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可靠高稳定超声流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3242发布日期:2018-12-28 19:2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可靠高稳定超声流量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声波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可靠高稳定超声流量传感器。



背景技术:

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持续高速发展和不断深入,在电子技术、网络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化应用的深入,各种先进的流量计技术广泛应用于超声计量基表的设计和使用中,超声波仪表的发展势头迅猛,为实现民用能源的计量、控制、监测和管理,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而开发出为超声波仪表配套的超声流量传感器。

现有的超声流量传感器在使用中在多采用压电陶瓷芯片发射面通过粘接胶与外壳粘接在一起,粘接处仅仅采用胶层进行连接,连接的强度受到限制,粘接处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出现开胶的状况,进而导致影响敏感元件的正常工作,导致输出信号不稳定或者无信号。

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高可靠高稳定超声流量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高可靠高稳定超声流量传感器,可以通过弹性外套减少外在作用力对内壳的影响,可以卡扣和卡槽的配合使用增加连接处的连接强度,有效避免了连接处因局部开胶而影响内部元件的使用,通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可靠高稳定超声流量传感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面中部和下壳体的上端面中部设有相对应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压电陶瓷元件,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有胶层,所述胶层的厚度不超过一毫米,所述上壳体的下端面边缘设有卡扣,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面边缘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和卡扣配合安装,所述上壳体的上端设有接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扣的数量不少于三个,所述卡扣在上壳体的下端面边缘呈圆形阵列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槽的数量和卡扣的数量相等,所述卡槽和卡扣一一对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的内部设有和接线相对应的通孔,所述接线和通孔配合安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外侧均设有弹性外套,所述弹性外套的厚度不超过两毫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通过弹性外套减少外在作用力对内壳的影响,可以卡扣和卡槽的配合使用增加连接处的连接强度,有效避免了连接处因局部开胶而影响内部元件的使用,挺高了传感器的可靠性和信号输出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卡扣、4卡槽、5接线、6胶层、7压电陶瓷元件、8安装槽、9弹性外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可靠高稳定超声流量传感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的下端面中部和下壳体2的上端面中部设有相对应的安装槽8,安装槽8内设有压电陶瓷元件7,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有胶层6,胶层6的厚度不超过一毫米,上壳体1的下端面边缘设有卡扣3,卡扣3的数量不少于三个,卡扣3在上壳体1的下端面边缘呈圆形阵列分布,下壳体2的上端面边缘设有卡槽4,卡槽4的数量和卡扣3的数量相等,卡槽4和卡扣3一一对应,卡槽4和卡扣3配合安装,上壳体1的上端设有接线5,上壳体1的内部设有和接线5相对应的通孔,接线5和通孔配合安装,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外侧均设有弹性外套9,弹性外套9的厚度不超过两毫米,上壳体1和下壳体2对内部敏感元件起到保护作用,卡扣3和卡槽4的配合使用增加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元件局部开胶影响内部敏感元件的正常使用,接线5连接外在线路,弹性外套9对上壳体1和下壳体2受到的外在作用力进行缓冲,有效减少了连接处可能发生开胶的可能性。

在使用时:上壳体1和下壳体2对内部敏感元件起到保护作用,卡扣3和卡槽4的配合使用增加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元件局部开胶影响内部敏感元件的正常使用,接线5连接外在线路,弹性外套9对上壳体1和下壳体2受到的外在作用力进行缓冲,有效减少了连接处可能发生开胶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弹性外套9减少外在作用力对内壳的影响,可以卡扣3和卡槽4的配合使用增加连接处的连接强度,有效避免了连接处因局部开胶而影响内部元件的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