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测斜仪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0573发布日期:2019-03-27 09:5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测斜仪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系统,具体是一种全自动测斜仪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监测作为一种基坑安全的判别手段,已逐渐越来越多的得到重视,而测斜监测以其可以测量不同深度的桩体(土体)位移,判断开挖过程中,围护结构及周边土体是否失稳现象,被广泛应用在深基坑监测中。目前深基坑测斜仪监测中主要采用人工测量,这种方式存在人力成本高,效率低,人为误差大,连续测量难度大等缺点,已逐渐不能满足现代信息化施工的监测需求,因而基坑围护结构测斜仪自动化监测技术显得日益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测斜仪监测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自动测斜仪监测系统,包括测斜仪探头部分、线缆自动收放系统部分和无线数据采集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斜仪探头部分包括测斜专用杆、测斜传感系统;所述线缆自动收放系统部分包括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变速箱控制系统和电缆导轨装置;所述无线数据采集系统部分包括现场数据采集分析处理和数据上报模块,线缆自动收放系统部分分别连接测斜仪探头部分和无线数据采集部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电机正反转控制装置、电机调速装置、电机过压过流保护装置,所述电缆导轨装置用于梳理电缆,便于收放控制,同时可防止电缆在收放过程中卡住或打结等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缆收放系统,实现测斜仪探头在测斜管中的稳步上下提升,且带有误差修正功能,提升测量精度,利用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可实现远程维护,减少人工成本,同时数据同步到云平台,可实时在线查看数据,实现实时监测、预警,本实用新型能显著减少人工测量的成本,提高监测频率,提升测量精度,且投入小,便于操作使用,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自动测斜仪监测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其中,1-测斜仪探头;2-线缆自动收放系统;3-无线数据采集系统;4-包括测斜专用杆;5-测斜传感系统;6-伺服电机控制系统;7-变速箱控制系统;8-电缆导轨装置;9-现场数据采集分析处理部分;10-数据上报模块;11-电机正反转控制装置;12-电机调速装置;13-电机过压过流保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全自动测斜仪监测系统,包括测斜仪探头部分1、线缆自动收放系统部分2和无线数据采集部分3,所述测斜仪探头部分1包括测斜专用杆4、测斜传感系统5;所述线缆自动收放系统部分2包括伺服电机控制系统6、变速箱控制系统7和电缆导轨装置8;所述无线数据采集系统部分3包括现场数据采集分析处理9和数据上报模块10。伺服电机控制系统包括电机正反转控制装置、电机调速装置、电机过压过流保护装置,所述电缆导轨装置用于梳理电缆,便于收放控制,同时可防止电缆在收放过程中卡住或打结等情况,无线数据采集系统可现场操作,亦可远程配置控制,便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测斜仪探头部分的测量精度高,导轮装置利于在测斜管中上下提升,减少测斜杆卡住现象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采集系统控制线缆自动收放系统,定点控制测斜仪的传动位置,测斜仪到预设位置后,由采集系统采集当前点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得到结果值显示前段并通过网络上报给云平台服务器。

所述全自动测斜仪监测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1) 预设置相关测点位置信息,上报云平台的IP地址,采样周期,系统时间等;

2) 根据预设信息进行采样,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上报指定云平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