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雾检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5906发布日期:2018-12-05 18:57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雾检测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雾检测传感器,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烟雾报警器,别称火灾烟雾报警器、烟雾传感器、烟雾感应器等。由总线供电,总线上可以连接有多个,与火灾报警控制器联网、通讯组成一个报警系统,报警时现场无声音,主机有声光提示,这类感烟报警装置一般称之为感烟探测器,感烟探测器分带地址编码的、不带地址编码的,烟雾传感器主要通过监测烟雾的浓度来实现火灾防范的,烟雾报警器的种类比较多,按类型分类,主要分3类:电离式、光纤式和热感式。

现有的烟雾检测传感器一般都会设置有外壳,烟雾传感器的外壳不仅起到方便安装的作用,还起到保护传感器内部电子元件的作用,现有的烟雾传感器的外壳为了方便进烟,一般都会设置有进烟孔道,烟雾传感器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进烟孔道会被堵塞住,特别是烟雾传感器安装在那些油烟比较大的地方,更会容易将进烟通道堵塞,现有的烟雾传感器没有设置进烟孔道处理装置,如果进烟孔道被堵塞了,会导致烟雾传感器测量不准确甚至会出现误报的问题,有可能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针对上述问题,行业中需要一种新型结构的烟雾检测传感器,以解决行业中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烟雾检测传感器,以解决行业中面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烟雾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设置有光源、光栅单元、光电接收单元以及安装框架,所述安装框架设置有多个进烟通孔,所述安装框架里还设置有清理装置,所述清理装置通过吊杆固定到所述的安装框架的内部,所述清理装置设置有清理框,所述清理框里设置有呈正方体结构的气缸支撑板,所述气缸支撑板通过气缸连接杆固定于所述清理框的内部,所述气缸支撑板的侧边及底部设置有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的气缸轴上设置有清理电机,所述清理电机的电机轴上设置有清理板。

作为优选,所述清理板上呈圆形结构,所述清理板的侧边设置有清理塑料丝。

作为优选,所述清理框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清理电机上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设置有缓冲胶垫。

作为优选,所述伸缩气缸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是:通过伸缩气缸带动清理电机进行移动,通过清理电机带动清理板旋转,从而对进烟通孔中的油烟进行清理,从而实现了对烟雾检测传感器进行清理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安装框架1;进烟通孔2;清理装置3;清理框301;气缸支撑板302;气缸连接杆303;伸缩气缸304;清理电机305;清理板306;清理塑料丝307;压力传感器308;缓冲板309;吊杆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根据图1所示的一种烟雾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设置有光源、光栅单元、光电接收单元以及安装框架1,所述安装框架1设置有多个进烟通孔2,所述安装框架1里还设置有清理装置3,所述清理装置3通过吊杆4固定到所述的安装框架1的内部,所述清理装置3设置有清理框301,所述清理框301里设置有呈正方体结构的气缸支撑板302,所述气缸支撑板302通过气缸连接杆303固定于所述清理框301的内部,所述气缸支撑板302的侧边及底部设置有多个伸缩气缸304,所述伸缩气缸304的气缸轴上设置有清理电机305,所述清理电机305的电机轴上设置有清理板306。

为了实现清理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清理板306上呈圆形结构,所述清理板306的侧边设置有清理塑料丝307。

为了调节收缩行程,进一步地,所述清理框301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压力传感器308。

所述清理电机305上设置有缓冲板309,所述缓冲板309上设置有缓冲胶垫310。

为了实现缓冲的目的,进一步地,为了达到多方向清理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气缸304的数量至少为三个。

使用时,启动伸缩气缸304,伸缩气缸304的气缸轴推动清理电机305移动,清理电机305移动设定位置以后,启动清理电机305,清理电机305的电机轴带动清理板306旋转,由于清理板306上设置有清理塑料丝307,这样清理电机305就会带动清理板306和清理塑料丝307旋转,从而通过清理塑料丝307将进烟通孔2上的油烟去除掉即可,当伸缩气缸304的气缸杆回缩时,会带动缓冲板309压到压力传感器308上,当压力传感器308受到设定的压力后,会使伸缩气缸304停止前进,从而使装置停止运行,通过压力传感器308起到控制伸缩气缸304回缩行程的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