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蒸发式集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08559发布日期:2018-11-20 20:22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降水观测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防蒸发式集雨器。



背景技术:

降水观测是研究流域或地区水文循环系统的动态输入项目,是水资源评估和合理开发利用最重要的基础资料之一,在工农业生产、水利开发、江河防洪和工程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集雨器是为方便收集降水所设计的收集装置,分为手工和自动式两种。因自动式价格昂贵,且需人长时间留守看护。对于高海拔偏远地区,自动式降水收集装置观测范围受限,点位布置易缺失,因此主要采样手动式收集。但现有的手动式降水收集装置由于制作简单,存在水分因蒸发流失严重、易被污染和收集固体降水(冰雹和雪)能力弱等不足和问题。

为此,本发明专利旨在提供一种用于野外收集各种不同形式降水的简易装置,可以有效降低所收集降水的蒸发损耗和污染,并可增强对雨雪冰雹的收集能力,提高收集效率,为实验室野外试验观测提供便易装置。同时,该专利操作简便,无需人员长时间留守,仅需定期取样便可,适用于高海拔偏远地区。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现有简易集雨器的防蒸发、防污染和冰雹冰雪收集能力差,尤其对于人口较少的、蒸发强的干旱半干旱及高海拔无人地区,收集完整的冰雹雨雪等降水十分困难。并且市场上的自动集雨器因价格昂贵、联网通电不便和需要维护人员现场定期维护等问题,导致现有自动式集雨器不能大规模进行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防蒸发式集雨器,螺旋冷凝管和冷却筒可有效阻止降水蒸发,从而有效提高降水收集与观测的准确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申请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架空式防蒸发集雨器,其结构包括:集雨罩,集雨罩内部设有筛网和橡胶滤水膜,集雨罩安装在冷却筒上,集雨罩底部连接蛇形管,蛇形管一端连接降水收集筒,另一端连接直角导气管,冷却筒内设有螺旋形导气管,冷却筒顶部设有导气孔,冷却筒下方连接降水收集筒,收集筒底部设有控水阀。

优选的,冷却筒内装有防冻冷却液,液面高度低于直角导气管开口。

优选的,冷却筒和降水收集筒外设有隔热层,用于隔热并减弱蒸发。

优选的,冷却筒和降水收集筒外壁设有固定支架,用于固定安装在支架上。

优选的,蛇形管和螺旋形导气管采用易于导热的金属制成,例如:铜和不锈钢,管壁厚度为1-2 mm,直径为4-6 mm,利于导热。

埋入式防蒸发集雨器,其结构包括:集雨罩,集雨罩内部设有筛网和橡胶滤水膜,集雨罩安装在冷却筒上,集雨罩底部连接蛇形管,蛇形管一端连接降水收集筒,另一端连接直角导气管,冷却筒内设有螺旋形导气管,冷却筒顶部设有导气孔,冷却筒下方连接降水收集筒,收集筒底部设有直角接头,出水管一端连接直角接头,另一端连接橡胶塞,取水时可拔出橡胶塞并连接注射器进行抽取。

优选的,冷却筒内装有防冻冷却液,液面高度低于直角导气管开口。

优选的,冷却筒和降水收集筒外设有隔热层,用于隔热和减弱蒸发。

优选的,蛇形管和螺旋形导气管采用易于导热的金属制成,例如:铜和不锈钢,管壁厚度为1-2 mm,直径为4-6 mm,利于导热。

有益效果:防蒸发式螺旋水流路径:降水收集筒中的水受热蒸发后进入螺旋形导气管,水蒸气上升至冷却筒处,装置内部的冷却水可使铜管中水蒸气凝结流回降水收集筒内,起到防止蒸发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专利可解决现有集雨器降水易蒸发和易受到外界污染的问题,并增强了对雨雪冰雹的收集能力,提高了收集效率,可为实验室野外试验观测提供便易装置。同时该集雨器具备架空和埋入两种放置方法,取水方便,两款产品均可固定取水,无须旋开桶盖倾倒取水,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同时,该专利操作简便,无需人员长时间留守,适用于高海拔偏远地区。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装置构造简单、材料方便易得,可有效减少降水蒸发和污染,增强了对雨雪冰雹的收集能力,可满足野外集雨无人值守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架空式防蒸发集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专利埋入式防蒸发集雨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集雨罩01,筛网02,橡胶滤水膜03,导气孔04,直角导气管05,蛇形管06,固定支架07,螺旋形导气管08,冷却筒09,隔热层10,降水收集筒11,控水阀12,出水管13,直角接头14,橡胶塞1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实用新型申请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实施例1

本实施事例提供了架空式防蒸发集雨器,如图1所示:其结构包括:集雨罩01,集雨罩01内部设有筛网02和橡胶滤水膜03,集雨罩01安装在冷却筒09上,集雨罩01底部连接蛇形管06,蛇形管06一端连接降水收集筒11另一端连接直角导气管05,冷却筒09内设有螺旋形导气管08,冷却筒09顶部设有导气孔04,冷却筒09下方连接降水收集筒11,收集筒11底部设有控水阀12。

材质说明:集雨罩01、冷却筒09和降水收集筒11由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制作;筛网02为不锈钢材质,孔径为1 mm×1 mm;直角导气管05为塑料材质;蛇形管06和螺旋形导气管08为金属铜制材料;固定支架07为不锈钢材质;控水阀12材质不限。

进一步地,冷却筒09内装有防冻冷却液,液面高度低于直角导气管05开口。

进一步地,冷却筒09和降水收集筒11外设有隔热层10,用于隔热并减弱蒸发。

进一步地,冷却筒09和降水收集筒11外壁设有固定支架07,用于将集雨器装置固定安装在支架上。

进一步地,蛇形管06和螺旋形导气管08采用易于导热的金属铜制成,管壁厚度为1-2 mm,直径为4-6 mm,利于导热。

实施例2

本实施事例提供架空式防蒸发集雨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1)将集雨器安装在户外支架上。

(2)降水(雨水、雪、冰雹)从集雨罩01处进入装置,通过筛网02处将阻挡大颗粒杂物进入,然后锥型漏斗将水流汇集到橡胶滤水膜03处,此时将从筛网02通过的细小杂质过滤。

(3)水流进入橡胶滤水膜03即改变流动方向进入蛇形管06,通过蛇形管流通至降水收集筒11底部。

(4)降水收集筒11内部降水蒸发时,沿着螺旋形导气管08上升,螺旋形导气管08外部灌装有防冻冷却液,水蒸气冷凝回流,减少蒸发。冷却筒09上方设有导气孔04,能够平衡装置内外气压差,使降水便于流入降水收集筒11中,同时防冻冷却液的蒸发使冷却筒09维持在低温状态。

(5)取水时筒内水体可完全从控水阀12流出。

实施例3

本实施事例提供了埋入式防蒸发集雨器,如图2所示,装置包括:

集雨罩01,集雨罩01内部设有筛网02和橡胶滤水膜03,集雨罩01安装在冷却筒09上,集雨罩01底部连接蛇形管06,蛇形管06一端连接降水收集筒11,另一端连接直角导气管05,冷却筒09内设有螺旋形导气管08,冷却筒09顶部设有导气孔04,冷却筒09下方连接降水收集筒11,收集筒11底部设有直角接头14,出水管13一端连接直角接头14,另一端连接橡胶塞15,取水时可拔出橡胶塞15并连接注射器进行抽取。

材质说明:集雨罩01、冷却筒09和降水收集筒11由高密度聚乙烯材质制作;筛网02为不锈钢材质,孔径为1 mm×1 mm;直角导气管05、直角接头14和出水管13均为塑料材质;蛇形管06和螺旋形导气管08为金属铜制材料。

进一步地,冷却筒09内装有防冻冷却液,液面高度低于直角导气管05开口。

进一步地,冷却筒09和降水收集筒11外设有隔热层10,用于隔热并减弱蒸发。

进一步地,蛇形管06和螺旋形导气管08采用易于导热的金属铜制成,管壁厚度为1-2 mm,直径为4-6 mm,利于导热。

实施例4

本实施事例提供了埋入式防蒸发集雨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1)将集雨器安放于事先在地面挖好的坑内,放置点地势应相对较高,防止地面积水漫入筒体。该型集雨器埋入地下,只露出橡胶塞15以上部分,用于收集地面降水,适用于无人居住的地区。

(2)降水(雨水、雪、冰雹)从集雨罩01处进入装置,通过筛网02处将阻挡大颗粒杂物进入,然后锥型漏斗将水流汇集到橡胶滤水膜03处,此时将从筛网02通过的细小杂质过滤。

(3)水流进入橡胶滤水膜03即改变流动方向进入蛇形管06,通过蛇形管流通至降水收集筒11底部。

(4)降水收集筒11内部降水蒸发时,沿着螺旋形导气管08上升,螺旋形导气管08外部灌装有防冻冷却液,水蒸气冷凝回流,减少蒸发。冷却筒09上方设有导气孔04, 能够平衡装置内外气压差,使降水便于流入降水收集筒11中,同时防冻冷却液的蒸发使冷却筒09维持在低温状态。

(5)取水时可打开橡胶塞15,通过注射器连接出水管13抽取水体。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