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65871发布日期:2018-11-07 20:31阅读:3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灾害预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警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灾害预警装置。



背景技术:

地质灾害简称地灾,以地质动力活动或地质环境异常变化为主要成因的自然灾害,在地球内动力、外动力或人为地质动力作用下,地球发生异常能量释放、物质运动、岩土体变形位移以及环境异常变化等,危害人类生命财产、生活与经济活动或破坏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环境的现象或过程,不良地质现象通常叫做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恶化地质环境,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安全,并给社会和经济建设造成损失的地质事件,地质灾害大多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岩爆、坑道突水、突泥、突瓦斯、煤层自燃、黄土湿陷、岩土膨胀、砂土液化,土地冻融、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及沼泽化、土壤盐碱化,以及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现有技术中对地质灾害如滑坡进行预警监测,在监测点设置监测台以实时预警,但是当地质灾害发生后,监测台直接被灾害损害,即使是简单的山体滑坡,也会导致监测台无法使用,需要重新制造,造成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质灾害预警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包括底座与监测台支柱,所述底座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支承台,所述底座上端面中央竖直固定设置有若干组支撑液压缸,所述支承台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承台的顶端开设有收纳口,所述支撑液压缸的活塞杆端处伸出收纳口在支承台正上方固定设置有底板,所述监测台支柱竖直固定设置于底板上端面中央,所述支承台上端面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支承台上端面两侧均竖直设置有滑动设置于滑槽内的盖板,所述盖板底端靠近监测台支柱一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套环,所述监测台支柱下端固定设置有双杆液压缸,所述双杆液压缸的两个活塞杆端处均固定设置有与固定套环位置相配合的固定杆,所述监测台支柱上在双杆液压缸上方设置有控制箱,所述监测台支柱顶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控制箱的输出端与支撑液压缸、双杆液压缸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承台与底座一体成型,所述支承台与底座均为金属制品。

优选的,所述支撑液压缸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支撑液压缸通过螺钉紧固设置于底座上。

优选的,所述盖板关于底座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盖板内部空心区域的水平总长度大于控制箱的水平长度,所述盖板顶端与支承台上端面的竖直距离大于监测台支柱顶端与支承台上端面的最小竖直距离。

优选的,所述双杆液压缸的两端活塞杆长度小于盖板的内部水平长度,所述双杆液压缸活塞杆上的固定杆设置于固定套环正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在底座上端面设置支承台,在底座上端面中央设置有支撑液压缸,在支承台的顶端开设收纳口,将支撑液压缸的活塞杆端处伸出收纳口在支承台正上方设置底板,将监测台支柱设置于底板上端面中央,在支承台上端面两侧开设滑槽,在滑槽内滑动设置盖板,在盖板底端一侧端面设置固定套环,在监测台支柱下端设置双杆液压缸,在双杆液压缸的两个活塞杆端处设置与固定套环位置相配合的固定杆,在监测台支柱上设置控制箱,在监测台支柱顶端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将控制箱的输出端与支撑液压缸、双杆液压缸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使用时在控制箱内部设置无线收发模块,即可远程控制装置整体,将装置整体置于监测点,当监测到地质灾害发生时,通过控制箱控制支撑液压缸收起,将监测台支柱整体下移,通过收纳口进入支承台内,此时太阳能电池板顶端位于盖板顶端下方,且固定杆插入盖板内侧的固定套环内,再通过双杆液压缸收起活塞杆将盖板顺着滑槽向中央收起合紧,达到防护效果,同时结构稳定,防止监测台被较轻微的地质灾害所破坏;

2、本实用新型中支承台与底座一体成型,支承台与底座均为金属制品,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支撑液压缸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支撑液压缸通过螺钉紧固设置于底座上,以达到稳定固定监测台支柱的效果,盖板关于底座中心对称设置,盖板内部空心区域的水平总长度大于控制箱的水平长度,盖板顶端与支承台上端面的竖直距离大于监测台支柱顶端与支承台上端面的最小竖直距离,防止盖板无法合紧,双杆液压缸的两端活塞杆长度小于盖板的内部水平长度,防止盖板干扰双杆液压缸的安装,双杆液压缸活塞杆上的固定杆设置于固定套环正上方,以配合嵌入固定套环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质灾害预警装置中支承台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监测台支柱;3-支承台;4-支撑液压缸;5-收纳口;6-底板;7-滑槽;8-盖板;9-固定套环;10-双杆液压缸;11-固定杆;12-控制箱;13-太阳能电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地质灾害预警装置,包括底座1与监测台支柱2,所述底座1上端面固定设置有支承台3,所述底座1上端面中央竖直固定设置有若干组支撑液压缸4,所述支承台3为空心结构,所述支承台3的顶端开设有收纳口5,所述支撑液压缸4的活塞杆端处伸出收纳口5在支承台3正上方固定设置有底板6,所述监测台支柱2竖直固定设置于底板6上端面中央,所述支承台3上端面两侧均开设有滑槽7,所述支承台3上端面两侧均竖直设置有滑动设置于滑槽7内的盖板8,所述盖板8底端靠近监测台支柱2一侧端面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套环9,所述监测台支柱2下端固定设置有双杆液压缸10,所述双杆液压缸10的两个活塞杆端处均固定设置有与固定套环9位置相配合的固定杆11,所述监测台支柱2上在双杆液压缸10上方设置有控制箱12,所述监测台支柱2顶端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13,所述控制箱12的输出端与支撑液压缸4、双杆液压缸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所述支承台3与底座1一体成型,所述支承台3与底座1均为金属制品,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液压缸4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所述支撑液压缸4通过螺钉紧固设置于底座1上,以达到稳定固定监测台支柱2的效果;所述盖板8关于底座1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盖板8内部空心区域的水平总长度大于控制箱12的水平长度,所述盖板8顶端与支承台3上端面的竖直距离大于监测台支柱2顶端与支承台3上端面的最小竖直距离,防止盖板8无法合紧;所述双杆液压缸10的两端活塞杆长度小于盖板8的内部水平长度,防止盖板8干扰双杆液压缸10的安装,所述双杆液压缸10活塞杆上的固定杆11设置于固定套环9正上方,以配合嵌入固定套环9内。

工作原理:该实用新型通过在底座1上端面设置支承台3,在底座1上端面中央设置有支撑液压缸4,在支承台3的顶端开设收纳口5,将支撑液压缸4的活塞杆端处伸出收纳口5在支承台3正上方设置底板6,将监测台支柱2设置于底板6上端面中央,在支承台3上端面两侧开设滑槽7,在滑槽7内滑动设置盖板8,在盖板8底端一侧端面设置固定套环9,在监测台支柱2下端设置双杆液压缸10,在双杆液压缸10的两个活塞杆端处设置与固定套环9位置相配合的固定杆11,在监测台支柱2上设置控制箱12,在监测台支柱2顶端设置太阳能电池板13,将控制箱12的输出端与支撑液压缸4、双杆液压缸1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使用时在控制箱12内部设置无线收发模块,即可远程控制装置整体,将装置整体置于监测点,当监测到地质灾害发生时,通过控制箱12控制支撑液压缸4收起,将监测台支柱2整体下移,通过收纳口5进入支承台3内,此时太阳能电池板13顶端位于盖板8顶端下方,且固定杆11插入盖板8内侧的固定套环9内,再通过双杆液压缸10收起活塞杆将盖板8顺着滑槽7向中央收起合紧,达到防护效果,同时结构稳定,防止监测台被较轻微的地质灾害所破坏,本实用新型中支承台3与底座1一体成型,支承台3与底座1均为金属制品,提高结构的稳定性,支撑液压缸4的数量至少为一个,支撑液压缸4通过螺钉紧固设置于底座1上,以达到稳定固定监测台支柱2的效果,盖板8关于底座1中心对称设置,盖板8内部空心区域的水平总长度大于控制箱12的水平长度,盖板8顶端与支承台3上端面的竖直距离大于监测台支柱2顶端与支承台3上端面的最小竖直距离,防止盖板8无法合紧,双杆液压缸10的两端活塞杆长度小于盖板8的内部水平长度,防止盖板8干扰双杆液压缸10的安装,双杆液压缸10活塞杆上的固定杆11设置于固定套环9正上方,以配合嵌入固定套环9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