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涡旋压缩机曲轴的综合位置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2724发布日期:2018-11-07 20:01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用于涡旋压缩机曲轴的综合位置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旋压缩机曲轴质量监测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涡旋压缩机曲轴的综合位置检具。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涡旋压缩机曲轴包括偏心轴11、大心轴12以及小心轴13,大心轴12的中心线与小心轴13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大心轴12的直径大于小心轴13的直径,大心轴12一端与小心轴13一端固定,大心轴12另一端与偏心轴11一端固定,偏心轴11与大心轴12不在一条直线上,小心轴13中心开设有第一油孔141,偏心轴11中心开设有第二油孔,在小心轴13远离大心轴12端部侧壁上开设有第三油孔142,在大心轴12上开设有与第三油孔142在同侧的第四油孔,在大心轴12另一侧开设有第五油孔,在偏心轴11上开设有与第五油孔位于同侧的第六油孔。为了保证涡旋压缩机曲轴的生产质量,需要检测当第一油孔141和小心轴13定位后第二油孔、第三油孔142、第四油孔、第五油孔以及第六油孔均在对应位置没有,以避免出现偏心轴11与大心轴12的偏心度不正确、三油孔、第四油孔、第五油孔以及第六油孔打孔位置不正确等现象出现,常规方法是人为检测,检测工作效率低,需要的检验人员多,增加了劳动成本,且容易出现误判等现象,不能保证每次检验结果都准确,导致产品给客户后仍然有次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用于涡旋压缩机曲轴的综合位置检具,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需要要人为第二油孔与第一油孔的相对位置而导致检测结果准确度低且增加劳动成本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涡旋压缩机曲轴的综合位置检具,包括:

底座,其用于承载涡旋压缩机曲轴;

第一定位机构,其安装在底座上,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杆以及第一夹持机构,第一定位杆与第一油孔相匹配,第一夹持机构与第一定位杆相连,且第一夹持机构用于将第一定位杆插入至第一油孔内且用于从与小心轴中心线平行的方向夹紧小心轴以及大心轴;以及

第一检测机构,其安装在底座上,以当第一定位杆插入至第一油孔内且第一夹持机构夹紧小心轴和大心轴后检测第二油孔与第一油孔的相对位置是否正确。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工作时,首先,将第一定位杆插入至第一油孔内,同时第一夹持机构将小心轴和大心轴夹紧,第一定位杆为刚好能插入至第一油孔内的圆柱体结构,第一定位杆与第一油孔仅有一定的误差,由于第一定位杆插入至第一油孔内,使得小心轴和大心轴的中心线进行定位,使得小心轴和大心轴的中心线均在第一定位杆的中心线上,然后使用第一夹持机构避免小心轴与第一定位杆脱落,将第一油孔的中心线转移到第一定位杆上,使得第一油孔的位置一定,这样设置检测机构的位置与第一定位杆的位置一定,以检测机构刚好能够插入至第二油孔内为基准,当检测机构不能插入至第二油孔内时那么第二油孔与第一油孔的相对位置就是不正确的,要么是第二油孔偏离偏心轴的中心线,要么是偏心轴的中心线与大心轴中心线的偏离度不正确,此产品质量不合格,反之,仅在检测机构刚好能够插入至第二油孔内时第二油孔和第一油孔的相对位置是正确的,此不用尺子等去测量,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能保证检测质量,提高本产品的竞争力。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涡旋压缩机曲轴的综合位置检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偏心轴11、大心轴12、小心轴13、第一油孔141、第三油孔142、底座2、第一定位机构3、第一定位杆31、第一夹持机构32、第一安装块321、第一气缸322、压紧块323、定位块324、第二定位机构5、第二检测机构6、第一检测机构7、第一支撑座41、第二支撑座42、压紧组件43、安装座431、压紧臂432、助转臂433、第一弹簧434、第二安装块51、第二定位杆52、第三安装块61、第三定位杆62、第三检测机构8、第四安装块81、第四定位杆82、第五定位杆8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涡旋压缩机曲轴的综合位置检具,包括:

底座2,其用于承载涡旋压缩机曲轴;

第一定位机构3,其安装在底座2上,第一定位机构3包括第一定位杆31以及第一夹持机构32,第一定位杆31与第一油孔141相匹配,第一夹持机构32与第一定位杆31相连,且第一夹持机构32用于将第一定位杆31插入至第一油孔141内且用于从与小心轴13中心线平行的方向夹紧小心轴13以及大心轴12;以及

第一检测机构7,其安装在底座2上,以当第一定位杆31插入至第一油孔141内且第一夹持机构32夹紧小心轴13和大心轴12后检测第二油孔与第一油孔141的相对位置是否正确。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第一夹持机构32,第一夹持机构32包括:第一安装块321、第一气缸322、压紧块323以及定位块324;第一安装块321与底座2固定,在第一安装块321上安装有第一气缸322,第一气缸322的活塞杆穿过第一安装块321且固定至一压紧块323上,定位杆固定在压紧块323背离第一安装块321一侧,压紧块323用于与小心轴13背离大心轴12的端面紧贴,在压紧块323背离第一安装块321一侧设置有与底座2固定的定位块324,定位块324用于与大心轴12背离小心轴13的端面紧贴。使用时,首先浙江定位块324与大心轴12背离小心轴13的端面紧贴,并且将第一定位杆31与第一油孔141对准;然后启动第一气缸322,使得第一定位杆31插入至第一油孔141内,同时压紧块323将小心轴13和大心轴12同时压紧在定位块324上,实现在小心轴13和大心轴12的中心线上的定位。

为了实现对第三油孔142和第四油孔位置的检测,还包括:第二夹持机构、第二定位机构5以及第二检测机构6;

第二夹持机构用于当第一定位杆31插入至第一油孔141内后从小心轴13中心线垂直的方向夹紧小心轴13;

第二定位机构5包括:第二安装块以及第二定位杆,第二安装块位于小心轴13背离安装座431一侧,第二安装块与座体固定,第二安装块上穿过有能相对第二安装块移动的第二定位杆,第二定位杆靠近小心轴13的端部用于插入至第三油孔142内,在座体上安装有第二检测机构6,以检测第四油孔所在位置是否正确。由于第四油孔和第三油孔142分别在大心轴12和小心轴13的侧壁上,因此大心轴12和小心轴13的旋转极有可能导致大心轴12和小心轴13的位置的变化,因此需要使用第二夹持机构,使得大心轴12和小心轴13不旋转。由于第一夹持机构32将大心轴12和小心轴13从大心轴12中心线方向进行定位,在第二夹持机构未夹紧前还可以旋转大心轴12和小心轴13,如果第二定位杆不能插入至第三油孔142内,那么是第三油孔142在与大心轴12中心线平行的方向上位置不正确。当第二定位杆伸入至第三油孔142时,再使得第二夹持机构从竖直平面将大心轴12和小心轴13夹紧,避免大心轴12和小心轴13在检测过程中自转,此时使用第二检测机构6即可检测第四油孔的位置是否正确。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第二夹持机构,同时避免使得对大心轴12和小心轴13的支撑力好,避免因大心轴12和小心轴13受力不均匀而导致大心轴12和小心轴13变形,第二夹持机构包括:第一支撑座41、第二支撑座42以及压紧组件43,第一支撑座41顶面凹陷形成用于放入小心轴13的第一凹槽,第二支撑座42顶面凹陷形成用于放入大心轴12的第二凹槽,第一支撑座41和第二支撑座42位于压紧块323与定位块324之间,压紧组件43设置在第一支撑座41或第二支撑座42旁,以从竖直方向将小心轴13和大心轴12压紧在第一支撑座41和第二支撑座42上。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压紧组件43,节省动力源的使用,且为了方便手动将压紧臂432旋转到方便安装小心轴13的位置,压紧组件43包括:安装座431、压紧臂432、助转臂433以及第一弹簧434,第一支撑座41靠近压紧块323,第二支撑座42靠近定位块324,在第一支撑座41旁安装有与底座2固定的安装座431,安装座431顶部铰接至压紧臂432一端,压紧臂432另一端用于从小心轴13上方压紧小心轴13,压紧臂432中部固定至一第一弹簧434一端,第一弹簧434另一端固定至安装座431,在压紧臂432中部固定有助转臂433,在第一弹簧434弹力下能保持压紧臂432压紧小心轴13。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第一检测机构7以及第二检测机构6,第一检测机构7以及第二检测机构6均包括第三安装块61以及第三定位杆62,第三安装块61安装在底座2上,第三安装块61位于待检测的第四油孔或第二油孔旁,在第三安装块61上穿过有第三定位杆62,第三定位杆62用于插入至待检测的第四油孔或第二油孔内。当大心轴12和小心轴13通过第一夹持机构32和第二夹持机构定位后,使用第二检测机构6的第三定位杆62,看第二检测机构6的第三定位杆62是否能够插入至第四油孔,若是,则第四油孔位置正确,若不是则不正确。

为了实现同时检测第五油孔和第六油孔,还包括第三检测机构8,第三检测机构8用于检测第五油孔和第六油孔的位置是否正确。

为了设计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的第三检测机构8,第三检测机构8包括:第四安装块81、第四定位杆82以及第五定位杆83,第四安装块81固定在底座2上且位于大心轴12与偏心轴11的连接处,在第四安装块81上穿过有用于插入至第五油孔内的第四定位杆82以及用于插入至第六油孔内的第五定位杆83,第四定位杆82和第五定位杆83能相对第四安装块81移动。当大心轴12和小心轴13通过第一夹持机构32和第二夹持机构定位后,看是否第四定位杆82能插入至第五油孔内,是否第五定位杆83能插入至第六油孔内。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