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尿液取样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4287发布日期:2018-11-30 20:1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尿液取样杯。



背景技术:

在内分泌检查中,尿液检查是常规的检查手段,它包括尿常规分析、尿液中有形成分检测(如尿红细胞、白细胞等)、蛋白成分定量测定、尿酶测定等。尿液检查对临床诊断、判断疗效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目前在进行尿液取样时,患者手持一次性取样杯进行取样,患者在整个排尿的过程中,尿液分为前段尿、中段尿和后段尿,前段尿异常提示尿道和膀胱三角区存在病变,中段尿异常提示膀胱病变,末段尿异常提示输尿管和肾脏病变,所以患者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取哪段尿液,但是由于患者之间的个体差异,许多患者不能按照医嘱取尿,同时一些老年患者由于尿道括约肌的老化,不能突然停止排尿,当需要取中段尿和末段尿时,不能立即停止排尿,导致尿液洒在患者的手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尿液取样杯,能够对前段尿、中段尿和末段尿进行单独储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尿液取样杯,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内自上而下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第一塞子和第二塞子,所述第一塞子位于杯体的中部,所述第一塞子和第二塞子不共轴,所述杯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浮体,所述第一浮体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和第二塞子抵接,所述第一塞子的上方设有第二浮体,所述第二浮体上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和第一塞子抵接,所述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均与杯体抵接;所述杯体的侧壁连通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上设有阀门,所述出液管包括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第三出液管,所述第一出液管位于杯体的顶部和第一塞子之间,所述第二出液管位于第一塞子和第二塞子之间,所述第三出液管位于第二塞子和杯体的底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使用本方案中取样杯进行取样时,患者手持杯体,将尿液排入到杯体内,整个排尿过程根据排尿的时间分为前段尿、中段尿和末段尿,此时先使第二浮体落到第二塞子的顶部,第一浮体落到杯体的底内壁上。因为第一塞子和第二塞子不共轴,第二通槽和第一塞子抵接,第二通槽和第一塞子抵接,所以第二通槽和第二塞子不共轴,从杯体进入的前段尿通过第二通槽和第一通槽后流入到杯体的底部,随着前段尿的增多,第一浮体受到浮力在杯体的底部升高,这样当第一浮体上升到和第二塞子处于同一水平面时,此时第二塞子已插入到第一通口内,第一通槽和第二塞子抵接,因为第一浮体和杯体抵接,第一浮体、杯体的内侧壁和杯体的底部之间形成了储存前段尿且相对密封的容腔;随着尿液的继续进入,中段尿从第二通槽进入到第一浮体和第二浮体之间,中段尿的进入使第二浮体受到浮力上升,当第二浮体上升到和第一塞子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第一塞子已插入到第二浮体上的第二通槽内,第一塞子和第二通槽抵接,第二浮体和杯体之间抵接,第二浮体、杯体的内侧壁和第一浮体之间形成储存中段尿且相对密封的容腔;第一塞子位于杯体的中部,此时第一浮体位于杯体的中部,杯子的顶部、杯子的内侧壁和第一浮体之间形成了储存末段尿的容腔。

当对杯体中的尿液进行检查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打开第一出液管、第二出液管和第三出液管上的阀门,使相应容腔内的尿液流出,便可以对流出的尿液进行检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方案中前段尿进入到杯体后,第一浮体受到浮力上升,第一浮体上升到和第二塞子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第二塞子插入到第一通槽内,第一浮体、杯体的内侧壁和杯体的底部之间形成了储存前段尿且相对密封的容腔,中段尿进入后,第二浮体受到浮力上升,第二浮体上升到和第一塞子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第一塞子插入到第二通槽内,第二浮体、杯体的内侧壁和第一浮体之间形成用储存中段尿且相对密封的容腔,第一塞子位于杯体的中部,此时第一浮体位于杯体的中部,杯子的顶部、杯子的内侧壁和第一浮体之间形成了储存末段尿的容腔,这样便实现了对前段尿、中段尿和末段尿的单独储存,前段尿、中段尿和末段尿之间互不影响,保证了尿液检查的精确性,通过打开对应出液管上的阀门,便可以根据需要将对应的尿液导出。2、本方案可以自动对尿液进行分段保存,相较于现有技术,患者可以直接进行排尿,不用半途突然停止排尿,以取所对应的时段的尿液,更符合人的生理特点。

进一步,所述第一塞子和第二塞子为锥体。当第一塞子插入到第二通槽内,第二塞子插入到第一通槽内时,锥体的设置能够保证良好的相对密封性,避免不同时段的尿液相互之间渗透,导致检查结果的不精确。

进一步,所述杯体上设有杯盖。为了防止在杯体转运的过程中,末段尿从杯体的杯口溅出,同时也为了避免转运过程中,末段尿受到污染,因此通过盖上杯盖,以使杯盖、杯体的侧壁和第二浮体之间形成用于储存末段尿且相对密封的容腔。

进一步,所述杯体的杯口为喇叭口。喇叭口的开口大,便于患者将尿液排入到杯体内。

进一步,所述杯体的侧壁设有连接翼。通过患者手持连接翼,使手和杯体之间保持距离,避免飞溅的尿液落到手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尿液取样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尿液取样杯使用时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尿液取样杯使用后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三出液管1、第二出液管2、阀门3、第一出液管4、杯盖5、杯体6、连接翼7、第二浮体8、第一浮体9、第一塞子10、第二塞子11、第二通槽12、第一通槽13。

实施例基本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尿液取样杯,包括杯体6,杯体6的侧壁设有连接翼7,杯体6的杯口为喇叭口,杯体6上设有杯盖5,杯体6内自上而下固定连接有竖直的第一塞子10和第二塞子11,第一塞子10和第二塞子11为锥体,第一塞子10位于杯体6的中部,第一塞子10和第二塞子11不共轴,杯体6的底部设有第一浮体9,第一浮体9上设有第一通槽13,第一通槽13和第二塞子11抵接,第一塞子10的上方设有第二浮体8,第二浮体8上设有第二通槽12,第二通槽12和第一塞子10抵接,第一浮体9和第二浮体8均与杯体6抵接,杯体6的侧壁连通有出液管,出液管上设有阀门3,出液管包括第一出液管4、第二出液管2和第三出液管1,第一出液管4位于杯体6的顶部和第一塞子10之间,第二出液管2位于第一塞子10和第二塞子11之间,第三出液管1位于第二塞子11和杯体6的底部之间。

使用本方案中取样杯进行取样时,患者手持杯体6,将尿液排入到杯体6内,整个排尿过程根据排尿的时间分为前段尿、中段尿和末段尿,此时先使第二浮体8落到第二塞子11的顶部,第一浮体9落到杯体6的底内壁上。因为第一塞子10和第二塞子11不共轴,第二通槽12和第一塞子10抵接,第二通槽12和第一塞子10抵接,所以第二通槽12和第二塞子11不共轴,从杯体6进入的前段尿通过第二通槽12和第一通槽13后流入到杯体6的底部,随着前段尿的增多,第一浮体9受到浮力在杯体6的底部升高,这样当第一浮体9上升到和第二塞子11处于同一水平面时,此时第二塞子11已插入到第一通口内,第一通槽13和第二塞子11抵接,因为第一浮体9和杯体6抵接,第一浮体9、杯体6的内侧壁和杯体6的底部之间形成了储存前段尿且相对密封的容腔;随着尿液的继续进入,中段尿从第二通槽12进入到第一浮体9和第二浮体8之间,中段尿的进入使第二浮体8受到浮力上升,当第二浮体8上升到和第一塞子10处于同一水平面时,第一塞子10已插入到第二浮体8上的第二通槽12内,第一塞子10和第二通槽12抵接,第二浮体8和杯体6之间抵接,第二浮体8、杯体6的内侧壁和第一浮体9之间形成用储存中段尿且相对密封的容腔;第一塞子10位于杯体6的中部,此时第一浮体9位于杯体6的中部,杯子的顶部、杯子的内侧壁和第一浮体9之间形成了储存末段尿的容腔。

当对杯体6中的尿液进行检查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打开第一出液管4、第二出液管2和第三出液管1上的阀门3,使相应容腔内的尿液流出,便可以对流出的尿液进行检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