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堆温度异常点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25243发布日期:2018-12-11 20:27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一种粮堆温度异常点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度测量装置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粮堆温度异常点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粮食储藏安全问题是一个全球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当粮堆内害虫、霉菌、微生物繁殖时,储粮内部发热点增多,储粮温度上升,粮温是检测粮食储藏状态信息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检测储粮温度的变化,可以反映储粮存储状况是否安全,因此,对储粮温度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常用的检测储粮温度的方法为接触式测温法,把测温系统安装在粮堆内,实时检测粮温变化情况,由于储粮内布设的测温传感器数量有限,该方法不能检测到距离传感器较远处温度的变化,常常导致储粮损失较大。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接触式测量粮堆内部异常温度点的电路,该电路能够较准确地检测粮堆内部任意位置出现的异常温度点,测量速度较快,测量稳定性较好,适用范围广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测量速度较快、测量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泛的粮堆温度异常点检测电路。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具有:

功率放大电路,声卡信号输入功率放大电路;

音频分配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

前置放大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音频分配电路;

带通滤波电路,该电路的输入端接前置放大电路、输出端接采集卡;

本实用新型的前置放大电路和带通滤波电路为:话筒信号输入集成电路U1A的3脚,集成电路U1A的3脚通过电阻R9接地并接电容C8的一端、接滑线变阻器RP1的一固定端并通过电阻R10接滑线变阻器RP1的滑动端,集成电路U1A的2脚接电容C10的正极并接滑线变阻器POT3的一固定端、1脚接集成电路U1B的5脚并通过电阻R4接滑线变阻器POT3的另一固定端和滑动端,集成电路U1A的正极接15V电源正极、负极接15V电源负极,滑线变阻器RP1的另一固定端通过电阻R2接电源并接电容C9的正极和电容C3的一端,电容C9的负极接地,电容C3、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的负极通过电阻R11接地,电容C4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1B的5脚接集成电路U1A的1脚和电容C5的一端、通过电阻R14接集成电路U1B的7脚、通过电阻R5和电阻R6接电容C6的正极,集成电路U1B的6脚通过电阻R13接集成电路U1B的7脚、通过电阻R12和电阻R6接电容C6的正极,电容C5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接电容C6的正极,电容C6的负极通过电阻R7接地并接电容C7的正极,电容C7的负极通过电阻R8接地、通过电阻R15接电容C11的一端和电容C12的一端并通过电阻R16接地,电容C11的另一端接采集卡并通过电阻R17接电容C12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U2的2脚,集成电路U2的3脚接地、8脚接接15V电源正极、4脚接15V电源负极、1脚接采集卡;集成电路U1A、集成电路U1B的型号为RC4558,集成电路U2的型号为LM358。

本实用新型的功率放大电路为:计算机声卡输出信号给集成电路U3的1脚,集成电路U3的1脚接电容C1的一端并通过电阻R18接地、2脚通过电阻R3接电容C2的正极并通过电阻R19接集成电路U3的4脚、3脚接电容C16的一端和电容C17的正极以及电源的负极、5脚接电源正极、4脚接音频分配电路并通过电阻R20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通过电阻R1接地,电容C14的一端接电容C15的正极并接电源,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5的负极接地,电容C2的负极接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电容C17的负极并接15V电源的负极,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3的型号为LM1875T。

本实用新型的音频分配电路为:数据采集卡的8个数字输出口分别接8组光电耦合器OC的阴极,8组光电耦合器OC的正极均通过电阻接12V电源的正极、光耦合器OC的发射极分别通过电阻接地并接达林顿驱动器的1脚~8脚,达林顿驱动器的10脚接12V电源、9脚接地、11脚~18脚分别接8组继电器线圈的一端,8组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常开触点接8组音箱、公共端接集成电路U3的4脚,8组音箱对应设置有8组采集话筒,8组采集话筒的一端分别接地、另一端分别通过采集通道接数据采集卡的8组模拟输入端;数据采集卡的型号为USB-1608FS,光电耦合器OC的型号为PC817,达林顿驱动器U4的型号为ULN2803。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粮堆温度异常点检测电路结构简单、测量速度较快、测量稳定性好、适用范围广泛,能够实现粮堆内部任意位置异常温度点的检测,避免粮食大范围的损失,因此具有检测效果好、效率高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气原理方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置放大电路和带通滤波电路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功率放大电路和音频分配电路的电子线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图1中,本实用新型一种粮堆温度异常点检测电路由声卡、功率放大电路、音频分配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带通滤波电路、采集卡连接构成。计算机声卡输出信号给功率放大电路,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音频分配电路的输入端,音频分配电路的输出接前置放大电路,前置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带通滤波电路,带通滤波电路将信号输入到采集卡进行处理。

在图2中,本实施例的前置放大电路和带通滤波电路由集成电路U1A、集成电路U1B、集成电路U2、电阻R2、电阻R4~电阻R17、滑线变阻器RP1、滑线变阻器POT3、电容C3~电容C12连接构成,集成电路U1A、集成电路U1B的型号为RC4558,集成电路U2的型号为LM358。话筒信号输入集成电路U1A的3脚,集成电路U1A的3脚通过电阻R9接地并接电容C8的一端、接滑线变阻器RP1的一固定端并通过电阻R10接滑线变阻器RP1的滑动端,集成电路U1A的2脚接电容C10的正极并接滑线变阻器POT3的一固定端、1脚接集成电路U1B的5脚并通过电阻R4接滑线变阻器POT3的另一固定端和滑动端,集成电路U1A的正极接15V电源正极、负极接15V电源负极,滑线变阻器RP1的另一固定端通过电阻R2接电源并接电容C9的正极和电容C3的一端,电容C9的负极接地,电容C3、电容C8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0的负极通过电阻R11接地,电容C4的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地,集成电路U1B的5脚接集成电路U1A的1脚和电容C5的一端、通过电阻R14接集成电路U1B的7脚、通过电阻R5和电阻R6接电容C6的正极,集成电路U1B的6脚通过电阻R13接集成电路U1B的7脚、通过电阻R12和电阻R6接电容C6的正极,电容C5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接电容C6的正极,电容C6的负极通过电阻R7接地并接电容C7的正极,电容C7的负极通过电阻R8接地、通过电阻R15接电容C11的一端和电容C12的一端并通过电阻R16接地,电容C11的另一端接采集卡并通过电阻R17接电容C12的另一端和集成电路U2的2脚,集成电路U2的3脚接地、8脚接接15V电源正极、4脚接15V电源负极、1脚接采集卡。

在图3中,本实施例的功率放大电路由集成电路U3、电容C1、电容C2、电容C13~电容C17、电阻R1、电阻R3、电阻R18~电阻R20连接构成,集成电路U3的型号为LM1875T。计算机声卡输出信号给集成电路U3的1脚,集成电路U3的1脚接电容C1的一端并通过电阻R18接地、2脚通过电阻R3接电容C2的正极并通过电阻R19接集成电路U3的4脚、3脚接电容C16的一端和电容C17的正极以及电源的负极、5脚接电源正极、4脚接音频分配电路并通过电阻R20电容C13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通过电阻R1接地,电容C14的一端接电容C15的正极并接电源,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电容C15的负极接地,电容C2的负极接地,电容C16的另一端接电容C17的负极并接15V电源的负极,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

在图3中,本实施例的音频分配电路包括数据采集卡、光电耦合器OC、电阻R、达林顿驱动器U4、继电器REL、8组音箱和8组话筒。数据采集卡的型号为USB-1608FS,光电耦合器OC的型号为PC817,达林顿驱动器U4的型号为ULN2803。数据采集卡的8个数字输出口分别接8组光电耦合器OC的阴极,8组光电耦合器OC的正极均通过电阻接12V电源的正极、光耦合器OC的发射极分别通过电阻接地并接达林顿驱动器的1脚~8脚,达林顿驱动器的10脚接12V电源、9脚接地、11脚~18脚分别接8组继电器线圈的一端,8组继电器线圈的另一端接电源、常开触点接8组音箱、公共端接集成电路U3的4脚,8组音箱对应设置有8组采集话筒,8组采集话筒的一端分别接地、另一端分别通过采集通道接数据采集卡的8组模拟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计算机声卡发出音频信号接入功率放大电路中集成电路U3的1脚,由U3的4脚将放大信号输出给音频分配电路,音频分配电路控制8组音箱依次发声,8组话筒依次采集声信号,接入前置放大电路和带通滤波电路中集成电路U1A的3脚,U1A的1脚接集成电路U1B的5脚,信号经放大和滤波后通过集成电路U2的1脚接入采集卡进行处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