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消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57456发布日期:2019-02-22 22:31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COD消解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实验仪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OD消解器。



背景技术:

环境保护监测机构用于检测污水的仪器通常包括COD消解器。COD消解器一般由主机、支架和底座构成,底座上安装有加热电炉板,电炉板上放置消解瓶,消解瓶与冷凝管连接。COD消解器采用高温COD回流消解方式进行定时控制加热板,可对6个/8个/12个专用消解瓶回流装置同时进行加热。

现有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89854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了一种风冷式COD消解器,包括主机、支架、底座和回流管,主机通过支架与底座相连,主机设有控制面板和风扇,主机机身上有12个安装孔,回流管贯穿主机固定在安装孔中,底座上设有加热电炉板。本实用新型同时最多能对12个消解瓶进行加热消解,通过风扇冷却,实现了节水、减低电力负荷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但在上述的这种风冷式COD消解器使用中,回流管的下部与消解瓶连接时较不方便,由于回流管一般长度稍长,在与样品消解瓶对接是需要将毛刺冷凝管抬起,再将消解瓶的位置固定后再实现对接,操作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COD消解器,具有便于回流管下端插设于消解瓶内,便于对接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COD消解器,包括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方的风冷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两端分别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风冷箱的下表面对应两支撑板的位置分别竖直固定连接有多根滑杆,多根滑杆均竖直滑移连接于支撑板,一根滑杆的一侧竖直固设有齿条;

底座上还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支撑台上转动连接有蜗杆以及与蜗杆轴线相互垂直的传动轴,传动轴一端固定连接有啮合于蜗杆的涡轮且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啮合于齿条的齿轮;

涡轮、传动轴以及齿轮同轴线。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转动手摇轮带动蜗杆转动能够带动涡轮转动,从而通过传动轴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固设有齿条的滑杆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带动风冷箱上下移动,进而可以方便的使回流管的下端插设于消解瓶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较佳的,所述风冷箱竖直开设有多个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均插设有回流管;

所述底座上水平固定连接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的上方水平设置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上对应各回流管的位置均开设有承接孔,所述承接孔内放置有消解瓶;

容置孔内的回流管的下端能够插设于承接孔的消解瓶内。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便于消解瓶在加热板上方的定位,便于回流管的下端准确的插设于消解瓶内,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较佳的,所述承接板水平滑移于支撑板相互靠近的一侧;

所述底座的一侧还固定连接有挡板,承接板的一侧抵接于挡板时,承接板的各承接孔位于风冷箱的容置孔的正下方。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使用时,可以抽拉承接板,使承接板滑移出风冷箱的下方,便于将各消解瓶放置于承接板的承接孔内。

较佳的,所述支撑板的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水平开设有滑槽,所述承接板的两端分别固设有插设于对应的滑槽内的滑条。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滑槽与滑条配合,承接板能够滑移连接于支撑板,从而便于承接板的抽拉,进而便于消解瓶的放置,其次当需要清洁承接板时,可以直接将承接板从两支撑板之间取下,便于清洁。

较佳的,所述支撑板对应滑槽远离挡板的端均开设有导向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清洁完承接板后,可以通过导向斜面方便的将承接板两端的滑条插设于滑槽内。

较佳的,所述容置孔的内侧固设缓冲环。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的缓冲环能够减少回流管与支撑孔的碰撞,保护回流管。

较佳的,所述风冷箱的上方固定连接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表面对应容置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能够抵接于回流管周面的支撑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回流管过长时,可以通过支撑架的支撑孔对回流管进行辅助支撑,保证回流管的牢固固定。

较佳的,所述支撑架可拆卸固定连接于风冷箱。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支撑架可拆卸固定连接于风冷箱,当采用较短的回流管时,可以方便的拆卸支撑架。

综上,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转动手摇轮带动蜗杆转动能够带动涡轮转动,从而通过传动轴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固设有齿条的滑杆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带动风冷箱上下移动,进而可以方便的使回流管的下端插设于消解瓶内,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2.可以便于消解瓶在加热板上方的定位,便于回流管的下端准确的插设于消解瓶内,操作方便,使用简单;

3.通过滑槽与滑条配合,承接板能够滑移连接于支撑板,从而便于承接板的抽拉,进而便于消解瓶的放置,其次当需要清洁承接板时,可以直接将承接板从两支撑板之间取下,便于清洁。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突显COD消解器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突显承接板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放大图。

图中,1、底座;11、支撑板;111、竖槽;112、挡板;12、支撑台;121、第一支架;122、蜗杆;1221、手摇轮;123、第二支架;124、传动轴;125、涡轮;126、齿轮;13、滑槽;131、导向斜面;14、承接板;141、滑条;142、承接孔;15、挡板;2、加热板;3、风冷箱;31、滑杆;311、齿条;32、容置孔;321、缓冲环;33、支撑架;331、支撑孔;332、缓冲套;4、消解瓶;5、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地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COD消解器,结合图1,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1上的加热板2以及设置于加热板2上方的风冷箱3。

底座1水平设置,上表面呈矩形,加热板2固定连接于底座1的上表面的中部,且加热板2的长度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相同(加热板2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加热板2上还放置有消解瓶4。

结合图1和图3,底座1位于加热板2两端的位置分别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1,支撑板11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竖直开设有两竖槽111,风冷箱3的下底面对应支撑板11各竖槽111的位置分别竖直固定连接有滑杆31,滑杆31竖直滑移连接于竖槽111,一根滑杆31远离加热板2的一侧还竖直固定连接有齿条311,底座1上表面靠近齿条311的位置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台12,支撑台1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121,第一支架121上转动连接有轴线水平设置的蜗杆122,且蜗杆122的轴线方向与底座1的长度方向相同,支撑台12上还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架123,第二支架123上转动连接有轴线水平设置的传动轴124,传动轴124的轴线方向与蜗杆122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传动轴12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啮合于蜗杆122的涡轮125,且其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啮合于齿条311的齿轮126,涡轮125、传动轴124以及齿轮126同轴线。蜗杆122的一端还延伸出第一支架121并固定连接有手摇轮1221。使用时,转动手摇轮1221带动蜗杆122转动能够带动涡轮125转动,从而通过传动轴124带动齿轮126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固设有齿条311的滑杆31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带动风冷箱3上下移动。

结合图2和图4,风冷箱3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容置孔32,容置孔32贯穿风冷箱3上下表面,容置孔32上端固定连接有缓冲环321,容置孔32内还分别插设有回流管5,回流管5的下端延伸出容置孔32的下端并插设于消解瓶4内。风冷箱3内位于风冷箱3两侧的位置还分别固定连接有用于冷却回流管5的冷风机。风冷箱3的上方还螺栓连接有支撑架33,支撑架33上表面对应各容置孔32的位置分别开设有支撑孔331,支撑孔33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套332。回流管5的上端能够插设于支撑孔331内,且回流管5的周面能够抵接于支撑孔331的内环面,通过支撑孔331对回流管5进行辅助支撑,且通过设置的缓冲环321能够减少回流管5与容置孔32的碰撞,通过设置的缓冲套332能够减少回流管5与支撑孔331的碰撞,保护回流管5,其次通过设置支撑架33螺栓连接于风冷箱3,当采用较短的回流管5时,可以方便的拆卸支撑架33。

支撑板11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开有滑槽13,滑槽13水平设置,两支撑板11之间还水平设置有承接板14,承接板14位于加热板2的上方,承接板14的两端还分别固设有滑条141,滑条141水平设置,承接板14两侧的滑条141能够分别插设于对应一侧的滑槽13内,且滑条141能够与滑槽13构成滑移连接。底座1的一侧还竖直固定连接有挡板15,承接板14的一侧抵接于挡板15时,承接板14位于风冷箱3的正下方,承接板14的上表面还开设有多个承接孔142。承接板14一侧抵接于挡板15时,各承接孔142分别位于各容置孔32的正下方,承接孔142为通孔且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消解瓶4能够放置于承接孔142内。使用时,可以抽拉承接板14,使承接板14滑移出加热板2的正上方,然后,将各消解瓶4放置于承接板14的承接孔142内,再然后将承接板14推回至加热板2的正上方,并使承接板14一侧抵接于挡板15,此时,各消解瓶4位于对应的容置孔32的正下方,即位于各容置孔32内回流管5的正下方。其次,当需要清洁承接板14时,可以直接将承接板14从两滑槽13中抽拉出进行清洁。为便于将承接板14两侧滑条141插设同于支撑板11两侧的滑槽13内,滑槽13支撑板11对应滑槽13远离挡板15的一端还分别开设有导向斜面131。

工作过程:转动手摇轮1221带动蜗杆122转动,从而带动涡轮125转动,从而通过传动轴124带动齿轮126转动从而可以带动固设有齿条311的滑杆31沿竖直方向向上移动,进而能够带动风冷箱3向上移动,然后将回流管5插设于风冷箱3容置孔32内,然后,抽拉承接板14,使承接板14滑移出加热板2的正上方,然后,将各消解瓶4放置于承接板14的承接孔142内,再然后将承接板14推回至加热板2的正上方,并使承接板14一侧抵接于挡板15,此时,各消解瓶4位于对应的容置孔32的正下方,即位于各容置孔32内回流管5的正下方,再然后,再次转动手摇轮1221带动风冷箱3向下运动,直至插设于容置孔32内的回流管5下端插设于消解瓶4内即可,操作方便,使用简单,定位准确。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