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站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9747发布日期:2019-01-02 22:29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站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测量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全站仪。



背景技术:

全站仪,即全站型电子测距仪,是一种集光、机、电为一体的高技术测量仪器,是集水平角、垂直角、距离、高差测量功能于一体的测绘仪器系统;与光学经纬仪比较电子经纬仪将光学度盘换为光电扫描度盘,将人工光学测微读数代之以自动记录和显示读数,使测角操作简单化,且可避免读数误差的产生;因其一次安置仪器就可完成该测站上全部测量工作,所以称之为全站仪;广泛用于地上大型建筑和地下隧道施工等精密工程测量或变形监测领域。

但是现有技术中全站仪的使用环境通常为施工工地或地下隧道,全站仪的检测目镜裸露在外,当全站仪不使用放置在一边时,粉尘较大的情况下容易造成目镜被粉尘遮盖,或容易因不慎触及目镜而导致目镜的损坏,从而影响检测,因此现有的全站仪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全站仪,避免检测目镜裸露在外,造成目镜被粉尘遮盖,或容易因不慎触及目镜而导致目镜的损坏灯问题,对目镜起到防护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站仪,包括仪器主体,所述仪器主体包括提手、目镜装置与支撑装置,所述提手连接于所述支撑装置的上部,所述支撑装置支撑所述目镜装置;所述目镜装置包括目镜座与防护组件,所述目镜座的前侧壁的中部安装有目镜,所述防护组件安装于所述目镜的前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手连接在支撑装置的上部,便于提起全站仪;支撑装置对目镜装置起支撑作用;目镜安装于目镜座前侧壁,防护组件安装在目镜前侧对目镜起到防护作用,当在施工工地或地下隧道使用全站仪进行检测时,避免裸露在外的检测目镜被粉尘遮盖,或容易因不慎触及目镜而导致目镜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组件包括固定环与防护盖;所述目镜座的前侧壁位于所述目镜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环,所述防护盖通过配合结构固定于所述固定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固定于目镜的外侧,而防护盖通过配合结构与固定环相互固定,由此使防护盖可被牢固地固定在目镜前侧对目镜进行防护;同时由配合结构可使防护盖便于被取下,从而使防护盖的打开和盖合均便于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配合结构包括外螺纹与内螺纹;所述固定环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外螺纹,所述防护盖的内侧壁与所述外螺纹对应处形成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环外侧壁的外螺纹与防护盖内侧壁的内螺纹相互配合,使固定环与防护盖的连接结构更合理,同时只需转动防护盖即可实现内螺纹与外螺纹的连接与分离,使防护盖与固定环的连接与分离更易于实现,从而使对目镜的防护以及便捷地取下防护盖以使用目镜的操作更容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盖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提手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结构连接防护盖与提手,使防护盖可始终保持与提手的连接,避免防护盖取下后被随意放置而导致遗失,使防护盖的安装结构更合理、更人性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结构包括环形套、连接绳与套筒,所述提手右侧的底部固定有套筒,所述防护盖的右侧壁形成有环形套,所述连接绳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环形套与所述套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绳的两端分别连接于防护盖的右侧壁环形套和提手右侧底部的套筒上,达到将防护盖与提手连接的目的;套筒位于提手右侧的底部,使防护盖打开后可由连接绳连接并悬挂在提手的右侧,避免影响目镜的检测;环形套位于防护盖的右侧壁,对应于位于右侧的套筒,使整体结构更合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绳对应所述套筒的一端连接有定位套,所述定位套套接于所述套筒;所述连接绳与所述定位套均为橡胶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绳与套筒对应的一端连接有定位套,通过定位套实现与套筒的套接,使连接绳与提手的连接结构简单实用又便于取下;连接绳与定位套均为橡胶材质,使防护盖与提手弹性连接,具有一定的拉伸范围;也使取下定位套的操作更便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套筒的侧壁下部固定有限位板,所述定位套的侧壁下部与所述限位板对应处形成有凹槽,所述限位板卡接于所述凹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套由套筒的侧壁下部固定的限位板进行限位,避免定位套轻易从套筒上被取下,导致防护盖的掉落;限位板卡接于定位套的侧壁下部形成的凹槽中,从而使整体结构更合理美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环靠近目镜的内侧壁下部均匀固定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通过靠近目镜的内侧壁下部固定的加强筋加强结构的稳定性,使固定环固定防护盖的结构更稳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护盖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截面为半圆形的若干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防护盖的侧壁上周向均匀分布的凸起实现增大摩擦的功能,当转动防护盖时,凸起可增加人手与防护盖之间的摩擦,便于握住并转动防护盖,实现固定或打开防护盖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座与支撑座,所述底座位于所述目镜座的底部,所述支撑座沿竖直方向固定于所述底座的左右两端,相对的支撑座之间形成空腔;所述目镜座位于空腔的上部,且转动连接于相对的所述支撑座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底座对整体结构起支撑作用,支撑座分别固定于目镜座的两侧,且支撑座之间形成空腔,从而为容置目镜座提供空间,并对目镜座起支撑作用;目镜座转动连接于支撑座之间,使目镜座可转动以调节目镜的观测角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防护组件安装在目镜座前侧壁的目镜的前侧,对目镜起到防护作用,当在施工工地或地下隧道使用全站仪进行检测时,避免裸露在外的检测目镜被粉尘遮盖,或容易因不慎触及目镜而导致目镜的损坏;

2.通过连接绳实现防护盖与提手的连接,且连接绳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环形套和套筒上,实现简单合理的连接结构;套筒位于提手右侧的底部,使防护盖打开后可由连接绳连接并悬挂在提手的右侧,避免影响目镜的检测;环形套位于防护盖的右侧壁,对应于位于右侧的套筒,使整体结构更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局部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防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定位套与套筒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仪器主体;2、提手;3、目镜装置;4、支撑装置;41、底座;42、支撑座;43、空腔;5、目镜座;51、目镜;6、防护组件;7、固定环;71、加强筋;8、防护盖;81、凸起;9、配合结构;91、外螺纹;92、内螺纹;10、连接结构;11、环形套;12、连接绳;121、定位套;122、凹槽;13、套筒;131、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全站仪,如图1所示,包括仪器主体1,仪器主体1包括提手2、目镜装置3与支撑装置4,提手2连接于支撑装置4的上部,支撑装置4支撑目镜装置3;目镜装置3包括目镜座5与防护组件6,目镜座5的前侧壁的中部安装有目镜51,防护组件6安装于目镜51的前侧。

如图1所示,支撑装置4包括底座41与支撑座42,底座41位于目镜座5的底部,通过底座41起到基础的支撑作用;支撑座42沿竖直方向固定于底座41的左右两端,相对的支撑座42之间形成空腔43,为目镜座5的安装提供空间;目镜座5位于空腔43的上部,且转动连接于相对的支撑座42之间,使目镜座5可相对支撑座42发生转动,由此使目镜51的观察方向可调节。

如图1、2所示,防护组件6包括固定环7与防护盖8;目镜座5的前侧壁且位于目镜51的外侧安装有固定环7,防护盖8通过配合结构9固定于固定环7上。

如图2、3所示,配合结构9包括外螺纹91与内螺纹92,固定环7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外螺纹91,防护盖8的内侧壁与固定环7的外螺纹91对应处形成有内螺纹92,外螺纹91与内螺纹92相配合;转动防护盖8使内螺纹92与固定环7的外螺纹91配合连接即可实现防护盖8的固定,由此可使防护盖8对目镜51起到防护作用。

如图1、3所示,固定环7靠近目镜51的内侧壁下部均匀固定有四个加强筋71,通过加强筋71提高固定环7的结构强度,使固定环7固定防护盖8的结构更稳固。

如图2所示,防护盖8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分布有截面为半圆形的若干凸起81,当转动防护盖8时,由凸起81可增加人手与防护盖8之间的摩擦,便于握住并转动防护盖8,实现固定或打开防护盖8的操作。

如图1所示,防护盖8通过连接结构10与所述提手2连接。

如图4、5所示,连接结构10包括环形套11、连接绳12与套筒13,所述提手2右侧的底部固定有套筒13,所述防护盖8的右侧壁形成有环形套11;所述连接绳12一端连接于所述环形套11,另一端连接于套筒13,由此将连接绳12固定于提手2的右侧位置,当防护盖8取下时,可由连接绳12连接于提手的右侧,不影响目镜51的检测同时也可避免防护盖8随处放置而遗失。

如图5所示,连接绳12对应套筒13的一端连接有定位套121,定位套121套接于套筒13,使连接绳12可固定于提手2上,同时只需拉下定位套121,又可便于从提手2上取下连接绳12;套筒13的侧壁下部固定有限位板131,定位套121的侧壁下部与所述限位板131对应处形成有凹槽122,所述限位板131卡接于所述凹槽122中,使整体结构更合理;连接绳12与所述定位套121均为橡胶材质,使防护盖8与提手2弹性连接,具有一定的拉伸范围,同时也使取下定位套121的操作更便于实现。

本实施例的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当不使用全站仪时,防护盖8固定于固定环7上,对目镜51起防护作用;需要使用目镜时,首先握住防护盖8并转动,使固定环7的外螺纹91与防护盖8的内螺纹92分离,从而实现防护盖8与固定环7的分离;将防护盖8与固定环7分离后,防护盖8可通过连接绳12悬挂在提手2的右侧,不影响目镜51的观测,同时又使防护盖8连接于提手2上避免遗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