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光式毛绒样品夹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7807发布日期:2019-01-18 20:0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透光式毛绒样品夹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毛绒纤维光学检验的毛绒纤维样品夹压器具,特别是透光式毛绒样品夹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毛绒纤维布样之后的毛绒纤维光学检验工作是检验毛绒纤维质量优劣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现有辅助毛绒纤维光学检验装置的毛绒样品夹固器具结构还不够优化、完善,使用起来也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光式毛绒样品夹固装置,结构更加优化、完善,使用起来也更为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透光式毛绒样品夹固装置,包括两块透明载玻片—第一透明载玻片与第二透明载玻片,两块透光透明载玻片各自的两侧面均为相互平行且呈平矩形平面状,两块透光透明载玻片彼此通过各自一侧呈平矩形平面状的面相互压触配合;第二透明载玻片相对的两端分别固设有均平行于该两端边缘的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位于第二透明载玻片所在的平面内且其半径等于第二透明载玻片的厚度,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管周壁围成沿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座体长度方向贯穿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的第一直线段状贯通管孔,第一直线段状贯通管孔的横截面呈圆形,在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上固装着经第一直线段状贯通管孔穿过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的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管周壁局部设置有穿透管周壁且使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外周面底侧部分局部裸露在外的弧线段状孔隙,弧线段状孔隙所对应的圆弧角度大于或等于180°且小于360°,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由横截面呈圆形的圆柱状铝棒构成,圆柱状铝棒内部形成沿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杆体长度方向贯穿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的第二直线段状贯通管孔,第二直线段状贯通管孔的横截面呈圆形,在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上固装着经第二直线段状贯通管孔穿过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的可被磁化转轴,在第一透明载玻片相对的两端直线段状边缘位于第一透明载玻片顶侧面的部位分别设置着至少一对对接盲孔,在每一对接盲孔的孔口内靠近第一透明载玻片顶侧面的部位固设着无磁性主动卡挡部,在对接盲孔上活动安装着磁性柱状碰接体,磁性柱状碰接体由钕铁硼永磁体构成,在磁性柱状碰接体底端固设着被动卡挡部,磁性柱状碰接体以穿过孔口沿对接盲孔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与无磁性主动卡挡部相互滑动摩擦配合,被动卡挡部以沿对接盲孔长度方向随同磁性柱状碰接体往复移动的方式与对接盲孔的内周壁相互动摩擦配合,当被动卡挡部沿对接盲孔长度方向移动至孔口时无磁性主动卡挡部以阻挡被动卡挡部经孔口离开对接盲孔的方式与被动卡挡部相互碰触配合,磁性柱状碰接体相应被被动卡挡部卡挡以至磁性柱状碰接体底端无法朝第一透明载玻片顶侧的方向移动至对接盲孔之外,在磁性柱状碰接体顶端面完全设置成在几何形状上与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外周面底侧部分完全配合接触的圆柱面状凹陷面,圆柱面状凹陷面所在圆柱的半径与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的半径相同,圆柱面状凹陷面自身所在圆柱的长度方向与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磁性柱状碰接体顶端沿对接盲孔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和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通过磁性柱状碰接体与可被磁化转轴彼此相互吸引的磁力相对接固定配合,圆柱面状凹陷面相应与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外周面通过彼此完全的面接触相互碰接配合,第一透明载玻片和第二透明载玻片相应能通过磁性柱状碰接体与可被磁化转轴彼此相互吸引的磁力相互平行固定叠合在一起;当第二透明载玻片在第一透明载玻片上方完全压触在第一透明载玻片顶侧面上的状态围绕可被磁化转轴在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中心轴线转动时,弧线段状孔隙相应随第二透明载玻片围绕可被磁化转轴在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中心轴线转动,以至磁性柱状碰接体能无障碍地向上穿过孔口与弧线段状孔隙以和可被磁化转轴通过磁性柱状碰接体与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彼此相互吸引的磁力相对接固定配合,并且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以围绕在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中心轴线自转的方式与圆柱面状凹陷面相互滑动摩擦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可得知,本实用新型的两块透光的透明载玻片并非始终不可分离地相互铰接在一起,相互通过磁力相互固定叠合在一起,只需人工给两块透明载玻片施加反向于且大于磁力的作用力,即可将两块透明载玻片分离开来。本实用新型的简要使用方法为:先在第一透明载玻片上顶侧面上尽可能地对毛绒纤维样品进行均匀摊铺(布样),然后,将第二透明载玻片的底侧面通过柱状碰接体与可被磁化转轴彼此相互吸引的磁力压触在第一透明载玻片上顶侧面上,两块透明载玻片通过磁力吸引作用叠合在一起继而使毛绒纤维被牢固地夹固在两块透明载玻片之间,旨在达到通过磁力使两块透明载玻片夹固的实现已被均匀被摊铺的毛绒纤维样品的目的,最后,通过已知的光学鉴定技术手段对两块透明载玻片夹固在其中的均匀摊铺的毛绒纤维样品进行光学鉴定工作,以评定毛绒纤维样品的质量等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优化、完善,使用起来也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在非工作状态时(磁性柱状碰接体还未和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通过磁性柱状碰接体与可被磁化转轴彼此相互吸引的磁力相对接固定在一起之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总体在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磁性柱状碰接体已和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通过磁性柱状碰接体与可被磁化转轴彼此相互吸引的磁力相对接固定在一起之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总体在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磁性柱状碰接体已和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通过磁性柱状碰接体与可被磁化转轴彼此相互吸引的磁力相对接固定在一起且第二透明载玻片一端围绕一可被磁化转轴翻转而与第一透明载玻片一端相分离之时)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透光式毛绒样品夹固装置,如图1至图3 所示,包括两块透明载玻片—第一透明载玻片4与第二透明载玻片11,两块透光透明载玻片各自的两侧面均为相互平行且呈平矩形平面状,两块透光透明载玻片彼此通过各自一侧呈平矩形平面状的面相互压触配合;第二透明载玻片11相对的两端分别固设有均平行于该两端边缘的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3,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3位于第二透明载玻片11所在的平面内且其半径等于第二透明载玻片11的厚度,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3管周壁围成沿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3座体长度方向贯穿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3的第一直线段状贯通管孔,第一直线段状贯通管孔的横截面呈圆形,在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3上固装着经第一直线段状贯通管孔穿过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3的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1,圆管状无磁性承托座3管周壁局部设置有穿透管周壁且使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1外周面底侧部分局部裸露在外的弧线段状孔隙10,弧线段状孔隙10所对应的圆弧角度大于或等于180°且小于360°,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1由横截面呈圆形的圆柱状铝棒构成,圆柱状铝棒内部形成沿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1杆体长度方向贯穿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1的第二直线段状贯通管孔,第二直线段状贯通管孔的横截面呈圆形,在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1上固装着经第二直线段状贯通管孔穿过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1的可被磁化转轴2,在第一透明载玻片4相对的两端直线段状边缘位于第一透明载玻片4顶侧面的部位分别设置着至少一对对接盲孔8,在每一对接盲孔8的孔口内靠近第一透明载玻片4顶侧面的部位固设着无磁性主动卡挡部9,在对接盲孔8上活动安装着磁性柱状碰接体6,磁性柱状碰接体6由钕铁硼永磁体构成,在磁性柱状碰接体6底端固设着被动卡挡部5,磁性柱状碰接体6以穿过孔口沿对接盲孔8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与无磁性主动卡挡部9相互滑动摩擦配合,被动卡挡部5以沿对接盲孔8长度方向随同磁性柱状碰接体6往复移动的方式与对接盲孔8的内周壁相互动摩擦配合,当被动卡挡部5沿对接盲孔8长度方向移动至孔口时无磁性主动卡挡部9以阻挡被动卡挡部5经孔口离开对接盲孔8的方式与被动卡挡部5相互碰触配合,磁性柱状碰接体6相应被被动卡挡部5卡挡以至磁性柱状碰接体6底端无法朝第一透明载玻片4顶侧的方向移动至对接盲孔8之外,在磁性柱状碰接体6顶端面完全设置成在几何形状上与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1外周面底侧部分完全配合接触的圆柱面状凹陷面7,圆柱面状凹陷面7所在圆柱的半径与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1的半径相同,圆柱面状凹陷面7自身所在圆柱的长度方向与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1长度方向相互平行,磁性柱状碰接体6顶端沿对接盲孔8长度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和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1通过磁性柱状碰接体6与可被磁化转轴2彼此相互吸引的磁力相对接固定配合,圆柱面状凹陷面7相应与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1外周面通过彼此完全的面接触相互碰接配合,第一透明载玻片4和第二透明载玻片11相应能通过磁性柱状碰接体6与可被磁化转轴2彼此相互吸引的磁力相互平行固定叠合在一起;当第二透明载玻片11在第一透明载玻片4上方完全压触在第一透明载玻片4顶侧面上的状态围绕可被磁化转轴2在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中心轴线转动时,弧线段状孔隙10相应随第二透明载玻片11围绕可被磁化转轴2在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中心轴线转动,以至磁性柱状碰接体6能无障碍地向上穿过孔口与弧线段状孔隙10以和可被磁化转轴2通过磁性柱状碰接体6与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1彼此相互吸引的磁力相对接固定配合,并且圆管状无磁性金属芯杆1以围绕在自身长度方向上的中心轴线自转的方式与圆柱面状凹陷面7相互滑动摩擦配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