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声波硬度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69886发布日期:2019-05-03 19:11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声波硬度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硬度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声波硬度计。



背景技术:

金属硬度值是表示金属材料抵抗硬物体压入其表面的能力,它是金属材料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一般硬度越高,其耐磨性越好,现有的硬度计包括超声波硬度计和布氏硬度计等许多种类。

目前,市面上的超声波硬度包括有探测杆、与探测杆连接的硬度计主体和包裹在硬度计主体外且呈圆筒状的固定套。其中硬度计主体可伸缩设置在固定套内。探测杆主要是用于放置在金属表面上的,而硬度计主体与探测杆连接,能够对探测杆所执行的动作进行信号转换,并输送至处理器进行硬度测量,因此在测量金属硬度时,需要人工握住固定套,以将硬度计主体的探测杆挤压在金属表面上。

然而,由于固定套呈圆筒状,且硬度计主体可伸缩设置在固定套内,当在测量金属硬度时,硬度计主体在固定套内运行时会与固定套的内壁产生多次接触或碰撞从而产生摩擦,从而大大影响了硬度测量的精确度,而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常用的做法就是将固定套的内壁光滑设置,但是这样会增加设计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超声波硬度计,能够有效避免了硬度计主体在固定套内运行时与固定套的内壁产生接触或碰撞从而产生摩擦的现象发现,大大提高了硬度测量的精确度,也降低了设计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超声波硬度计,包括:硬度计主体,呈圆柱状;探测杆,呈圆柱状,可伸缩设置在硬度计主体的一侧端;固定套,呈圆柱状,其中固定套内设有第一通孔,硬度计主体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第一金属支撑片,呈圆形状,设置在固定套的第一通孔内的一端,其中硬度计主体设置在第一金属支撑片中;其中,第一通孔的内径比硬度计主体的外径大,第一金属支撑片包括设置在固定套的第一通孔内的一端且呈环形状的第一环形金属片、设置在第一环形金属片内且呈环形状的第二环形金属片以及将第一环形金属片和第二环形金属片连接的第一金属连接片,其中硬度计主体设置在第二环形金属片中。

其中,固定套的外壁中设有环形卡槽,第一金属连接片包括呈弧形状的第一弧形连接片、呈弧形状的第二弧形连接片和呈弧形状的第三弧形连接片,其中第一弧形连接片的一端与第一环形金属片连接,第一弧形连接片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金属片连接,第二弧形连接片的一端与第一环形金属片连接,第二弧形连接片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金属片连接,第三弧形连接片的一端与第一环形金属片连接,第三弧形连接片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金属片连接。

其中,第一弧形连接片、第二弧形连接片和第三弧形连接片依次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环绕设置,且第一环形金属片、第一弧形连接片、第二弧形连接片、第三弧形连接片和第二环形金属片一体成型。

其中,固定套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且呈圆形状的第一凹槽,第一环形金属片设置在第一凹槽中,且第一凹槽的内径比第一通孔的内径大,第一环形金属片的外径等于第一凹槽的内径,以使得第一环形金属片设置在第一凹槽内,且卡置在第一通孔外。

其中,固定套的第一凹槽靠近第一通孔的一端内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环形金属片设有与多个第一安装孔对应的多个第二安装孔,以使得第一螺钉穿设在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中以将第一环形金属片固定设置在第一凹槽内。

其中,还包括:第二金属支撑片,呈圆形状,设置在固定套的第一通孔内的另一端,其中硬度计主体设置在第二金属支撑片中;其中,第二金属支撑片包括设置在固定套的第一通孔内的另一端且呈环形状的第三环形金属片、设置在第三环形金属片内且呈环形状的第四环形金属片以及将第三环形金属片和第四环形金属片连接的第二金属连接片,其中硬度计主体设置在第四环形金属片中。

其中,第二金属连接片包括呈弧形状的第四弧形连接片、呈弧形状的第五弧形连接片和呈弧形状的第六弧形连接片,其中第四弧形连接片的一端与第三环形金属片连接,第四弧形连接片的另一端与第四环形金属片连接,第五弧形连接片的一端与第三环形金属片连接,第五弧形连接片的另一端与第四环形金属片连接,第六弧形连接片的一端与第三环形金属片连接,第六弧形连接片的另一端与第四环形金属片连接。

其中,第四弧形连接片、第五弧形连接片和第六弧形连接片依次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环绕设置,且第三环形金属片、第四弧形连接片、第五弧形连接片、第六弧形连接片和第四环形金属片一体成型;其中,固定套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且呈圆形状的第二凹槽,第三环形金属片设置在第二凹槽中,且第二凹槽的内径比第一通孔的内径大,第三环形金属片的外径等于第二凹槽的内径,以使得第三环形金属片设置在第二凹槽内,且卡置在第一通孔外。

其中,固定套的第二凹槽靠近第一通孔的一端内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第三环形金属片设有与多个第三安装孔对应的多个第四安装孔,以使得第二螺钉穿设在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中以将第三环形金属片固定设置在第二凹槽内。

其中,还包括:第一保护盖,螺纹连接在固定套的一端,其中第一保护盖远离固定套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凸出部,第一凸出部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二通孔,且硬度计主体穿设在第二通孔中;第二保护盖,螺纹连接在固定套的另一端,其中第二保护盖远离第一保护盖的一端设有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设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三通孔,且硬度计主体穿设在第三通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超声波硬度计包括:硬度计主体,呈圆柱状;探测杆,呈圆柱状,可伸缩设置在硬度计主体的一侧端;固定套,呈圆柱状,其中固定套内设有第一通孔,硬度计主体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第一金属支撑片,呈圆形状,设置在固定套的第一通孔内的一端,其中硬度计主体设置在第一金属支撑片中;其中,第一通孔的内径比硬度计主体的外径大,第一金属支撑片包括设置在固定套的第一通孔内的一端且呈环形状的第一环形金属片、设置在第一环形金属片内且呈环形状的第二环形金属片以及将第一环形金属片和第二环形金属片连接的第一金属连接片,其中硬度计主体设置在第二环形金属片中。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能够有效避免了硬度计主体在固定套内运行时会与固定套的内壁产生多次接触或碰撞从而产生摩擦的现象出现,使得硬度计主体在固定套内运行时不会与固定套的内壁产生接触或碰撞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硬度测量的精确度,同时也不需要将固定套的内壁光滑设置,有效降低了设计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超声波硬度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超声波硬度计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超声波硬度计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超声波硬度计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超声波硬度计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超声波硬度计的第五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6,该超声波硬度计包括探测杆10、硬度计主体11、固定套12、第一金属支撑片13和第二金属支撑片14。

硬度计主体11呈圆柱状。

探测杆10呈圆柱状,其中探测杆10可伸缩设置在硬度计主体11 的一侧端。应理解,探测杆10和硬度计主体11的连接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一一赘述。

固定套12呈圆柱状,其中硬度计主体11可伸缩设置在固定套12 内。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套12的外壁中设有环形卡槽120,可通过手握在环形卡槽120中,以增加握紧力度。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套12内设有第一通孔121,硬度计主体11设置在第一通孔121内。

第一金属支撑片13呈圆形状,其中第一金属支撑片13设置在固定套12的第一通孔121内的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硬度计主体11设置在第一金属支撑片13中。具体地,第一金属支撑片13设有第一卡置孔,硬度计主体11固定在第一卡置孔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121的内径比硬度计主体11的外径大,使得硬度计主体11在固定套12内运行时不会与固定套12的内壁产生接触或碰撞,从而减少摩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支撑片13包括设置在固定套12的第一通孔121内的一端且呈环形状的第一环形金属片131、设置在第一环形金属片131内且呈环形状的第二环形金属片132以及将第一环形金属片 131和第二环形金属片132连接的第一金属连接片,其中硬度计主体11 设置在第二环形金属片132中。具体地,第二环形金属片132设有第一卡置孔,硬度计主体11固定在第二环形金属片132的第一卡置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连接片包括呈弧形状的第一弧形连接片 133、呈弧形状的第二弧形连接片134和呈弧形状的第三弧形连接片135。具体地,第一弧形连接片133的一端与第一环形金属片131连接,第一弧形连接片133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金属片132连接,第二弧形连接片 134的一端与第一环形金属片131连接,第二弧形连接片134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金属片132连接,第三弧形连接片135的一端与第一环形金属片131连接,第三弧形连接片135的另一端与第二环形金属片132连接。进一步地,第一弧形连接片133与第一环形金属片131形成第一弧形通孔,第一弧形连接片133与第二环形金属片132形成第二弧形通孔;第二弧形连接片134与第一环形金属片131形成第三弧形通孔,第二弧形连接片134与第二环形金属片132形成第四弧形通孔;第三弧形连接片135与第一环形金属片131形成第五弧形通孔,第三弧形连接片135 与第二环形金属片132形成第六弧形通孔。

应理解,第二环形金属片132主要是用于将硬度计主体11设置在固定套12的第一通孔121的中心处,这样硬度计主体11不会与固定套 12的内壁接触或碰撞,这样固定套12的内壁就不需设置呈光滑设置,大大降低设计成本。而由于第一弧形连接片133、第二弧形连接片134 和第三弧形连接片135呈弧形状设置,因此第一环形金属片131和第二环形金属片132之间存在弹力,使得硬度计主体11运行时,第二环形金属片132可对硬度计主体11产生缓冲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金属片131、第一弧形连接片133、第二弧形连接片134、第三弧形连接片135和第二环形金属片132一体成型。

优选地,第一弧形连接片133、第二弧形连接片134和第三弧形连接片135依次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环绕设置,这样能够增加第一环形金属片131和第二环形金属片132之间的缓冲力。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套12的一端设有与第一通孔121连通且呈圆形状的第一凹槽122,第一环形金属片131设置在第一凹槽122中。

进一步的,第一凹槽122的内径比第一通孔121的内径大,第一环形金属片131的外径等于第一凹槽122的内径,以使得第一环形金属片 131设置在第一凹槽122内,且卡置在第一通孔121外。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套12的第一凹槽122靠近第一通孔121的一端内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23,第一环形金属片131设有与多个第一安装孔123对应的多个第二安装孔136,以使得第一螺钉穿设在第一安装孔123和第二安装孔136中以将第一环形金属片131固定设置在第一凹槽122内。

第二金属支撑片14呈圆形状,其中第二金属支撑片14设置在固定套12的第一通孔121内的另一端,在本实施例中,硬度计主体11设置在第二金属支撑片14中。具体地,第二金属支撑片14设有第二卡置孔,硬度计主体11固定在第二卡置孔中。

应理解,第一金属支撑片13和第二金属支撑片14对称设置在固定套12的第一通孔121的两端,而硬度计主体11分别与第一金属支撑片 13和第二金属支撑片14固定连接,能够进一步保证硬度计主体11处于固定套12的第一通孔121的中心处。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支撑片14包括设置在固定套12的第一通孔121内的另一端且呈环形状的第三环形金属片141、设置在第三环形金属片141内且呈环形状的第四环形金属片142以及将第三环形金属片 141和第四环形金属片142连接的第二金属连接片,其中硬度计主体11 设置在第四环形金属片142中。具体地,第四环形金属片142设有第二卡置孔,硬度计主体11固定在第四环形金属片142的第二卡置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金属连接片包括呈弧形状的第四弧形连接片 143、呈弧形状的第五弧形连接片144和呈弧形状的第六弧形连接片145。具体地,第四弧形连接片143的一端与第三环形金属片141连接,第四弧形连接片143的另一端与第四环形金属片142连接,第五弧形连接片 144的一端与第三环形金属片141连接,第五弧形连接片144的另一端与第四环形金属片142连接,第六弧形连接片145的一端与第三环形金属片141连接,第六弧形连接片145的另一端与第四环形金属片142连接。进一步的,第四弧形连接片143与第三环形金属片141形成第七弧形通孔,第四弧形连接片143与第四环形金属片142形成第八弧形通孔;第五弧形连接片144与第三环形金属片141形成第九弧形通孔,第五弧形连接片144与第四环形金属片142形成第十弧形通孔;第六弧形连接片145与第三环形金属片141形成第十一弧形通孔,第六弧形连接片145 与第四环形金属片142形成第十二弧形通孔。优选地,第一弧形通孔和第七弧形通孔对称设置,第二弧形通孔和第八弧形通孔对称设置,第三弧形通孔和第九弧形通孔对称设置,第四弧形通孔和第十弧形通孔对称设置,第五弧形通孔和第十一弧形通孔对称设置,第六弧形通孔和第十二弧形通孔对称设置。

应理解,第四环形金属片142主要是用于将硬度计主体11设置在固定套12的第一通孔121的中心处,这样硬度计主体11不会与固定套 12的内壁接触或碰撞,这样固定套12的内壁就不需设置呈光滑设置,大大降低设计成本。而由于第四弧形连接片143、第五弧形连接片144 和第六弧形连接片145呈弧形状设置,因此第三环形金属片141和第四环形金属片142之间存在弹力,使得硬度计主体11运行时,第四环形金属片142可对硬度计主体11产生缓冲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环形金属片141、第四弧形连接片143、第五弧形连接片144和第六弧形连接片145和第四环形金属片142一体成型。

优选地,第四弧形连接片143、第五弧形连接片144和第六弧形连接片145依次按顺时针或逆时针环绕设置,这样能够增加第三环形金属片141和第四环形金属片142之间的缓冲力。应理解,本实施例通过第二环形金属片132和第四环形金属片142双重对硬度计主体11产生缓冲作用,效果更佳。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套12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一通孔121连通且呈圆形状的第二凹槽,第三环形金属片141设置在第二凹槽中。

进一步的,第二凹槽的内径比第一通孔121的内径大,第三环形金属片141的外径等于第二凹槽的内径,以使得第三环形金属片141设置在第二凹槽内,且卡置在第一通孔121外。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套12的第二凹槽靠近第一通孔121的一端内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第三环形金属片141设有与多个第三安装孔对应的多个第四安装孔146,以使得第二螺钉穿设在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146中以将第三环形金属片141固定设置在第二凹槽内。

第一保护盖124螺纹连接在固定套12的一端,其中第一保护盖124 远离固定套1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凸出部1241,第一凸出部1241设有与第一通孔121连通的第二通孔,且硬度计主体11穿设在第二通孔中。应理解,第二通孔的内径略大于硬度计主体11的外径。

第二保护盖125螺纹连接在固定套12的另一端,其中第二保护盖 125远离第一保护盖124的一端设有第二凸出部,第二凸出部设有与第一通孔121连通的第三通孔,且硬度计主体11穿设在第三通孔中。应理解,第三通孔的内径略大于硬度计主体11的外径。

应理解,固定套12、第一保护盖124和第二保护盖125均由金属材料构成,硬度大。进一步的,定套12、第一保护盖124和第二保护盖 125均由铝合金材料构成。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超声波硬度计包括:硬度计主体,呈圆柱状;探测杆,呈圆柱状,可伸缩设置在硬度计主体的一侧端;固定套,呈圆柱状,其中固定套内设有第一通孔,硬度计主体设置在第一通孔内;第一金属支撑片,呈圆形状,设置在固定套的第一通孔内的一端,其中硬度计主体设置在第一金属支撑片中;其中,第一通孔的内径比硬度计主体的外径大,第一金属支撑片包括设置在固定套的第一通孔内的一端且呈环形状的第一环形金属片、设置在第一环形金属片内且呈环形状的第二环形金属片以及将第一环形金属片和第二环形金属片连接的第一金属连接片,其中硬度计主体设置在第二环形金属片中。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能够有效避免了硬度计主体在固定套内运行时会与固定套的内壁产生多次接触或碰撞从而产生摩擦的现象出现,使得硬度计主体在固定套内运行时不会与固定套的内壁产生接触或碰撞现象,从而大大提高了硬度测量的精确度,同时也不需要将固定套的内壁光滑设置,有效降低了设计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