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隔空检测火线测电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25969发布日期:2018-12-28 19:45阅读:15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非接触式隔空检测火线测电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电笔,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隔空检测火线测电笔。



背景技术:

目前,我们使用的测电笔都是氖泡发光直接接触式测电笔,当有电时,电笔发亮,还有一种数显直接接触式测电笔,也是直接和火线接触才会有指示,以上两种测电笔都是直接接触到火线才能指示带不带电,增加了人身触电危险因素。而且在家装或车间的暗线需要测试是否有电时,目前的氖泡测电笔和数显测电笔都需要直接接触电线芯进行测电,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在家装时,测不到暗线的话容易在施工过程中挖断电线,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接触式隔空检测火线测电笔,不用直接接触电线就可指示是否带电,使用方便,减少家庭装修、安装电器损坏暗线不必要的麻烦,避免人员触电危险,大大提高人身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非接触式隔空检测火线测电笔,包括笔筒,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池与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路板与电池均设置于笔筒内,所述电路板包括晶体三极管QⅠ、QⅡ和QⅢ,发光二极管D,所述晶体三极管QⅠ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两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连接在晶体三极管QⅠ的集电极与电源的正极之间,发光二极管D正接,所述晶体三极管QⅡ的集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发射极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QⅠ的基极,所述晶体三极管QⅢ的集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发射极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QⅡ的基极,基极连接天线探头,所述天线探头的前端伸出笔筒的前端,所述电源的负极与笔筒的后盖接触,正极与电路板接触。

优选的,所述晶体三极管Q1、Q2、Q3的型号为三极管9014,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高倍放大。

优选的,所述电池设有一个,笔体灵巧,携带方便。

优选的,所述天线探头为前端为圆圈的导电线,探测范围广。

优选的,所述笔筒后盖与笔筒螺纹连接,方便更换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隔空检测火线测电笔,通过测电笔前端的天线探头接近需要检测电线的区域,接近检测电线的距离为30-50cm,天线探头感应到微弱的电信号经过晶体三极管放大,发光二极管D发光所探测区域有电,发光二极管D不发光说明所探测区域无电。

本实用新型的非接触式隔空检测火线测电笔,不需要直接跟电线接触,只需要在近距离范围内进行探测,特别适合家装和电器暗线电的检测,避免人员触电危险,大大提高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非接触式隔空检测火线测电笔,包括笔筒1,电池8和电路板2,所述电池2与电路板8电连接,所述电路板2与电池2均设置于笔筒1内,所述电路板2包括晶体三极管QⅠ3、QⅡ4和QⅢ5,发光二极管D6,所述晶体三极管QⅠ3、QⅡ4、QⅢ5的型号为三极管9014,所述晶体三极管QⅠ3的集电极和发射极分别连接在电源的正负极两端,所述发光二极管D6连接在晶体三极管QⅠ3的集电极与电源的正极之间,发光二极管D6正接,所述晶体三极管QⅡ4的集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发射极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QⅠ3的基极,所述晶体三极管QⅢ5的集电极连接电源的正极,发射极连接所述晶体三极管QⅡ4的基极,基极连接天线探头7,所述天线探头7前端伸出笔筒1的前端,天线探头7为前端为圆圈的导电线,所述电源的负极与笔筒1的后盖接触,正极与电路板2接触。

具体实施时,通过测电笔前端的天线探头7接近需要检测电线的区域,接近检测电线的距离为30-50cm,天线探头7感应到微弱的电信号经过晶体三极管QⅠ3、QⅡ4、QⅢ5放大,发光二极管D6发光所探测区域有电,发光二极管D6不发光说明所探测区域无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