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测量安全距离的折叠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18986发布日期:2019-02-10 22:36阅读:751来源:国知局
可以测量安全距离的折叠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围栏安全距离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可以测量安全距离的折叠尺。



背景技术:

针对带电设备或其他危险设备安装围栏时,围栏距离该带电设备或其他危险设备之间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因此,安装围栏时,工程师需要测量该安全距离,以判断围栏的安装是否符合标准,一般的做法是,工程师采用现有的尺子在预定的安全距离内判断尺子是否接触到危险点,若未接触到危险点,则判断围栏的安装符合安全标准,若接触到危险点,则说明该围栏安装不符合安全标准。

上述检测方式虽然能达到判断围栏安装是否合理的目的,但是,并没有真正做到将围栏的安全标准应用到实际测量中。



技术实现要素:

如何将围栏的安全标准应用到实际测量中,本申请提供一种可以测量安全距离的折叠尺,该折叠尺包括多段折叠本体,多段折叠本体之间可折叠连接,且多段折叠本体上标定有围栏安全标准的ISO标准测量刻度或/和ANSI标准测量刻度。

一种实施例中,多段折叠本体中,其中一部分折叠本体上标定有ISO标准测量刻度,另一端部分折叠本体上标定有ANSI标准测量刻度。

一种实施例中,标定有ISO标准测量刻度的折叠本体和标定有ANSI标准测量刻度的折叠本体分别涂覆有不同的颜色。

一种实施例中,折叠本体上标定的ISO标准测量刻度和ANSI标准测量刻度分别从对应折叠本体的自由端由小到大进行标定。

一种实施例中,折叠本体标定有测量刻度的一边为水平边,另一边呈阶梯状,阶梯状随着标定的测量刻度的变大逐渐变宽。

一种实施例中,阶梯状的各阶梯宽度分别标定有与测量刻度所对应的标准间隙尺寸。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折叠尺,由于将围栏安全标准的ISO标准测量刻度和ANSI标准测量刻度标定在多段折叠本体上,这样,工程师利用本申请的折叠尺测量围栏与危险点之间的安全距离时,可以将围栏的安全标准直接应用到实际测量中,另外,折叠本体之间可折叠连接,因此,本例的折叠尺不仅含有围栏安全标准技术,同时还方便了携带。

附图说明

图1为折叠尺为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折叠尺为伸展状态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标定有ISO标准测量刻度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标定有ANSI标准测量刻度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围栏的安全标准设计于折叠尺上,使工程师在判断围栏安装是否符合标准时,能将围栏的安全标准技术直接应用到实际测量中。

本例提供的可以测量安全距离的折叠尺,其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伸展状态示意图如图2所示,包括多段折叠本体1,多段折叠本体1之间可折叠连接,且多段折叠本体上标定有围栏安全标准的ISO标准测量刻度或/和ANSI标准测量刻度,即根据实际需要,可在折叠尺的折叠本体1上仅设置ISO标准测量刻度,或仅设置ANSI标准测量刻度,或者设置两个标准的测量刻度。

优选的,本例中的折叠尺设计了ISO标准和ANSI标准两种标准的测量刻度,其中,ISO标准具体为ISO13849标准,ANSI标准具体为ANSIB11标准,具体的,在多段折叠本体1中,其中一部分折叠本体1上标定有ISO标准测量刻度,如图3所示,另一部分折叠本体1上标定有ANSI标准测量刻度,如图4所示,这样,工程师在判断围栏的安装是否符合标准时,可根据不同的标准选择相应的标准测量刻度进行相应的安全距离测量。

另外,为了区分多段折叠本体1中ISO标准和ANSI标准两种标准类型,本例中,标定有ISO标准测量刻度的折叠本体1和标定有ANSI标准测量刻度的折叠本体1分别涂覆有不同的颜色,如,标定有ISO标准测量刻度的折叠本体1涂覆有红色,而标定有ANSI标准测量刻度的折叠本体1涂覆有黄色,这样,工程师在实用使用折叠尺时,可根据颜色的不同快速的识别相应的标准测量刻度。

由于本例的折叠尺设计了两种测量标准,其中,折叠本体1上标定的ISO标准测量刻度和ANSI标准测量刻度分别从对应折叠本体1的自由端由小到大进行标定。

其中,折叠本体1标定有测量刻度的一边为水平边,另一边呈阶梯状,该阶梯状随着标定的测量刻度的变大逐渐变宽,折叠本体1的局部放大图请参考图2。

进一步,由于安全距离的远近其所对应的围栏间隙尺寸不同,安全距离越远,其所对应的围栏间隙尺寸越大,为此,本例针对阶梯状的各阶梯宽度分别标定有与测量刻度所对应的标准间隙尺寸,这样,利用折叠尺对围栏的安全距离进行测量时,同时还能通过阶梯状的各阶梯宽度对围栏的标准间隙进行测量。

通过本例的折叠尺,能将围栏的安全标准直接应用到实际测量中,且在携带的过程中,通过折叠,所占空间小,方便携带。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