值H2=h1-h2。

这种人工测量和计算喷油器的最大升程值和预升程值由于多次测量导致累积误差大、结果不准确,而且效率低、测试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人工测量和计算喷油器的最大升程值和预升程值由于多次测量导致累积误差大、结果不准确的缺陷,提供一种喷油器升程值检测装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喷油器升程值检测装备,用于测试喷油器的最大升程值和喷油器的预升程值,其特点在于,所述喷油器升程值检测装备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包括相连接的底板和吊架,所述吊架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

底座,所述底座与所述底板连接且位于所述底板的上方;

上夹具和下夹具,所述上夹具位于所述下夹具的上方,且所述上夹具的中心轴线和所述下夹具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下夹具穿设于所述底座,所述下夹具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底座的中心轴线重合;

上升降装置和下升降装置,所述上升降装置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吊架,另一端与所述上夹具连接,所述上升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上夹具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所述下升降装置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底板,另一端与所述下夹具连接,所述上升降装置用于带动所述下夹具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上下移动;

上位移感应器和下位移感应器,所述上位移感应器与所述上夹具连接,所述下位移感应器与所述下夹具连接;

控制器,所述上升降装置、所述下升降装置、所述上位移感应器和所述下位移感应器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上夹具和底座配合用于限制中间块的沿机架的高度方向的移动,再通过上夹具压设弹簧座、下夹具卡设油嘴的下端后,使弹簧座和垫片均位于初始测试位置,然后通过下升降装置上升将垫片的上表面顶至中间块的下腔顶面,使垫片位于最终测试位置,下位移感应器感应到垫片的上升距离从而直接得到喷油器的最大升程值,同时,垫片的上表面也将弹簧座顶出上腔,从而使弹簧座位于最终测试位置,上位移感应器感应到弹簧座的上升距离从而直接得到喷油器的预升程值。

较佳地,所述上夹具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设有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内腔、第二内腔和开口,所述第一内腔和所述第二内腔之间设有隔板;

上压块,所述上压块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上夹具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上压块包括沿所述机架的高度方向依次连的头部、连接部和尾部,所述尾部卡设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头部位于所述第二内腔,所述连接部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内腔、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二内腔;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第二内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压设于所述隔板,另一端与所述上压块的头部连接,且将所述上压块的头部向所述开口方向压设。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上夹具的具体结构,使上压块始终受到弹性件的作用力而对弹簧座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

较佳地,所述上位移感应器包括上感应片和上感应主体,所述上感应片的一端与所述上压块的头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上感应主体连接,所述上感应主体设于所述上夹具的外表面。

较佳地,所述上升降装置包括上气缸和上活塞杆,所述上气缸与所述吊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活塞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上气缸中,另一端与所述上夹具连接。

较佳地,所述下升降装置包括下气缸、下活塞杆,所述下气缸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下活塞杆的一端插设于所述下气缸中,另一端与所述下夹具连接,所述下活塞杆、所述下夹具均穿设于所述底座中。

较佳地,所述下夹具远离所述下气缸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底座的中心轴线重合。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卡槽,以便油嘴的下端卡设于下夹具。

较佳地,所述下位移感应器包括下感应片和下感应主体,所述下感应片的一端与所述下夹具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感应主体连接,所述下感应主体设于所述底座的外表面。

较佳地,所述底座中面向所述上夹具的一面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中心轴线和所述底座的中心轴线重合。

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限位槽,用以对中间块水平方向的移动加以限制,方便测试操作。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喷油器升程值检测装备实现了自动测量喷油器的最大升程值和预升程值,测量速度快、准确度高,而且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喷油器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喷油器的弹簧座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喷油器的中间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喷油器的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喷油器升程值检测装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喷油器升程值检测装备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喷油器升程值检测装备的工作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弹簧座11

凸台111

中间块12

上腔121

下腔122

垫片13

油嘴14

机架20

底板21

吊架22

上夹具30

本体31

第一内腔311

第二内腔312

开口313

隔板314

上压块32

头部321

连接部322

尾部323

弹性件33

底座40

限位槽41

上升降装置50

上气缸51

上活塞杆52

下升降装置60

下气缸61

下活塞杆62

上位移感应器70

上感应片71

上感应主体72

下位移感应器80

下感应片81

下感应主体82

下夹具90

卡槽91

上夹具的中心轴线A

底座的中心轴线B

机架的高度方向H

弹簧座的凸台的高度h1

中间块的上腔的高度h2

中间块的下腔高度h3

垫片的高度h4

出喷油器的最大升程值H1

喷油器的预升程值H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喷油器升程值检测装备,用于测试出喷油器的最大升程值H1和喷油器的预升程值H2。喷油器升程值检测装备包括:机架20、上夹具30、底座40、下夹具90、上升降装置50、下升降装置60、上位移感应器70、下位移感应器80和控制器(图中未标示)。上升降装置50、下升降装置60、上位移感应器70和下位移感应器80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机架20包括相连接的底板21和吊架22,吊架22位于底板21的上方。

底座40与底板21连接且位于底板21的上方。上夹具30位于下夹具90的上方,且上夹具30的中心轴线A和下夹具90的中心轴线重合,下夹具90穿设于底座40,下夹具90的中心轴线和底座40的中心轴线B重合。这样,通过上夹具30和底座40配合用于限制中间块12的沿机架20的高度方向H的移动。底座40中面向上夹具30的一面设有限位槽41,限位槽41的中心轴线和底座40的中心轴线重合。这样,通过设置限位槽41,用以对中间块12水平方向的移动加以限制,方便测试操作。

上夹具30包括:本体31、上压块32、弹性件33。本体31设有沿机架20的高度方向H依次连通的第一内腔311、第二内腔312和开口313,第一内腔311和第二内腔312之间设有隔板314。

上压块32的中心轴线与上夹具30的中心轴线A重合,上压块32包括沿机架的高度方向H依次连的头部321、连接部322和尾部323,尾部323卡设于第一内腔311,头部321位于第二内腔312,连接部322依次穿设于第一内腔311、隔板314和第二内腔312。

弹性件33位于第二内腔312,弹性件33的一端压设于隔板314,另一端与上压块32的头部321连接,且将上压块32的头部321向开口313方向压设。这样,通过设置上夹具30的具体结构,使上压块32始终受到弹性件33的作用力而对弹簧座11施加一个向下的作用力。

下夹具90远离下气缸61的一端设有卡槽91,卡槽91的中心轴线与底座40的中心轴线重合。这样,通过设置卡槽91,用以便油嘴14的下端卡设于下夹具90,使油嘴14一直保持同一固定位置并保持稳定,方便测试。

上升降装置50和下升降装置60,上升降装置50的一端固定于吊架22,另一端与上夹具30连接,上升降装置50用于带动上夹具30沿机架20的高度方向H上下移动。上升降装置50包括上气缸51和上活塞杆52,上气缸51与吊架22固定连接,上活塞杆52的一端插设于上气缸51中,另一端与上夹具30连接。

下升降装置60的一端固定于底板21,另一端与下夹具90连接,上升降装置50用于带动下夹具90沿机架20的高度方向H上下移动。下升降装置60包括下气缸61、下活塞杆62,下气缸61与底板21固定连接,下活塞杆62的一端插设于下气缸61中,另一端与下夹具90连接,下活塞杆62、下夹具90均穿设于底座40中。

上位移感应器70与上夹具30连接,下位移感应器80与下升降装置60连接。上位移感应器70包括上感应片71和上感应主体72,上感应片71的一端与上压块32的头部321连接,另一端与上感应主体72连接,上感应主体72设于上夹具30的外表面。下位移感应器80包括下感应片81和下感应主体82,下感应片81的一端与下夹具90连接,另一端与下感应主体82连接,下感应主体82设于底座40的外表面。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将待测试的喷油器的已装配好的弹簧座11、中间块12、垫片13和油嘴14作为整体放入喷油器升程值检测装备,具体地,将中间块12放置在底座40的限位槽41中,并将油嘴14的下端卡设于下夹具90的卡槽91中。控制器向上升降装置50发送第一启动信号,上升降装置50收到第一启动信号后带动上夹具30向下运动,并通过上夹具30的本体31和底座40配合固定住中间块12,以防止中间块12沿机架20的高度方向H移动,同时,弹簧座11通过本体31的开口313进入第二内腔312,并且上压块32压设在弹簧座11上,使弹簧座11和垫片13均位于初始测试位置(中间块12始终被固定在同一位置)。然后,控制器向下升降装置60发送第二启动信号,下升降装置60收到第二启动信号后带动下夹具90向上运动,并将垫片13的上表面顶至中间块12的下腔122顶面,使垫片13位于最终测试位置,下位移感应器80感应到垫片13的上升距离(从垫片13的初始测试位置至最终测试位置的距离)从而向控制器发送第一上升距离数据,第一上升距离数据即为喷油器的最大升程值,同时,垫片13的上表面也将弹簧座11顶出中间块12的上腔121,从而使弹簧座11位于最终测试位置,上位移感应器70感应到弹簧座11的上升距离(从弹簧座11的初始测试位置至最终测试位置的距离)从而向控制器发送第二上升距离数据,第二上升距离数据即为喷油器的预升程值。如图7中所示,S1为弹簧座11、中间块12、垫片13和油嘴14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弹簧座11、垫片13和油嘴14均位于初始测试位置;S2为弹簧座11、中间块12、垫片13和油嘴14处于第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弹簧座11、垫片13和油嘴14均位于最终测试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喷油器升程值检测装备实现了自动测量喷油器的最大升程值和预升程值,测量速度快、准确度高,而且大大提升了检测效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