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秤用弹性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5999发布日期:2019-01-13 17:43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秤用弹性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秤,尤其是一种电子秤用弹性体。



背景技术:

电子秤的传感器有好多种,最普遍的就是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压力传感器主要由弹性体、电阻应变片组成,当弹性体承受载荷产生形变时,电阻应变片受到拉伸或压缩变形后,它的阻值将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相应的差动信号,供后续电路测量和处理。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204649301的一种电子秤用一体式弹性体,包括正方形的金属框体和设于金属框体内的形变部件;形变部件包括传力梁、连接部和承载部,传力梁一端与金属框体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部与承载部连接,传力梁与连接部相互垂直,连接部与承载部相互垂直;所述承载部上设有球冠状的凸起,凸起位于金属框体的中心位置。由于凸起位置为主要受力点,该种结构的应变梁会在承载部与传力梁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该连接位置也更容易发生折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种电子秤用弹性体,消除应力集中,防止应变梁折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子秤用弹性体,包括L形的应变部和支撑部,所述应变部包括第一应变梁和第二应变梁,支撑部的第一端弯折并与第一应变梁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应变梁的第二端与第二应变梁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应变梁的第二端的顶部设有支撑凸起,第一应变梁与支撑部的表面平齐,第一应变与第二应变梁的连接处弯折使第二应变梁的表面凸出支撑部的表面。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应变梁和第二应变梁连接处进行弯折,从而消除该处的应力集中。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部的第二端弯折并与第一应变梁围成半封闭区域,所述第二应变梁位于半封闭区域内。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应变梁与支撑部的内侧连接处设有弧形凹槽。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应变梁的第一端外侧设有定位凸起。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梁、位于支撑梁第一端的第一弯折部和位于支撑梁第二端的第二弯折部,支撑梁与第一应变梁平行设置。

作为改进,弹性体的长度为31~32mm,弹性体的宽度为24~25mm;第一应变梁的宽度为7~9nn,第一应变梁的厚度为2~3mm;第二应变梁的顶面距离支撑部的底部3~4mm;支撑凸起的最高点距离支撑部的底面4~5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应变梁和第二应变梁连接处进行弯折,从而消除该处的应力集中。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种弹性体俯视图。

图2为第一种弹性体侧面视图。

图3为第二种弹性体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电子秤用弹性体,包括L形的应变部和支撑部,所述应变部与支撑部一体冲压成型。

如图1、2所示,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梁1、位于支撑梁1第一端的第一弯折部3和位于支撑梁1第二端的第二弯折部2,支撑梁1的外侧边和内侧变均呈直线形,第一弯折部3和第二弯折部2的内侧变和外侧边均为弧形。

如图1、2所示,所述应变部包括第一应变梁4和第二应变梁5,支撑梁1与第一应变梁4平行设置。支撑部的第一端通过第一弯折部3与第一应变梁4的第一端连接,第一应变梁4的第二端与第二应变梁5的第一端连接,第二应变梁5的第二端的顶部设有支撑凸起6。所述支撑凸起6呈球冠状。第一应变梁4与支撑部的表面平齐,第一应变与第二应变梁5的连接处弯折使第二应变梁5的表面凸出支撑部的表面;当第一应变梁4和第二应变梁5冲压成型后,再对第二应变梁5向上弯折。所述支撑部与第一应变梁4围成半封闭区域,所述第二应变梁5位于半封闭区域内。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应变梁4和第二应变梁5连接处进行弯折,从而消除该处的应力集中。

如图1、2所示,弹性体的长度L2为31~32mm,本实施例优选31.5mm;弹性体的宽度L1为24~25mm,本实施例优选24.6mm;第一应变梁4的宽度L3为7~9nn,本实施例优选8mm;第一应变梁4的厚度H1为2~3mm,本实施例优选2.5mm;第二应变梁5的顶面距离支撑部的底部H2为3~4mm,本实施例优选3.5mm;支撑凸起6的最高点距离支撑部的底面H3为4~5mm,本实施例优选4.5mm。

所述第一应变梁4与支撑部的内侧连接处设有弧形凹槽7,该连接处的应力集中,防止断裂。

如图3所示,根据弹性体安装位置的不同,所述第一应变梁4的第一端外侧设有定位凸起8,用于定位弹性体的安装位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