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循环过程中产气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9546发布日期:2019-02-19 18:3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循环过程中产气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循环过程中产气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成功实现了商业化,但随着人们对电子移动便携式设备轻便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电池的性能及轻便要求也随之提高。软包装锂离子电池由于其自身特有的质量轻、可薄形化和任意形状化等优点,在市场上被越来越多的客户采用;而由于气体产生导致的电池厚度膨胀是目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主要的失效方式之一,也成为客户投诉的主要焦点;锂离子电池内部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在一些极端使用的条件下(如过充电超过4.2V、过放电低于3.0V、高温长期存储等)会产生电化学和化学反应,生成气体,产气严重影响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及安全性能,因此会破坏电池内部材料,降低其电池容量的实际发挥及寿命,此外气体的不断积累会导致电池内部压力急剧增加而不断膨胀,最终产生安全隐患,所以需要有保护电路对电池的使用条件进行设定;为了弄清楚电池在不同应用和滥用条件下的产气原因,亟需一种实验设备,用于收集电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便于气体进行分析。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循环过程中产气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循环过程中产气检测装置,包括正极机构和负极机构;正极机构包括第一容置体、第一密封盖、第一导柱和正极极片,负极机构包括第二容置体、第二密封盖、第二导柱、负极极片、第三导柱和锂箔,

第一容置体内设有第一腔室,第一密封盖安装在第一腔室开口处,第一腔室内包括第一容液区和第一容气区;

第二容置体内设有第二腔室,第二密封盖安装在第二腔室开口处,第二腔室内包括第二容液区和第二容气区;

第一容液区和第二容液区相连通,第一容液区和第二容液区容置有电解液,第一容气区和第二容气区通过电解液隔开;

第一导柱第一端位于第一容液区中,正极极片固定在第一导柱第一端,第一导柱第二端穿过第一密封盖定位在第一容置体外部;

第二导柱第一端位于第二容液区中,负极极片固定在第二导柱第一端,第二导柱第二端穿过第二密封盖定位在第二容置体外部;

第三导柱第一端位于第二容液区中,锂箔固定在第三导柱第一端,第三导柱第二端穿过第二密封盖定位在第二容置体外部;

第一容置体位于第一容气区位置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中固定有第一密封塞;

第二容置体位于第二容气区位置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中固定有第二密封塞。

优选地,第一容置体和第二容置体一体成型。

优选地,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涂覆有活性物质的一侧相对设置。

优选地,第一密封盖与第一容置体螺接。

优选地,第二密封盖与第二容置体螺接。

优选地,第一密封盖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中安装有第一空心螺纹柱,第一导柱中部定位在第一空心螺纹柱中。

优选地,第二密封盖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中安装有第二空心螺纹柱,第二导柱中部定位在第二空心螺纹柱中。

优选地,第二密封盖上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中安装有第三空心螺纹柱,第三导柱中部定位在第三空心螺纹柱中。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出的电池循环过程中产气检测装置,由正极机构和负极机构组成实验电池,所述实验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极机构和负极机构分别产生气体,正极机构产生的气体进入第一容气区,负极机构产生的气体进入第二容气区,从而正负极机构产生的气体隔开,通过微型注射器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收集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从而实现分别对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进行研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循环过程中产气检测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循环过程中产气检测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循环过程中产气检测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循环过程中产气检测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池循环过程中产气检测装置,包括一U型管,U型管两端分别安装元器件,将U型管两端分别称为正极机构和负极机构,形成一块实验电池,U型管内部用于容置电解液和实验电池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U型管中部容置电解液后,U型管两端还剩余有一定空间,这两端的空间分别第一容气区和第二容气区,第一容气区用于容置正极机构产生的气体,第二容气区用于容置负极机构产生的气体,第一容气区和第二容气区被电解液隔开;

正极机构还包括第一密封盖11、第一导柱12和正极极片13,第一密封盖11安装在U型管一端用于密封第一容气区,第一导柱12第一端定位在电解液中,第一导柱12第二端穿过第一密封盖11定位在U型管外部,正极极片13固定在第一导柱12第一端并浸没在电解液中;U型管位于第一容气区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14,第一通孔14中安装有第一密封塞,当需要抽取第一容气区内的气体时,可采用微型注射器穿过第一密封塞抽取第一容气区内的气体;

负极机构还包括第二密封盖21、第二导柱22、负极极片23、第三导柱24和锂箔25,第二密封盖21安装在U型管另一端用于密封第二容气区,第二导柱22第一端和第三导柱24第一端定位在电解液中,第二导柱22第二端和第三导柱24第二端穿过第一密封盖11定位在U型管外部,负极极片23固定在第二导柱22第一端并浸没在电解液中,锂箔25固定在第二导柱22第一端并浸没在电解液中,锂箔25和第三导柱24形成参比电极;U型管位于第二容气区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26,第二通孔26中安装有第二密封塞,当需要抽取第二容气区内的气体时,可采用微型注射器穿过第二密封塞抽取第二容气区内的气体。

在本实施例中,所提出的电池循环过程中产气检测装置,在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盖11和第二密封盖21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第一密封盖11和第二密封盖21与U型管两端螺接,并且第一密封盖11和第二密封盖21与U型管之间均设有橡胶圈,以提高密封性能;第一密封塞和第二密封塞采用橡胶材料制成,第一导柱12、第二导柱22和第三导柱24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正极极片13和负极极片23上均涂覆有活性物质,正极极片13和负极极片23涂覆有活性物质的一侧相对设置,由于正极极片13和负极极片23具有较远的距离,正极极片13和负极极片23之间不需要设置隔膜。

在第一导柱12与第一密封盖11的连接方式上,第一密封盖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中安装有第一空心螺纹柱15,第一空心螺纹柱15外周壁形成有螺纹与第一密封盖11螺接,第一导柱12中部定位在第一空心螺纹柱15中。

在第二导柱22与第二密封盖21的连接方式上,第二密封盖2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中安装有第二空心螺纹柱27,第二空心螺纹柱27外周壁形成有螺纹与第二密封盖21螺接,第二导柱22中部定位在第二空心螺纹柱27中。

在第三导柱24与第二密封盖21的连接方式上,第二密封盖21上设有第三安装孔,第三安装孔中安装有第三空心螺纹柱28,第三空心螺纹柱28外周壁形成有螺纹与第二密封盖21螺接,第三导柱24中部定位在第三空心螺纹柱28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