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硫分析仪优化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8967发布日期:2019-02-12 21:20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碳硫分析仪优化管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硫分析仪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硫分析仪优化管路。



背景技术:

碳硫分析仪是通过红外吸收法测量样品中碳、硫元素含量的仪器。主要过程是将样品在高频炉中和纯氧环境下中进行燃烧,使样品中的碳和硫分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由氧气为载体,导入检测部分加以测定,从而确定碳、硫在样品中的含量。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号为“ZL201720002619.5”公开了“一种红外碳硫分析仪”,其申请日为2017年1月3日,公开日为2017年8月8日,该红外碳硫分析仪,包括外壳、高频感应加热炉、电子称、托盘、燃烧室、控制开关、反应气体收集管、第一红外检测池、显示器、计时器、摄像头、第二红外检测池、温度传感器和氧气填充罐,所述的外壳底端设有支撑腿,外壳底端内部设有高频感应加热炉,高频感应加热炉上方设有燃烧室,外壳外壁设有电子称氧气填充罐通过输气管与燃烧室连通,燃烧室顶端与反应气体收集管连通,反应气体收集管出口端分别与第一红外检测池和第二红外检测池连通,第一红外检测池和第二红外检测池内部都设有摄像头。本实用新型避免外界气体对检测分析结果的影响,避免多种气体一起分析引起误差,保证精准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于推广。

但在现有的碳硫分析仪实际使用过程中,碳硫分析仪反应气体处理管路还存在如下问题:一、碳硫分析仪在测量碳硫前,都需要将样品进行充分燃烧,而充分燃烧后,除了生成CO2、SO2气体外,样品中的金属元素等也会生成相应的氧化物粉尘,若不将粉尘过滤,则粉尘就会严重污染管道和分析池,导致仪器敏感度下降或造成分析池失效;二、燃烧后的样品中也可能会有水蒸气的存在,而SO2极易溶于水,若在混合气体进入分析池之前未被干燥,则SO2的测量精度则会受到严重影响;三、现有的碳硫分析池在使用过程中,燃烧后的气体会同时进入碳分析池和硫分析池,而在实际测量有机碳时,硫是不用测量的,并且硫分析池的长度长,气体停留时间长,若长期在未使用状态下将具有腐蚀性气体的混合气体通入硫分析池,则硫分析池将受严重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碳硫分析仪优化管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对待测气体进行降温除湿和清灰,并通过设置电磁阀的方式限制气流,效果显著,大大提高检测数据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碳硫分析仪优化管路,包括燃烧部件、碳分析池和硫分析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清灰装置、降温除湿装置和切换阀,所述清灰装置进气口连接于所述燃烧部件的出气口,所述降温除湿装置进气口连接于所述清灰装置的出气口,所述碳分析池和所述硫分析池通过三向接头并联连接于所述降温除湿装置的出气口,所述切换阀设置于所述硫分析池的气路前端。

所述清灰装置包括一个可拆卸玻璃棉架,所述玻璃棉架与所述清灰装置插接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环,所述玻璃棉架内的玻璃棉可拆卸更换。

所述降温除湿装置包括一个干燥管和一个蛇形冷凝管,所述蛇形冷凝管下端连接所述干燥管出气口,所述蛇形冷凝管进水口通入循环冷却水,所述干燥管内设置有无水高氯酸镁。

所述切换阀为电磁阀,用于控制气体是否通入硫分析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清灰装置、降温除湿装置和切换阀,所述清灰装置进气口连接于所述燃烧部件的出气口,在燃烧部件中产生的混合气体可以在清灰装置中去除固体杂质;所述降温除湿装置进气口连接于所述清灰装置的出气口,经过固体杂质去除后的混合气体能够进一步去除其中的水蒸气,逐一去除杂质能避免后续设备被杂质影响,从而保证仪器正常使用;所述碳分析池和所述硫分析池通过三向接头并联连接于所述降温除湿装置的出气口,所述切换阀设置于所述硫分析池的气路前端在硫分析池前端设置一个电磁阀,能够在不使用硫分析池时避免气体通入。

(2)本实用新型,所述清灰装置包括一个可拆卸玻璃棉架,所述玻璃棉架与所述清灰装置插接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环,所述玻璃棉架内的玻璃棉可拆卸更换,将玻璃棉架和玻璃棉设置为可拆卸的方式,能够在仪器长期使用后避免管路被固体杂质堵塞,同时,拆卸方式简单,安装完成后的清灰装置密封性能也能够得到保证。

(3)本实用新型,所述降温除湿装置包括一个干燥管和一个蛇形冷凝管,所述蛇形冷凝管下端连接所述干燥管出气口,所述蛇形冷凝管进水口通入循环冷却水,所述干燥管内设置有无水高氯酸镁,混合气体进入干燥管后,一部分水蒸气会被干燥剂吸收,而另一部分水蒸气随着混合气体进入蛇形冷凝管后冷却为液态,并回流至干燥管,使得混合气体进一步干燥。

附图说明

图1为碳硫分析仪优化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清灰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降温除湿装置结构示意图;

其中,1、燃烧部件,2、碳分析池,3、硫分析池,4、清灰装置,401、玻璃棉架,402、密封环,5、降温除湿装置,501、干燥管,502、蛇形冷凝管,6、切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碳硫分析仪优化管路,包括燃烧部件1、碳分析池2和硫分析池3,还包括清灰装置4、降温除湿装置5和切换阀6,所述清灰装置4进气口连接于所述燃烧部件1的出气口,所述降温除湿装置5进气口连接于所述清灰装置4的出气口,所述碳分析池2和所述硫分析池3通过三向接头并联连接于所述降温除湿装置5的出气口,所述切换阀6设置于所述硫分析池3的气路前端。

本实施例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结构简单,在燃烧部件和碳硫分析池之间设置清灰装置和降温除湿装置,能够将待测混合气体中的固体杂质和水蒸气的含量大幅减少,使待测混合气体的测量结果更可靠;在所述硫分析池前设置一个切换阀,能够在仪器只检测碳时控制混合气体不通入硫分析池,防止硫分析池在未使用的情况下被腐蚀。

实施例2

参见图1和图2,一种碳硫分析仪优化管路,包括燃烧部件1、碳分析池2和硫分析池3,,还包括清灰装置4、降温除湿装置5和切换阀6,所述清灰装置4进气口连接于所述燃烧部件1的出气口,所述降温除湿装置5进气口连接于所述清灰装置4的出气口,所述碳分析池2和所述硫分析池3通过三向接头并联连接于所述降温除湿装置5的出气口,所述切换阀6设置于所述硫分析池3的气路前端。

所述清灰装置4包括一个可拆卸玻璃棉架401,所述玻璃棉架401与所述清灰装置4插接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环402,所述玻璃棉架401内的玻璃棉可拆卸更换。

本实施例为一较佳实施方式,将所述清灰装置设置为可拆卸的方式,能够在仪器经过长期使用后,将清灰装置的玻璃棉取出,并换上新的玻璃棉,从而提高清灰装置的使用寿命,同时,玻璃棉架与清灰装置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环,使得清灰装置的密封性得到保证,从而不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实施例3

参见图1和图3,一种碳硫分析仪优化管路,包括燃烧部件1、碳分析池2和硫分析池3,还包括清灰装置4、降温除湿装置5和切换阀6,所述清灰装置4进气口连接于所述燃烧部件1的出气口,所述降温除湿装置5进气口连接于所述清灰装置4的出气口,所述碳分析池2和所述硫分析池3通过三向接头并联连接于所述降温除湿装置5的出气口,所述切换阀6设置于所述硫分析池3的气路前端。

所述清灰装置4包括一个可拆卸玻璃棉架401,所述玻璃棉架401与所述清灰装置4插接开口处设置有密封环402,所述玻璃棉架401内的玻璃棉可拆卸更换。

所述降温除湿装置5包括一个干燥管501和一个蛇形冷凝管502,所述蛇形冷凝管502下端连接所述干燥管501出气口,所述蛇形冷凝管502进水口通入循环冷却水,所述干燥管501内设置有无水高氯酸镁。

所述切换阀6为电磁阀,用于控制气体是否通入硫分析池3。

本实施例为最佳实施方式,燃烧部件释放出的混合气体在通过清灰装置时,其中的固体杂质被去除,而清灰装置的出气口连接着冷却除湿装置,冷却除湿装置由干燥管和蛇形冷凝管依次连接组成,混合气体在通过干燥管时,在干燥剂无水高氯酸镁的作用下,一部分的水蒸气被吸收而CO2和SO2不会被吸收,当混合气体继续通入蛇形冷凝管后,余下的水蒸气基本都能液化并回流至干燥管,从而使通过降温除尘装置的混合气体能够在保持常温和干燥的状态下通入碳硫分析池,大大提高了检测精度,进入分析池的酸性气体也不会因为溶于液化的水而对分析池造成严重的腐蚀;由于切换阀为电磁阀,因此整个管路的密闭性不会受到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