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工频电场检测仪器除湿的除湿机出气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4081发布日期:2019-02-01 19:1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工频电场检测仪器除湿的除湿机出气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工频电场检测仪器除湿的除湿机出气组件。



背景技术:

高压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因子包括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其中对输电线路架线高度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工频电场。现有的交流工频电场强度测量仪器一般是通过测量电容片间的感应电流从而计算得到相关电场强度。而高湿度环境下,测量仪器表面形成水膜以及电容片极板间易形成极大的泄漏电流,从而使测得的感应电流值充斥虚假成分而不可信,进而使高湿度环境下测得的工频电场强度值亦不准确。经实测数据证实,在输变电工程工频电场强度的监测中,由传感器、信号传输线、显示装置、支架组成的工频电场强度监测系统的准确度在空气相对湿度大于50%后受空气湿度的影响非常大,导致工频电场强度测得值最高可达正常值的2~8倍。

现有技术表明,可在工频电场强度测量过程中,采用除湿机对工频电场强度测量探头进行除湿处理,由去湿机产生干燥风,送入工频电场强度探头,保持该探头与其外部高湿度空气层隔离。目前除湿装置出风口与工频电场强度测量仪器探头虽然可通过软管连接,但是没有具体的连接装置,实际使用时要根据不同仪器临时安装,使用不方便,且仅通过软管出风效果差,除湿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工频电场检测仪器除湿的除湿机出气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用于工频电场检测仪器除湿的除湿机出气组件,包括通过软管与除湿机出风口连接的出气头,所述出气头与软管之间接有硬管;还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和支撑杆,所述支撑杆横向固定在所述硬管与软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对称设于支撑杆的两端;所述第一夹持部设有第一滑竿,所述支撑杆中空,所述第一滑竿套有第一弹簧并与第一弹簧一起伸入到支撑杆内,所述第一滑竿的端部设有第一弹簧座,所述第一弹簧限位于所述第一弹簧座以及支撑杆的第一滑竿伸入口之间。

优选的,所述出气头的中部向夹持组件的方向弯折设定角度,使出气头的出气口朝向斜上方。

优选的,所述出气头的出气口的宽度大于出气头与硬管连接处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部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持部设有第二滑竿,所述第二滑竿套有第二弹簧并与第二弹簧一起伸入到支撑杆内,所述第二滑竿的端部设有第二弹簧座,所述第二弹簧限位于所述第二弹簧座以及支撑杆的第二滑竿伸入口之间,所述第一滑竿和第二滑竿在支撑杆内有阻块隔开。

优选的,所述硬管由若干个伸缩节套接组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将除湿机的出风口与工频电场强度测量仪器探头连接时,只需打开固定装置的夹持部,将检测探头下方的结构,例如工频电场检测仪器主机或支架固定座等置入,使出气头固定在检测探头的下方,使用安装方便,且适用于大部分工频电场检测仪器。

2、出气头的中部向夹持组件的方向弯折设定角度,使出气头的出气口朝向斜上方,从而使干燥风更多的吹向检测探头表面,提高除湿效率。

3、硬管采用可伸缩结构,可以在遇到检测探头下方杆部较长时将硬管拉长,使出风口更靠近探头下方,保证除湿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夹持组件的俯视透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夹持组件的俯视透视图。

图中标注:1、出气头,2、硬管,3、软管,4、支撑杆,5、第一夹持部,6、第二夹持部,7、第一滑竿,8、第一弹簧座,9、第一弹簧,10、第二滑竿,11、第二弹簧座,12、第二弹簧,13、阻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工频电场检测仪器除湿的除湿机出气组件,适用于在户外长期监测工频电场强度的情况,方便将除湿机的出风口连接到工频电场检测仪器的检测探头下方。

该除湿机出气组件包括通过软管3与除湿机出风口连接的出气头1,出气头1与软管3之间接有硬管2。出气头1的出气口的宽度大于出气头1与硬管2连接处的宽度,且与一般的检测探头的宽度相当,使干燥气体尽量覆盖大部分检测探头表面。

出气头1通过夹持组件固定在检测探头的下方,安装拆卸十分方便。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部5、第二夹持部6和支撑杆4。支撑杆4横向固定在硬管2与软管3的连接处,第一夹持部5与第二夹持部6对称设于支撑杆4的两端并形成用于夹持检测探头下方的结构的空间,该空间要小于一般被加持对象的宽度。检测探头下方的结构一般情况下为检测主机,有时检测探头会单独固定在支架上,这时支架上位于检测探头下方的固定座可作为被夹持的对象,具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夹持对象。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部5为滑动件,第二夹持部6为固定件,如图2所示。第一夹持部5设有第一滑竿7,支撑杆4中空,第一滑竿7套有第一弹簧9并与第一弹簧9一起伸入到支撑杆4内,第一滑竿7的端部设有第一弹簧座8,第一弹簧9限位于第一弹簧座8以及支撑杆4上的第一滑竿7的伸入口之间。可通过拉开第一滑竿7将两个夹持部之间的距离加大,大于夹持对象的宽度后,利用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夹住夹持对象,从而使出气头1固定在检测探头的下方。

出气头1的中部向夹持组件的方向弯折设定角度,如图1所示,使出气头1的出气口朝向斜上方的检测探头,从而使干燥风更多的吹向检测探头的表面,提高除湿效率。

本实施例中,硬管2由若干个伸缩节套接组成,可以在遇到检测探头下方的杆部较长时将硬管2拉长,使出风口更靠近探头下方,保证除湿效果。

本实施例中,支撑杆4设有平行的两根,第一滑竿7相应的也设有两根。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夹持部6与第一夹持部5都为滑动件,可以使夹持部拉伸更容易一些。具体结构如图3所示,第二夹持部6与第一夹持部5结构相同,设有第二滑竿10,第二滑竿10套有第二弹簧12并与第二弹簧12一起伸入到支撑杆4的内部,第二滑竿10的端部设有第二弹簧座11,第二弹簧12限位于第二弹簧座11以及支撑杆4上的第二滑竿10的伸入口之间,第一滑竿7和第二滑竿10在支撑杆4内有阻块13隔开。

本实施例中除湿机出气组件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