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2729发布日期:2018-11-07 20:0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标签粘贴定位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标签粘贴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标签是标识产品相关说明的印刷品,能够使用户快速了解到产品的某些特征,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用于实现标签粘贴前位置的确定,现有技术中的标签粘贴定位装置通常为L型或十字型,在水平分支和竖直分支上刻有刻度线。上述标签粘贴定位装置可测量范围受对应分支长度限制,若标签位置与基准物距离较远则需增加分支长度,使得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尺寸增大,导致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标签粘贴定位装置,以在不增加标签粘贴定位装置固有尺寸的前提下增大其可测量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标签粘贴定位装置,所述标签粘贴定位装置包括主体结构和测量结构;

所述主体结构为L型,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

所述测量结构包括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所述第一测量尺和所述第二测量尺均为可延伸结构,所述第一测量尺的可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分支的延伸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测量尺的可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分支的延伸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标签粘贴定位装置,包括主体结构和测量结构,主体结构为L型,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分支和第二分支,测量结构包括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均为可延伸结构,第一测量尺的可延伸方向与第一分支的延伸方向相反,第二测量尺的可延伸方向与第二分支的延伸方向相反,使得在不增加标签粘贴定位装置固有尺寸的前提下增大了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可测量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描述实施例中所需要用到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显然,所介绍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所要描述的一部分实施例的附图,而不是全部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得到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拉伸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拉伸后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标签粘贴定位装置水平旋转180°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标签粘贴定位装置水平旋转180°后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的局部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在更加详细地讨论示例性实施例之前应当提到的是,一些示例性实施例被描述成作为流程图描绘的处理或方法。虽然流程图将各项操作(或步骤)描述成顺序的处理,但是其中的许多操作可以被并行地、并发地或者同时实施。此外,各项操作的顺序可以被重新安排。当其操作完成时所述处理可以被终止,但是还可以具有未包括在附图中的附加步骤。所述处理可以对应于方法、函数、规程、子例程、子程序等等。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标签粘贴定位装置包括主体结构100和测量结构200,所述主体结构100为L型,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分支101和第二分支102,所述测量结构200包括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所述第一测量尺201和所述第二测量尺202均为可延伸结构,所述第一测量尺201的可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分支101的延伸方向Y相反,所述第二测量尺202的可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分支102的延伸方向X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L型的设计使得标签粘贴定位装置能够应用于具有直角边的待粘贴表面,可以通过将第一分支101以及第二分支102调节至分别与待粘贴表面相邻直角边平行来确定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基础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测量尺201能够向与第一分支101延伸方向Y相反的方向延伸,第二测量尺202能够向与第二分支102延伸方向X相反的方向延伸,且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的实际延伸长度是可控的,操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工程图纸上标注的位置通常是以待粘贴表面的边或待粘贴表面上的某一特定结构为参照基准的,包括标签待粘贴位置在第一方向上与参照基准的距离和在第二方向上与参照基准的距离,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实际定位过程中,主体结构100拐角内侧通常是标签的待粘贴位置,操作人员首先根据工程图纸上的数据确定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的延伸长度,然后调节标签粘贴定位装置在待粘贴表面上的位置,再将标签粘贴于主体结构100拐角内侧的待粘贴表面上。这样的设计下,主体结构100中的第一分支101和第二分支102的长度仅需大于一般标签的对应长度即可,使得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整体尺寸较小,方便操作,实现了小尺寸标签粘贴定位装置具有大的测量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的标签粘贴定位装置包括主体结构100和测量结构200,主体结构100为L型,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分支101和第二分支102,测量结构200包括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均为可延伸结构,第一测量尺201的可延伸方向与第一分支101的延伸方向Y相反,第二测量尺202的可延伸方向与第二分支102的延伸方向X相反,使得在不增加标签粘贴定位装置固有尺寸的前提下增大了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可测量范围。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标签粘贴定位装置中,所述第一分支101或所述第二分支102上设置有水平仪300,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水平仪300设置于第二分支102上。

需要说明的是,当待粘贴表面没有直角边时,通过调节水平仪300能够使得标签粘贴定位装置中的第一分支101和第二分支102分别处于竖直和水平方向,进而根据工程图纸上的数据确定待粘贴标签的位置,综上,水平仪300的设置增加了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通用性,具有水平仪300的标签粘贴定位装置能够用于各种形状的待粘贴表面。

还需要说明的是,如前所述,工程图纸上标注的位置通常是以待粘贴表面的边或待粘贴表面上的某一特定结构为参照基准的,包括标签待粘贴位置在第一方向上与参照基准的距离和在第二方向上与参照基准的距离,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进一步的,当待粘贴表面具有直角边,且上述参照基准为待粘贴表面的两个相邻直角边时,将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第一分支101和第二分支102分别调节至与待粘贴表面上对应直角边平行,进而根据工程图纸上的数据确定待粘贴标签的位置;无论待粘贴表面为任何形状,当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时,通过调节水平仪300使得标签粘贴定位装置中水平仪300所在分支处于水平方向,另一分支处于竖直方向,进而根据工程图纸上的数据确定待粘贴标签的位置。

继续参见图1,所述测量结构200还可以包括收纳部203,所述收纳部203位于所述主体结构100的拐角外侧,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测量尺201和所述第二测量尺202设置于所述收纳部203内,所述收纳部203的侧壁上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测量尺201和所述第二测量尺202形成有第一开孔(未示出)和第二开孔(未示出),所述第一测量尺201和所述第二测量尺202的端部分别通过所述第一开孔和所述第二开孔延伸至所述收纳部203的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图1未示意出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设置于收纳部203内的结构,示例性的,收纳部203内可以分别对应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设置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分别卷绕在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上,其中,第一固定轴和第二固定轴的位置是可调的,只要能够使得第一测量尺201的可延伸方向与第一分支101的延伸方向Y相反,第二测量尺202的可延伸方向与第二分支102的延伸方向X相反即可。此外,由于图1是俯视图,因此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也未在图1中示出,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的端部分别是从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露出的,可根据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端部的确定图1中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的位置。

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便于操作,可以对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的起始刻度进行设置,使第一测量尺201的起始刻度为第一开孔与第一分支101内侧之间距离的长度,第二测量尺202的起始刻度为第二开孔与第二分支102内侧之间距离的长度,在实际测量中便无需对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的拉伸长度进行计算,仅需将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拉伸至工程图纸上对应的数值即可。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所述收纳部203可以为扇形,所述扇形的两个直线边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支101以及所述第二分支102贴合。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仅以收纳部203为扇形为例进行说明,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收纳部203还可以为其他形状,只要能够容纳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即可。

可选的,标签粘贴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一测量尺固定部401和第二测量尺固定部402,所述第一测量尺固定部401和所述第二测量尺固定部40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孔处和所述第二开孔处。

示例性的,第一测量尺固定部401和第二测量尺固定部402的结构可以为工程卷尺中的推拉固定开关结构,优选的,为便于读数,图1中的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的刻度面为面向阅读者的表面,为实现有效固定,第一测量尺固定部401和第二测量尺固定部402的推拉方向为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测量尺固定部401和第二测量尺固定部402的结构还可以为其他形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示例性的,标签粘贴定位装置中的所述可延伸结构可以为卷尺结构。此时,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拉伸后的结构如图2所示。

可选的,标签粘贴定位装置中的所述可延伸结构还可以为抽拉叠尺结构。此时,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拉伸后的结构如图3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可延伸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结构,只要具有可延伸特性即可。

图4是图1中标签粘贴定位装置水平旋转180°后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标签粘贴定位装置还包括粘贴部件103,用于将所述标签粘贴定位装置暂贴于标签待粘贴表面上。

需要说明的是,粘贴部件103位于主体结构100靠近待粘贴表面的一侧,而水平仪300位于主体结构100靠近操作者的一侧,因此如图1和图4所示,粘贴部件103和水平仪300分别设置于主体结构100相对的两个表面上。此外,只要能够实现标签粘贴定位装置与待粘贴表面暂时性连接的粘贴部件结构均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示例性的,除图4所示的L型结构外,粘贴部件103还可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条形结构,其中一个条形结构设置于第一分支101上,另一条状结构设置于第二分支102上,如图5所示。

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种标签粘贴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标签粘贴定位装置包括主体结构100和测量结构200,所述主体结构100为L型,包括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分支101和第二分支102,所述测量结构200包括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所述第一测量尺201和所述第二测量尺202均为可延伸结构,所述第一测量尺201的可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分支101的延伸方向Y相反,所述第二测量尺202的可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分支102的延伸方向X相反。且所述第一分支101的延伸方向Y上,所述第一分支101靠近主体结构100拐角处的端面上形成有第一容纳孔510,所述第一测量尺201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孔510内,所述第二分支102的延伸方向X上,所述第二分支102靠近主体结构100拐角处的端面上形成有第二容纳孔520,所述第二测量尺202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孔520内,所述第一测量尺201和所述第二测量尺202的端部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孔510和所述第二容纳孔520的外侧。

图7是图6的局部结构侧视图,对应图6虚线框中的结构,图7更为直观的示意出第一分支101端部的结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分支102端部的结构可以与第一分支101端部的结构相同,因此此处不再对第二分支102端部结构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容纳孔510和所述第二容纳孔520内分别设置有第一滑动轨道512和第二滑动轨道522,所述第一测量尺的固定轴5111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轨道512远离所述第二分支102的一端,所述第二测量尺的固定轴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轨道522远离所述第一分支101的一端,示例性的,图7示出了第一分支101的端部结构,在图7中可以清楚的看到第一测量尺的固定轴5111,并结合图6和图7确定第一测量尺固定部5111的位置。所述第一测量尺201和所述第二测量尺202的端部分别经过所述第一滑动轨道512和所述第二滑动轨道522延伸至所述第一容纳孔510和所述第二容纳孔520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滑动轨道512和所述第二滑动轨道522分别用于为所述第一测量尺201和所述第二测量尺202提供抽拉路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滑动轨道512和第二滑动轨道522的结构不限于图7所示的凹槽滑动结构,还可以是其他结构,本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仅以图7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

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标签粘贴电位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测量尺固定部610和第四测量尺固定部620,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第三测量尺固定部610设置于所述第一测量尺的固定轴5111靠近所述第二分支102的一侧。同样的,所述第四测量尺固定部620设置于所述第二测量尺的固定轴靠近所述第一分支101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测量尺固定部610和第四测量尺固定部620的结构可以为工程卷尺中的推拉固定开关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能够分别对第三测量尺和第四测量尺起到固定作用的前提下,第三测量尺固定部610和第四测量尺固定部620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第三测量尺固定部610和第四测量尺固定部620的结构进行选择。

还需要说明的是,图6中第三测量尺固定部610和第四测量尺固定部620的设置位置,能够使得第三测量尺固定部610和第四测量尺固定部620分别与第一测量尺的固定轴5111以及第二测量尺的固定轴距离最近,相对设置于其他位置处的方案,这样的设计中第三测量尺固定部610和第四测量尺固定部620分别受到的第一测量尺201回收力和第二测量尺202回收力较小,增大了第一测量尺201和第二测量尺202被稳固定位的几率。

值得注意的是,图1至图6中的标签粘贴装置均包括一种结构的测量尺,即第一测量尺和第二测量尺均为卷尺结构或均为抽拉叠尺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标签粘贴装置中的第一测量尺可以为卷尺结构,第二测量尺可以为抽拉叠尺结构,或者,第一测量尺可以为抽拉叠尺结构,第二测量尺可以为卷尺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