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氢游离氯定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2347发布日期:2019-03-19 21:49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氯化氢游离氯定性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是一种氯化氢游离氯定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氯化氢及微量氯在线分析仪采用的是全光谱分析技术,由于不同气体在不同光谱波段有不同的吸收,不同气体在同一光谱波段也有吸收叠加作用,则通过对连续光谱的分析,可以同时测量多种气体。采用全息光栅对被测气体吸收后的光进行分光,使用二极管陈列感器将分光后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获得介质连续吸收光谱后对分析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气体浓度。

这种检测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因氯化氢气体中含水,造成分析仪干燥过滤器经常堵塞,无法准确地测出游离氯合理的数值,所测数据波动较大且经常到达联锁值,导致生产不稳定,无法正常投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氯化氢游离氯定性检测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氯化氢及微量氯在线分析仪在检测时,易造成分析仪干燥过滤器经常堵塞,无法准确检测游离氯、所测数据波动较大且经常到达联锁值,导致生产不稳定和无法正常投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氯化氢游离氯定性检测装置,包括反应罐、透明容器和信号接受装置;在反应罐的中部设有进气端,在反应罐的进气端上连接有氯化氢气体管,在反应罐的上部设有出液端,在反应罐的出液端上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的出液端位于透明容器内,在透明容器的外侧通过支架固定有光感传感器,光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接受装置的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在反应罐的外侧有吸收液储罐,在吸收液储罐的顶部设有进液端,在透明容器的下部设有出液端,透明容器的出液端与吸收液储罐的进液端通过循环进液管连接在一起,在吸收液储罐的下部设有出液端,在反应罐的上部设有进液端,吸收液储罐的出液端与反应罐的进液端通过循环出液管连接在一起,在循环出液管上固定安装有循环泵。

上述在反应罐的外侧有密闭的控制箱,透明容器位于控制箱内,在控制箱内固定安装有光源,出液管的出液端穿过控制箱并位于透明容器内,循环进液管穿过控制箱分别与透明容器的出液端和吸收液储罐的进液端连接在一起。

上述在控制箱外有充氮管,充氮管的出气端穿过控制箱位于透明容器内,在控制箱的顶部设有氮气出口端,在控制箱的氮气出口端上连接有排气管,在吸收液储罐的顶部设有氮气进口端,在充氮管与吸收液储罐的氮气进口端之间连接有充氮支管,在充氮管和充氮支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

上述在氯化氢气体管、循环进液管和循环出液管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

上述光感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接受装置的信号输入端之间的导线上连接有转换报警器。

上述信号接受装置为微型计算机;或/和,反应罐为卧式反应罐;或/和,透明容器为开口朝上的透明敞口容器。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反应罐、透明容器和信号接受装置的配合使用,实现实时检测氯化氢气体中游离氯的目的,具有安全可靠、检测精度高和数据波动小的特点,方便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安全隐患,保证了正常生产。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反应罐,2为透明容器,3为信号接受装置,4为氯化氢气体管,5为出液管,6为光感传感器,7为吸收液储罐,8为循环进液管,9为循环出液管,10为循环泵,11为控制箱,12为光源,13为充氮管,14为排气管,15为充氮支管,16为转换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氯化氢游离氯定性检测装置包括反应罐1、透明容器2和信号接受装置3;在反应罐1的中部设有进气端,在反应罐1的进气端上连接有氯化氢气体管4,在反应罐1的上部设有出液端,在反应罐1的出液端上连接有出液管5,出液管5的出液端位于透明容器2内,在透明容器2的外侧通过支架固定有光感传感器6,光感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接受装置3的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电连接在一起。来自合成炉出口的氯化氢气体与反应罐1中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混合,如果氯化氢气体中含游离氯,淀粉碘化钾溶液变紫色;如果氯化氢气体含氯过高,淀粉碘化钾溶液变黑色,变色后的吸收液通过出液管5进入透明容器2内,根据光感传感器6在透明容器2内的吸收液变成紫色和黑色时不透光的性质,由光感传感器6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到DCS控制室中的信号接受装置3,能够起到操作工“助手”“眼睛”的作用,能够作为生产监测的重要工具,“指导”生产人员控制设备正常运行,达到稳定工艺及生产的目的。这样,通过反应罐1、透明容器2和信号接受装置3的配合使用,实现实时检测氯化氢气体中的游离氯的目的,具有安全可靠、检测精度高和数据波动小的特点,方便了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安全隐患,保证了正常生产。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氯化氢游离氯定性检测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在反应罐1的外侧有吸收液储罐7,在吸收液储罐7的顶部设有进液端,在透明容器2的下部设有出液端,透明容器2的出液端与吸收液储罐7的进液端通过循环进液管8连接在一起,在吸收液储罐7的下部设有出液端,在反应罐1的上部设有进液端,吸收液储罐7的出液端与反应罐1的进液端通过循环出液管9连接在一起,在循环出液管9上固定安装有循环泵10。这样,通过吸收液储罐7、循环进液管8、循环泵10和循环出液管9便于将反应后的碘化钾溶液循环,便于更好的检测氯化氢气体中的游离氯;待反应罐1中的淀粉碘化钾溶液变色后不能继续进行检测时,应及时配制新的淀粉碘化钾溶液。

如附图1所示,在反应罐1的外侧有密闭的控制箱11,透明容器2位于控制箱11内,在控制箱11内固定安装有光源12,出液管5的出液端穿过控制箱11并位于透明容器2内,循环进液管8穿过控制箱11分别与透明容器2的出液端和吸收液储罐7的进液端连接在一起。这样,控制箱11内的光感传感器6通过光源12便于更好的检测氯化氢气体中的游离氯。

如附图1所示,在控制箱11外有充氮管13,充氮管13的出气端穿过控制箱11位于透明容器2内,在控制箱11的顶部设有氮气出口端,在控制箱11的氮气出口端上连接有排气管14,在吸收液储罐7的顶部设有氮气进口端,在充氮管13与吸收液储罐7的氮气进口端之间连接有充氮支管15,在充氮管13和充氮支管15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这样,充氮管13便于对透明容器2和控制箱11内产生的氢气进行置换处理;防止室外环境中的氯化氢气体进入透明容器2中污染淀粉碘化钾溶液,控制箱11中通入氮气对其电子设备进行保护,防止腐蚀;充氮支管15便于对吸收液储罐7内产生的氢气进行置换处理。

如附图1所示,在氯化氢气体管4、循环进液管8和循环出液管9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阀门。

如附图1所示,光感传感器6的信号输出端与信号接受装置3的信号输入端之间的导线上连接有转换报警器16。这样,转换报警器16可将报警信号传输到信号接受装置3。

根据需要,信号接受装置3为微型计算机;或/和,反应罐1为卧式反应罐;或/和,透明容器2为开口朝上的透明敞口容器。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的优点:

1.解决了氯化氢气体中腐蚀性气体对设备的腐蚀,保证了设备长周期稳定的运行。

无论氯化氢是否含水,都能够正确地判断出氯化氢气体是否含氯;如果氯化氢气体中含游离氯,光信号就能在10秒~15秒内转换为电信号传输至DCS控制室内的信号接受装置3,操作工就能通过报警信号及时发现,并及时地调节氯化氢纯度,保证了生产的稳定,防止后续工序因氯化氢过氯导致混合器爆炸。

与现有氯化氢及微量氯在线分析仪相比较,采用本实用新型,只要及时地更换淀粉碘化钾溶液,就能够消除原有氯化氢及微量氯在线分析仪经常性误报警或假数值的情况,能够起到操作工“助手”“眼睛”的作用,能够作为生产监测的重要工具,“指导”生产人员控制设备正常运行,到达稳定工艺及生产的目的。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来自合成炉出口的氯化氢气体进入反应罐1中,与反应罐1中的淀粉碘化钾溶液混合,如果氯化氢气体中含游离氯,淀粉碘化钾溶液变紫色,如果氯化氢气体含氯过高,淀粉碘化钾溶液变黑色,变色后的吸收液通过出液管5进入透明容器2内,根据光感传感器6在透明容器2内的吸收液变成紫色和黑色时不透光的性质,由光感传感器6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到DCS控制室中的信号接受装置3,能够起到操作工“助手”“眼睛”的作用,能够作为生产监测的重要工具,“指导”生产人员控制设备正常运行,达到稳定工艺及生产的目的;透明容器2内的吸收液再依次通过循环进液管8、吸收液储罐7、循环出液管9和循环泵10重新返回至反应罐1中,达到循环吸收并检测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