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装置及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3949发布日期:2018-11-30 19:00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打点装置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生产效率,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柔性电路板)软板测试时,会采用整版测试治具来进行测试,自动对不良品进行打点标记。

传统打点装置中,驱动机构带动打点笔运动以使得打点笔与FPC软板接触,从而在FPC软板上进行打点标记,但是,由于打点笔的笔尖与FPC软板多次产生撞击,因此造成打点笔的笔尖易损坏,从而使得打点笔的使用寿命较低;此外,打点笔不打点时,打点笔的笔头暴露在空气中,因此打点笔容易干,可能会造成不良品没有被标记上,若不良品流入客户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打点装置中打点笔的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打点装置,包括:打点机构和密封机构;其中,所述打点机构包括第一驱动器、弹性件和打点笔;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打点笔通过所述弹性件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打点笔往复运动;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件和柔性环;所述密封件上设置有凹槽,所述柔性环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打点笔插设在所述凹槽内时,所述柔性环的内环壁与所述打点笔的侧壁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柔性环上,所述盖板上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打点笔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柔性环同轴,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柔性环的外径。

进一步地,所述打点机构还包括摄像头、控制器和光源,所述摄像头和所述光源均安装于所述打点笔旁,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摄像头反馈的影像信息判断打点笔是否完成打点。

进一步地,所述打点机构还包括第一安装板、调节板组件和第一连接板;其中,所述调节板组件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于所述调节板组件下端,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驱动器通过所述弹性件相连接;所述打点笔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板,且所述第一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连接板带动所述打点笔打点。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组件包括调节部和安装部;其中,所述调节部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多个调节部安装位;所述安装部与所述调节部相连,所述第一驱动器设置在所述安装部上。

进一步地,所述打点机构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和滑轨;所述光源和所述滑轨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通过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弹簧和等高螺丝;其中,所述等高螺丝与所述第二连接板相连,所述弹簧和所述固定块均套装于所述等高螺丝上,且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等高螺丝的头部之间,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固定块背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所述固定块能够在所述等高螺丝上滑动,所述打点笔的一端与固定块的底部接触,所述打点笔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拖链槽、第二驱动器和第二安装板;其中,所述第二驱动器和所述拖链槽均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驱动器上,所述第二驱动器用于带动所述打点机构沿水平方向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拖链支架;所述拖链支架包括主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主体呈平板状,所述主体的一端与第一延伸部垂直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延伸部垂直相连接;所述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沿相反的方向延伸。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打点装置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可以适用于各种FPC软板的整版测试;当需要对不良品进行打点标记时,第一驱动器与打点笔通过弹性件相连接,弹性件在打点笔与第一驱动器之间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降低打点笔与FPC软板之间的撞击,提高了打点笔的使用寿命。

打点完成后,打点机构会移动到密封机构处,打点笔插入密封机构的凹槽中,柔性环套在打点笔的笔杆上。由于密封件与打点笔之间通过柔性环密封,柔性环使得密封件与打点笔之间没有间隙,空气流动性降低,密封性好,进而保护打点笔,防止打点笔笔尖变干,进一步提高了打点笔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测试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打点装置中打点笔的使用寿命较短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内安装有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打点装置。

所述测试系统与上述打点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点装置的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点装置的轴测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点装置中密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点装置中密封机构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点装置中密封机构的俯视图。

图中:1-驱动机构;101-拖链槽;102-第二驱动器;103-第二安装板;2-打点机构;201-第一驱动器;202-弹性件;203-打点笔;204-摄像头;205-第一安装板;206-调节部;207-安装部;208第一连接板;209-第二连接板;210-滑轨;211-固定块;212-弹簧;213等高螺丝;214-光源;215-拖链支架;3-密封机构;301-密封件;302柔性环;303-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打点装置,包括打点机构2和密封机构3。其中,打点机构2包括第一驱动器201、弹性件202和打点笔203;第一驱动器201与打点笔203通过弹性件202相连接,第一驱动器201用于驱动打点笔203往复运动。密封机构3包括密封件301和柔性环302;密封件301上设置有凹槽,柔性环302设置在凹槽内,打点笔203插设在凹槽内时,柔性环302的内环壁与打点笔203的侧壁接触。

当第一驱动器201带动打点笔203打点时,弹性件202可以对打点笔203产生缓冲力,防止打点笔203笔尖折断等损害打点笔203情况发生,从而提高打点笔203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301由硬性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或者硬质塑料等,密封件301的顶部截面为圆角矩形,如图5所示,密封件301的一侧设置有凹槽(图5中凹槽位于左侧),另一侧为安装位(图5中安装位于右侧),用于安装固定于其他结构(例如测试系统的机壳)上;凹槽的开口为圆形,凹槽的槽体为圆柱体或者由开口处至底部直径逐渐减小的圆台状,凹槽的轴线与打点笔203的轴线平行,打点笔203沿轴向移动以插入凹槽中,凹槽的开口处直径大于打点笔203的笔尖部分直径,等于或者略大于打点笔203笔杆处直径,柔性环302的内径略小于打点笔203笔杆处直径。

由于密封件301形状规则并由硬质材料制成,因此不易变形,且由于凹槽的开口为圆孔且凹槽的轴线与打点笔203的轴线平行,因此凹槽的位置更易于进行精确定位,从而使得打点笔203的笔头精确插入凹槽中,以对打点笔203的笔头进行密封。

具体地,第一驱动器201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使用气缸或电缸;弹性件202不做具体的限定,可以采用材质为高碳钢的弹簧或者硅锰,铬矾,铬锰合金钢的制成的弹簧等;密封件301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块状、柱状等;柔性环302的材质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硅胶、乳胶、橡胶等;密封机构3的位置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去放置。

打点笔203打点完成后,自动移动到密封件301处,打点笔203自动插入密封件301上的凹槽内,且打点笔203穿过柔性环302,打点笔203通过柔性环302密封,没有间隙,空气流动性降低,密封性好,防止笔尖变干,从而进一步提高打点笔203的使用寿命。

其中,可选地,当打点机构2直向下打点时,也就是说,打点笔203的移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时,打点笔203向下移动以打点,向上移动以回到初始位置准备进行下次打点。此时,密封机构3中凹槽的开口向上,且密封机构3顶部所处水平面位于打点笔203处于初始位置时笔尖所处水平面的下方。当打点机构2完成打点后,打点笔203移动到密封机构3上方,打点笔203向下移动并插入凹槽中。

当打点机构2水平横向打点时,也就是说,打点笔203的移动方向为水平方向时,举例来说,打点笔203水平向左移动以打点,水平向右移动以回到初始位置准备进行下次打点。此时,密封机构3可以设置在与打点机构2同一水平面相应的位置,凹槽的开口朝向打点笔203方向。当打点机构2完成打点后,打点笔203移动到密封机构3的凹槽的开口相对处,打点笔203插入凹槽中。

当然,密封机构3的设置位置不仅限于此,也可以为其他合理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密封机构3还包括盖板303。盖板303设置在密封件301上,盖板303上设置有用于供打点笔203穿过的通孔,通孔与柔性环302同轴,且通孔的直径小于柔性环302的外径,盖板303用于固定柔性环302,盖板303盖合在柔性环302上方,防止打点笔203在离开凹槽时把柔性环302带出。

进一步地,在密封件301的顶部设置有容置槽,容置槽的外环直径大于凹槽的直径。柔性环302设置于容置槽中,盖板303盖合于容置槽的顶部开口处。如此设置,柔性环302位于容置槽中,且位于盖板303下方,容置槽的底部避免柔性环302向下移动,盖板303避免柔性环302向上移动,从而对柔性环302在轴向进行限位。

其中,可选地,盖板303的形状可以为方形或者圆形,盖板303可以通过螺丝固定在密封件301上,或者通过粘性较强胶水粘合在密封件301上。当然,盖板303与密封件301之间的连接方式不仅限于此,还可为其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打点机构2还包括摄像头204、控制器和光源214;摄像头204和光源214均安装于打点笔203旁,摄像头204与控制器相连接,控制器根据所述摄像头204反馈的影像信息判断打点笔203是否完成打点。

摄像头204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使用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摄像头或者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摄像头。控制器内输入的程序为现有技术中的程序,当摄像头204把拍摄的影像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检测是否完成打点,若未打点标记上,则控制器发出指令,再次进行打点,或者发出警报以提醒操作人员。对应地,控制器与打点机构2连接,以控制打点机构2再次进行打点操作;或者控制器与警报机构连接,警报机构包括蜂鸣器,控制器可控制蜂鸣器发出蜂鸣声。

当打点机构2工作时,光源214亮起并照射向FPC软板方向,光源214用于照明,以方便摄像头204更为清晰地记录影像信息,以提高辨认打点标记的准确率。

其中,可选地,此光源214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使用LED灯(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或者CCFL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冷阴极荧光灯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打点机构2还包括第一安装板205、调节板组件和第一连接板208;其中,调节板组件安装在第一安装板205上,第一驱动器201设置于调节板组件下端,第一连接板208与第一驱动器201通过弹性件202相连接;打点笔203打点笔203设置有笔尖的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板208,第一驱动器201驱动第一连接板208带动打点笔203打点。

在该实施例中,调节板组件包括调节部206和安装部207;其中,调节部206与第一安装板205可拆卸连接,第一安装板205上设置有多个调节部安装位,安装部207与调节部206相连,第一驱动器201设置在安装部207上。

由于调节部206与第一安装板205可拆卸连接,因此,可通过改变调节部206在第一安装板205上的安装位置来改变调节部206的高度,从而适配不同型号的打点笔203。在图2所示方向上,在第一安装板205上由上至下设置多个调节部安装位,当打点笔203伸出第一连接板208的长度较长时,可以将调节部206安装在较为靠上的调节部安装位上;当打点笔203伸出第一连接板208的长度较短时,可以将调节部206安装在较为靠下的调节部安装位上。举例来说,若调节部206与第一安装板205通过螺栓连接,调节部安装位可以为螺纹孔。调节部206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调节板或者调节块;安装部207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安装块或者安装板。

进一步地,光源214和摄像头204均安装于第一安装板205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打点机构2还包括第二连接板209和滑轨210。滑轨210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05上,第二连接板209与第一安装板205通过滑轨210滑动连接,第二连接板209与第一连接板208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打点笔203的笔杆与第一连接板208固定连接,在打点笔203没有墨水后,将笔芯从打点笔203中取出进行更换。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打点笔203与第一连接板208可拆卸连接,具体地,第一连接板208上设置有过孔,打点笔203的笔尖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板208的过孔,为防止打点笔203从过孔掉下,可以在打点笔203上设置套筒,套筒的直径大于过孔的直径;或者过孔为锥形孔,其上端的直径大于下端的直径,且过孔下端的直径大于打点笔203的笔头部分的直径,小于打点笔203的笔杆部分的直径,从而与打点笔203的笔头匹配,以将打点笔203的笔头伸出过孔的底部,且防止打点笔203的笔杆穿过过孔。

打点笔203的另一端抵在固定组件上,固定组件安装于第二连接板209上,具体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块211、弹簧212和等高螺丝213;其中,等高螺丝213与第二连接板209相连,弹簧212和固定块211均套装于等高螺丝213上,且位于第二连接板209和等高螺丝213的头部之间,弹簧212位于固定块211背离第二连接板209的一侧,固定块211能够在等高螺丝213上滑动,打点笔203的一端与固定块211的底部接触,打点笔20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连接板208;弹簧212通过固定块211对打点笔203产生压力,以使得打点笔203的笔头一端始终穿过第一连接板208上的过孔,且便于更换打点笔203.

具体地,弹簧212设置在固定块211背离第二连接板209的一侧,等高螺丝213穿过弹簧212和固定块211设置第二连接板209上,此时弹簧212处于压缩的状态,弹簧212会对固定块211有弹力作用,固定块211会对打点笔203产生向下的压力,固定打点笔203;当需要更换打点笔203时,稍用力抬起固定块211,同时作用力会通过固定块211传给弹簧212,此时弹簧212会处于进一步压缩状态,此时固定块211与打点笔203之间会产生缝隙,同时可以把打点笔203从第一连接板208上拔出,更换打点笔203。

此外,由于弹簧212具有弹性,因此可以适配不同长度的打点笔203。

当打点笔203打点时,第一驱动器201驱动第一连接板208、第二连接板209与固定组件带动打点笔203打点,第二连接板209通过滑轨210向下滑动,此时弹簧212处于最终压缩状态,等高螺丝213的螺丝帽会卡住弹簧212,防止弹簧212脱落,由于弹簧212不再进一步压缩,因此固定块211推动打点笔203向下移动,以进行打点操作。

为了进一步对打点笔203的位置进行限定,在固定块211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的开口与过孔相对。打点笔203的一端伸入固定块211的限位槽中,从而防止打点笔203出现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打点装置还包括驱动机构1;驱动机构1包括拖链槽101、第二驱动器102和第二安装板103;其中,第二驱动器102和拖链槽101均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03上,第一安装板205设置在第二驱动器102上,第二驱动器102用于带动打点机构2沿水平方向运动,第二驱动器102,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使用电缸或者气缸。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安装板205上设置有拖链支架215;拖链支架215包括主体、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主体呈平板状,主体的一端与第一延伸部垂直相连,另一端与第二延伸部垂直相连接;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沿相反的方向延伸。

拖链槽101、拖链支架215用于放置电线,例如,第一驱动器201、第二驱动器102、光源214,摄像头204的电线可以设置在拖链槽101和拖链支架215上;具体地,电线设置在拖链内,拖链设置在拖链槽101和拖链支架215上,当打点装置工作时,会带动电线随之一起运动,固定不动的电线可以放置在拖链槽101内,运动的电线可以设置在拖链支架215上,同时把电线设置在拖链内,保护电线不易磨损。

综上,本打点装置中,第二驱动器102带动打点机构2打点,打点机构2打点完成后,打点笔203插在密封机构3内。

当打点笔203竖直向下打点时,驱动机构1上的第二驱动器102可以带动打点机构2实现水平运动,第一驱动器201可以带动打点笔203打点,第一驱动器201下端安装有弹性件202,可以用一个较合适的力去打点。摄像头204会将打点情况通过将影像信息传输给控制器,打点无误后,控制器给出下一指令,继续打点。打点完成后,打点机构2自动移动到密封机构3处,插入打点笔203。

在本实施例中,同时还提供了一种测试系统,包括上述打点装置。测试系统用于对FPC软板进行检测,打点装置用于对检测到的不良的FPC软板进行打点标记。

进一步地,测试系统还可包括上料装置等其他设备。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测试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打点装置,因而具有打点装置具有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