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冲压拉延件暗伤的压差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7356发布日期:2019-02-12 21:12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检测冲压拉延件暗伤的压差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领域,涉及一种测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冲压拉延件暗伤的压差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大多数拖拉机制造企业在生产覆盖件的拉延工序过程中,对于零件暗伤的控制,基本都采用手电筒照射,人工目测,这种方法依赖人的经验因素比较大,可控性较差;或者不惜零件报废采用破坏式剪开的方法进行测量,来判断拉延过程中零件是否有暗伤存在,甚至国内大多数汽车覆盖件厂家生产拉延件的过程也是这样控制的。对于一些比较复杂或深拉延零件,首件调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生产过程中,都是连线生产,第一道工序如果延误时间,后一道工序就会处于等待状态,目前这种对于零件暗伤的控制方式,会导致首件调试的时间较长,而且容易出问题。因为人为的经验因素太多,出现质量批量事故的几率较大;如果零件存在暗伤,在后序涂装烘干过程中可能出现热裂现象,暗伤变为裂口,如果这样的零件发生在汽车、拖拉机整车上,会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检测精确的用于检测冲压拉延件暗伤的压差式测量装置,是完全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检测精确的用于检测冲压拉延件暗伤的压差式测量装置。

为了实现本发明所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检测冲压拉延件暗伤的压差式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框架组件、调节螺钉、下端指尖组件、上端指尖组件;下端指尖组件通过调节螺钉固定在测量框架组件的豁口侧下部凸台上,上端指尖组件通过另一个调节螺钉固定在测量框架组件的豁口侧上部凸台上。

测量框架组件包括:底座、框架、调整支座;底座安装在框架下部,调整支座安装在框架下部凸台上。

下端指尖组件包括:下指尖固定座、下指尖;下指尖的指尖朝上安装在下指尖固定座上,下指尖固定座安装在调整支座上。

上端指尖组件包括:测量尖、百分表;百分表安装在测量尖上部,测量尖穿过框架上部凸台,并与下指尖在同一中心线上。

由于采用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压差式设计,百分表的指针一直处于有读数状态,这样不用归零,简便操作,避免了由于指针磨损造成的测量误差。

2、本实用新型通过异型框架的设计,可实现测量各类复杂冲压拉延件的各个部位,测量范围较广,可以准确测量相关数据,指导现场生产,防止废品的流出,可以降低或杜绝批量质量事故的发生。

3、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现有的标准量具,使用了组合技术,可以准确的测量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冲压拉延件暗伤的压差式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冲压拉延件暗伤的压差式测量装置的测量框架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冲压拉延件暗伤的压差式测量装置的下端指尖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冲压拉延件暗伤的压差式测量装置的上端指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 4所示,一种用于检测冲压拉延件暗伤的压差式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框架组件1、调节螺钉2、下端指尖组件3、上端指尖组件4;下端指尖组件3通过调节螺钉2固定在测量框架组件1的豁口侧下部凸台上,上端指尖组件4固定在测量框架组件1的豁口侧上部凸台上。

测量框架组件1包括:底座5、框架6、调整支座7;底座5安装在框架6下部,调整支座7安装在框架6下部凸台上。

下端指尖组件3包括:下指尖固定座8、下指尖9;下指尖9的指尖朝上安装在下指尖固定座8上,下指尖固定座8安装在调整支座7上。

上端指尖组件4包括:测量尖10、百分表11;百分表11安装在测量尖10上部,测量尖10穿过框架6上部凸台,并与下指尖9在同一中心线上。

工作时,首先记录百分表11上的数值,然后将百分表11的测量杆提起,将零件测量部位放到下指尖9上,再将百分表11测量杆松开,让测量尖10慢慢接触零件表面,微调零件,将需测量部位对准测量尖10,然后读取百分表11上的数值。记录后,差值即为当前零件实际的断面收缩后的厚度,再将百分表11的测量杆拉起,将零件取出,然后将测量杆松开后,让测量尖10与下指针9慢慢接触到位后,测量动作完成,可重复以上步骤进行零件断面厚度的测量。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系通过测量框架、百分表、调整块、指针的组合方案设计,根据拉延零件的结构特点,设计测量框架,通过百分表进行读数记录,采用了压差式接触,每次测量前不用调零,只需记录当前压触值,再将零件测量部位放入测量装置,记录读数值,操作简单,可以准确的测量零件拉延后的断面厚度,根据前后记录值,再计算出零件的断面收缩率,依据数据进行判断零件是否属于质量缺陷,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内容,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形式上的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启示之内所作出的形式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